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栓娃娃

作者&投稿:子车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分 求 曹云金 相声 栓娃娃的 台词~

  没找到曹云金版的,只找到了马志明版的

  《拴娃娃》
  甲:上北京来说相声来了。
  乙:啊。
  甲:我跟这个我这伙计黄族民……
  乙:哎,是我。
  甲:感到十分的荣幸。
  乙:哎,这是个大好事儿啊!
  甲:这些年哪,这个相声队伍发展得很快。
  乙:是吗。
  甲:人多了。
  乙:哦。
  甲: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儿。
  乙:小时候儿。
  甲:有人统计过,
  乙:统计什么呀?
  甲:全国所有说相声的加一块儿,四、五百人。
  乙:哦,全国一共才四、五百人?
  甲:哎。
  乙:啊。
  甲:现在,没有一万,也有几千。
  乙:现在可不少了。
  甲:是不是?
  乙:哎。
  甲:都干这个,都在一个锅里头舀饭。
  乙:够呛。
  甲:竞争啊,相当激烈呀。
  乙:那可不。
  甲:哎,不是所有人都竞争啊。
  乙:啊?
  甲:有的人不是。黄族民……
  乙:我。
  甲:他就不争。
  乙:我怎么不竞争哪?
  甲:他不指这吃。
  乙:那可不,指这吃早饿死了!
  甲:他们家有钱。
  乙:呵呵。
  甲:富里生,富里长。
  乙:呵呵呵,您过奖。
  甲:吃过,见过,穿过,戴过。
  乙:嘿嘿,一般。
  甲:这么说吧,你祖上给你留下的财产,你吃几辈儿足够吧?
  乙:嗨,谈不上几辈子,吃些年没问题。哈哈哈哈!
  甲:你看我们俩人在台上一站啊,我们俩这叫"搭伙"呀。
  乙:啊,是。
  甲:合作。
  乙:哎。
  甲:合作,伙计吗。
  乙:是。
  甲:是不是。
  乙:啊。
  甲:私下里头,散了场,我们俩不走动。
  乙:怎么……不走动啊,都?
  甲:不够朋友。
  乙:谁不够朋友啊?
  甲:也不是你不够朋友,也不是我不够朋友。咱俩不够个"朋友"的关系。
  乙:我不明白。怎么够"朋友"啊?
  甲:怎么够"朋友"……
  乙:相好不完了吗。
  甲:酒肉朋友,
  乙:酒肉朋友?
  甲:酒肉朋友,财帛亲戚,饽饽儿女,柴米夫妻。这是基础。
  乙:哦。
  甲:交朋友吗,一来以往,得"串换"。
  乙:哦,还得"串换"。
  甲:你请我吃饭,我请你喝酒……
  乙:这叫礼尚往来。
  甲:你有钱,你跟我"串换",你不在乎;我跟你"串换",我"串换"不起呀。
  乙:你瞧,还爱多心。
  甲:不是多心哪,眼见这事儿在那儿摆着哪。
  乙:是吗。
  甲:这么说吧。我在家正歇着哪,有人给我送信儿来了:"听说了吗?大黄,黄族民,住院了啊。"
  乙:住院了?
  甲:"开刀,大出血,够呛,这回!"
  乙:哎,我什么毛病就"大出血"呀?
  甲:你痔疮犯了。
  乙:你瞧我得这病。
  甲:哎呀……,虽说痔疮一般来说死不了人,可他这火烧火燎的他不好受啊!
  乙:那可不。
  甲:尤其住院了,怎么也得看看去。
  乙:哎,应该看看。
  甲:朋友吗。
  乙:那是啊。
  甲:得看看你去。
  乙:对。
  甲:看病人,空手儿,合适吗?
  乙:哎,无所谓。
  甲:那是你说呀。怎么着也得买点儿东西。
  乙:哦,哦。
  甲:知道你爱抽个烟儿。
  乙:哎,是。
  甲:买烟。
  乙:哦,买烟。
  甲:买烟,踅它两条"香山"。
  乙:……这烟现在还不好寻。
  甲:还得带点儿吃的。
  乙:还有食品。
  甲:在家里头,炸一大罐子辣酱……
  乙:我说你损不损哪?啊!?我这犯着痔疮住院了,你送罐子辣酱,我还好得了吗?
  甲:辣的这东西下饭哪,"一辣解千馋",这好哇。
  乙:(光)解馋不行,那还上火啦!
  甲:你认为这"上火"?
  乙:干嘛"我认为"呀!
  甲:辣的这东西它属寒。
  乙:属寒?
  甲:吃多了,去火。
  乙:去火它先犯上一通我也受不了。
  甲:你也不争竟,瓜子儿不饱是人心。
  乙:他是举这么个例子。
  甲:我得上医院看看去。
  乙:好,好,好。
  甲:你好了,痔疮好出院了。正赶上我结婚,娶媳妇儿。给你信儿,你能不来吗?
  乙:我当然得来啦。
  甲:保证,你不空手儿。
  乙:得买东西呀。
  甲:买东西。
  乙:就是呀。
  甲:买两条纯毛的、厚厚的毛毯。
  乙:嘿。
  甲:四床鸭绒被。
  乙:四床?
  甲:组合音响,家庭影院……往里抬。"哎呦嗬,买这么多东西,这合适吗?""嗨,小意思。这点儿,不值钱。"便宜啦?
  乙:啊。
  甲:这是帐。
  乙:帐?
  甲:欠着人家帐哪。
  乙:嗨。
  甲:到时候你得还哪。
  乙:是吗?
  甲:没过多少日子,你父亲死了。
  乙:……?
  甲:呦,这怎么着,相好一场啊。他父亲死了,白事啊,得吊唁去。现在又不讲究买这个花圈哪,纸盘哪……随个份子吧。
  乙:啊。
  甲:找张白纸,来它五块钱国库券。
  乙:好嘛!当时还取不出来。
  甲:转过年儿来,我媳妇坐月子,养一大胖小子。给你信儿,你能不来吗?
  乙:我不来!
  甲:你怎么不来?
  乙:我怎么不来?哦,合着好事儿全在你那边儿?我这边儿哪,不是住院就是死人,你像话嘛?这个。
  甲:这,这没办法。
  乙:什么叫"没办法"啊,啊?
  甲:这叫"赶上"了。
  乙:什么"赶上"了,这不都是你瞎编的吗。
  甲:举例子。
  乙:举例子你得好坏搭配。
  甲:当然,人这一辈子没有光坏事儿的,也不可能都好事儿,都得有好事儿有坏事儿,背着走。
  乙:背着走,你也得给我"喂"上一遍哪!
  甲:你也有好事儿。
  乙:我哪件是好事儿啊?
  甲:有,有好事儿啊。
  乙:哪件是,你说说。
  甲:别忙,我给你琢磨一个(好事儿)。
  乙:琢磨一个,有什么好事儿啊?
  甲:什么好事儿啊。
  乙:什么好事儿?
  甲:你父亲死了……
  乙:哎--这是好事儿啊?
  甲:你父亲一死啊,你妈结婚。
  乙:哦--走!你妈结婚!怎么说话哪?这是!
  甲:看报了吗?看报了吗?
  乙:看什么报啊?
  甲:干涉老年人婚姻……,你妈结婚你千万别管,我爸爸娶媳妇我绝对不管。
  乙:(动作,推搡)
  甲:这值当的吗?着急干嘛。咱就说啊,老黄家有钱。
