清朝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把赔款给列强的?

作者&投稿:才旦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清朝宁愿赔款割地给列强也不愿意从头到尾改造自~

哎,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割地赔款,最后为清政府的懦弱买单的又不会是权贵阶级,而是劳苦大众,他们自然是不痛不痒的。而自身改革,怎么改,无外乎是从政体改革,经济改革,教育改革入手。呵呵,政体改革,你确定,满清政府,八旗,三院(理藩院,都察院,翰林院),政治结构复杂繁乱,各宗势力交杂,(即使是皇帝都无法完完全全地行使自身权利,例子:康熙,乾隆均在削藩上大动干戈,可见藩族势力有多强盛)。
除此之外,改革教育?自古“学而优则仕”,教育改革,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一个社会的选官制度,清廷怎会轻易伤其根本?“八股文”,“文字狱”,可谓是负债累累,人心惶惶,即使贸然要改,谁人轻易以身试险?
再来说说,经济改革~清廷的经济啊,自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门户后,简直是惨不忍睹。之前是朝贡贸易(不计代价,不较得失,一味彰显我天朝大国,怏怏之姿),之后是割地赔款到国务财政赤字,在中间时间段,在“西学中用”的潮流下,终于有点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是无疾而终。是谓“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就这样的综合态势下,你说清廷改造自身,怎么改,牵一发动全身,在民怨四起的时候,得罪当朝权贵,冒着倾覆王权的风险,为黎民百姓杀出一条血路,保一方安泰?这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清朝,可能吗?现实吗?统治阶级怎么会贸然牺牲自身利益,就民于水火,而一味伤民,轻民,愚民,摄民的结局也只会是另一场历史更替。

当中国政府仍然无力偿还债务时,世界大战爆发了。当时,八个入侵中国的国家相继停止向中国要求赔偿。然而,补偿的方式是将所有没收的钱用于教育。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被允许将赔偿延期五年。1925年,美国退还了所有义和团赔偿。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一些小国为了获得中国的支持,同意将中国的赔偿推迟五年至1925年,但它们要求必须用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都被指定用这笔赔偿建造这些事业。英国和美国的做法已经导致法国和意大利效仿。但在此之前,一些小国。例如,葡萄牙和瑞典没有退还赔偿,因为赔偿金额相对较小。

那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英法两国,中国向俄罗斯宣战。然后中国停止支付赔款。在范思哲条约中,德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宣布放弃接受中国的赔偿。然而,十月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俄罗斯爆发。为了切断俄罗斯政府的资金来源,寻求北洋政府对苏维埃政权的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于1920年放弃了义和团条款,然而,仍有一个国家要求中国赔偿义和团。这个国家是日本。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继续进行赔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将义和团赔偿转化为对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投资,并将其返还给前义和团赔偿。这一举措在任何时候都是明智的。

日本于1895年4月从中国得到了2.3亿两的“甲午战争”赔款,并要求以英镑交付,折合4191万英镑,存入英格兰银行,才得以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中国则没再有任何机会改行金本位制,贸易条件极度恶化。事实上,清政府国库空虚,根本就没有能力向日本支付这笔赔款。时任清政府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主张以税务作担保,向英国借款。但英国借款利息5厘,利息负担过重。于是先向俄国借5000万两,然后再向德国和法国求助。“甲午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是由6家法国银行和4家俄国银行共同提供的,合计4亿法郎,折合1582万英镑,年息4厘。这笔贷款后被称为“俄法洋款”。中国付给日本的头两笔赔款款项,就是从这笔贷款中支付的。正是为这些贷款作抵押,中国被迫把自己的经济命脉交给了欧洲列强。1897年德国租借胶州湾,1898年俄国租借旅顺、大连,英国租借威海卫。1899年法国租借了广州湾。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再次同意支付巨额赔款。民众终于忍无可忍,愤怒情绪轰然而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王朝一触即溃,顷刻瓦解。
之前的鸦片战争赔款是直接运输2100万墨西哥银元到英国,银元不重易于运输。

1.用现金直接赔偿
2.让外国列强控制中国的税收,以税收为抵押,像《辛丑条约》就是以海关税和盐税作为抵押
3.通过列强在华开办企业给予很多的优惠条件
4.通过向外国借款,让列强控制中国的铁路,公路等等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应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2亿两,分8次付清。与此同时,还订有《另约》3款,其中第1款规定:赔款交清前,日本在威海卫驻军费用,由中国每年支付库平银50万两。其后,中日又签订了《辽南条约》,其第3款规定中国再向日本支付赎还辽南费库平银3000万两。按这几项条约的规定。则从1895年起,到1902年止,中国将向日本支付赔款及利息共达库平银2.5472亿两,这样几近天文数字的巨款,相当于年度财政收入的3倍之多,清政府是很难承受的。清政府决定按条约在3年内交清赔款,这样可节省2100多万两的利息和200万两的威海驻军费。因此,清朝不是分8次支付赔款,而是分4次付清赔款的。

