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作者&投稿:貊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法国的苏利·普吕多姆获文学奖,其著作为《孤独与沉思》。
2、1902年德国的特奥多尔·蒙森获文学奖,其著作为《罗马风云》。
3、1903年挪威的比昂斯滕·比昂松获文学奖,其著作为《挑战的手套》。 西班牙的何塞·埃切加赖著作《伟大的牵线人》获奖。
4、1904年法国的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获文学奖,其著作为《金岛》。
5、1905年波兰的亨利克·显克维支获诺贝尔文学奖。
6、1906年意大利的乔祖埃·卡尔杜齐获诺贝尔文学奖。
7、1907年 英国的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获诺贝尔文学奖。
8、1908年德国的鲁道尔夫·欧肯获诺贝尔文学奖。
9、1909年瑞典的西尔玛·拉格洛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10、1910年德国的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11、1911年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12、1912年德国的盖哈特·霍普特曼获诺贝尔文学奖。
13、1913年印度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14、1915年法国的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
15、1916年瑞典的魏尔纳·海顿斯坦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16、1917年丹麦的卡尔·耶勒鲁普获诺贝尔文学奖。
17、1919年瑞士的卡尔·施皮特勒诺贝尔文学奖。
18、1920年挪威的克努特·汉姆生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921年法国的阿纳托尔·法郎士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922年西班牙的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21、1923年爱尔兰的威廉·勃特勒·叶芝获诺贝尔文学奖。
22、1924年波兰的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23、1925年爱尔兰的乔治·萧伯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24、1926年意大利的格拉齐亚·黛莱达获诺贝尔文学奖。
25、1927年法国的亨利·柏格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26、1928年挪威的西格里德·温塞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27、1929年德国的保尔·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
28、1930年美国的辛克莱·刘易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29、1931年瑞典的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30、1932年英国的约翰·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文学奖。
31、1933年俄国的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获诺贝尔文学奖。
32、1934年意大利的路伊吉·皮兰德娄获诺贝尔文学奖。
33、1936年美国的尤金·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34、1937年法国的罗杰·马丁·杜·加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35、1938年美国的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
36、1939年芬兰的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获诺贝尔文学奖。
37、1944年丹麦的约翰内斯·威廉·扬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38、1945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39、1946年德国的赫尔曼·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40、1947年法国的安德烈·纪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41、1948年 英国的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42、1949年美国的威廉·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43、1950年英国的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
44、1951年瑞典的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45、1952年法国的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46、1953年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47、1954年美国的欧内斯特·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
48、1955年冰岛的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49、1956年西班牙的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50、1957年法国的阿尔贝·加缪获诺贝尔文学奖。
51、1958年苏联的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52、1959年意大利的萨瓦多尔·夸西莫多获诺贝尔文学奖。
53、1960年法国的圣琼·佩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54、1961年南斯拉夫的伊沃·安德里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55、1962年美国的约翰·斯坦贝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56、1963年希腊的乔治·塞菲里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57、1964年法国的让·保罗·萨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58、1965年苏联的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59、1966年以色列的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获诺贝尔文学奖。
60、1967年危地马拉的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61、1968年日本的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
62、1969年爱尔兰的萨缪尔·贝克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63、1970年苏联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
64、1971年智利的巴勃鲁·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
65、1972年西德的亨利希·伯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66、1973年澳大利亚的帕特里克·怀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67、1974年瑞典的埃温特·约翰逊和哈里·埃德蒙·马丁逊获诺贝尔文学奖。
68、1975年意大利的埃乌杰尼奥·蒙塔莱获诺贝尔文学奖。
69、1976年美国的索尔·贝娄获诺贝尔文学奖。
70、1977年西班牙的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获诺贝尔文学奖。
71、1978年美国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72、1979年希腊的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73、1980年美国的切斯拉夫·米沃什获诺贝尔文学奖。
74、1981年英国的埃利亚斯·卡内蒂获诺贝尔文学奖。
75、1982年哥伦比亚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76、1983年英国的威廉·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
77、1984年捷克斯洛伐克的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78、1985年法国的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
79、1986年尼日利亚的沃莱·索因卡获诺贝尔文学奖。
80、1987年美国的约瑟夫·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
81、1988年埃及的纳吉布·马哈富兹获诺贝尔文学奖。
82、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获诺贝尔文学奖。
83、1990年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84、1991年南非的内丁·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85、1992年圣卢西亚的德里克·沃尔科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86、1993年美国的托尼·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87、1994年日本的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
88、1995年爱尔兰的谢默斯·希尼获诺贝尔文学奖。
89、1996年波兰的维斯瓦娃·辛波丝卡获诺贝尔文学奖。
90、1997年意大利的达里奥·福获诺贝尔文学奖。
91、1998年葡萄牙的若泽·萨拉马戈获诺贝尔文学奖。
92、1999年德国的君特·格拉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93、2000年法国的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
94、2001年英国的维·苏·奈保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95、2002年匈牙利的凯尔泰斯·伊姆雷获诺贝尔文学奖。
96、2003年南非的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获诺贝尔文学奖。
97、2004年奥地利的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98、2005年英国的哈罗德·品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99、2006年土耳其的奥罕·帕慕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100、2007年英国的多丽丝·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
101、2008年法国的勒·克莱齐奥获诺贝尔文学奖。
102、2009年德国的赫塔·米勒获诺贝尔文学奖。
103、2010年西班牙/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
104、2011年瑞典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105、2012年中国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106、2013年加拿大的爱丽丝·门罗诺获诺贝尔文学奖。
107、2014年法国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诺贝尔文学奖。
108、2015年白俄罗斯的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109、2016年美国的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110、2017年英国的石黑一雄获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贝尔文学奖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作品