  乙:哎,你就说有钱就得了。
  甲:过去,你们家不但有钱……,他们家啊,人丁兴旺。
  乙:对。我们是个大家族吗。
  甲:大家族?
  乙:可不大家族吗。
  甲:大家庭,到你这辈儿完了,没那么些人了。
  乙:对。人口儿少了。
  甲:你大爷吧,没儿没女。
  乙:是。
  甲:你三叔儿,没小孩儿。
  乙:可不。
  甲:你父亲就你这么一个,独生子。
  乙:哥一个。
  甲:不过当初你妈一生你的时候,不是生一个。
  乙:嗯?
  甲:这你不知道吧。当初你妈生你的时候一块儿生了俩。
  乙:生俩?
  甲:俩都一个模样,都这么难看。
  乙:这叫什么话。
  甲:同年同月同日子,不同时。
  乙:哦。
  甲:这叫什么呀?
  乙:什么呀?
  甲:"卵生"。这在医学界有个统计……
  乙:你妈才下蛋啦!
  甲:这挨着"下蛋"什么事儿啊?
  乙:什么叫"卵生"啊?
  甲:双棒儿,一对儿啊,"卵生"啊,这还有错儿吗。
  乙:双棒儿那叫"孪生"。
  甲:对,孪生,孪生。
  乙:哎。
  甲:我记得好像有个"卵生"啊……
  乙:那"蛋孵"的,才叫"卵生"啦。
  甲:这下你算"蛋孵"的啊。
  乙:你才"蛋孵"的啦!成心哪,你这是!成心哪……
  甲:当初啊,生了这么一对儿,俩小子。
  乙:嗯。
  甲:后来糟践一个。
  乙:你瞧他这路话。
  甲:剩你自个儿了。不过你爸爸没有褒贬,有一个就比没有强啊,是不是。照常,天天儿不搁家呆着,老上国剧社。京戏,知道吗,票友儿,那儿唱戏去。美,那唱的……
  乙:谁是票友儿啊?
  甲:你爸爸唱老生啊。
  乙:谁唱老生啊?
  甲:都管你叫"老生子"吗。
  乙:嗨!
  甲:这还有错儿吗。
  乙:噢,合着"老生子"就是唱"老生"的儿子啊?
  甲:"老生子"吗。
  乙:什么都不懂。"老生子",老来得子,才叫"老生子"啦。
  甲:哦,这人"老来得子"就叫"老生子"。
  乙:对。
  甲:你算吧,你爸爸有你那年他就五十……
  乙:哎,不到五十。
  甲:不到五十也差……哎,跟我这岁数差不多吧。
  乙:哎?有你什么事儿!这里头。
  甲:反正我知道你爸跟你妈特别信佛。
  乙:哎,这倒是。
  甲:当初还没你的时候,你父亲跟你母亲……
  乙:怎么着?
  甲:为了要孩子,到处拜佛呀,求神哪,烧香啊,拜娘娘啊,拴娃娃……拴过娃娃没有?
  乙:拴过吧。
  甲:怎么叫"拴娃娃"?
  乙:嗨。没小孩儿,上娘娘宫啊,抱这么一个"娃娃"回来,拴住了,以后就有小孩儿了。
  甲:你说这玩艺儿灵不灵?
  乙:不灵。
  甲:没孩子,医院里检查去呀。
  乙:就是啊。
  甲:这抱个"泥娃娃",管什么用。
  乙:嗨,迷信。
  甲:迷信不行,她信哪。
  乙:那时候都信这个。
  甲:在家供的这个佛爷呦……,大佛爷,二佛爷……,有那个小木头房子,那叫什么玩意儿,那叫?
  乙:那叫"仙家楼"儿。
  甲:仙家楼儿。
  乙:对。
  甲:佛堂,祖先堂,祠堂……
  乙:对。
  甲:要孩子。越有钱的越盼孩子。
  乙:他得有继承人哪。
  甲:你爸爸太有钱啦。
  乙:是啊。
  甲:哎呀,你爸爸有个外号儿。
  乙:叫什么呀?
  甲:黄百万。
  乙:趁百万之富。
  甲:这么多财产,没儿没女。哎呀,想起来这心里难过呀。你父亲一个人坐在外院书房,闷闷不乐,对天长叹:"唉,天哪!……"
  乙:天哪。
  甲:"天……哪啊!"
  乙:得仓!要唱是怎么着?这是那老生是不是,啊?怎么回事?
  甲:没拉长声,没拉长声。就说这个。
  乙:哎。
  甲:"老天爷呀,老天爷!人家是怎么啦?我是怎么了?想我黄世仁……"
  乙:你爸爸才是黄世仁了!你爸爸才是恶霸哪!怎么说话哪!这是!
  甲:一种老的称呼啊,说自己就不说自己名字了,姓什么就什么"氏人"……
  乙:自己说自己那叫黄某人!
  甲:"想我黄某人……"
  乙:哎。
  甲:"这一辈子修桥补路,吃斋念佛,净是善举呀。为什么就没儿没女了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说我就乏嗣无后了吗?唉……"哗……哭了。
  乙:有这么哭的吗?还"哗……",滋的够远的,这不尿了吗!
  甲:这叫泪如涌泉。
  乙:泪如涌泉也没这么大声音。
  甲:噢,没这么大声音。
  乙:哎。
  甲:也就是欻……
  乙:欻也不行。
  甲:涔儿--
  乙:涔儿也没有。
  甲:滋--
  乙:我说你非得配音是怎么着?
  甲:依着你哪?
  乙:掉眼泪没声音。
  甲:哦,没声音,没声音。你父亲一难过,鼻子这么一酸,当时"叭得儿,叭得儿,叭得儿"一共掉了十一个眼泪。
  乙:噢,俩眼睛掉十一个眼泪?
  甲:你爸爸大小眼儿。
  乙:对了--你爸爸才大小眼儿啦!怎么说话哪。
  甲:正在这工夫儿,可巧啊,小丫鬟儿正到外院书房来。
  乙:噢。
  甲:你们家丫鬟、老妈儿、下人有的是,这听差的底下人就好几十个。
  乙:三、四十人。
  甲:小丫鬟儿走到外院儿书房截(隔)着大玻璃窗往里一瞧:"呦!"
  乙:呦。
  甲:"呦!"
  乙:呦。
  甲:"这老不死的怎么回事儿?"
  乙:哎--说什么哪?说什么哪?
  甲:心里话,没说出来。
  乙:她没说出来,你可说出来啦。
  甲:这应当怎么着?
  乙:应当叫"员外"。
  甲:噢,对对对。"员外怎么一个人儿泪流满面哪?我不免去到内宅报与安人知道。""安人"是谁呀?
  乙:那是我母亲。
  甲:哎,管你母亲不能叫夫人,也不叫太太,叫安人。
  乙:哎,员外,安人吗。
  甲:打内宅,把你母亲请出来。四个丫鬟搀着你妈……
  乙:四个丫鬟搀着?
  甲:嗯,四个。
  乙:四个丫鬟都谁呀?
  甲:春梅、腊梅、烟煤、硬煤。
  乙:好吗!冒着烟儿就出来啦!哪儿来的"烟煤、硬煤"呀?
  甲:春梅、腊梅、梅香、秋菊、春兰……丫鬟,甭管叫什么啦。反正得四个人搀着啊,少了不行,搀不动。
  乙:噢,非得四个人搀着,少了还不行?
  甲:搀不动。
  乙:……也难说,我母亲哪,是缠足。那脚又小……
  甲:不,不,不是那意思。不是小脚儿……
  乙:不是小脚儿干吗还四个人搀着?
  甲:没腿。
  乙:四个人抬个"肉轱辘"出来呀?你妈才没腿啦!什么话这叫!
  甲:有腿,有腿……有假腿……
  乙:哎--有假腿还是没真腿?
  甲:有一只真腿呀。
  乙:有一只真腿还是一只假腿呀?
