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行省制度的中书省相当于唐朝的哪个省?是中书省还是尚书省?

作者&投稿:豆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生学习历史因材施教 定制辅导 专注提升~ 尚书省。
在中央,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制,唐朝实行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中书省,名同实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撰拟诏旨敕令,而审议、执行则由门下、尚书两省分别执行,这叫分权制衡。分权往往带来行政效率的降低,所以唐朝以后就逐渐过渡为一省制。当然,无论是三省,还是一省,其长官都是宰相。直到明初中书省和宰相才被朱元璋废除。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十个左右的行中书省,职官设置同中央,以总揽地方庶政。元代的行省制很好地解决了古代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庞大帝国内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所以后来被长期沿袭。直至今天。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在哪里?
答:行中书省是从元代开始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明清时则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直到现在我们的行政区划也有受到当时行省制度的影响。职责不一样中书省直接对皇帝负责,属于皇帝直接管辖,是中央政府最最中心的部门,一切决策都来自于这个部门。唐朝时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即我们常说的宰相。宋朝改称谓为中书门...

九省统制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答:九省统制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在当初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对中原地区原本的政治制度也也选择了借鉴发展,因而设立了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的处理。为了方便对辽阔的疆域进行管理,他还采取大臣的建议,在全国设立了10个行省,并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管理。最终,他创造了一种以行省为中心枢纽,以中央集权为...

隋朝和元朝的中书省的区别
答:中书省 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

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
答:当时元朝在中国设立了很多行省,但是在今天京津冀鲁晋地区没有设行省,这个地区直辖于中书省,当时又称“腹里”,所以临沂在山东地区肯定是由中书省直辖的。给你找两张图你就明白了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4%AA%B3%AF&in=24752&cl=2&cm=1&sc...

元朝行省制的官位是如何设置的?
答: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有区别吗?
答:有。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如下:1、开始实行的朝代不同 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汉朝始设,晋朝以后称中书省。2、管辖范围不同 行中书省: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中书省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
答: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其设官沿袭金尚书省之制,长官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未立皇太子时则缺。实际长官为右丞相、左丞相(元制尚右﹐故右在左上)各一员,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率百司。平章政事四员,为丞相之副贰;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两员,为执政官;统称为宰...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现在的制度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目的是分割宰相的职权。但是不久之后就由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专管宰相的职权。三省制名存实亡。但这项制度的专业的目的是防止宰相专权。有一定的民主价值。我想这点与现在民主制的一点点相似之处吧。另外三省分权,现在的制度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这点...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职务分别是?
答: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重要法令的,由尚书令掌管。中书省是一个决策机构,负责起草和授予皇帝的法令。由中书令掌管。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查法令并驳斥违法行为。由门下侍中掌管。

宋朝加强皇权的作用
答: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