  1、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
  获奖类别:诗、散文

  2、1902 [德]蒙森(1817-1903) 获奖作品:《罗马风云》。
  获奖类别:散文
  3、1903 [挪威]比昂松(1832-1910) 获奖作品:《挑战的手套》 。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4、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1830-1914) 获奖作品:《金岛》。
  获奖类别:诗、散文 [西]埃切加赖(1832-1916) 获奖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获奖类别:剧本
  5、1905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类别:小说
  6、1906 [意]卡尔杜齐(1835-1907) 获奖作品:《青春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1907 [英]吉卜林(1835-1907) 获奖作品:《老虎!老虎!》。
  获奖类别:小说
  8、 1908 [德]鲁-奥伊肯(1846-1926) 获奖作品:《精神生活漫笔》。
  获奖类别:散文
  9、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
  获奖类别:小说
  10、 1910 [德]保尔-海泽(1830-1914) 获奖作品:《特雷庇姑娘》。
  获奖类别:小说
  11、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1862-1949) 获奖作品:《花的智慧》。
  获奖类别:散文、剧本
  12、1912 [德]豪普特曼(1862-1946) 获奖作品:《群鼠》。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13、1913 [印度]泰戈尔(1861-1941) 获奖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
  头》。 获奖类别:诗、小说
  14、 1914 因战争未授奖
  15、 1915 [法]罗曼-罗兰(1866-1944) 获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奖类别:小说
  16、1916 [瑞典]海顿斯塔姆(1859-1940) 获奖作品:《朝圣年代》。
  获奖类别:诗、散文