  甲:有两只真腿,两只假腿。
  乙:噢--四条腿儿啊?你妈才四条腿啦!怎么意思,这是?
  甲:你说几只真的,几只假的?
  乙:两只真的……她没假的!没假腿。
  甲:有腿,有腿,不用搀着,丫鬟跟着。
  乙:对。
  甲:也不是那岁数啊。你妈来了啊。你妈长得漂亮。
  乙:是啊。
  甲:你妈长得好看。
  乙:噢。
  甲:你妈有个外号儿。
  乙:叫什么呀?
  甲:"大美人儿"。
  乙:啊,哈哈哈。
  甲:不假吧?嘿!对不对。你母亲那年在个三十一、二,三十二、三,漂亮!个儿也不算高,也不算矮,也不胖也不瘦,细眉毛,大眼睛,鼓鼻梁儿,小嘴儿,细腰乍背,扇面腰。嗬!那两只脚,你妈那两只脚,也不是缠足,也不是天足,也不是放足,瘦脚板儿,薄脚面儿,蛇腿腕儿,没糨子、没岗子,没孤跟、没毛病、又平整、又周正……
  乙:行行行,行啦!你跟这脚没完干吗呀?
  甲:长得厮称。
  乙:你就说好看就得了。
  甲:你妈来到外院书房一瞧你父亲,说:"呦!"
  乙:呦。
  甲:"呦!"
  乙:呦。
  甲:"呦!"
  乙:怎么意思?
  甲:踩猫尾巴了。
  乙:这猫也跟着捣乱。
  甲:(俯视状)说:"员外,员外,为何啼哭,愁眉不展?"你父亲说(仰视状):"哎呀!安人哪,你可问着我了,你道为何……"(俯视状)"哎呀,员外,你有什么事,为何如此这般?"(仰视状)"安人哪……"
  乙:(推,搡)我妈这么高,我爸爸这么矮,您说这两口子怎么配的?啊?一个说话么,这样儿(仰视状);一个说话这样儿,像话吗(俯视状)?
  甲:我说了吗?我说他个儿高个儿矮……,我说了吗?
  乙:这还用说吗?(学甲俯视状)"员外……"(仰视状)"安人哪……"这不一高一矮吗?
  甲:他不一站着一坐着吗。
  乙:哎呀,这你学那么详细干吗?!
  甲:"员外,每日欢天喜地,今日因何愁眉不展?"你父亲叹了口气,唉……(唱)"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有一桩心腹事不敢明言,萧天佐……"
  乙:哎--这还是那唱老生的是怎么着?又来了是吧?
  甲:想起这出戏来了。
  乙:单这阵儿犯戏瘾。
  甲:没唱。就说来着。
  乙:哎。
  甲:"哎呀,安人哪,我来问你:我把你娶出来有多少……"
  乙:"娶出来"像话吗?
  甲:娶出来结婚哪。
  乙:那叫"娶过来"!
  甲:爱较真儿。
  乙:没有这么说话的。
  甲:"我娶你多少年了?"你妈说:"呦,你娶我呀,有……十年了吧。"
  乙:十年了。
  甲:你父亲说:"哎,着啊,着啊,十年啦!你给我生了个儿啊?是养了个女呀?"哎呦!坏了,这话把你妈惹恼了。
  乙:怎么啦?
  甲:因为你母亲从来没生养过,最怕提这个。平常说闲话,谁一提养孩子的事儿,她就掉脸儿。
  乙:揭短儿了吗。
  甲:这当面问她,受得了吗?
  乙:就是啊。
  甲:你妈不乐意了。
  乙:哦。
  甲:一个轱辘车--
  乙:怎么讲?
  甲:翻儿了!兔儿爷粘金--
  乙:怎么讲?
  甲:绷脸儿了。兔儿爷拍胸口--满空了,兔儿爷折跟头--窝犄角了,兔儿爷过河--一滩泥了,兔儿爷上摊儿--卖了,兔儿爷……
  乙:行啦!哪儿那么多兔儿爷啊!?
  甲:俏皮话儿吗。
  乙:俏皮话儿……合着兔儿爷全跑我们家来啦?像话吗!
  甲:你妈不乐意了:"想要儿要女呀,你得修好、你得积德、你得求佛,你心不诚。"你爸爸一想:对呀。还得求佛,不就是多花点儿钱吗。多花点儿钱,你爸爸--黄大财主他在乎吗?
  乙:不,不,不在乎。
  甲:具体说吧,什么庙,什么山,你母亲不辞辛苦,全去了。
  乙:都去了。
  甲:你妈为你去过丫髻山,去过没有?
  乙:丫髻山,去过。
  甲:五台山。
  乙:去过。
  甲:翠屏山。
  乙:去过--没去过!
  甲:花果山……
  乙:停,停!我妈上翠屏山、花果山找谁去?
  甲:你说什么山?
  乙:那叫京西妙峰山。
  甲:京西妙峰山。
  乙:对。
  甲:妙峰山几儿开?
  乙:四月初一。
  甲:你母亲什么时候去的?
  乙:什么时候去的?
  甲:三月二十八。
  乙:三月二十……哦,提前好几天就到了。
  甲:就为烧这头一柱香啊。妙峰山的香,你去的多早,赶不上头一柱香。
  乙:就这么难。
  甲:为了烧头一柱香,你母亲提前早到了几天。归齐你妈还住庙里头了。
  乙:……我妈还住到庙里?
  甲:多花点儿钱呗。她在乎吗?
  乙:那到不在乎。
  甲:有钱的人哪,出门儿,费事了。梳洗打扮换新衣裳……
  乙:对呀。
  甲:你们家光梳妆楼、化妆室就好几间房。
  乙:光化妆就好几个屋。
  甲:给你妈梳头啊,底下伺候人多。
  乙:是吗?
  甲:四个老妈子。
  乙:嚯!
  甲:俩丫头。
  乙:你看。
  甲:一个外国人。
  乙:多好--哎?怎么还有外国人哪?
  甲:外国人给画样子。
  乙:这梳头怎么还画样子?
  甲:按这样子梳。你妈梳头讲究。
  乙:讲究。
  甲:一把头、两把头、八字头、美人头……你妈不梳。单要梳这么一路--
  乙:什么头?
  甲:火车头。
  乙:哎?有梳火车头的吗?
  甲:嗯,火车头的样子。
  乙:没那样子的啊!
  甲:那叫什么头?
  乙:那就叫美人头。
  甲:美人头。
  乙:哎。
  甲:你妈搽粉也讲究。
  乙:讲究。
  甲:玫瑰粉、茉莉粉、鸭蛋粉、檀香粉你妈不搽,单要搽这么一脸……
  乙:什么粉?
  甲:团粉。
  乙:跑这儿"勾芡"来啦?有搽"团粉"的嘛?
  甲:那叫?
  乙:团龙粉。
  甲:团龙粉。
  乙:哎。
  甲:你妈使唤油也讲究。
  乙:讲究。
  甲:桂花油、生发油、牡丹油、芭兰油你妈不使,非要抹这么一脑袋……
  乙:什么油?
  甲:煤油。
  乙:您闻这味儿!有往脑袋上抹"煤油"的嘛?
  甲:煤油瓶子打来的。
  乙:没闲瓶子嘛?
  甲:甭管什么油吧。梳洗打扮换新衣裳。出门坐车,什么车?
  乙:什么车呀?
  甲:轿车。
  乙:大鞍车。
  甲:就是现在马路上赶那大车呀。反正是新的,新的,带蓬儿的,上边儿是半圆形,两边儿有小窗户,头里有帘儿,里边儿铺的草垫儿、棉垫儿、毡垫儿,是又缓和又舒服。多少辆?
  乙:多少辆啊?
  甲:十好几辆啊。
  乙:您听听。
  甲:你妈外号儿"大美人儿"长得漂亮。
  乙:对。
  甲:街坊邻居都知道。究竟什么模样,谁也说不上来。
  乙:平常不出门儿啊。
