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什么叫做不邪见?

作者&投稿:诏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认为有我在佛教中是不是邪见?~

佛教中的境界,从有才能见到无,现阶段认为有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是邪见。等功夫深了,进入禅境以后才知道无我的境界。

不邪见:
凡是颠倒的,不正确的,不真实的见解都是邪见。不邪见:就是佛法高深,认知的或者是理解的事情不会被扭曲。
《瑜伽师地论》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
减损邪见,就是常说的,不信因果,认为没有轮回,没有善恶报应,人死如灯灭等断灭见都是减损邪见。边执见。偏执,只认一边即是边见。《成唯识论》说‘边执见,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所谓断常,就是执著断灭见,或者执著常见,认为又一个长处不变的我,这都是边见。

  不邪见
  凡是颠倒的,不正确的,不真实的见解都是邪见。不邪见:就是佛法高深,认知的或者是理解的事情不会被扭曲。
  《瑜伽师地论》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
  减损邪见,就是常说的,不信因果,认为没有轮回,没有善恶报应,人死如灯灭等断灭见都是减损邪见。边执见。偏执,只认一边即是边见。《成唯识论》说‘边执见,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所谓断常,就是执著断灭见,或者执著常见,认为又一个长处不变的我,这都是边见。

邪见

邪见就是用自己的邪思,也就是邪的思维、邪的见解来考虑问题。明明这个人挺好的,因为我对他印象不好,我就说他不好,这叫邪思。明明人家挺好的,自己看见他不舒服,就说人家不好,这叫邪见。你们知道当一个人邪思邪见的时候,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有多严重吗?看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时,看见他坐觉得他讨厌;看见他站也觉得他讨厌;连他嘴巴讲话出来的声音都讨厌,甚至人家嘴巴还没动呢,就觉得他的声音已经讨厌了。比如夫圝妻吵架恨的时候,看到他嘴巴动就恨了,任何一个动作都讨厌,关一个门,拎一个包,倒一个水,都恨的不得了,这就叫邪思邪见。它会让你走偏差的。

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下去,如果一个人学佛只知道帮助自己清净,而不懂得帮着菩萨去救 度众生,这个人绝对得不到菩萨的加持。佛和菩萨就是要救 度众生的,绝对不是只为自己的。就犹如一个医生,就管自己身 体好而不去给人家看病,那你所学的医学对你来说能用多少?绝对不是为你自己服 务的。如果你们每天还在这里根本没有好好地用心修,那你们这就叫浪费时间。我警告你们:不要再说 谎,不然得不到菩萨的加持。整天说 谎的人,这个人怎么学得好佛?所以无论如何要懂得不妄语,跟佛、跟菩萨一起去救 度众生。如果一个人说“我是一个学佛的人”,这个含义就是说自己非常的干净,犹如医生说,“我是一个医生”,他懂医学,非但自己不生病,还要帮助人家怎么样来消除和化解别人的毛病。

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菩萨的加持,就成了一个自修自得的人。也就是自己修多少得多少。不修不得,叫无得。每一个学佛人的基础不同,所以他的智慧就不同。就像你们现在坐在下面的人,每个人学佛的智慧是不同的。如果你们坐在这里想自己的事情就是低级智商。以为骗骗讲讲,不要师父讲你就可以混过去了。你们学佛是为什么?学佛是为了改变自己。不改变自己你们来干什么?忙了半天跑到这里来整天吹牛说 谎,浪费什么时间啊?