  17、 1917 [丹麦]吉勒鲁普(1857-1943) 获奖作品:《磨坊血案》。
  获奖类别:小说。 [丹麦]彭托皮丹(1857-1919) 获奖作品:《天国》。 获奖类别:小说
  18、1918 因战争未授奖
  19、1919 [瑞士]施皮特勒(1845-1924) 获奖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 获奖类别:诗、小说
  20、1920 [挪威]汉姆生(1859-1952) 获奖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
  获奖类别:小说
  21、1921 [法]法朗士(1844-1924) 获奖作品:《苔依丝》。
  获奖类别:小说
  22、1922 [西]贝纳文特(1866-1954) 获奖作品:《不吉利的姑娘》。
  获奖类别:剧本
  23、1923 [爱尔兰]威镰-叶芝 (1865-1939) 获奖作品:《丽达与天鹅》。 获奖类别:诗
  24、1924 [波兰]莱蒙特(1868-1925) 获奖作品:《福地》。
  获奖类别:小说
  25、1925 [英]肖伯纳(1856-1950) 获奖作品:《圣女贞德》。
  获奖类别:剧本
  26、1926 [意]黛莱达(女1871-1930) 获奖作品:《邪恶之路》 。
  获奖类别:小说
  27、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获奖作品:《创造进化论》。
  获奖类别:散文
  28、1928 [挪威]温塞特(女1882-1949) 获奖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获奖类别:小说
  29、1929 [德]托马斯-曼(1857-1955) 获奖作品:《魔山》 。
  获奖类别:小说
  30、1930 [美]辛-路易斯(1885-1951) 获奖作品:《巴比特》。
  获奖类别:小说
  31、1931 [瑞典]卡尔费尔德(1864-1931) 获奖作品:《荒原和爱情》。
  获奖类别:诗、散文
  32、1932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获奖作品:《有产者》。
  获奖类别:小说、剧本
  33、1933 [俄]伊-蒲宁(1870-1953) 获奖作品:《米佳的爱》。
  获奖类别:小说、诗
  34、1934 [意]皮兰德娄(1867-1936) 获奖作品:《寻找自我》。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35、1935 因战争未授奖
  36、1936 [美]尤金-奥尼尔(1888-1953) 获奖作品:《天边外》。
  获奖类别:剧本
  37、1937 [法]马丹-杜伽尔(1881-1958) 获奖作品:《蒂伯一家》。
  获奖类别:小说
  38、1938 [美]赛珍珠(女1892-1973) 获奖作品:《大地》。
  获奖类别:小说
  39、1939 [芬兰]弗-西兰帕(1888-1946) 获奖作品:《少女西丽亚》。
  获奖类别:小说
  40、1940 因战争未授奖
  41、1941 因战争未授奖
  42、1942 因战争未授奖
  43、1943 因战争未授奖
  44、1944 [丹麦]约-延森(1873-1950) 获奖作品:《漫长的旅行》。
  获奖类别:小说
  45、1945 [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 获奖作品:《柔情》 。
  获奖类别:诗
  46、1946 [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获奖作品:《荒原狼》。
  获奖类别:小说
  47、1947 [法]安德烈-纪德(1869-1951) 获奖作品:《田园交响曲》。
  获奖类别:小说
  48、1948 [英]托-爱略特(1888-1965) 获奖作品:《四个四重奏》。
  获奖类别:诗
  49、1949 [美]威镰-福克纳(1897-1962) 获奖作品:《我弥留之际》。
  获奖类别:小说
  50、1950 [英]伯-罗素(1872-1970) 获奖作品:《哲学-数学-文学》。
  获奖类别:散文
  51、1951 [瑞典]拉格奎斯特(1891-1974) 获奖作品:《大盗巴拉巴》。
  获奖类别:小说
  52、1952 [法]弗-莫里亚克(1885-1970) 获奖作品:《爱的荒漠》。
  获奖类别:小说
  53、1953 [英]温-丘吉尔(1874-1965) 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
  获奖类别:散文
  54、1954 [美]海明威(1899-1961) 获奖作品:《老人与海》。
  获奖类别:小说
  55、1955 [冰岛]拉克斯内斯(1902-) 获奖作品:《渔家女》。
  获奖类别:小说
  56、1956 [西]希梅内斯(1881-1958) 获奖作品:《悲哀的咏叹调》。
  获奖类别:诗
  57、1957 [法]阿尔贝-加缪(1890-1960) 获奖作品:《局外人-鼠疫》。
  获奖类别:小说、散文
  58、1958 [苏]帕斯捷尔纳克(1901-1968) 获奖作品:《日瓦戈医生》。
  获奖类别:小说、诗
  59、1959 [意]夸西莫多(1901-1968) 获奖作品:《水与土》。
  获奖类别:诗、散文
  60、1960 [法]圣-琼-佩斯(1887-1975) 获奖作品:《蓝色恋歌》。
  获奖类别:诗
  61、1961 [南斯拉夫]安德里奇(1892-1975) 获奖作品:《桥-小姐》。
  获奖类别:小说
  62、1962 [美]斯坦贝克(1902-1968) 获奖作品:《人鼠之间》。
  获奖类别:小说
  63、 1963 [希腊]塞菲里斯(1900-1971) 获奖作品:《画眉鸟号》。
  获奖类别:诗、散文
  64、1964 [法]保尔-萨特(1905-1980) 获奖作品:《苍蝇》。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65、1965 [苏]肖洛霍夫(1905-1984) 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获奖类别:小说
  66、 1966 [以色列]约-阿格农(1888-1970) 获奖作品:《行为之书》。
  获奖类别:小说 。 [瑞典]奈丽-萨克斯(女1891-1970) 获奖作品:《逃亡》。
  获奖类别:诗、散文
  67、1967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获奖作品:《玉米人》。 获奖类别:小说
  68、1968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 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古都》。 获奖类别:小说
  69、1969 [爱尔兰]萨-贝克特(1906-1990) 获奖作品:《等待戈多》。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70、1970 [苏]索尔仁尼琴(1918-) 获奖作品:《癌症楼》。
  获奖类别:小说
  71、1971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获奖作品:《情诗-哀诗-赞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2、1972 [德]海因利希-伯尔(1917-1985) 获奖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获奖类别:小说
  73、1973 [澳]帕-怀特(1912-1990) 获奖作品:《风暴眼》。
  获奖类别:小说
  74、 1974 [瑞典]哈里-马丁逊(1904-1978) 获奖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获奖类别:诗、小说 。 [瑞典]埃-约翰逊(1900-1976) 获奖作品:《乌洛夫的故事》 获奖类别:小说
  75、1975 [意]埃-蒙塔莱(1896-1981) 获奖作品:《生活之恶》。
  获奖类别:诗、散文
  76、 1976 [美]索尔-贝娄(1915-) 获奖作品:《赫索格》。
  获奖类别:小说
  77、1977 [西]阿莱克桑德雷(1898-) 获奖作品:《天堂的影子》。
  获奖类别:诗、散文
  78、1978 [美]埃-巴-辛格(1904-1991) 获奖作品:《魔术师-原野王》 。
  获奖类别:小说
  79、1979 [希腊]埃利蒂斯(1911-) 获奖作品:《英雄挽歌》。
  获奖类别:诗
  80、1980 [波兰]切-米沃什(1911-) 获奖作品:《拆散的笔记薄》。
  获奖类别:诗
  81、 1981 [英]埃-卡内蒂(1905-) 获奖作品:《迷茫》 。
  获奖类别:小说
  82、1982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1928-) 获奖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 获奖类别:小说
  83、 1983 [英]威镰-戈丁尔(1911-) 获奖作品:《蝇王-金字塔》。
  获奖类别:小说
  84、 1984 [捷]雅-塞特尔特(1901-1986) 获奖作品:《紫罗兰》。
  获奖类别:诗
  85、1985 [法]克劳德-西蒙(1913-) 获奖作品:《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获奖类别:小说
  86、 1986 [尼日利亚]索因卡(1934-) 获奖作品:《狮子和宝石》。
  获奖类别:剧本散文
  87、 1987 [美]约瑟夫-不罗茨基(1940-) 获奖作品:《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获奖类别:散文诗
  88、1988 [埃及]纳-马哈福兹(1911-) 获奖作品:《街魂》。
  获奖类别:小说
  89、1989 [西]卡-何-塞拉(1916-) 获奖作品:《为亡灵弹奏》。
  获奖类别:小说
  90、 1990 [墨西哥]奥-帕斯(1914-) 获奖作品:《太阳石》。
  获奖类别:散文诗
  91、1991 [南非]纳丁-戈迪默(女1923-)获奖作品:《七月的人民》。
  获奖类别:小说
  92、 1992 [特立尼达]德雷克-沃尔科特
  93、 1993 [美国]托妮-莫里森
  94、 1994 [日本]大江健三郎 获奖作品:《小说的经验》
  95、1995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96、1996 [波兰]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97、1997 [意大利]达里奥-福
  98、1998 [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 获奖作品:《盲目》。
  获奖类别:小说
  99、1999 [德国]君特-格拉《铁皮鼓》 小说
  2000 [法] 高行健 灵山
  2001 英国 维-苏-纳保尔 代表作有《给毕斯沃斯先生一所房屋》、《河中一湾》及《幽黯国度》
  2002 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雷 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
  2003 南非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和《耻辱》
  2004 奥地利 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利莎的影子》《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2005 英国 哈罗德·品特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生日宴会》、《背叛》、《看门人》《回家》
  2006 土耳其 奥罕·帕慕克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白色城堡》《黑书》《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简介- -