  甲:今儿一听怎么着?黄家安人出门儿烧香?门口儿预备大鞍车……,嗬,传开喽!一传俩、俩传仨、十传百、百传千,人山人海围得是风不透雨不透。片刻之间一瞧小丫鬟伺候着,你母亲稳稳当当出来了。
  乙:出来了。
  甲:哎,出来了。"嘿!怎么样,没白等这工夫儿吧?画上的美人儿也就这样了!仙女儿咱谁也没见过……好,漂亮!"大伙儿瞧的是目不转睛。你妈不但长得漂亮,走起来也稳当。
  乙:是。
  甲:我给你学学。
  乙:哦。
  甲:(学)……
  乙:要下蛋。跑这儿找窝来了是怎么着?
  甲:学这稳当劲儿。
  乙:有这么"稳当"的嘛!
  甲:稳稳当当小碎步儿,出来。小丫鬟把车帘儿掀起,你母亲往前紧走了几步,垫步拧腰--噌!(作身手矫健状)上车!
  乙:好嘛!我妈还练过。这不"燕子李三"吗!怎么回事?搀上去不完了吗。
  甲:赶车的跨车沿儿"驾!哦!呱唧、呱唧、呱……"来到妙峰山下。
  乙:到了。
  甲:你母亲求子心切,非要"拜香"。
  乙:"拜香"怎么回事?
  甲:不懂啊?
  乙:您说说。
  甲:一步一个头。
  乙:从山下一直磕到山上去?
  甲:哎。
  乙:那受得了吗?
  甲:就这么一说呗。底下人是干吗的。老妈子就说话了:"哎呀,安人!咱们到这儿来是虔心所至,不是游山逛景,您老人家身体不好,咱就二人轿、爬山虎,老娘娘不怪,不怪罪。"大伙儿这么劝着,你母亲低头一想:(学吆喝)"有家具的卖!"
  乙:哎,哎,哎!我妈怎么还"喝家具"呀?
  甲:旁边儿过去一个"喝家具"的。
  乙:嗨!两档子事儿搁一块儿了。
  甲:坐二人轿。
  乙:啊。
  甲:一直抬到山顶,到禅堂落座。喝茶,写布施,懂吗?
  乙:给庙里头捐钱呗。
  甲:捐多少钱哪?
  乙:多少钱哪?
  甲:一千块。
  乙:现大洋一千块。
  甲:烧香的时候,闲杂人等,全都轰开。
  乙:哎,这叫"净山"。
  甲:净山。
  乙:哎。
  甲:你要说着山上一个人不留,不客气说话,那会儿你们家还做不到。
  乙:还真是。光有钱哪,没势力。
  甲:反正烧香的时候,这大佛殿里头不要闲人。
  乙:这就不简单。
  甲:所有的人都得请走。
  乙:请走。
  甲:诸位施主,施主,前院儿,前边院儿随喜……走,走,走……,都轰走。大佛殿把门"咣当"一关,里边就是你母亲,跟一个和尚。
  乙:哎!这里怎么还有个和尚啊?
  甲:得留一个。
  乙:留和尚干吗?
  甲:打磬。
  乙:打磬?
  甲:打磬,这叫"永庆升平"。将来有了孩子平安降生。
  乙:噢,图这吉利。
  甲:哎,就你母亲跟一和尚。
  乙:哎!不行!里边还有个丫鬟跟着。
  甲:什么叫"贴身儿",贴身儿丫鬟吗,这丫鬟就得贴身儿啊。你妈拜佛啊。
  乙:是啊。
  甲:你妈跪在地下说:"老娘娘在上,我--缺门德氏在下……"
  乙:你妈才缺德啦!怎么说话哪!黄!
  甲:噢,对。"我--黄门德氏在下……"
  乙:谁是"德氏"呀?
  甲:"黄门罗氏……"
  乙:哪儿来的"罗氏"啊?
  甲:"黄门何氏……"
  乙:瞧他给我找这姓!
  甲:让你说,你自个儿说,黄门什么氏?
  乙:黄门马氏。
  甲:哎--黄……黄门马氏啊?
  乙:没错儿!我舅舅是马三立,就是他父亲。我舅舅是他父亲,我们哥俩儿表兄弟儿,要不我们家的事儿他怎么都知道哪!啊,说吧。
  甲:"我--黄门……",干脆,咱不提什么"氏"了。
  乙:你瞧!黄门马氏他又不提了。
  甲:"我--什么门什么氏在下,您保佑我得一长命子,我要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乙:好。
  甲:你妈烧香,一举香递给丫鬟,丫鬟交给和尚插在香炉上。你妈爬在地上磕头:"当--当--"
  乙:好吗!我妈这脑袋是铜的啊!一磕还这声音"当--当--"这都像话吗?这个?
  甲:和尚打磬哪,当--
  乙:你到底说"磕头"啊?还是"打磬"啊?又叉到一块儿!
  甲:拴娃娃吧。你妈爱哪个娃娃,哪个就是你。
  乙:是啊。
  甲:庙里的娃娃多喽。大娃娃、小娃娃、高娃娃、矮娃娃、胖娃娃、瘦娃娃……一瞧你在桌地下爬着。
  乙:你瞧我呆这地方。
  甲:赶紧把你抱起来了:"哎呦!这是我的儿,这是我的孩儿!我喜欢这个娃娃,我爱这个娃娃。"交给丫鬟拿红布包起来。老和尚过来了:"贵子连生,长命百岁!"
  乙:要钱来了。
  甲:要香钱。给一把钱不算,又拿五百块钱。
  乙:哎,刚才不是给一千了吗?
  甲:再给五百。
  乙:那干吗呀?
  甲:念经。
  乙:这拴娃娃还念经?
  甲:念"如意求子金刚经"。
  乙:是呀。
  甲:一般人都念不起呀。用的人多。
  乙:是啊。
  甲:所有的和尚,把活儿都搁下,都来,都来!集合喽!"嘟--嘟--"点名啦!
  乙:最低是少尉。
  甲:点名。法空、法净、法广、法志、法贵、法明、(法)发油、(法)发蜡……
  乙:哎?这里头怎么还有"发油、发蜡"呀?
  甲:有俩代报广告。
  乙:不行!把广告去了!
  甲:不要这个?
  乙:不要这个。
  甲:念"如意求子金刚经"。
  乙:哦。
  甲:我学学啊。
  乙:咱听听。
  甲:学学。(学)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亡灵来赴会,趁此上莲台。一心召请啊哎--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钦封蹬死狼、踹死狗、压死耗子,踢死猫,此夜今宵来受甘露法食。哎…
  乙:(打头)
  甲:你这念完经打和尚。
  乙:好吗!念完经打和尚搁这儿啦!
  甲:打人干嘛?
  乙:我说你这是"求子"啊?还是"接三"哪?这是死人"接三"念的经,你以为我不知道?
  甲:那人念是念了,不是这词儿。
  乙:那你干吗念这词儿啊?
  甲:我不会"求子",就会"接三"。
  乙:那你就别念哪!
  甲:念完"如意求子金刚经",你母亲烧香拜佛……回到家去……,后来怎么样?
  乙:怎么样?
  甲:你妈怀胎有孕,有你了!
  乙:有我啦?
  甲:有你了。
  乙:有我了。
  甲:你妈肚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肚子越来越大……哎呦!坏了!你妈摸不着肚脐眼儿了。
  乙:嘿!
  甲:怎么办这个?
  乙:这是怀孩子?
  甲:这是气臌!
  乙:去你的吧!

