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100个以上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20个以上关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20个以上关于

作者&投稿:仲长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20个历史成语故事,每个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7、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8、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9、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0、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12、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13、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14、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15、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6、杯弓蛇影: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17、殃及池鱼: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看见了大叫说“不好啦,城门失火了,快跑吧!”
但是其它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其他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过一会儿,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18、全无心肝: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亡国后被俘到长安,隋文帝对他比较优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吴地的乐曲,以防止他听到后引发亡国之痛,不料,后来看守陈后主的官员报告隋文帝说,陈后主想得一个官号,隋文帝便说:“叔宝全无心肝。”比喻不知羞耻。
19、精忠报国:北州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束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后,潮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造假遗诏让杨坚做丞相辅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誓死要精忠报国,被杨坚贬到西疆当郡守,但是后来杨坚还是表扬了颜之仪的大义。
20、祸从天降: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他迁怒于医官,以“用药无效”的罪名将韩宗召、康仲殷及两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监狱,宰相兼刑部侍郎刘瞻上书劝谏,认为他们已经尽力,这是祸从天降,惩罚没有犯罪的人。刘瞻因此被贬为康州刺史。

扩展资料其他成语故事:
破天荒
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眼中钉
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佼佼者
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贱骨头
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东道主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语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源于《 < 论语 > 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源于《 < 论语 >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源于《 < 论语 >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源于《 < 论语 >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源于《 < 论语 >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源于《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源于《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源于《三国志·吴志》。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别人,指别人已经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自不量力。源于《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隔绝的幻想世界。源于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6.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源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 无人问津:无人过问,受到冷落。源于《桃花源记》:“(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 不蔓不枝:原指莲茎挺直,不蔓生,也不分枝;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流水环绕;形容风光优美。源于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源于《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2.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儿;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源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3.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源于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4.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泰民安的景象。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5.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26.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7. 醉翁之意不在酒:指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源于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8. 山肴野蔌:指野味和野菜。源于《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9.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错起落(筹,喝酒时行令用的竹片),形容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源于《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0.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源于《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1. 披坚执锐: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兵器;形容全副武装投入战斗。源于《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被”,通“披”。

32.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自己看不起自己。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3.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源于《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源于《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合道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反正义一定得不到支持。源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祸患,使人奋斗而得以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沉沦而导致死亡。源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7. 舍生取义: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源于《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 一鼓作气:本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士气就振作起来了;现在多形容做事时鼓足干劲,趁势一次做完。源于《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9.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不畏艰险,有坚忍的毅力。源于《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40.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源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君子三戒。
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求名誉,地位财贷等厌。”

感悟: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益者三友

也是出自论语的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感悟: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

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起的,还好网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气,如果你想找寓间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议你去买本四书,大学和中庸可以自己看着修身,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说足够我们终身受用了。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
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
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
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
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
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
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
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
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
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
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
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
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
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
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
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
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
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
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
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
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
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
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
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
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
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
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
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
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
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
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
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
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
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
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
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
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
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
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
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
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
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
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气壮山河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

[首页] 以卵击石
出处《墨子·贵义》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 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 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 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

[首页] 之乎者也
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释义: 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

[首页]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

[首页] 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

[首页]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

[首页] 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

[首页] 内助之贤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丈夫挥看马
千里送鹅毛
出处徐谓《路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

[首页] 高枕无忧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

[首页]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

[首页]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

[首页] 曲高和寡
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才能很高,但是他写的文章太深奥,许多人都看不懂。有些人因此不满,背后说他为人孤傲。楚王听到,就把他找来问道:“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不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好好检讨一下

[首页] 赤膊上阵
【释义】: “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却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

[首页] 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

[首页]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 [首页] 当务之急
出处《孟子·尽心上》 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 务。 释义 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 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

[首页] 鹏程万里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首页] 一代楷模
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淫意。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 当时正在山西马邑作地方官的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形

[首页] 马首是瞻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释义: “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 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 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

[首页] 千金买邻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他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

[首页]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

[首页] 死灰复燃
西汉时,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段曲折的故事。 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他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在监狱里有一个叫田甲的看守,对他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国被欺负得太过份,就告诉

[首页] 家徒四壁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
[首页] 飞鸟惊蛇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

[首页] 风声鹤唳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

[首页] 车载斗量
三国时代,西蜀和东吴发生战争,可是东吴渐渐抵抗不了西蜀,所以,派出赵咨向魏国求救。当时吴国和魏国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吴国仍然不得不去请求魏国的帮忙。赵咨一到许都,魏文帝曹丕的态度十分傲慢,因为他瞧不起东吴,于是,他故意问赵咨:“东吴像你这样的

[首页] 一寒如此
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宰相魏齐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后扔到厕所里。范睢没有死,他带着伤痛逃到了秦国。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干,封他为宰相。 不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魏国立即派中大夫须贾去秦国求和。范 [首页]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

[首页] 千载难逢
出处:《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

[首页]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

[首页] 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

[首页]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

[首页] 小巫遇见大巫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事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绂看过后非常欣赏,便写了封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回信说:“我在河北,几乎与天下隔绝,这里写文章的人少,容易被人注意,

[首页] 贾人渡河
语文小故事 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

[首页]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

[首页] 必恭必敬
解释: 非常的恭敬,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

[首页] 一日三秋
诗经这本书是我国很有名的著作,在当时其实是一则则流传于民间的古代歌谣,其中包括了许多赞美爱情、描述男女间相恋的故事。 诗经里有一篇名为《采葛》的诗,就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这首诗是写一对男女分开之后,心中非常思念对方。全诗的意思是:我日夜思念的那个

[首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

[首页] 奴颜婢膝
南宋时期,南宋与入侵的元兵交战,而且因为宋朝的兵力不足,因此总是打败仗,国家面临了灭亡的危机。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却仍然只顾享乐,而宰相贾似道则隐瞒敌情。大臣陈仲微知道情况十分严重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那些人向敌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
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
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
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
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
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
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
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
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
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
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
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
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
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
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
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
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
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
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
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
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
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
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
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故事100篇
答:1、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

孩子必听的100个历史故事
答:《哪吒闹海》《人参娃娃》《三个和尚》《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渔夫和他的妻》《 勇敢的小裁缝》 《灰姑娘》《 谜语》《 六个人走遍天 》《狼和人》《 狼和狐狸》《哪吒闹海》《人参娃娃》《三个和尚》《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渔夫...

有那些历史故事成语?100以上. 一定要100个或100以上!
答: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

100个爱国经典事迹
答:为此,他们特地委托美国硅谷专家叶晨晖博士帮助寻找、收集有关陈瑞钿生前的资料,特别是面部毁容前的照片,以及其它英雄的资料。 叶晨晖先生对空战历史颇有研究,去年他曾经通过华文媒体(见本刊1997年6月号《巴伯的在华奇遇》一文),并经过湖南有关部门的多方努力,终于在今年初找到了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救过美国空战英雄巴伯的...

古代历史故事大全
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 故事大全 ,方便大家学习。 更多“ 历史故事 ”的相关 文章 推荐【↓↓↓】 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100字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合集5篇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10篇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50个 古代历史故事1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

关于历史学的100个故事的目录
答:第一篇 走进历史学结绳记事开启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学救人还是救羊因为有着不同的历史观《荷马史诗》展现了历史学注重讲故事的特色一杯水喝出三种味道说明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历史学流派来世还要做苍蝇告诉人们历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刘墉改诗解围是民间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女娲补天告诉人们神话与历史的...

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答:Ⅲ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100个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

紧急!中国古代有许多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有哪些(100 左右)拜托2点半前...
答: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
答: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