1,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939-1907) �法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939-1907)法国诗人,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生在巴黎一个工商业者家庭,父亲是工程师。苏利·普吕多姆自小聪颖好学,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学深造。早年当过职员、工程师、并从事过法律工作后转入诗歌创作。坚实的科学修养使他想沟通诗与科学;而强烈的哲学兴趣,使他更想从哲学思考中捕捉灵感,提炼诗的主题。
60年代前后曾参加帕尔纳斯派诗歌运动,并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帕尔纳斯派是由一些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高蹈派诗人组成的,是象征派的先驱。这扔诗人在艺术上主张远离现实,冷静、客观,抑制个人感情的直接抒发。
1865年,苏利·普吕多姆发表第一部诗集《韵节与诗篇》即露头角,引起诗坛重视。此后发表的诗集《孤独》(1869)、《徒劳的柔情》(1875)是抒情气息较浓的两部代表作,主要抒写孤寂的心境,失恋的爱情,充满忧郁的情调。但更受知识界赞赏的是两部哲理诗集《正义》(1878)和《幸福12首诗歌》(1888),诗集主要探讨人类意识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有说教成分,比较晦涩难懂。此外,他还有诗集《考验》(1866)、《战争印象》(1870)、《法兰西》(1874)、《棱镜》(1886)、《诗的遗言》(1901)和散文著述《散文集》(1883)、《诗的考察》(1892)、《从巴斯卡得到的真信仰》(1905)。1900至1901年,他编辑出版了《苏利·普吕多姆诗文集》。
苏利·普吕多姆的诗歌长于提示人心灵演算的隐秘、幽微的感受和体验。更长于分析,无论是灵感诗还是哲理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他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01年,瑞典学院为了“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 �
代表作 �诗集:《韵节与诗篇》、《孤独》、《徒劳的柔情》、《正义》、《幸福12首诗歌》等等 �

2, 1902年 �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 1817-1903) �德国

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 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生于德国的的席莱苏维格(当时属于丹麦)的伽尔丁。父亲是乡村牧师,母亲是教师。在家庭的影响下,蒙森自小便喜欢和熟悉古罗马史。1938年考入丹麦的基尔大学法律系。1842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843年,蒙森接受丹麦国王的奖学金,前往意大利,从事古罗马法律的考察研究工作。1847年返回祖国,应聘到莱比锡大学任法学教授,后因发表攻击俾斯麦的演说,1850年 被解聘。1852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担任罗马法教授;1854年转至布雷斯劳大学任教;1858年担任柏林大学古代史教授,并应柏林皇家学院之聘,主编期刊《文典》。1874年,再次被聘为莱比锡大学教授。1873至1882年,任德意志帝国国会议员,在议会中,他以自由派领袖的身份经常发表演说,抨击俾斯麦的国内政策,曾因“诽谤罪”受到司法机关传讯。蒙森为表示抗议,愤然退出议会。
蒙森的主要成就是对古代罗马历史的研究。五卷本《罗马史》(1854-1885,第四卷未完成)是他积30年的努力得以完成的史学巨著。渊博的学识和民/主主义的信念,使他能以新的光辉烛照这个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他热烈赞扬富于民/主精神、奖掖科学、艺术的凯撒,而把庞掊只看作一个善于练兵的低级军官。在展示古罗马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这部巨著具有百科全书般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炼,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特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罗马史》的巨大成就,为作者赢得极高声誉,俾斯麦曾手持这部书对作者说:“尊著《罗马史》我拜读再三,你看,封皮都快要磨破了。”
蒙森的重要著述还有:《意大利南方方言》(1850)、《罗马编年史》(1859)、《罗马铸币史》(1860)、《民法集》(1866-1870)、《罗马公法》(1888)、《罗马刑法》(1899)等,由他主持编纂的《拉丁铭文大全》(16卷,1867-1959)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为此书所写的序文被公认为现代最精彩的拉丁散文之一。
1902,由于他是“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特别要提及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蒙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认为,《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与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颁奖辞) ��

代表作 著作:《意大利南方方言》、《罗马编年史》、《罗马铸币史》、《民法集》、《罗马公法》、《罗马刑法》、《拉丁铭文大全》等 �

3, 1903年 �比昂斯腾·比昂松(Bjornstjerne Bjornson 1832-1910) �挪威
比昂斯腾·比昂松(Bjornstjerne Bjornson 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挪威北部克维尼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喜爱挪威的古老传说和民间故事。1852年,比昂松考入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1855年为《莫尔根布雷德报》撰写文学戏剧评论,并与易卜生等人接触。1866至1871年担任《诺斯克福报》编辑,积极传播民族文化,宣传民族独立的思想。他和易卜生等人坚持用民族语言写作,采用民间传说作为创作题材,努力发展植根于本土的挪威现代文学。
比昂松的文学创作甚丰,在戏剧方面成就最大。1857年,他接替易卜生任卑根国家剧院的编导和经理。他的时期剧本大多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如《战役之间》(1857)、《西格尔特恶王》(1862)、《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1863)等,这些剧和易卜生早期历史剧一样,曾轰动一时。
1865至1867年,他主持克里斯蒂阿尼亚剧院。70年代,由于受勃兰兑斯的激进思想影响,比昂松参加了实际斗争,并周游各国作考察,创作了许多反映当代问题的社会剧,著名的代表剧作有《破产》(1875)、《主编》(1875)、《皇帝》(1877)、《挑战的手套》(1883)、《人力难及》(1883)及其续篇(1895)等。在这些剧本里,比昂松以尖锐的笔触、现实主义的手法,抨击了资产阶段,在挪威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比昂松在诗歌与小说方面成就也很突出。大学期间就开始写诗,大部分诗歌收在《诗与歌》中,他晚年创伤的诗《是呵,我们热爱这块土地》已成为挪威国歌的歌词。他的小说主要有《阿恩尼》(1858)、《快乐的男孩》(1860)、《渔家女》(1868)、《库尔兹的家产》(1884)、《上帝之道》(1889)等,这些作品使作家成为“当代的写实大师”(颁奖辞)。
比昂松和易卜生既是文坛上的挚友,又是儿女亲家。在挪威文学史上,比昂松与易卜生齐名。1903年,为了“颂扬他的高贵、宏伟和才华横溢的作品,它们往往以新颖的灵感和少有的纯洁精神而著称”,比昂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0年4月26日在巴黎病逝。 �

代表作 剧本创作:《战役之间》、《西格尔特恶王》、《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等 ��� 小说:《阿恩尼》、《快乐的男孩》、《渔家女》、《库尔兹的家产》、《上帝之道》等 �

4, 1904年 �何塞·埃切加赖·依·埃伊萨吉雷(José Echegaray y Eizaguirre, 1832-1916) �西班牙
何塞·埃切加赖·依·埃伊萨吉雷(José Echegaray y Eizaguirre, 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和诗人。生于马德里,其父曾在地方学术机构担任过希望研究教席。埃切加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马德里土木工程学校后担任该校数学教授,同时热衷于政治经济学,并对戏剧属于了兴趣。在未成为戏剧家之前即以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称。他曾担任过西班牙商业、教育和财政大臣及西班牙语言学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874年退出政界后,专门从事戏剧创作。他的第一部剧作《单据簿》在马德里著名的阿波罗剧院公演,获得成功。以后的30多年里,他相继创作了一百多部风格迥异的剧本,成为西班牙戏剧史上少有的多产作家。主要作品有《仇者之妻》(1874)、《剑把》(1875)、《不是疯狂,就是神圣》(1877)、《火柱和十字架》(1878)、《伟大的牵线人》(1881)、《两种义务的冲突》(1882)、《不安的女人》(1904)等,其中的《不是疯狂,就是神圣》和《伟大的牵线人》是他的代表作。
埃切加赖的戏剧,内容丰富多采,风格独特清新。他的戏剧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起因、发展和结局都合乎情理,但在浪漫主义的夸张中往往带有感伤色彩和脱离现实的倾向。他的剧作道德感异常突出,令人赞佩,他特别善于把握观众的情绪,以强烈的表现力和戏剧效果吸引着观众。他的戏剧被公认为西班牙后期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认为它恢复了黄金时代的西班牙戏剧,人们尊崇埃切加赖为国家戏剧诗最光辉时代的革新才。”(颁奖词)
1904年,“由于他的剧作的独特的新颖风格,复兴了西班牙戏剧的伟大传统”,埃切加赖同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同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 《仇者之妻》、《剑把》、《不是疯狂,就是神圣》、《火柱和十字架》、《伟大的牵线人》、《两种义务的冲突》、《不安的女人》等。

1904年 (与上同获)�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édéric Mistral,1830-1914) �法国
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édéric Mistral,1830-1914)法国诗人。生于罗纳河口省的马雅纳,该地属古代的普罗旺斯地区。美丽的故乡陶冶和孕育了他的诗情,诗人从小深受普罗旺斯母语和当地习俗影响,并以普罗旺斯语进行创作,歌颂故乡美丽的山川风物和古老文化。
米斯特拉尔在艾克思普罗旺斯学院取得法学学位之后,便致力于诗歌创作。1852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普罗旺斯》,此后用了7年时间创作了长诗《米洛依》(1859),从而赢得了世界声誉。
继《米洛依》之后,米斯特拉尔又出版了一部英雄史诗《卡朗达尔》(1866)、诗集《日历》(1867)、《黄金岛》(1876)、叙事诗《奈尔特》(1884)、诗剧《让娜王后》(1890)、叙事诗《罗纳河之诗》(1897)、叙事诗集《油橄榄的收获》(1912)等。此外他的作品还有《新普罗旺斯字典》(1879-1886)、回忆录《我的一生---回忆与故事》(1906)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座高大不朽的纪念碑,用以荣耀他所钟爱的普罗旺斯”(颁奖词)。
普罗旺斯语本是沉寂已久的古老语言,如今由于诗人的努力,它又变为活生生的文学,这是当时欧洲文坛的一件大事,而米斯特拉尔为复兴普罗旺斯文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普罗旺斯文化的杰出代表。为了表彰他的创作成就,法兰西学院曾四次向他颁奖,法国文学院授予他荣誉十字勋章。1904年,由于“他诗作的新颖的独特性和真正的灵感,忠实地反映了自然景色及其人民的乡土感情”,米斯特拉尔与西班牙的埃切加赖,同获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 诗创作:《卡朗达尔》、《日历》、《黄金岛》、《奈尔特》、《让娜王后》、《罗纳河之诗》、《油橄榄的收获》等 ��回忆录:《我的一生---回忆与故事》