解释国际名牌,时尚生活,拴娃娃的垫话都出现过。
我没有找到整段的,但是从医0周年演出09年11月里有那整段,是我认为最好的一个版本。

口吐莲花”的台词在这里,太长了,我就不贴了,行不?希望能帮到你。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06690.html
没找到曹云金版的,只找到了马志明版的

《拴娃娃》
甲:上北京来说相声来了。
乙:啊。
甲:我跟这个我这伙计黄族民……
乙:哎,是我。
甲:感到十分的荣幸。
乙:哎,这是个大好事儿啊!
甲:这些年哪,这个相声队伍发展得很快。
乙:是吗。
甲:人多了。
乙:哦。
甲: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儿。
乙:小时候儿。
甲:有人统计过,
乙:统计什么呀?
甲:全国所有说相声的加一块儿,四、五百人。
乙:哦,全国一共才四、五百人?
甲:哎。
乙:啊。
甲:现在,没有一万,也有几千。
乙:现在可不少了。
甲:是不是?
乙:哎。
甲:都干这个,都在一个锅里头舀饭。
乙:够呛。
甲:竞争啊,相当激烈呀。
乙:那可不。
甲:哎,不是所有人都竞争啊。
乙:啊?
甲:有的人不是。黄族民……
乙:我。
甲:他就不争。
乙:我怎么不竞争哪?
甲:他不指这吃。
乙:那可不,指这吃早饿死了!
甲:他们家有钱。
乙:呵呵。
甲:富里生,富里长。
乙:呵呵呵,您过奖。
甲:吃过,见过,穿过,戴过。
乙:嘿嘿,一般。
甲:这么说吧,你祖上给你留下的财产,你吃几辈儿足够吧?
乙:嗨,谈不上几辈子,吃些年没问题。哈哈哈哈!
甲:你看我们俩人在台上一站啊,我们俩这叫"搭伙"呀。
乙:啊,是。
甲:合作。
乙:哎。
甲:合作,伙计吗。
乙:是。
甲:是不是。
乙:啊。
甲:私下里头,散了场,我们俩不走动。
乙:怎么……不走动啊,都?
甲:不够朋友。
乙:谁不够朋友啊?
甲:也不是你不够朋友,也不是我不够朋友。咱俩不够个"朋友"的关系。
乙:我不明白。怎么够"朋友"啊?
甲:怎么够"朋友"……
乙:相好不完了吗。
甲:酒肉朋友,
乙:酒肉朋友?
甲:酒肉朋友,财帛亲戚,饽饽儿女,柴米夫妻。这是基础。
乙:哦。
甲:交朋友吗,一来以往,得"串换"。
乙:哦,还得"串换"。
甲:你请我吃饭,我请你喝酒……
乙:这叫礼尚往来。
甲:你有钱,你跟我"串换",你不在乎;我跟你"串换",我"串换"不起呀。
乙:你瞧,还爱多心。
甲:不是多心哪,眼见这事儿在那儿摆着哪。
乙:是吗。
甲:这么说吧。我在家正歇着哪,有人给我送信儿来了:"听说了吗?大黄,黄族民,住院了啊。"
乙:住院了?
甲:"开刀,大出血,够呛,这回!"
乙:哎,我什么毛病就"大出血"呀?
甲:你痔疮犯了。
乙:你瞧我得这病。
甲:哎呀……,虽说痔疮一般来说死不了人,可他这火烧火燎的他不好受啊!
乙:那可不。
甲:尤其住院了,怎么也得看看去。
乙:哎,应该看看。
甲:朋友吗。
乙:那是啊。
甲:得看看你去。
乙:对。
甲:看病人,空手儿,合适吗?
乙:哎,无所谓。
甲:那是你说呀。怎么着也得买点儿东西。
乙:哦,哦。
甲:知道你爱抽个烟儿。
乙:哎,是。
甲:买烟。
乙:哦,买烟。
甲:买烟,踅它两条"香山"。
乙:……这烟现在还不好寻。
甲:还得带点儿吃的。
乙:还有食品。
甲:在家里头,炸一大罐子辣酱……
乙:我说你损不损哪?啊!?我这犯着痔疮住院了,你送罐子辣酱,我还好得了吗?
甲:辣的这东西下饭哪,"一辣解千馋",这好哇。
乙:(光)解馋不行,那还上火啦!
甲:你认为这"上火"?
乙:干嘛"我认为"呀!
甲:辣的这东西它属寒。
乙:属寒?
甲:吃多了,去火。
乙:去火它先犯上一通我也受不了。
甲:你也不争竟,瓜子儿不饱是人心。
乙:他是举这么个例子。
甲:我得上医院看看去。
乙:好,好,好。
甲:你好了,痔疮好出院了。正赶上我结婚,娶媳妇儿。给你信儿,你能不来吗?
乙:我当然得来啦。
甲:保证,你不空手儿。
乙:得买东西呀。
甲:买东西。
乙:就是呀。
甲:买两条纯毛的、厚厚的毛毯。
乙:嘿。
甲:四床鸭绒被。
乙:四床?
甲:组合音响,家庭影院……往里抬。"哎呦嗬,买这么多东西,这合适吗?""嗨,小意思。这点儿,不值钱。"便宜啦?
乙:啊。
甲:这是帐。
乙:帐?
甲:欠着人家帐哪。
乙:嗨。
甲:到时候你得还哪。
乙:是吗?
甲:没过多少日子,你父亲死了。
乙:……?
甲:呦,这怎么着,相好一场啊。他父亲死了,白事啊,得吊唁去。现在又不讲究买这个花圈哪,纸盘哪……随个份子吧。
乙:啊。
甲:找张白纸,来它五块钱国库券。
乙:好嘛!当时还取不出来。
甲:转过年儿来,我媳妇坐月子,养一大胖小子。给你信儿,你能不来吗?
乙:我不来!
甲:你怎么不来?
乙:我怎么不来?哦,合着好事儿全在你那边儿?我这边儿哪,不是住院就是死人,你像话嘛?这个。
甲:这,这没办法。
乙:什么叫"没办法"啊,啊?
甲:这叫"赶上"了。
乙:什么"赶上"了,这不都是你瞎编的吗。
甲:举例子。
乙:举例子你得好坏搭配。
甲:当然,人这一辈子没有光坏事儿的,也不可能都好事儿,都得有好事儿有坏事儿,背着走。
乙:背着走,你也得给我"喂"上一遍哪!
甲:你也有好事儿。
乙:我哪件是好事儿啊?
甲:有,有好事儿啊。
乙:哪件是,你说说。
甲:别忙,我给你琢磨一个(好事儿)。
乙:琢磨一个,有什么好事儿啊?
甲:什么好事儿啊。
乙:什么好事儿?
甲:你父亲死了……
乙:哎--这是好事儿啊?
甲:你父亲一死啊,你妈结婚。
乙:哦--走!你妈结婚!怎么说话哪?这是!
甲:看报了吗?看报了吗?
乙:看什么报啊?
甲:干涉老年人婚姻……,你妈结婚你千万别管,我爸爸娶媳妇我绝对不管。
乙:(动作,推搡)
甲:这值当的吗?着急干嘛。咱就说啊,老黄家有钱。
乙:哎,你就说有钱就得了。
甲:过去,你们家不但有钱……,他们家啊,人丁兴旺。
乙:对。我们是个大家族吗。
甲:大家族?
乙:可不大家族吗。
甲:大家庭,到你这辈儿完了,没那么些人了。
乙:对。人口儿少了。
甲:你大爷吧,没儿没女。
乙:是。
甲:你三叔儿,没小孩儿。
乙:可不。
甲:你父亲就你这么一个,独生子。
乙:哥一个。
甲:不过当初你妈一生你的时候,不是生一个。
乙:嗯?
甲:这你不知道吧。当初你妈生你的时候一块儿生了俩。
乙:生俩?
甲:俩都一个模样,都这么难看。
乙:这叫什么话。
甲:同年同月同日子,不同时。
乙:哦。
甲:这叫什么呀?
乙:什么呀?
甲:"卵生"。这在医学界有个统计……
乙:你妈才下蛋啦!
甲:这挨着"下蛋"什么事儿啊?
乙:什么叫"卵生"啊?
甲:双棒儿,一对儿啊,"卵生"啊,这还有错儿吗。
乙:双棒儿那叫"孪生"。
甲:对,孪生,孪生。
乙:哎。
甲:我记得好像有个"卵生"啊……
乙:那"蛋孵"的,才叫"卵生"啦。
甲:这下你算"蛋孵"的啊。
乙:你才"蛋孵"的啦!成心哪,你这是!成心哪……
甲:当初啊,生了这么一对儿,俩小子。
乙:嗯。
甲:后来糟践一个。
乙:你瞧他这路话。
甲:剩你自个儿了。不过你爸爸没有褒贬,有一个就比没有强啊,是不是。照常,天天儿不搁家呆着,老上国剧社。京戏,知道吗,票友儿,那儿唱戏去。美,那唱的……
乙:谁是票友儿啊?
甲:你爸爸唱老生啊。
乙:谁唱老生啊?
甲:都管你叫"老生子"吗。
乙:嗨!
甲:这还有错儿吗。
乙:噢,合着"老生子"就是唱"老生"的儿子啊?
甲:"老生子"吗。
乙:什么都不懂。"老生子",老来得子,才叫"老生子"啦。
甲:哦,这人"老来得子"就叫"老生子"。
乙:对。
甲:你算吧,你爸爸有你那年他就五十……
乙:哎,不到五十。
甲:不到五十也差……哎,跟我这岁数差不多吧。
乙:哎?有你什么事儿!这里头。
甲:反正我知道你爸跟你妈特别信佛。
乙:哎,这倒是。
甲:当初还没你的时候,你父亲跟你母亲……
乙:怎么着?
