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雁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牧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宾雁的人物寄语~

很多中国人为我的不幸感到悲哀和惋惜。我本人呢,却觉得是一件幸事。……我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我所付出或我所失去的东西。那些被认为比我幸运得多的人,他们的墓志铭上是不能刻上这一行字的:“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作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应该说的话。”——刘宾雁

已发送~

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几度辍学。早年受俄罗斯文学人道主义思想影响,追求社会正义,投身于革命。
1943年,读高中时参加地下抗日斗争。1944年加入共产党。
1946年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等地从事教育和青年团工作。自学掌握了俄语,开始翻译《真理的故事》等苏联文学作品。
1951年,调北京《中国青年报》任记者、编辑。
1955年,到兰州黄河大桥工地采访,写成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随后又发表报告文学《本报内部消息》和评论《道是无情却有情》,从此在文坛引起广泛注意。
1957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劳动。
1961年~1969年,回《中国青年报》国际资料组工作。
1969年~1977年,下放干校劳动。
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调至《人民日报》社。
1979年,发表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引起更多注意。
1984年12月~1987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刘宾雁在《开拓》创刊号上发表了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同年在《文汇月刊》上发表了《我的日记》,1986年10月又在《报告文学》上发表了《未完成的埋葬》。这三篇涉及到上海海运学院人和事的稿件,引起了学院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海内外议论纷纷,成为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刘宾雁这三篇所谓揭露阴暗面的作品,内容严重失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团结,干扰了实际工作,给这所学院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摘自1987年02期《中国记者》郭礼华《刘宾雁怎样歪曲事实》一文)
1987年1月23日,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被中共《人民日报》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1988年3月,应邀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讲学,仍然坚持自由化思想。
1989年6月,宣布在海外开始流亡生活,7月去巴黎。
1989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做出决议,取消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籍,并撤消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和理事等职。
200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并称为“无所畏惧”、“不可腐蚀”的中国的良心。
2005年初,病逝,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