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呢?

作者&投稿:延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以下情绪容易形成抑郁症:
1. 悲观消极:持续的悲观、消极情绪,对生活失去热情和希望,容易陷入抑郁症。
2. 焦虑: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可能导致心情压抑,进而引发抑郁症。
3. 失落感:面临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人生挫折时,容易产生失落感,从而诱发抑郁症。
4. 自卑:过分自卑、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任何事情,可能导致抑郁症。
5. 孤独:孤独感长期累积,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进而引发抑郁症。
6. 疲惫:长期劳累、休息不足,使身体和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容易引发抑郁症。
7. 生活中的压力:面临购房、教育、养老等生活压力,可能导致人们情绪崩溃,进而产生抑郁症。
要缓解不良情绪,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调整心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学会接受不完美,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 交流倾诉: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心情,倾诉压力和烦恼,获取支持和关爱。
3. 增加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提高心情。如散步、跑步、瑜伽等。
4.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作息对缓解情绪有很大帮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绘画、音乐、摄影等,有助于调节情绪。
6. 心理治疗: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有助于缓解抑郁症。
7. 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降低孤独感。
8. 学会放松:学会运用冥想、深呼吸等方法,随时随地缓解紧张情绪。
9. 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适度锻炼等,有助于缓解抑郁症。
10. 寻求支持:在面临困难时,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共同应对问题。
总之,要缓解不良情绪,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心态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社交互动等。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一、生物因素

迄今为止,有不少研究、文献资料和专家学者都认为抑郁症的形成和发展与生物学之间密不可分。

1.神经递质

研究人员在大脑化学物质与抑郁症之间的确切关系上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但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一些既定的理论表明,某些水平的神经递质紊乱可能会导致抑郁症。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抑郁症会导致人体内的某些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而且抑郁症和神经递质之间的这种关系甚至可能是双向的。【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根据众多的实际临床治疗反馈来看,一些抑郁症患者在服用对这些神经递质起作用的药物时,的确会感觉更好一些。然而,研究人员并不认为这足以证明大脑化学和抑郁症之间的特定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抑郁症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时,感觉并没有好转。

2.遗传学

有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更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但是,有抑郁症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患上抑郁症,在其他一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你才会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即便如此,你也不是百分百会患上抑郁症。

另外,2019年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大型全基因组研究发现,具有重度抑郁症遗传倾向的人,在各种精神疾病中自杀企图的风险会增加。

3.慢性疼痛和一些身体疾病

抑郁症在患有多发性硬化症、Ⅱ型糖尿病和偏头痛等慢性疾病的人中很常见。研究表明,慢性疼痛状况可能会导致导致抑郁症状的生化变化。

患有慢性疼痛和一些身体疾病的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处境而变得抑郁,尤其是当他们面临生活质量下降、日常功能水平下降、长期疼痛或死亡时。

还有研究表明,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另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例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情况通常同时发生。虽然可能同时诊断出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可能相互影响,但它们可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4.荷尔蒙的变化

某些荷尔蒙的变化也会增加你患抑郁症的风险。例如,与月经周期、怀孕、分娩和更年期相关的荷尔蒙变化,都可能导致抑郁症。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美国约有九分之一的女性报告患有产后抑郁症。根据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4%的父亲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报告患有抑郁症。

荣教授表示,有甲状腺疾病的人患上抑郁症也并不罕见。虽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叫“甲减”)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但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叫“甲亢”)的人也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

图片

二、环境因素

在诸多研究和资料中显示,环境因素似乎也在某些人的抑郁症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1.早期心理创伤和虐待

迄今为止,已有较多研究充分地显示了抑郁症的风险因素之一,是儿童早期遭受的心理创伤。

许多资料都表示,不良童年经历(ACE)会增加一个人一生患精神心理和慢性身体疾病(包括抑郁症)的风险。尽管对不良童年经历(ACE)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有诸多研究已经证实,特定的童年经历与晚年抑郁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不良童年经历(ACE)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虐待:包括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

·家庭功能障碍:家庭暴力、离婚、吸毒、精神病的父母、被监禁的父母;

·忽视:包括身体忽视和情感忽视。

一个人遭受不良童年经历(ACE)的次数,与他们患精神和身体疾病、贫困甚至早逝的风险都密切相关。风险随着不良童年经历(ACE)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拥有四个或更多不良童年经历(ACE)的人的风险最高。

研究人员认为,儿童遭受虐待可能会在物理上改变大脑,并改变其连接结构。研究还表明,儿童时期经历过高压力的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