甲:为了要孩子,到处拜佛呀,求神哪,烧香啊,拜娘娘啊,拴娃娃……拴过娃娃没有?
乙:拴过吧。
甲:怎么叫"拴娃娃"?
乙:嗨。没小孩儿,上娘娘宫啊,抱这么一个"娃娃"回来,拴住了,以后就有小孩儿了。
甲:你说这玩艺儿灵不灵?
乙:不灵。
甲:没孩子,医院里检查去呀。
乙:就是啊。
甲:这抱个"泥娃娃",管什么用。
乙:嗨,迷信。
甲:迷信不行,她信哪。
乙:那时候都信这个。
甲:在家供的这个佛爷呦……,大佛爷,二佛爷……,有那个小木头房子,那叫什么玩意儿,那叫?
乙:那叫"仙家楼"儿。
甲:仙家楼儿。
乙:对。
甲:佛堂,祖先堂,祠堂……
乙:对。
甲:要孩子。越有钱的越盼孩子。
乙:他得有继承人哪。
甲:你爸爸太有钱啦。
乙:是啊。
甲:哎呀,你爸爸有个外号儿。
乙:叫什么呀?
甲:黄百万。
乙:趁百万之富。
甲:这么多财产,没儿没女。哎呀,想起来这心里难过呀。你父亲一个人坐在外院书房,闷闷不乐,对天长叹:"唉,天哪!……"
乙:天哪。
甲:"天……哪啊!"
乙:得仓!要唱是怎么着?这是那老生是不是,啊?怎么回事?
甲:没拉长声,没拉长声。就说这个。
乙:哎。
甲:"老天爷呀,老天爷!人家是怎么啦?我是怎么了?想我黄世仁……"
乙:你爸爸才是黄世仁了!你爸爸才是恶霸哪!怎么说话哪!这是!
甲:一种老的称呼啊,说自己就不说自己名字了,姓什么就什么"氏人"……
乙:自己说自己那叫黄某人!
甲:"想我黄某人……"
乙:哎。
甲:"这一辈子修桥补路,吃斋念佛,净是善举呀。为什么就没儿没女了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难道说我就乏嗣无后了吗?唉……"哗……哭了。
乙:有这么哭的吗?还"哗……",滋的够远的,这不尿了吗!
甲:这叫泪如涌泉。
乙:泪如涌泉也没这么大声音。
甲:噢,没这么大声音。
乙:哎。
甲:也就是欻……
乙:欻也不行。
甲:涔儿--
乙:涔儿也没有。
甲:滋--
乙:我说你非得配音是怎么着?
甲:依着你哪?
乙:掉眼泪没声音。
甲:哦,没声音,没声音。你父亲一难过,鼻子这么一酸,当时"叭得儿,叭得儿,叭得儿"一共掉了十一个眼泪。
乙:噢,俩眼睛掉十一个眼泪?
甲:你爸爸大小眼儿。
乙:对了--你爸爸才大小眼儿啦!怎么说话哪。
甲:正在这工夫儿,可巧啊,小丫鬟儿正到外院书房来。
乙:噢。
甲:你们家丫鬟、老妈儿、下人有的是,这听差的底下人就好几十个。
乙:三、四十人。
甲:小丫鬟儿走到外院儿书房截(隔)着大玻璃窗往里一瞧:"呦!"
乙:呦。
甲:"呦!"
乙:呦。
甲:"这老不死的怎么回事儿?"
乙:哎--说什么哪?说什么哪?
甲:心里话,没说出来。
乙:她没说出来,你可说出来啦。
甲:这应当怎么着?
乙:应当叫"员外"。
甲:噢,对对对。"员外怎么一个人儿泪流满面哪?我不免去到内宅报与安人知道。""安人"是谁呀?
乙:那是我母亲。
甲:哎,管你母亲不能叫夫人,也不叫太太,叫安人。
乙:哎,员外,安人吗。
甲:打内宅,把你母亲请出来。四个丫鬟搀着你妈……
乙:四个丫鬟搀着?
甲:嗯,四个。
乙:四个丫鬟都谁呀?
甲:春梅、腊梅、烟煤、硬煤。
乙:好吗!冒着烟儿就出来啦!哪儿来的"烟煤、硬煤"呀?
甲:春梅、腊梅、梅香、秋菊、春兰……丫鬟,甭管叫什么啦。反正得四个人搀着啊,少了不行,搀不动。
乙:噢,非得四个人搀着,少了还不行?
甲:搀不动。
乙:……也难说,我母亲哪,是缠足。那脚又小……
甲:不,不,不是那意思。不是小脚儿……
乙:不是小脚儿干吗还四个人搀着?
甲:没腿。
乙:四个人抬个"肉轱辘"出来呀?你妈才没腿啦!什么话这叫!
甲:有腿,有腿……有假腿……
乙:哎--有假腿还是没真腿?
甲:有一只真腿呀。
乙:有一只真腿还是一只假腿呀?
甲:有两只真腿,两只假腿。
乙:噢--四条腿儿啊?你妈才四条腿啦!怎么意思,这是?
甲:你说几只真的,几只假的?
乙:两只真的……她没假的!没假腿。
甲:有腿,有腿,不用搀着,丫鬟跟着。
乙:对。
甲:也不是那岁数啊。你妈来了啊。你妈长得漂亮。
乙:是啊。
甲:你妈长得好看。
乙:噢。
甲:你妈有个外号儿。
乙:叫什么呀?
甲:"大美人儿"。
乙:啊,哈哈哈。
甲:不假吧?嘿!对不对。你母亲那年在个三十一、二,三十二、三,漂亮!个儿也不算高,也不算矮,也不胖也不瘦,细眉毛,大眼睛,鼓鼻梁儿,小嘴儿,细腰乍背,扇面腰。嗬!那两只脚,你妈那两只脚,也不是缠足,也不是天足,也不是放足,瘦脚板儿,薄脚面儿,蛇腿腕儿,没糨子、没岗子,没孤跟、没毛病、又平整、又周正……
乙:行行行,行啦!你跟这脚没完干吗呀?
甲:长得厮称。
乙:你就说好看就得了。
甲:你妈来到外院书房一瞧你父亲,说:"呦!"
乙:呦。
甲:"呦!"
乙:呦。
甲:"呦!"
乙:怎么意思?
甲:踩猫尾巴了。
乙:这猫也跟着捣乱。
甲:(俯视状)说:"员外,员外,为何啼哭,愁眉不展?"你父亲说(仰视状):"哎呀!安人哪,你可问着我了,你道为何……"(俯视状)"哎呀,员外,你有什么事,为何如此这般?"(仰视状)"安人哪……"
乙:(推,搡)我妈这么高,我爸爸这么矮,您说这两口子怎么配的?啊?一个说话么,这样儿(仰视状);一个说话这样儿,像话吗(俯视状)?
甲:我说了吗?我说他个儿高个儿矮……,我说了吗?
乙:这还用说吗?(学甲俯视状)"员外……"(仰视状)"安人哪……"这不一高一矮吗?
甲:他不一站着一坐着吗。
乙:哎呀,这你学那么详细干吗?!
甲:"员外,每日欢天喜地,今日因何愁眉不展?"你父亲叹了口气,唉……(唱)"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有一桩心腹事不敢明言,萧天佐……"
乙:哎--这还是那唱老生的是怎么着?又来了是吧?
甲:想起这出戏来了。
乙:单这阵儿犯戏瘾。
甲:没唱。就说来着。
乙:哎。
甲:"哎呀,安人哪,我来问你:我把你娶出来有多少……"
乙:"娶出来"像话吗?
甲:娶出来结婚哪。
乙:那叫"娶过来"!
甲:爱较真儿。
乙:没有这么说话的。
甲:"我娶你多少年了?"你妈说:"呦,你娶我呀,有……十年了吧。"
乙:十年了。
甲:你父亲说:"哎,着啊,着啊,十年啦!你给我生了个儿啊?是养了个女呀?"哎呦!坏了,这话把你妈惹恼了。
乙:怎么啦?
甲:因为你母亲从来没生养过,最怕提这个。平常说闲话,谁一提养孩子的事儿,她就掉脸儿。
乙:揭短儿了吗。
甲:这当面问她,受得了吗?
乙:就是啊。
甲:你妈不乐意了。
乙:哦。
甲:一个轱辘车--
乙:怎么讲?
甲:翻儿了!兔儿爷粘金--
乙:怎么讲?
甲:绷脸儿了。兔儿爷拍胸口--满空了,兔儿爷折跟头--窝犄角了,兔儿爷过河--一滩泥了,兔儿爷上摊儿--卖了,兔儿爷……
乙:行啦!哪儿那么多兔儿爷啊!?
甲:俏皮话儿吗。
乙:俏皮话儿……合着兔儿爷全跑我们家来啦?像话吗!
甲:你妈不乐意了:"想要儿要女呀,你得修好、你得积德、你得求佛,你心不诚。"你爸爸一想:对呀。还得求佛,不就是多花点儿钱吗。多花点儿钱,你爸爸--黄大财主他在乎吗?
乙:不,不,不在乎。
甲:具体说吧,什么庙,什么山,你母亲不辞辛苦,全去了。
乙:都去了。
甲:你妈为你去过丫髻山,去过没有?
乙:丫髻山,去过。
甲:五台山。
乙:去过。
甲:翠屏山。
乙:去过--没去过!
甲:花果山……
乙:停,停!我妈上翠屏山、花果山找谁去?
甲:你说什么山?
乙:那叫京西妙峰山。
甲:京西妙峰山。
乙:对。
甲:妙峰山几儿开?
乙:四月初一。
甲:你母亲什么时候去的?
乙:什么时候去的?
甲:三月二十八。
乙:三月二十……哦,提前好几天就到了。
甲:就为烧这头一柱香啊。妙峰山的香,你去的多早,赶不上头一柱香。
乙:就这么难。
甲:为了烧头一柱香,你母亲提前早到了几天。归齐你妈还住庙里头了。
乙:……我妈还住到庙里?
甲:多花点儿钱呗。她在乎吗?
乙:那到不在乎。