5, 1905年 �亨利克·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 �波兰
亨利克·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波兰作家。生于距华沙不远的伏拉·奥克热雅村。中学毕业后,他按照母亲的意愿,考入华沙高等学校的医学院,一年后转入他喜爱的文学系。1871年,当沙俄政府将华沙高等学校改为华沙帝国大学时,他为了表示抗议,没有参加毕业考试便愤然离开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显克维奇就开始了文学活动。1872年,他以李特沃斯的笔名在《波兰报》等报刊上发表讽刺小品和政/论,同时出发了描写大学生生活的中篇小说《徒劳无益》。1876年至1878年,显克维奇经英、法到美国访问,《旅美书简》便是这次旅行的观感。
1876至1882年间,显克维奇发表了《炭笔素描》(1877)、《音乐家杨柯》(1879)、《天使》(1880》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反映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命运,并寄予深切的同情。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波兰现实主义小说的杰作。
18883年,显克维奇开始转向历史小说的创作。他连续发表了描写波兰17世纪历史事件的三部曲:《火与剑》(1884)、《洪流》(1886)、《伏沃窦约夫斯基先生》(1889)。三部曲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映。瑞典著名学者奥·威尔森高度评价说:“直到显克维奇,波兰史诗才真正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继三部曲之后,显克维奇又发表了著名的历史小说《你住何处去》(1896)和《十字军骑十》(1900)。《十字军骑士》描写了15世纪初为波兰人民反抗十字军骑士团侵略和英勇斗争。《你往何处去》则被誉为“反映古罗马社会的杰作”和“真正的基/督/教/史诗”而风靡欧美文坛,是19世纪发行超过百万册的少数小说之一。1905年,“因为他作为一个历史小说的显著功绩”,显克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显克维奇移居瑞士,组织“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并担任该会的/主/席。1916年11月15日病逝于瑞士。1924年10月,他的灵/柩被波兰政/府运回华沙举行国/葬。

代表作 《炭笔素描》、《音乐家杨柯》、《天使》、《火与剑》、《洪流》、《伏沃窦约夫斯基先生》、《你住何处去》、《十字军骑十》、《十字军骑士》等。

6, 1906年 �乔·卡尔杜齐(Giosueé Carducci, 1835-1907) �意大利

乔·卡尔杜齐(Giosueé Carducci, 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生于韦西利亚,父亲是医生,秘密革命团体烧炭党的成员。卡尔杜齐自幼聪颖好学,熟悉古罗马和意大利文学。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比萨师范学院后,受聘于中学教书。同时组织了一个以反浪漫主义为宗旨的文学团体。1860,他被举荐到博洛尼亚大学主讲修辞学。
青年时代,卡尔杜齐深受马志尼、加里波第资产阶段革命家的影响,早在50年代出版的诗集《声韵集》中即鲜明地表达了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早期诗集《青春诗钞》(1871)、《轻松的诗与严肃的诗》(1861-1871)颂扬了法国资产阶段革命,谴责外来的侵略和封建专制,抒发了诗人渴求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感情。著名长诗《撒旦颂》完成于1863年,1865年发表)歌颂撒旦的叛逆精神,严厉抨击教会势力扼杀自由和理发的罪恶,赞美人的理发和物质精神对宗教的胜利和人世生活的欢乐。
187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以后,卡尔杜齐反叛精神渐趋温和,政治上日趋保守,加入了君主立宪派的先烈,当选为意大利王国议会参议员,他的诗歌也渐失往日的锋芒。诗集《新诗钞》(1861-1887)、《蛮歌集》(1877-1889)、《有韵的诗与有节奏的诗》(1887-1898)等大都逃避现实,吟咏自然风光,追忆青春和爱情的欢乐。在艺术上,袭用古希腊、罗马诗歌的韵律,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显露出颓废主义的情调。
卡尔杜齐还是一个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语言学家,著有《早期意大利文学研究:行吟诗人和骑士诗歌》、《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专著和一系列见解精辟的学术论文。
1906年,“不仅由于他渊博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因他杰出的市场信息所特有的创造力、清闲的风格的抒情的魅力”,卡尔杜齐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7年逝世,身后有《卡尔杜齐全集》20卷。

