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投稿:杭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中国长时间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尽管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但是跟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成效甚微。尝到一夜暴富滋味的中国人,早已把提倡“礼”、“仁”的孔孟之道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二,成年人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存在误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每个家庭仅有的一个孩子成了家长们争相疼爱的对象,许多家长盲目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只教孩子享乐;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更不知道谦让和付出为何物,反而个个霸道、唯我独尊。第三,教育制度亟待改进,学校,只抓升学率,忽视道德教育,学习成绩变成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高分低能,甚至不乏有才无德者。

产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个体德性的缺失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康德在其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强调了德性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他认为“德性是实践理性的自主性,是有限的实践理性即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换句话说是个人的理性的自我主宰,自我制约,保持自身创制的道德规律的纯洁。因此他认为德性就是一种道德力量。此外康德的理论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德性论的代表人物麦金太尔则更多地将德性看做是人性内在的道德秩序。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德性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理性的约束和情感的需求,并通过对责任的承担表现出来。我们回到当代社会可以发现,人们对于自身德性的保持已经渐渐沦陷,理性的约束和情感的动机受到来自伸张自我的感性欲望和消极的道德体验不断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于责任的承担成了一种负担[1]。在《中国道德调查》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改革开放后道德水平越来越下降这一命题,有43%的人同意这一观点,可以看到这种个体德性的缺失的影响已经不是浮出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小悦悦事件中那18名路人的表现就可以窥探一斑[2]。
(二)社会公共道德的缺陷
所谓公共道德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最起码的社会准则。公共道德不是单纯的马路文化,在罗尔斯等普遍理性主义者看来是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秩序规范准则。在中国,公共道德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党性、党风;党员干部的官德官风,这四个层级由下而上组成了我国的公共道德金字塔。小悦悦的悲剧在于社会公德“见死不救”的溃败,然而当我们痛斥社会公德沦陷同时,必须看到道德体系金字塔的全部和顶端,顶端的干部作风的问题以及公共道德体系整体性作用都必须为小悦悦事件承担责任。小悦悦事件的公德缺口在那18个人的身上,但在我们更多人,特别是习惯于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和小轿车里,习惯高谈阔论者身上,又能高尚多少呢?之所以他们可以对此放手大加挞伐,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圈生活圈根本没机会直面这样严峻的考验。在《中国道德调查》一书中,关于如何看待人我关系这一命题,被调查对象只有不足20%选择“先人后己”。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利己不损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看客的心态。
(三)传统文化理念对道德及其传承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中,听话、不管闲事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之道,直到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还是会强调不要多管闲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因此,在这种伦理熏染下,国民被培养成一个个老老实实、十分听话的、缺乏公民责任感的“顺民”,冷漠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传统家庭观念带来的重私德轻公德,中国是一个道德之邦、礼仪之邦,然后这种道德仅仅停留在家庭和朋友圈子里。而一旦脱离开这个血缘的、地缘的环境圈子,到了陌生的公共的环境中,就往往对那些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视若无睹,甚至故意破坏那些明文规定的公德准则。
最后,习惯性的否定,中国人善于否定自己,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科学、民主现代性,导致中国人的这种否定是盲目性、习惯性的缺乏科学的否定,当有新的思想和文化影响时,人们往往能全盘否定自己应该去传承的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在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中,这种否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中国人善于走极端的一种表现

1.劣根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现实性。套用句话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事一辈子做好事。可以改为,一个人作件好事不被讹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被讹。

我想。。。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公众精神的引领者??

基础教育的问题!

谈谈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联系这些现状谈谈大学生如何改变现状?_百度...
答:其次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 2.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由于应试教育的...

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保持社会公德
答: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孩子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

个体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答:产生问题的原因:1、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心态制约着人们公德意识的发展。被动“等待”公正、崇信“善恶相报”、安分守己、避祸自保、消极求生存的隐忍心态,导致了责任意识的缺乏。2、市场经济的冲击。当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专项市场经济以后,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

学守则寻差距的发言稿(1800字)
答: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

关于社会公德的范文?
答: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

敢问当今的社会是怎么样的?网络世界是否可信?
答:日前中国广大地区的公安局派出所主要打击的就是盗窃犯罪的行为,尤其是接近年底,打击的力度就更要加强。盗窃现象的日益猖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公德对这些人的约束不够,他们可以为了不劳而获去抛弃自己的信仰放弃自己的自尊,而甘愿沦为鼠辈。社会公德的缺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低保事业工作的不全面...

如何看待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状况
答:农耕社会“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土壤发生变化,但与此相适应现代都市的社会公德、约束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却低风险,守护良知却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种不正常现象。 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而新的社会规则又不能及时完善,个人的道德焦虑也因此转变成社会性议题。道德焦虑有两个指向,一...

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首先我们的书本知识,也就是那些书面的内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这些课堂上的内容已经给小学生们讲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大环境也就是小学生的生存环境,社会公德依旧比较缺失,这就让社会公德教育很难进行下去。小学生是非常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的,所以在教育他们社会公德的时候,很难保证周遭的...

【原创】学校德育泛化和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答:笔者认为,形成这些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的泛化和缺失,学校缺失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缺失修身立命品德修养的教育,德育内容假、大、空,说教多于身教。 一、成因分析 1.德育内容包罗万象。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伦理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和...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答:公共场合行为不当;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忽视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教育,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的计划性、长期性不足,以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