甲:有钱的人哪,出门儿,费事了。梳洗打扮换新衣裳……
乙:对呀。
甲:你们家光梳妆楼、化妆室就好几间房。
乙:光化妆就好几个屋。
甲:给你妈梳头啊,底下伺候人多。
乙:是吗?
甲:四个老妈子。
乙:嚯!
甲:俩丫头。
乙:你看。
甲:一个外国人。
乙:多好--哎?怎么还有外国人哪?
甲:外国人给画样子。
乙:这梳头怎么还画样子?
甲:按这样子梳。你妈梳头讲究。
乙:讲究。
甲:一把头、两把头、八字头、美人头……你妈不梳。单要梳这么一路--
乙:什么头?
甲:火车头。
乙:哎?有梳火车头的吗?
甲:嗯,火车头的样子。
乙:没那样子的啊!
甲:那叫什么头?
乙:那就叫美人头。
甲:美人头。
乙:哎。
甲:你妈搽粉也讲究。
乙:讲究。
甲:玫瑰粉、茉莉粉、鸭蛋粉、檀香粉你妈不搽,单要搽这么一脸……
乙:什么粉?
甲:团粉。
乙:跑这儿"勾芡"来啦?有搽"团粉"的嘛?
甲:那叫?
乙:团龙粉。
甲:团龙粉。
乙:哎。
甲:你妈使唤油也讲究。
乙:讲究。
甲:桂花油、生发油、牡丹油、芭兰油你妈不使,非要抹这么一脑袋……
乙:什么油?
甲:煤油。
乙:您闻这味儿!有往脑袋上抹"煤油"的嘛?
甲:煤油瓶子打来的。
乙:没闲瓶子嘛?
甲:甭管什么油吧。梳洗打扮换新衣裳。出门坐车,什么车?
乙:什么车呀?
甲:轿车。
乙:大鞍车。
甲:就是现在马路上赶那大车呀。反正是新的,新的,带蓬儿的,上边儿是半圆形,两边儿有小窗户,头里有帘儿,里边儿铺的草垫儿、棉垫儿、毡垫儿,是又缓和又舒服。多少辆?
乙:多少辆啊?
甲:十好几辆啊。
乙:您听听。
甲:你妈外号儿"大美人儿"长得漂亮。
乙:对。
甲:街坊邻居都知道。究竟什么模样,谁也说不上来。
乙:平常不出门儿啊。
甲:今儿一听怎么着?黄家安人出门儿烧香?门口儿预备大鞍车……,嗬,传开喽!一传俩、俩传仨、十传百、百传千,人山人海围得是风不透雨不透。片刻之间一瞧小丫鬟伺候着,你母亲稳稳当当出来了。
乙:出来了。
甲:哎,出来了。"嘿!怎么样,没白等这工夫儿吧?画上的美人儿也就这样了!仙女儿咱谁也没见过……好,漂亮!"大伙儿瞧的是目不转睛。你妈不但长得漂亮,走起来也稳当。
乙:是。
甲:我给你学学。
乙:哦。
甲:(学)……
乙:要下蛋。跑这儿找窝来了是怎么着?
甲:学这稳当劲儿。
乙:有这么"稳当"的嘛!
甲:稳稳当当小碎步儿,出来。小丫鬟把车帘儿掀起,你母亲往前紧走了几步,垫步拧腰--噌!(作身手矫健状)上车!
乙:好嘛!我妈还练过。这不"燕子李三"吗!怎么回事?搀上去不完了吗。
甲:赶车的跨车沿儿"驾!哦!呱唧、呱唧、呱……"来到妙峰山下。
乙:到了。
甲:你母亲求子心切,非要"拜香"。
乙:"拜香"怎么回事?
甲:不懂啊?
乙:您说说。
甲:一步一个头。
乙:从山下一直磕到山上去?
甲:哎。
乙:那受得了吗?
甲:就这么一说呗。底下人是干吗的。老妈子就说话了:"哎呀,安人!咱们到这儿来是虔心所至,不是游山逛景,您老人家身体不好,咱就二人轿、爬山虎,老娘娘不怪,不怪罪。"大伙儿这么劝着,你母亲低头一想:(学吆喝)"有家具的卖!"
乙:哎,哎,哎!我妈怎么还"喝家具"呀?
甲:旁边儿过去一个"喝家具"的。
乙:嗨!两档子事儿搁一块儿了。
甲:坐二人轿。
乙:啊。
甲:一直抬到山顶,到禅堂落座。喝茶,写布施,懂吗?
乙:给庙里头捐钱呗。
甲:捐多少钱哪?
乙:多少钱哪?
甲:一千块。
乙:现大洋一千块。
甲:烧香的时候,闲杂人等,全都轰开。
乙:哎,这叫"净山"。
甲:净山。
乙:哎。
甲:你要说着山上一个人不留,不客气说话,那会儿你们家还做不到。
乙:还真是。光有钱哪,没势力。
甲:反正烧香的时候,这大佛殿里头不要闲人。
乙:这就不简单。
甲:所有的人都得请走。
乙:请走。
甲:诸位施主,施主,前院儿,前边院儿随喜……走,走,走……,都轰走。大佛殿把门"咣当"一关,里边就是你母亲,跟一个和尚。
乙:哎!这里怎么还有个和尚啊?
甲:得留一个。
乙:留和尚干吗?
甲:打磬。
乙:打磬?
甲:打磬,这叫"永庆升平"。将来有了孩子平安降生。
乙:噢,图这吉利。
甲:哎,就你母亲跟一和尚。
乙:哎!不行!里边还有个丫鬟跟着。
甲:什么叫"贴身儿",贴身儿丫鬟吗,这丫鬟就得贴身儿啊。你妈拜佛啊。
乙:是啊。
甲:你妈跪在地下说:"老娘娘在上,我--缺门德氏在下……"
乙:你妈才缺德啦!怎么说话哪!黄!
甲:噢,对。"我--黄门德氏在下……"
乙:谁是"德氏"呀?
甲:"黄门罗氏……"
乙:哪儿来的"罗氏"啊?
甲:"黄门何氏……"
乙:瞧他给我找这姓!
甲:让你说,你自个儿说,黄门什么氏?
乙:黄门马氏。
甲:哎--黄……黄门马氏啊?
乙:没错儿!我舅舅是马三立,就是他父亲。我舅舅是他父亲,我们哥俩儿表兄弟儿,要不我们家的事儿他怎么都知道哪!啊,说吧。
甲:"我--黄门……",干脆,咱不提什么"氏"了。
乙:你瞧!黄门马氏他又不提了。
甲:"我--什么门什么氏在下,您保佑我得一长命子,我要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乙:好。
甲:你妈烧香,一举香递给丫鬟,丫鬟交给和尚插在香炉上。你妈爬在地上磕头:"当--当--"
乙:好吗!我妈这脑袋是铜的啊!一磕还这声音"当--当--"这都像话吗?这个?
甲:和尚打磬哪,当--
乙:你到底说"磕头"啊?还是"打磬"啊?又叉到一块儿!
甲:拴娃娃吧。你妈爱哪个娃娃,哪个就是你。
乙:是啊。
甲:庙里的娃娃多喽。大娃娃、小娃娃、高娃娃、矮娃娃、胖娃娃、瘦娃娃……一瞧你在桌地下爬着。
乙:你瞧我呆这地方。
甲:赶紧把你抱起来了:"哎呦!这是我的儿,这是我的孩儿!我喜欢这个娃娃,我爱这个娃娃。"交给丫鬟拿红布包起来。老和尚过来了:"贵子连生,长命百岁!"
乙:要钱来了。
甲:要香钱。给一把钱不算,又拿五百块钱。
乙:哎,刚才不是给一千了吗?
甲:再给五百。
乙:那干吗呀?
甲:念经。
乙:这拴娃娃还念经?
甲:念"如意求子金刚经"。
乙:是呀。
甲:一般人都念不起呀。用的人多。
乙:是啊。
甲:所有的和尚,把活儿都搁下,都来,都来!集合喽!"嘟--嘟--"点名啦!
乙:最低是少尉。
甲:点名。法空、法净、法广、法志、法贵、法明、(法)发油、(法)发蜡……
乙:哎?这里头怎么还有"发油、发蜡"呀?
甲:有俩代报广告。
乙:不行!把广告去了!
甲:不要这个?
乙:不要这个。
甲:念"如意求子金刚经"。
乙:哦。
甲:我学学啊。
乙:咱听听。
甲:学学。(学)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坛下海众,举扬圣号,苦海滔滔孽子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亡灵来赴会,趁此上莲台。一心召请啊哎--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施得功德,再惹茗香,再伸召请,召请钦封蹬死狼、踹死狗、压死耗子,踢死猫,此夜今宵来受甘露法食。哎…
乙:(打头)
甲:你这念完经打和尚。
乙:好吗!念完经打和尚搁这儿啦!
甲:打人干嘛?
乙:我说你这是"求子"啊?还是"接三"哪?这是死人"接三"念的经,你以为我不知道?
甲:那人念是念了,不是这词儿。
乙:那你干吗念这词儿啊?
甲:我不会"求子",就会"接三"。
乙:那你就别念哪!
甲:念完"如意求子金刚经",你母亲烧香拜佛……回到家去……,后来怎么样?
乙:怎么样?
甲:你妈怀胎有孕,有你了!
乙:有我啦?
甲:有你了。
乙:有我了。
甲:你妈肚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肚子越来越大……哎呦!坏了!你妈摸不着肚脐眼儿了。
乙:嘿!
甲:怎么办这个?
乙:这是怀孩子?
甲:这是气臌!
乙:去你的吧!