2019年的一项研究甚至提出,在孩子0-3岁的创伤经历甚至可能会改变孩子的DNA。

2.贫困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美国成年人表示金钱是他们生活中压力的重要来源。与生活在小康或较富裕的人相比,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其两倍甚至更高。

生活在贫困中不仅会使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而且如果他们无法工作或无法获得支持和社会服务,精神心理疾病会使他们更难摆脱社会经济劣势的循环。

几项研究和试点项目还表明,当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获得经济援助时,抑郁和焦虑症状会有所改善。

3.环境暴露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也会以多种方式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有些人报告说他们在一年中的某些月份变得抑郁,这就是“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也有研究将污染和其他环境暴露,作为导致抑郁症的潜在因素。例如,一些研究将儿童时期的铅暴露与晚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联系起来。在另一项研究中,在空气质量差的地区长大的儿童,在18岁时似乎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或被诊断出品行障碍。

当然,环境也可以成为你心理健康的“好帮手”。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经常去大自然中走一走,可以帮助其缓解抑郁症状。

三、社会因素

荣教授表示,除了生物和环境因素外,一个人的性格、压力和冲突的经历,甚至包括社交媒体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

1.性格

某些人格特征,例如有低自尊、悲观主义、神经质、自我批评或“完美主义者”等特质,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失眠和饮食失调)。

有研究人员发现了可能降低一个人患抑郁症风险的人格特征——复原力。复原力或使一些人更有可能从不良经历中“反弹”的品质或特征,这也可能是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关键。

2.压力与冲突

重大的生活事件,包括传统上的积极事件(如结婚)或消极事件(如失业),这些都会让我们产生压力。当我们感到压力时,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就会上升。有一种理论表示——高水平的皮质醇(特别是当它们长期升高时)会影响血清素水平。

尤其是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可能是抑郁症的驱动因素。失去工作是一个明显的压力源,但工作环境也会导致压力——尤其是当它感觉不到支持的时候。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进行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民意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美国工人表示他们可以在工作中公开讨论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

工作或学校的冲突也可能使一个人变得抑郁。日本2010年的一项研究,将工作中的人际冲突与抑郁症联系起来(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男性员工中)。同样,在前一年,瑞典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某员工与同事或老板发生严重冲突,则该员工在工作中容易感到被排斥或被冷落,会导致其抑郁。

荣教授表示,在家庭外部经历冲突的不仅仅是成年人——孩子和青少年在学校中,也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短期和长期的身心健康。

例如,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17年的一份报告发现,20%的12至18岁学生表示,他们在前一年曾在学校受到欺凌。另外,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法,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他们也更有可能患有身体疾病,尤其是头痛和胃痛;而与朋友或家人发生冲突,也可能增加易患抑郁症的人患上这些身体疾病的机会。

3.悲伤难过

悲伤难过是一个看起来和感觉都像抑郁的过程,除了它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时间框架,从一个事件(例如亲人的去世)开始,然后逐渐走向解决或接受阶段。

不过,研究人员正在了解,丧亲之痛可能具有类似于临床抑郁症的症状,特别是在它持续的时间方面——丧亲之痛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不是短短的几天或几周。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这种“更持久”的悲伤难过,似乎更有可能在某人突然、意外、特别是暴力的方式(如车祸)失去亲人时出现。不过,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正式将这种“持久的悲伤难过”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情况,但它似乎与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都有关系。

荣教授表示,由死亡、重大损失或其他生活压力源引起的压力,可能足以引发已经有这种情况倾向的人出现抑郁症。

4.社交媒体

虽然关于“社交媒体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且正在进行中,但一些研究已经调查了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

例如,有几项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通过不安全感、比较、“害怕错过”和欺凌/骚扰引发抑郁症状和焦虑。研究还发现,无论是现实中的欺凌,还是网络中的虚拟欺凌,都会增加孩子一生患抑郁症的风险。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也可能通过降低一个人的身体活动水平、减少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而导致增加其患抑郁症的风险。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孤立是导致心理健康不佳的两个因素,与社交媒体习惯无关。

不过,在这方面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有专家学者提出一种观点——如果科学技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可能有助于发现和管理抑郁症。

四、生活方式因素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一个人平时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用药史等生活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你患抑郁症的风险。

1.用药史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已知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包括:

·异维甲酸;

·β-受体阻滞剂;

·皮质类固醇;

·α-干扰素;

·他汀类药物;

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药物,也会使某些人恶化或导致抑郁。25岁以下的人在开始服用某些抗抑郁药物后,自杀率增加的风险有所增加。

2.物质成瘾

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利用烟草、酒精或特殊药物进行“自我疗愈”的情况并不少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与某些处方药不同,一些管制药物(包括毒品)也会让人感到沮丧、抑郁。

