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南京政府北伐目标军阀

作者&投稿:桓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二次北伐战争主要打谁?~

第二次北伐战争主要打的是张作霖。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决定恢复蒋中正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屡次致电冯玉祥、阎锡山及各将领准备北伐。
2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命统归蒋指挥。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9日,各路北伐军发起全线总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刘峙。
指挥王均的第三军、缪培南的第四军、顾祝同的第九军、杨胜治的第十军和贺耀组的第四十军由徐州北进,担任津浦路正面进攻。曹万顺的第十七军、陈焯的第二十六军、夏斗寅的第二十七军、金汉鼎的第三十一军和陈调元的第三十七军进攻临沂、沂水,直趋胶济线为右翼。
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率阮玄武的第三十四军、鲍刚的第四十一军、高桂滋的第四十七军和余念慈的独立骑兵师,沿鱼台、金乡进攻济宁为左翼。20日,方部攻占济宁。奉鲁军张宗昌残部退向泰安一带。
21日,方部由济宁继续北进。28日晚,方部夺取万德、张夏之线,与津浦路正面的第一军团刘峙部会师。30日,各路军队对济南发起总攻。当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 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国民革命军投降。
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史称五三惨案。此时蒋中正与冯玉祥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扩展资料: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在苏联帮助下,国民党组建了以蒋介石为校长的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打败陈炯明后,1925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由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聘任鲍罗廷为高等顾问。
除此以外,并设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兼任主席,蒋介石等8人为委员,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东征,击败陈炯明残部,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二次北伐)

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高潮事件,1924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南京政府北伐目标军阀是张作霖的奉军。

1928年4月,北伐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对奉系进攻,奉军全线崩溃;5月9日,张作霖发表了与奉召回京的前方将领张学良、杨宇霆等人共同商定的“息争”通电,公开表示愿与南京国民政府议和。

随后,他又主动将津浦、京汉沿线安国军撤至沧州、保定一线,以示主和的诚意。为摸清南京国民政府的议和底线,5月24日,张作霖还派出直隶省长孙世伟前往上海,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直接洽谈。

5月28日,各路北伐军开始全线总攻击,至6月1日,张作霖安国军被迫退至沧州、琉璃河一线,北京、天津已陷入三面包围之中。

扩展资料:

1928年6月3日凌晨,张作霖乘京奉专列离京返奉。因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政府所不能容忍。

日本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打算派人刺杀张作霖,但这一行动不易掩盖罪责,遂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

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被炸,张作霖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享年53岁。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作霖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其主要对象是奉系军阀张作霖.这次“北伐”,从形式上来说,是上次北伐战争的继续,但从本质上来说,则完全不同了

实质上是新旧军阀之间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中的两次北伐分别是什么?
答: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过程 1928年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4月9日下达总...

北伐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时间人物各是什么
答: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三、北伐战争的时间。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四、北伐战争的人物。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

北阀战争是怎么回事
答:由于1927年4月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公开背叛国共合作政策,使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1928年4-9月,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组成的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军,进行第二期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取得胜利,从此北洋军阀覆灭,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中华...

济南五三惨案是指什么事情?
答:济南五三惨案是指民国十七年(1928年), 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后,...

北洋军与北伐军
答:为挽回败局,直奉两系再度联合,12月在天津成立安国军,以抗击北伐军。在北伐军打击下,至次年3月五省联军大部被歼,6月奉军由郑州、开封败退冀、鲁。1928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第二期北伐,直鲁联军由济南溃退滦河东岸,一部被南京政府白崇禧部歼灭,一部被张学良部缴械。五省联军残部被南京政府收编。奉军败退关外...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二、战争策略 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早在1925年9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就提出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军事战略方针。但是,由于...

近代所讲的北伐具体是指什么?
答: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又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北伐至此中断。1928年中,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答: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战争中,基本上是南伐,即战争由北向南推进。中国历史上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战例仅有两次,一次是国民政府的北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同凡响。2、北伐战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

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
答: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北洋政府的。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北伐战争胜利进展的原因
答:由于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随即与蒋介石合流,使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1928年4-9月,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组成的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军,进行第二期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取得胜利,从此北洋军阀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