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上林苑”的范围有多大?现在还有遗迹吗?

作者&投稿:展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代的上林苑有多大?当时繁荣吗?~

早在秦代就有上林苑,但范围不大,大体在秦都咸阳渭河以南的今长安户县地区,这里川原秀丽,河流纵横,风景优美,是皇家游玩打猎的理想地区。秦惠文王在上林苑修建阿城,秦昭王辟为王室苑囿。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规模极大的阿房宫。《三辅故事》说,秦始皇在上林苑修了146所离宫别馆。据《史记》载,秦二世在赵高“指鹿为马”以后,到上林苑斋戒,每天游猎,一见有人就射死。秦朝末年,上林苑毁于战火。

汉朝初年的公元前195年开放秦苑林,让农民开垦土地耕种庄稼,这一带是优良的农田。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经常微服出行,到终南山下狩猎,践踏了百姓的大片庄稼,农民号呼谩骂,到杜县和户县告状,两县令拘留了汉武帝的随行人员。有一次汉武帝夜间到旅店投宿,受到冷遇。由于怀疑他们是盗贼,险些受到打击。汉武帝为了游玩打猎,就派官员扩建上林苑。强令迁徙农民,侵夺了农民的土地宅产,让他们在关中渭河以北地区去开垦荒地。这时,东方朔出来为民请命。他谏汉武帝说:终南山物产丰富,关中田地土壤肥沃,给各种工匠提供了原料,给老百姓提供了穿衣吃饭的生活依赖。如果把这些良田没收去建上林苑,就减少国家收入,破坏农业生产。但是,汉武帝未采纳此言,仍广开上林苑。

根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杨雄的《羽猎赋》、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上林苑东起鼎湖宫(在今蓝田县焦岱镇)、昆吾(在今蓝田东北),南到御宿川(在今河川一带)及终南山北麓,西南到长杨宫、五柞宫(在今周至县),向北跨过渭河,绕黄山宫(在今兴平市马嵬镇),沿渭河之滨向东。周围修筑土城墙,周长20多公里,开有12道苑门。其范围大体包括今天的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兴平5个县(市)和西安、咸阳两个市区。其范围,东西直线长约100公里,南北直线长约30公里,总面积为2500至3000平方公里。这样大的面积在历代皇家园林中是绝无仅有的。

从上林苑的自然山川来看,南有巍峨壮观的终南山,如嘉午台、翠华山、南五台、青华山、楼观台等,山峰高耸,岩石奇异,古代有茂林修竹,景色十分壮观。还有高大的白鹿原、少陵原、神禾原、乐游原、龙首原等,原冈高,沟壑深,洼地低,变化万千。东边有灞河、浐河,西边有沣河、涝河,南边有河、氵高河从东南流向西北,北边泾河、渭河从西北流向东南,长安八水滚滚滔滔,像银蛇一样蜿蜒,环绕着长安和上林苑一带。还有像穿过白鹿原的荆峪沟(鲸鱼沟)等众多的河流支流。

在上林苑中还开凿了巨大的人工湖———昆明池。据记载,汉武帝派使者通西南夷,寻找通西域的捷径,被滇国所阻,而昆明国有滇池方圆150公里,汉武帝就开昆明池来练习水军。其地在今长安区斗门镇东侧。昆明池方圆20公里,占地332顷,有战船几十艘,有楼船百艘,夜间灯火辉煌。有的大船中有宫殿,可载万人。池中有3丈长的大鲸鱼,还有织女、牛郎的石像。还有天泉池,上有连楼阁道,中有紫宫。还有龙池、鱼池、牛首池、东陂池、西陂池、积草池等,池中有珊瑚,高12尺,460个枝条,是从南海献来的。

在上林苑建修了36个宫殿区域,其中有12个宫,如建章宫、承光宫、望远宫、蒲陶宫等。有36个观,如白鹿观、象观、鹿观及射熊馆、博望馆等。离宫别馆建筑壮丽,金碧辉煌。汉武帝在上林苑中栽植大量名果异树,奇花艳卉。仅梨树有紫梨、青梨、芳梨、大谷梨、金叶梨、耐寒的瀚海梨、东海的东王梨等。枣有玉门枣、赤心枣、昆仑山西王母枣等。有各种桃、李、栗、梅、杏,有西域的石榴,南方的荔枝、橙、橘、柑等。在上林苑中还养育珍禽异兽,有虎、熊、鹿、野猪、狐狸、兔子等百兽。还有各种鸟类,有山中鸟、树上鸟、水中鸟等。

