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的 成书年代作者

作者&投稿:锺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武经七书》是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被重新开设的“武学”用于教育和训练。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下诏校定七部兵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和《李靖问对》,并刊行于元丰年间(1078~1085)。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的作品。该书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即前515至前512年,共十三篇。
《吴子》是一部兵法著作,主张以治为胜,赏罚严明,强调军队的纪律和训练,以提高战斗力。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相传为姜子牙所写。它集合了古代司马兵法和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的将军司马穰苴的兵法。
《尉缭子》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存在争议。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梁惠王时的隐士所写,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所著。此书在西汉时期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一本侧重于政治策略的兵书,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但被认为大约成书于西汉末年。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著,但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的言论辑录,涉及军制、阵法、训练、边防等问题,主要讨论作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