7, 1907年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 �英国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印度孟买人,父亲曾是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卜林6岁时被送回英国受教育,17岁中学毕业返回印度,父亲为他在拉合尔找了份工作,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由于工作关系,他游篇印度的风土人情以及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有相当透彻的了解。
1884年9月,吉卜林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百愁门》,从此便不断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吉卜林早期较出名的有诗集《机关打油诗》(1886)、短篇小说集《山的故事》(1888)和《三个士兵》(1888)等。这些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生动展现了印度的风土人情,曾使当时英国读者耳目一新。
9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吉卜林创作鼎盛时期。他的诗集《营房谣》(1892)、《七海》(1896)以豪迈风趣的笔调讴歌英国军队在异国的征战,为诗人赢得“帝国诗人”的称号。在小说方面,有著名的短篇小说集《生命的阻力》(1891)和最引人入胜的动物故事《丛林之书》(1894-1895)、长篇小说有《消失的光芒》(1891)和《基姆》(1901)等。《基姆》是作家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被批评家公认为是吉卜林最出色的长篇小说,此外,作家还创作了著名的童话《供儿童阅读的平常故事)(1902)和历史故事集《普克山的帕克》(1906)、《奖赏和仙女》(1910)等。晚年,吉卜林由于失子之痛和疾病缠身,创作上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少作品涉及战争创伤、病态心理和疯狂、死亡的内容。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各种各样的人》(1917)、《借方和贷方》(1926)等。
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炼,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马克·吐温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说,“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由于吉卜林的“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奖的作家。 �

代表作 诗集:《机关打油诗》、《营房谣》、《七海》 ���短篇小说集:《山的故事》、《三个士兵》、《生命的阻力》、《丛林之书》 ���长篇小说:《消失的光芒》、《基姆》等 。

8, 1908年 �鲁多夫·奥伊肯(Rudorf Eucken,1946-1926) �德国
鲁多夫·奥伊肯(Rudorf Eucken,1946-1926)德国哲学家。生于德国东弗里西亚奥利希城一个邮局管理人家庭,年幼失怙,母亲是传教士的女儿,虔信宗教。奥伊肯自小便喜欢深思人生,酷爱读书。1863年入哥廷根大学,一度去柏林大学学习,主要兴趣是古代哲学和历史,特别喜欢亚里斯多德。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1871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1874年任耶拿大学教授,直至1920年退休。40多年中,每天黎明前在河边林间空地讲学,深受学生欢迎。其间,曾以交换学者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
奥伊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精神生活哲学”,在哲学史上属于生命哲学的一类,与狄尔泰、柏格森等相并。他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而生命或生活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初级阶段是自然生活,高级阶段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在本质上是伦理的,包括现实的理想与目的在内,人格就是它的属性。其最高境界是将个人的精神与隐伏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精神生活系统和统摄宇宙的精神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就是超越自身,超越自下而上的此时此地,由被束缚、被动的生活进入向自自主的生活。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奥伊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论。
奥伊肯的主要著作有:《近代思想的主潮》(1878)、《精神生活在人类意识和行为中的统一》(1887)、《大思想家的人生观》(1890)、《为精神生活的内容而战》(1896)、《宗教之真理》(1901)、《一个新人生观的基本路线》(1906)、《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907)、《认识与生命》(1912)、《当代伦理学与精神生活的关系》(1913)、《奥伊肯论文集》(1914)、《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1918)、《人生回顾》
(1920)等。他的著作文字晓畅易懂,毫无康德、黑格尔式文体的晦涩,洋溢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热情。
1908年,为了“表彰他对趔的热切探求、思想的洞察力、广阔的视野和热情、雄浑的表现手法,及在他许许多多作品中无用这种手法,维护和发展了生活的理想主义哲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 著作:《近代思想的主潮》、《精神生活在人类意识和行为中的统一》、《大思想家的人生观》、《为精神生活的内容而战》、《宗教之真理》、《一个新人生观的基本路线》、《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认识与生命》、《当代伦理学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奥伊肯论文集》、《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人生回顾》等 �

9, 1909年 �塞尔玛·拉格洛芙(Selma Lagerlof,1858-1940) �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芙(Selma Lagerlof,1858-1940)瑞典女作家。生于瑞典西部韦姆兰省玛巴卡村的贵族军官家庭。3岁时因下肢疾患,行走艰难,主要靠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接触了大量的童话、神州的民间传说等。
1882年,拉格洛芙入首都斯德哥尔摩皇室女子师范学院学习,受到科学的洗礼。她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了哲学、神学和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毕业后小学地理老师达10年之久,并于业余从事写作。1891年,第一部长篇小说问世,受到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常识,一举成名。此后又发表了优秀短篇小说集《无形的锁链》(1894)、《昆加哈拉的王后们》(1899)、长篇小说《伪基督的奇迹》(1897)和《耶路撒冷》(1901-1902)等。《耶路撒冷》被称为达到艺术最高境界的“国家的史诗”。
1897年,拉格洛芙在瑞典中部的法隆市定居。1906年应瑞典一位小学校长的请求,答应写一本适合儿童读的书。年近50岁的作家,为了搜集有关资料,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在全国进行实地考查。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童话小说《尼尔斯的奇遇》(直译为《尼尔斯·豪尔耶松传奇般地周游瑞典》)。这部作品使作家从此与安徒生齐名。
1909年,“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精彩动人的得奖演说中,她以赤子之心,对兹父、乡土和赐与她灵感的作家、思想家们表达了由衷的敬爱和赞美之情。这之后,她又创作了《利纽克罗纳的家》(1911)、《死神的车夫》(1912)、《葡萄牙的皇帝》(1914)、《妖精和人》(1915-1921)、《罪犯们》(1918)、《勒温萧德》三部曲(1925-1928)、《安娜·史威特》等。 晚年回到祖居玛巴卡田庄定居,仍笔耕不辍,又写了《一个孩子的回忆》(1930)、《日记》(1932)、《圣诞节的故事》(1938)等重要作品。
1940年3月16日病逝,享年82岁。
�����
代表作 短篇小说集:《无形的锁链》、《昆加哈拉的王后们》等 ���长篇小说:《伪基督的奇迹》、《耶路撒冷》等