修菩萨心,修菩萨行。学菩萨就是要修菩萨心。只有超越出世,只有超越人间,你的心、性才能平衡,否则你们是很难平衡的。学佛人的心和性要平衡。行就是我在行为当中救人,又在做入世救人。就是说必须在人间救 度众生,这叫入世救人。这才是大智慧,人的心和性才不会失去平衡。人怎么会失去平衡的?比如自私,他的心里就失去了平衡。当你脑子里救 度众生的时候你就不会失去平衡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看看你们自己的麻烦多不多就知道你们修的好不好;看看你们现在麻烦多不多就知道你们前世修的好不好。你们很多人刚来学佛的时候蛮好的,怎么会越学越麻烦多啊?是没有好好修啊。要懂得 救 度众生,要懂得出世。你只有离开了这个打架的地方,你才能知道谁对谁错,如果你本身就在这一群人里面打架,你知道谁对谁错啊?如果一个人失去平衡(师父在这里讲的是心和性的平衡),比如心里要平衡:我已经够了,我本性觉得我这个事情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到了人间能这样已经够了,我满足了;这个没有,那个没关系,我也可以了。一个人哪可以什么都要啊,你要的起吗?如果你什么都要,你心里就不平衡了。你不平衡之后就马上会身心失调,身心失调之后就会发脾气,然后生病。要得太多了,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犹如你再能干全世界的事你都能做吗?一个人能够做到平衡这就是大智慧。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要就是没智慧,什么都要就会失去心里的平衡。一个人失去平衡,身心就会失调。生病了,不开心了,想不通了,然后急了。如果这个事情你担下来了,但又不能做或做不了,那么你急的就会像个疯 子。为什么很多人自己做不了的只能求人家做,“哦,这个事我不能干,我去麻烦他帮忙吧。”人家真的有本事一会就帮你做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人间要多求人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靠着各种能量的混合 体,也就是说各种能量它能够聚成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才能做某件事情的。靠一个人行吗?你想观世音菩萨已经大慈大悲了,能量体已经这么大了,有千手千眼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还要叫我们帮助他一起救 度众生啊?因为菩萨有智慧,所以菩萨让我们大家帮助成为菩萨的千手千眼啊。所以你们都要懂道理。师父给你们讲了心里要平衡,如果自己只管自己却不管人家,那这个人慢慢就会失去平衡。

要救 度众生,要出世、入世并行法。出世法是什么?就是要想明白,我无所谓在人间,我修的是将来,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以后好。入世法是什么?是要在这个世界上去救 度众生,因为只有靠救 度众生你才能以后出世,进入菩萨道。如果你不救人的话,你就出不了这个世界。

师父继续给大家讲,首先,每一个人必须要承认自己身上有孽障。要记住,如果自己有孽障智慧就会越来越差,智慧越来越差就不能产生悟性,不能产生悟性就是不明白(就是活在世界上什么都不明白)。所以师父先教你们做好几件事情:首先要用心,用佛心、佛理来调节身心。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用菩萨心、菩萨行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才能知足常乐。举个例子:你前几天做错了事,今天师父讲你了或有人讲你了,如果你是菩萨的话,我会先想一想,“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不会马上就说“我发誓,不是我做的”。如果是你忘记了暂时没想起来呢?你这个誓发了,你就闯祸了,你这个因造下去了,就有果了。其次,你不会马上这么激动“不是我”。你行为又出来了,你是菩萨吗?是菩萨会这么做吗?如果是菩萨就会听人家讲了之后心里先想一想,“我是不是做过这个事?当时的事情我现在记不清楚了,我有则戒之,无则戒免。”这才叫菩萨。人家造口业,我要感恩他;人家讲我不好,我要把它作为自己的增上缘,我不恨他。为什么他不讲人家,就讲你啊。

要修,要找正道,找到正道你一直修下去就能达到。你不修你达到什么?你什么都达不到。如果一个人能找到一条正道就要坚持一直走,他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地。那么这条道是怎么找到的呢?是要靠自己的智慧。智慧怎么来的呢?就是修心得来的。智慧要慢慢体会,比如自己碰到困难了,能够把心转得正一点、直一点。这句话听好了,就是说,碰到困难了、碰到麻烦了,把自己的心放的直一点、放的正一点,不能偏见。做任何事情不要偏见,不能邪见。邪见就是用自己的邪思,也就是邪的思维、邪的见解来考虑问题。明明这个人挺好的,因为我对他印象不好,我就说他不好,这叫邪思。明明人家挺好的,自己看见他不舒服,就说人家不好,这叫邪见。你们知道当一个人邪思邪见的时候,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有多严重吗?看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时,看见他坐觉得他讨厌;看见他站也觉得他讨厌;连他嘴巴讲话出来的声音都讨厌,甚至人家嘴巴还没动呢,就觉得他的声音已经讨厌了。比如夫 妻吵架恨的时候,看到他嘴巴动就恨了,任何一个动作都讨厌,关一个门,拎一个包,倒一个水,都恨的不得了,这就叫邪思邪见。它会让你走偏差的。