zz自http://www.xawb.com/gb/wbpaper/2005-05/24/content_557981.htm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瑰丽阿房宫在哪里?拷问阿房宫的存在
  当我们终于等来有史第一次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当我们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尤其是,当我们热火朝天于“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那如诗似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
  考古专家谈阿房宫考古成果发布后的是是非非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说,她连日来“已被国内个别所谓的专家弄得头都疼了”。提起近来阿房宫遗址考古成果发布后引来的是是非非,她说:“我可以肯定并且斩钉截铁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项羽当年烧的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的前殿!”
  考古专家:“项羽没烧阿房宫”说法无误
  近日,有媒体刊发“项羽没烧阿房宫有误”的消息,记者就此采访秦阿房宫考古工作队专家。从他们那里记者再次得到确认:“可以肯定地说项羽没烧阿房宫,应该为项羽平反。”
  阿房宫与“硬改历史”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秦代重要宫殿建筑阿房宫是被西楚霸王项羽付之一炬的。直到公元2003年的今天,考古专家从阿房宫遗址发掘现场一直没有找到炭灰的痕迹,才初步断定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从而排除了项羽“纵火”的嫌疑。那么,项羽为什么会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专家:阿房宫是半拉子工程 未现被烧痕迹
  专家分析认为: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宫的活也就没完。这次考古没有找到封顶的东西也是一个佐证。从另外一个侧面分析,阿房宫没修好,也就没有什么好烧的。”
  阿房宫进行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 将揭开神秘面纱 (资料来自华夏经纬网)
  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一年时间的勘探和发掘,举世闻名的秦阿房宫遗趾前殿夯土台基的范围已经基本确定,其前殿遗址南北部边缘的结构也初步摸清,同时首次发现了秦阿房宫前殿附属宫完整组合的板筒瓦屋顶,沉睡两千多年、气势磅礴的阿房宫正在向世人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为”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建筑之一。根据勘探发掘确定,仅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54102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据考古专家推算,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面积规模与史书记载的“东西长500步,高达数十仞,殿内举行宴飨活动可坐万人”所描写的基本一致。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北部的边缘为台面结构,最高处有宫墙,墙的侧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状和板状瓦片,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出土的瓦片时代应为秦和西汉早期,说明遗址的始建年代为秦代,汉代作为上林苑的一部分继续在使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则较低,略呈向南倾斜坡状。在台基南边沿还有一条东西向壕沟,在壕沟南侧,发现一处铺瓦的屋顶痕迹,残留的铺瓦范围东西长3.06米,南北宽3米,由西向东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长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长为58-62厘米,宽44-51厘米,充分显示了秦代建筑的宏伟巍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出,这是秦代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据介绍,在整个前殿的发掘中没有发现有火烧土的痕迹,迄今没有证据表明阿房宫曾经历过大火烧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阿房宫的科学勘探发掘。阿房宫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遗址的保护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从去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建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截止目前,勘探面积20万平方米,试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内容,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史记·平准书》和《关中记》,修昆明池是用来训练水军。据《三辅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池的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的石像。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

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对陕西阿房宫前殿遗址西面至沣河东岸的大面积调查、勘探基础上,发掘了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取得了重要收获。  
陕西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出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
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该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部为宫殿区,其夯土台基已毁坏,现存东西最大长度250米、南北最大宽度45米,面积为11250平方米;北部为园林区,因毁坏严重,其范围已无法确定。考古工作者在对遗址南部宫殿区的西部边缘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以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遗址建筑倒塌堆积层内建筑材料中板瓦、筒瓦、瓦当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此外还有大量被火烧毁的墙皮残块出土,这些现象都说明该建筑遗址曾经遭遇过很大的火灾。上林苑2号建筑遗址与1号建筑遗址相距仅500米,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西南1200米,是传说中的“阿房宫烽火台”遗址。该建筑分为两部分,上部为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遗址毁坏严重,遗存的出土表明该建筑应为高台多层建筑。

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百度百科原文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

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上林苑,在许多文章典籍中出现,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为代表。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

汉朝长安的老百姓住在图中什么地方
答:城内西北隅有东市、西市。民居主要分布于城外北端及东侧。城南偏西有社稷、宗庙及辟雍等礼制建筑。汉武帝时,又在城西修造建章宫及上林苑。此城虽系新建,但平面及布局均未按均衡对称原则,亦无明显的宫城范围。这是因为长安之兴建乃自南端之长乐、未央二宫开始,然后才次第扩及其他。因此城内宫殿、...

古城长安是哪里的城市?
答:同时也是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西安,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作长安。从秦皇汉武以来,累世为龙蟠虎踞之地。在中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唐代,它更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市。10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不仅参观文物古迹想象唐代的长安,还可以从唐诗中去领略唐代帝都长安的城阙宫苑、郊野山川、四时景物。

汉朝高帝(刘邦)
答: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详细说明下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行政区域划分
答: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

汉朝上林苑除了狩猎还有什么作用 好像还可以训练军队
答:汉朝以武立国,以儒治国。大汉上林苑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将士的作战能力,哪怕是狩猎也为了让人们在狩猎中练习骑射。增强控马技术和射箭技术。

汉朝长安城的修建经历了几个时期
答: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汉武帝时期,一改汉高祖之“故秦苑囿园地,令民得之”的诏令,扩大了上林苑的规模,成为“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的大苑。

上林赋什么意思?
答:从内容上来说,《上林赋》不仅展现了汉朝皇室园林上林苑的壮丽景象,还通过描绘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物,展现了汉朝的繁荣和富强。同时,赋中也隐含了司马相如对于君主应该节制欲望、重视民生的政治理念。在文学手法上,《上林赋》充分展现了司马相如作为西汉辞赋大家的文学造诣。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答: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

汉朝在历史中真有叫东方朔的?
答: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

求详尽的东汉官职,军职序列
答: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