10, 1910年 �保罗·海泽(Paul Heyes,1830-1914) �德国
保罗·海泽(Paul Heyes,1830-1914)德国作家。生于柏林,父亲是著名的语言学教授,母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曾从事翻译和戏剧活动。海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学熏陶,中学读书时就因特异的文学才能,受到文坛名人盖贝尔的赏识,两人结下忘年之交。1947年至1949年,海泽在柏林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由盖贝尔引荐,加入柏林著名的文学俱乐部“史普里河上的隧道”,同时开始写作。1852年大学毕业时获博士学位,用奖学金到意大利旅游一年。意大利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他的创作风格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最佳小说之一《骄傲的姑娘》(1853),该小说使海泽在文坛上声名大振。1853年,经盖贝尔举荐,成为巴伐利国王马克西米连二世的宫廷诗人。1854年定居慕尼黑,他在这里生活达半个世纪之久。此 期间他的创作甚丰,与盖贝尔、弗里德利希·波登施德特并称为慕尼黑文坛的三巨星。1868年盖贝尔回故乡吕贝克之后,海泽遂成为慕尼黑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德国享有极高的威望。
海泽是多产作家,一生创作戏剧近70部、长篇小说9部、中短篇小说达180多篇。重要的作品有剧本《科尔堡》(1865)和《哈德里安》(1865),长篇小说《人间孩童》(1859)和《在乐园里》(1875),中篇小说除《骄傲的姑娘》外,还有《特雷皮姑娘》(1858)、《安德雷亚·德尔芬》(1859)、《安妮娜》(1860)、《尼瑞娜》(1875)等。其中中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这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佳作为作家赢来了世界声誉,作家被称为中短篇小说大师。
海泽还写了大量的抒情诗和韵文作品,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抒情诗人,瑞典学院称他为“阿波罗化的迷人诗人”(颁奖辞) 。此外,海泽还有大量的论文和日记、书信以及翻译著作等。“为了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中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思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臻地”,1910年海泽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剧本:《科尔堡》、《哈德里安》 ���长篇小说:《人间孩童》、《在乐园里》 �中篇小说:《骄傲的姑娘》、《特雷皮姑娘》、《安德雷亚·德尔芬》、《安妮娜》、《尼瑞娜》。

11,1911年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 �比利时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生于根特市一个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去巴黎参加过象征派文学运动。188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hh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hh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hh

  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伟大的牵线人》《不是疯狂,就是神圣》等。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hh

  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第三个女人》《十字军骑士》等。1905年作品《第三个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hh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青春诗》、长诗《撒旦颂》、专著《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hh

  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大思想家的人生观》、《人生的主义与价值》、《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等。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童话《骑鹅旅行记》等。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hh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拜尔堡》,小说《骄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尼瑞娜》等。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hh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青鸟》、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hh

  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剧作《日出之前》、《沉钟》等。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hh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相关作品 《对岸》
  相关作品 《对岸》

莫言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有谁,你知道哪些文坛巨匠?
答: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罗曼.罗兰、勃朗特.叶芝、萧伯纳、温斯顿.丘吉尔、米斯特拉尔、加缪、大江健三郎、莫言、爱丽丝.门罗等,这些写出来的作家的名字大都是比较熟悉的,像罗曼罗兰,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看过,但内容差不多忘了,另外罗曼罗兰写了很多传记。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有那些?说明年份!
答:1888年10月16日生于纽约。1906年他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一年后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1920年奥尼尔的《地平线之外》在百老汇演出,并获得普利策奖,确立了他在美国戏剧中的地位。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文学荣誉博士学位。从那以后,他一直住在远离海岸的乔治亚岛上,致力于写作。他在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答: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屠呦呦、莫言、高琨、钱永健、杨振宁和李政道。1、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972年她成功地提取出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因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所以获得了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

世界上有哪些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答:2011-12-21 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 48 2012-03-30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谁? 62 2012-10-27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单?有几个中国人? 127 2019-05-30 俄罗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哪些人 4 2016-12-15 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多少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有 52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答: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

三个获诺贝尔文学奖人名
答:主要作品有小说《鸽子与老鹰》、《橄榄园的火灾》、《母亲》、《孤独者的秘密》、《飞往埃及》等。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hh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共有多少位?及他们的资料?
答:所以我在这里只告诉你一个地址,而在这个地址里有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详细资料。包括他们每个人的获奖年份、获奖作品、获奖理由、获奖者的代表作、获奖者的照片等等。这样也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你看这样可以吗? 这个地址是CCTV文化频道的诺贝尔奖专栏,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在CCTV文化频道里面找到诺贝尔奖的...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单?有几个中国人?
答:截止2019年,只有一个中国人,叫莫言,名单列表如下:1、2、3、5、6、7、8、9、10、11、12、

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谁?
答:达里奥·福(192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作《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鬼》等。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若泽·萨拉马戈(...

寻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答:1938年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三部曲》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