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前中国考古学传统的主要研究区域是安阳吗?

作者&投稿:冀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探索中国考古学历史长河中的一段隐秘篇章,徐坚的著作《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为我们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的详细信息如下:


书名: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


书号:978-7030-334695


作者:徐坚


出版日期:2012年2月29日


定价:68元


开本:B5


页数:共28印张,内容丰富,约557千字


装帧:精致软面装订,呈现出高水准的阅读体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深入挖掘了1949年前中国考古学传统在安阳之外的广阔领域,为读者呈现了一段历史的暗流,揭示了当时考古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论。通过作者的精心编撰,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考古探索历程。对于对中国考古学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珍贵资料。



考古需要哪些知识?
答: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分期方法 二分法: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 中国考古分期展阶段的分期法。 三分法:1819年,丹麦...

考古发展的历程
答:中国考古学的特点:(1)传入西方成熟的考古学体系,在当时世界水平最高之一。(2)“金石学”的传统使其与历史联系紧密,促进历史大发展。(具有史学取向)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二战)1、自然科学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1)核技术运用到考古:运用C14断年(美国发明)(2)利用飞机...

关于中国考古的书籍
答:·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走进汉画 ·宜德彝器图谱 ·清代地方私帖图录-甲种本之二十 ·戴志强钱币学文集-甲种本之十七 ·中国传统漆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三卷) ·中国考古学(第5卷)=Chinese Archaeology...

关于甲骨文的起源,故事。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为科学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来指导甲骨文研究,是新时期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新出土的甲骨使各项研究课题更加深化,整理与综合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的范围比前扩大了,视野也开阔了,研究的领域更宽更广了,甲骨文的发现仍是这...

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那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内...
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1931年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重要依据。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

考古的近代
答:1898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首次发现了有字甲骨文;1900年在甘肃省敦煌石窟发现了储存有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它文物的藏经洞,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两项惊人发现,并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前兆。1926年由李济主持,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进行的发掘,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

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众所周知,中国于公元前841年(也就是所谓的西周共和元年)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没有间断。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称,这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因为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或者根本没有记载,或者虽有记载而记载已经湮没,全靠考古学家辛苦的发掘,才能得到片断~ (注:笔者在顾准先生的《...

裴文中如何通过实验和研究奠定史前考古方法论的基础?
答:裴文中的科学生涯不仅限于学术研究,他还致力于人才培养,培养了大批考古工作者,并通过讲座普及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知识。他热爱考古,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精神,是中国猿人头盖骨发现的功臣,他的名字将永远在学术史上熠熠生辉。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从广西山洞到山西丁村,他的贡献涵盖了古人类、哺乳动物...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之争终结,碳十四测年是怎么做到的?
答:正是基于此,1949年,时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的化学博士威拉得·利比发明了碳十四年代测定法,并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项发明被誉为世界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碳十四测年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可测样品非常多,有古代的木头、木炭、骨样品、植物种子、贝壳、白灰面、泥炭等。“大气碳十四会通过光合...

中国比较著名的考古学家是哪位
答:1922年回国后,李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任教,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9年后,他赴台湾大学及史语所任职。四、夏鼐 夏鼐(nài)(1910年2月7号—1985年6月19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是中国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