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作者&投稿:竹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有:火不思、胡笳、雅托克、蒙古角、马头琴等。

1、火不思

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火不思发音清晰、明亮,音响圆润、淳厚,音色柔和、优美,富有辽阔草原之情调。可用于弹唱、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2、胡笳

胡笳是蒙古族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胡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原始的胡笳,它是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到了唐代,盛行以羊骨或羊角为管、管身无孔的哀笳,管身比胡笳较短。

3、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筝,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乐曲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

4、蒙古角

唇簧气鸣乐器,一种木质长形号角,因流行蒙古族,故称蒙古角,亦称“蒙古号”。由上下两节构成,喇叭囗用铜制,角身绘龙。分为“雌角”和“雄角”,雄角内径略大而声浊。雌角内径略小而声清,雄角与雌角长短基本相同,两者有粗犷和柔和的差异。

5、马头琴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答:三,拜神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对宗教领袖和活佛,特别尊敬和崇拜。老人们认为人间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便是宗教领袖和活佛;活佛天生就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知道现在,还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人间最万能的人。如果平民能受到他们的摩顶,就会得到幸福和平安。因此,老人们...

蒙古族民间艺术有哪些
答:鼓:蒙古族的打击乐鼓类,蒙古语统称为“亨格日格”。蒙古族的鼓类有多种,盛于元代的较为有代表性的是战鼓;《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云;“杖鼓者,制一木框,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一杖,左拍一手。”而较此更为早期的匈奴时代的鼓则以骑在马上所演奏的鼓较为多见。如羯鼓;其状如桶,唐代时改...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答: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的山上。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予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答:所以畜牧业是蒙古族牧民成长,繁衍传承的物质文化之源。 “五畜过年”礼仪习俗是游牧文化特定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但却是每个人都要遵循的。通过“五蓄过年”民间节日习俗来表彰放牧者,感谢他们在一年之中的辛劳劳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查哈尔地区就有给五蓄过年的“五蓄过年”习俗。“五蓄...

蒙古族的习俗
答: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边食边排便...

蒙古族有哪些特色?
答:在民间的普及与传承中体现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鹿棋是蒙古族民间典型的棋艺之一,历史悠久、群众性强。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在智慧类的民间体育中有着很好的学术价值,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社会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鹿棋体现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是激发人们斗志、建设...

哪些东西是属于蒙古族的代表物?
答:蒙古族自古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高尚、圣洁、吉祥的象征,因而把新的一年的开始称为“白月”。NO8.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属拉弦乐器。蒙古语称之为“莫林胡尔”,在古代时称之为“潮尔”,马头琴的称谓是到了明清时期才广为流传的。据《宋史》记载:“五弦作于虞舜,七弦作于...

内蒙古特色是什么?
答:5、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哈达上,唱起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不可推让,谢绝主人的敬酒。6、蒙古族民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蒙古族...

内蒙古地区的传统图案都有哪些寓意呀?
答:的信徒都得救了,而那些没画“T”的都死了。“T”在西方文化有代表太阳的意思,其实羊就是代表太阳,羊神就是太阳神,可见西方的宗教与中国的纹样是有一定的关系。六、小结 上述只是粗略地谈了几个蒙族民间民族典型的纹样,证明纹样的真正内涵必须从考古的角度去挖掘,而不能仅从图像的角度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