曹云金是不是郭德纲的徒弟?
答:是郭德纲的二徒弟 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栾云平,孔云龙,李云杰,岳云鹏,赵云侠,朱云峰(烧饼),郭鹤鸣,曹鹤阳. 正式拜师的只有5个:何云伟,曹云金,栾云平,孔云龙,于云霆(于谦的儿子)

曹云金的相声作品
答:曹云金表演过的相声有《大保镖》《对春联》《铃铛谱》《托妻献子》《拴娃娃》《黄鹤楼》等对口相声,《官场斗》《隋唐演义》《姚家井》《鬼断家私》《张广泰》《聊斋之辛十四娘》《皮裤胡同凶宅奇案》《青楼梦》等单口相声。

曹云金相声里面那个我是你爸爸你爸爸像我那个是什么名字?
答:天津站《拴娃娃》

刘云天的演艺经历
答:《拴娃娃》 (曹云金、刘云天);2009年6月12日,参演北展剧场《郭德纲收徒仪式庆祝演出》演出节目《八大吉祥》 (曹云金、刘云天);2009年6月13日,参演北展剧场《郭德纲收徒仪式庆祝演出(第二场)》演出节目《牛头轿》 (曹云金、刘云天、高鹤彩);2009年7月3日,参演北展剧场《郭德纲收徒仪式庆祝演出(第三场)》演出节目《...

郭德纲的师傅、徒弟是谁?
答:曹云金 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至今。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拴娃娃》、《大保镖》、《兵器谱》、《托妻献子》等。刘云天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生,11岁拜孟繁贵为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2004到2005年参加中法文化年表演话剧《一日烦》。后拜郭德纲为师学习评书...

曹云金是谁的徒弟
答:曹云金是郭德纲的徒弟。曹云金,相声演员,人称相声小王子、80后欢乐教主,被业内誉为最有灵气的相声演员。在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拴娃娃》、《大保镖》、《托妻献子》、《学四省》等,被称为“德云四少”之一。曹云金也接触主持人、影视剧等...

相声演员曹云金个人资料 为什么曹云金退出德云社
答:曹云金,原名曹金,1986年1月26日出生于天津,相声演员。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学习相声艺术。2006年登台表演相声,后又涉足影视圈。自2010年担任话剧《分手大师》男一号,已演出超过上百场。2011年曹云金从艺十周年相声专场从北展开始。2012年获第七届曲艺牡丹奖新人奖。2012年9月24日...

曹云金的家在哪
答:曹云金 相声演员,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拴娃娃》、《大保镖》、《托妻献子》、《学四省》等。出生日期: 1984.1.26(癸亥年十二月廿四)曾用名: 曹金 居住地: 北京 生肖: 鼠 星座: 水瓶座 ...

曹云金是德云社的么?
答:由郭德纲参与创办的德云社现如今已红极大江南北,而郭德纲本人也是喜爱收徒之人,曹云金就是他的徒弟。但近日来,关于曹云金因为德云社的合同条件苛刻而退出德云社的消息闹得风风火火,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渊源呢?相声演员,2001年经田立禾先生开蒙,2002年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艺术。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拴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