根据美国心理健康联盟药物与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有790万人患有抑郁症和物质使用障碍。

当物质使用障碍和抑郁症同时发生时(有时称为“双重诊断”),可能很难找到正确、合适的治疗方法。人们通常需要一支由具有物质使用障碍经验的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来提供支持和进行专业的治疗。

如果一个人需要戒除某种物质,有时在精神卫生机构的护理下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而且精神卫生机构的治疗还可以帮助一个人解决可能伴随他们的物质使用障碍和抑郁症状。

3.饮食和运动

最近的研究表明,患有轻度抑郁症的成年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重度抑郁症的发作。荣教授也强调,肠道微生物和饮食也可能在抑郁症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还表明,某些饮食,例如地中海饮食,可能有助于老年人避免患上抑郁症。

另一方面,高糖和反式脂肪的饮食选择,尤其是精加工的食物,会促进或加重抑郁症,尤其是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时。造成这种联系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这些含热量高、负担大的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虽然,仅体重增加并不一定会导致抑郁。

尽管体重增加可能与抑郁症的发作有关,但还应该注意的是,吃高糖或反式脂肪的食物会扰乱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而这就可能会导致肠漏。免疫系统得到警报并释放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的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例如,一些细胞因子可以将生产从血清素转移到谷氨酸,当过量存在时,会导致细胞损伤或细胞死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它会引发焦虑或抑郁。

事实上,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超重的人更有可能变得抑郁——即使超重不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或Ⅱ型糖尿病。

另外,运动锻炼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好处就不用过多赘述了,但我们正在更多地了解“运动锻炼是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控制症状的”。

近几年的几项研究证实了先前的研究发现——定期进行运动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控制抑郁症,还可以帮助正常人预防抑郁症。

本内容引用自荣新奇教授工作室,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为什么某些越是家境好、有知识、有前途有事业的人越容易得抑郁症...
答:但是他们因为更高而受挫,又不能轻易放弃,导致深深的困扰和抑郁。 抑郁症,除了抑郁症,还有很深的自责感,导致生理上的失眠和精神疲劳。这种情况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导致人痛苦到觉得生不如死,因失望而绝望,最终产生自杀的念头。有些人真的会采取自杀行动。 要理解抑郁症的问题,就要刻意反思自己的...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呢?
答: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影响任何人,无论其外表或性格如何。尽管阳光的人通常给人积极、开朗的印象,但他们也可能患上抑郁症,这是因为抑郁症不仅仅是情绪低落的表现,还涉及到许多其他因素。以下是可能导致看似阳光的人也会得抑郁症的一些原因:1. 生物因素:抑郁症可能与个体的生物学因素...

什么样的人容易抑郁?
答:做人必然是要活出气质来,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脾气,脾气好的人就不会容易生气,自然心情也容易好,心情好了那么生活就会多了很多乐趣,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年轻,心情好了之后人也就不会有什么抑郁症之类的,其实很多疾病的原因都是来自于心理疾病的。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往往会因为一句话就会怼别人,...

你觉得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答:对于现在很多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多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并且给予他们温暖,这样才可以避免他们患上抑郁症。因此,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以下几种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1、性格内向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很多的事情都会藏在自己的心里,几乎很少去与别人交流,...

什么人比较容易抑郁症呢?
答: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基因的因素。每个人的基因组成不同,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容易患上抑郁症。即使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很阳光,但是内在的基因让他们更容易陷入抑郁症的困扰。其次,我们不能忽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看起来很阳光的人也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比如失业、失恋、亲人去世等,而陷入抑郁症的泥潭...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呢?
答: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等症状。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抑郁症的情绪:1.长期焦虑:长期的焦虑情绪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和担忧会让人感到不安和压力,如果这种情绪持续存在,可能会引发抑郁症。2.失去自信:失去自信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答:性格内向,不愿意说话的人,这样的性格容易得抑郁症,因为他们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不与人交流,时间长了,心里积聚的各种各样的心智也越来越多,就容易得抑郁症。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呢?
答: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可以影响任何人,无论其外表看起来是否阳光。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阳光的人也会得抑郁症的原因:生物学因素:抑郁症可能与个体的生物学因素有关,例如遗传因素、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些因素可能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无关。压力和生活事件:即使...

什么人容易患抑郁症呢?
答:阳光快乐的人一样会得抑郁症,一般情况下,抑郁症,往往和遗传因素,原生家庭的父母关系,教养方式,过往经历当中的创伤性事件,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有关系。患抑郁症和性格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特别阳光开朗的人,也可能仅仅是她的外表,愿意呈现给他人的是阳光的一面,而自己长期忍受着内心负面情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