查总理衙门档案,可知这4次付款的情况是:第1次,是1895年10月31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参赞马格里、曾广铨将一期款库平银5000万两折合英镑数面交日本使馆参赞国府寺新作。第2次,是1896年5月7日和8日,分别在柏林和伦敦,由中国驻德、英使馆各将二期款库平银250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付日本两处使馆之代表。第3次,是1897年5月8日,在伦敦,由中国使馆将3期款1666 余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代表接收。第4次,本应在1898年5月8日交付,因是日为西人之礼拜天,银行不办公,故提前一天改为5月7 日交付。到此时止,尚有应交之4、5、6、7、8 期赔款,合计库平银8333余万两,拟在第4次作一次性付清。在此以前。中国已向日本交付了4次息银,计库平银1083万两。按条约需要扣除。故此次由中国驻英使馆参赞马格里、罗忠尧到英国国家银行,将只应交付之款库平银7250万两折合英镑数交日本使馆书记官山座园次郎收讫。至此,所赔军费库平银2亿两始全部付清。另外,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和日军在威海卫的驻守费库平银150万两,也都按时交付。

应该是用船托过去,我记得我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有一张插图,就是很多要赔给列强的银子堆在大街上,既然都堆在大街上了,那么肯定要运走的吧,再说,都赔列强这么多钱了,列强也不在乎多出动几艘轮船,以此推断是用船运走的。

eg:《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西方八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利共9.82亿两。当然有的数额大的赔款分期付款后,因后续历史的进展(别国参于在中国殖民地的抢夺战),有的就停止了
一般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等作担保来进行赔钱的

清朝如何赔偿了列强那么多银子?辛亥革命后是否作废?
答:列强向清政府的索赔远远超出清政府的赔偿能力,再说老佛爷也不可能为了赔款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于是清政府主要是用税款来抵消赔款。比如说,欠了英国人多少赔款,那就免除英国商品进口的关税多少年,直到抵偿赔款为止。除此之外还比如,洋人在中国修建的铁路,洋人可以征收使用费。更有甚者,一些本来应该是...

清朝欠的十几亿赔款都是怎么付完的
答:割地赔偿,被割让了七个土地。

清政府当时赔给列强的白银都是用船运到国外的吗?
答:从表面上看,清政府培养了西方列强很多白银,但是在小编看来,这些白银只是表面上的损失。真正损失的是清政府签订的那些合约中的各地赔款以及通商口岸的税收权利,这才是真正的损失。一个国家的主权如果不强硬就会被其他的国家欺负,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强起来。

康熙永不加赋,清末十几亿两的赔款怎么筹?
答:其次,实行“摊派”,这个是完成赔款的主要方式,朝廷给各省摊派,完成的好升官,完成不好连贬官都是轻的。为赔庚子款,清政府令不太富裕的山东、河南、山西各摊派还银90万两,最富裕的江苏摊230万两,四川其次220万两,广东再次200万两,江西、浙江各110万两,湖北120万两,安微109万两,直隶和福建...

《辛丑条约》还没还完清朝就亡了,剩下的赔款该怎么办?
答:但是日本这个无耻之徒用赔款发展军事用于侵略中国,直到1938年底民国才终止了对日的庚子赔款。小结:晚清丧权如果的庚子赔款对中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即便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数十年,庚子赔款还依然北洋政府、民国政府不得不每年通过赋税或者重新发行国债的方式向各国偿还。如果再加上为还款重新借款的利息,总...

清朝灭亡后,很多不平等条约赔款是怎么解决的呢?
答:所以清朝和列强们签订的赔款条约,民国为了获得列强们的承认也只能继承了下来,当然这里面也得详细区分有些国家的的赔款通过谈判给减免了了,有些则继续延长赔付时间,有些赔款又被列强拿出来用另一种方式返还给中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问题:民国继承的赔款据历史资料统计,从第一次鸦片战争...

清朝留下的数亿赔款后来如何赔付的?
答:清朝末期时候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后来赔款给不了,就划地赔偿,向香港,澳门,台湾都是在不平等条约里划出去的。清朝灭亡后,实际上,赔款基本都赔完了。其余主要是庚子的补偿。1908年以来,美国罗斯福总统向美国国会提交提案,要求逐步将更多的庚子赔款返还给中国,但这笔钱必须用于中国的教育经费,特别...

清朝覆灭后,那些不平等条约的战争赔款是怎么解决的?
答:原来思想侵略才是最高明的方式,他们用中国自己的钱,取得了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教育和思想控制权,顺利培养一大批精英亲美分了,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向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对两国的庚子赔款自然停止,一战结束后,德国,奥地利,匃牙利分别放弃了其余尚未支付的赔款。在...

在灭亡后的清政府是如何还清欠的数十亿赔款的?
答:不过直到清朝灭亡,这笔钱也没还清。一战的爆发让清政府没有继续赔款,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加入一战,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之前同德、奥签订的一切条约作废。一战结束后,清朝已经灭亡。德国战败,民国停止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和德、奥签订新约,以正式的条约形式宣布废止对德、奥的...

晚清时期政府赔那么多白银是从哪里来的?
答:除此之外,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对这些民族工商业征收大额税款,这也是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卖官鬻爵。清政府晚期,内忧外患迭起,对外战争赔款巨大,仅甲午战争(2亿两白银)和八国联军侵华(4.5亿两)就达到了6.5亿,再加上利息达到了十几亿。清政府为了解决这些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