你如果把邪思邪见全部放在正的位置上,那你的日子就好过了。因为你的心态正了,你日子就好过了;你心态不正你日子就不好过。比如这位老太太看到儿子和媳妇过去对自己那么不好,但人家现在对你这么好,你现在会觉得他们是好人,因为你现在把邪思邪见去掉了,你觉得我这条老命拣回来了,儿子现在对我这么好我真的很感谢他,感谢菩萨,是菩萨让我能够过上这个好的生活。你这么一想,你还会恨儿子和媳妇吗?如果你把过去的事情全记在心中,你的思维就会偏。举个简单例子:你本来是六十公斤重,你心中都是邪思邪见,过去别人对你不好你恨他,过去他欺负过你你恨他,你全部把它放在心中,然后你身上的分量就加重了。分量加重就不是你原来身 体的分量了,如果不是你原来身 体的分量就是偏的。应该是六十公斤,现在变成六十五公斤,这五公斤就是你的邪思邪见,你的身 体、你的灵魂、你想的正的东西都会被邪的东西压垮,人家不会说你是六十公斤的,人家永远说你是六十五公斤。所以自己儿子再怎样对你好,你都会觉得他讨厌,因为你脑子里总想着他过去对你不好的事情。所以要去除无明,破除邪思,才能归依正道。 

-----恭录:调节身心  去除邪思邪见



关于密宗佛教
答:佛教之中,“邪见”二字,非是以恶心诽谤,而是说违背于佛法的见解。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随“外道六师”足迹而破斥之,非是人我之见;唯恐外道毁坏佛法,陷众生于恶道极苦之火坑也!比如《永嘉证道歌》: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非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于上所见,可知佛...

什么是邪见?
答:邪,与正相对,不正的东西。邪见,即不正确的见解,歪理邪说。佛教中的邪见,谓否定因果及佛法,或者对佛法有曲解的见解。瑜伽五十八卷三页云: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当知此见、略有二种。一者、增益,二者、损减。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此四见等,一切...

佛教问题、什么是邪见?
答:又谓邪见是坏事者,是谤因果、三宝者,是坏法恩、生恩等二恩者,是起法怨、生怨等二怨 者,是坏现量者,是暴恶之见,故别立名。《成唯识论》卷六(大正31·31c)︰‘此见差别,诸见趣中有执前际二无因论、四有边等、不死矫乱,及计后际五现涅槃。或计 自在、世主、释、梵及余物类...

佛教“十恶”是什么?
答:“绮语”是指说些无意义、轻浮、引人邪思的话,这种言语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不利于修行。八、贪欲 “贪欲”指的是过度的物质或精神欲望,佛教认为这会使人陷入轮回的束缚,阻碍解脱之路。九、嗔恚 “嗔恚”是指愤怒和仇恨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伤害自己与他人,违背了佛教的慈悲为怀。十、邪见 “邪见...

请问佛教所说的【邪见】是什么意思? 请问重男轻女是邪见吗?
答:重男轻女是根深蒂固的邪见。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故。“无论在法律、道德、伦理、宗教各方面立场,大月份孕妇引产,也是不合法、不应该与不人道。与其埋怨国家法制,倒不如反省重男轻女这千古难解之结,白葬多少鲜活生命。弱势民众,难道交不起罚款就可被任意宰割?怀孕期身心剧创,不是两句安慰话可抚平...

佛教中的八邪里面的八种都是什么意思?
答:(一)邪见,指不信因果、功德、父母、圣人等之见解。(二)邪志,又作邪思惟,指欲、恚、害等之思惟。(三)邪语,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四)邪业,指杀生、不与取、邪淫等。(五)邪命,指不如法之生活。(六)邪方便,又作邪精进,指为恶事所作之方便精勤。(七)邪念,指不如法之观念。...

佛教中的“十善戒”指的是什么?
答: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 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

什么是佛法的正见?
答:邪见者,谓此岸;正见者,谓彼岸。”就像农夫如果拥有了一块良田,就可以在上面种出甘美的果实。当一位佛弟子具备了正见就可以出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佛陀在《大宝积经》里说,只有具备了正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佛弟子,“若正见者名真佛子。”所以佛法的修行,所谓道谛,实质是以正见为体的。

五种佛教“五见”分别是什么?
答:接着是边见,源于身见的两种极端观念:一种是死后断灭论,认为自我消失;另一种是死后永恒论,认为自我永存。这两种观点都是对实相的误解,分别出自唯识和俱舍的视角。再者是邪见,它否认因果关系,认为善恶无果报,这导致对道德责任的忽视,是最严重的错误观念。见取见,源自于错误的认知,认为其他事物...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是什么?
答: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佛教中的八戒是: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佛教中的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