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和扬中的问题?(满意有追加!!!)

作者&投稿:鄢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镇江到扬中的问题!速来解决,在线等!谢谢~

从苏州到镇江,可以坐高铁,也可以坐汽车,火车站和汽车站也是靠在一起的,到了镇江,就可以去旁边买到扬中的客车票,17块钱的样子,在扬中汽车站可以坐公交(中巴)去新坝。
其实从苏州到新坝,从常州转车更近,再从常州坐客车去扬中,然后在扬中车站坐车去新坝

镇江属于江淮方言区。包括市区、句容、扬中市,涉及人口约187万。
我国自古地分南北,江淮居其中,江淮之间,气候物产、语言风土,其特点也都居南北之中。语云:"桔逾淮而北为枳",应是地理环境使然。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巨异。或失在浮清,或滞于重滞。"扬雄《方言》记载显示,早在汉代本省境内偏西地区,西接淮河南北是一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居南北之中,受南北方言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演变成为江淮方言区,横亘江苏中部、全省遂成为三个方言区。
从商周两代开始,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向东向南两个方向发展,现今江苏方言的分布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华夏族向南发展,从关中、中原出发首先到达江汉流域,《诗经》国风中《周南》有《汉广》,《召南》有《江有记》,都是江汉地区的诗,可以称?quot;楚风",说明殷周之际这里已被视为诸侯国之列,语言文化已经华夏化了。周初周公旦曾率军东证,战胜东夷,但是南面今江苏安徽境内的徐夷、淮夷仍很顽强,曾多次与周互有攻伐:战争使敌对双方进行了语言文化的交流。到春秋时期,徐夷、淮夷才被吴国征服,今江苏全境几为吴国所有。这时吴国与中原诸国关系密切,与蛮夷各族共同接受华夏文化。东周以来楚国向东扩张,吴楚连年战争,虽然楚国失败,但是由中原入楚的先进文化反倒因战争更多更快的传入吴国,加速其华夏化的进程。这时吴国与中原内地的往来也颇为频繁,公子季札访问鲁、齐、郑、卫、晋诸国,表现了很高的华夏语言文化修养。晋国助吴攻楚,还派去战车队,教以战法。齐国军事家孙武训练吴军,齐景公还把小女儿嫁给吴王阖闾的长子。孔子有一位大弟子言偃(子游〕是吴人,曾在鲁国任武城宰。此外,楚人伍子胥奔吴,过江时渔父唱歌示意,语言可通。还有文种、范蠡也是楚人,他们到越国做官,出谋划策,语言上也没问题。所有这些都表明吴越两国已经放弃原来的蛮夷语言,成为与楚方言相近的华夏语的一个方言。战国时期,楚国中心逐步东移,最后都城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楚语对东方特别是江淮间的语言影响更大了。
两汉时期,江苏方言情况可以通过西汉扬雄《方言》的记载来了解。上文说过,当时省境偏西部西接淮河南北为江淮方言区,其他是吴方言区。这是因为《方言》记载词汇的流行区域,总是江淮并举,其中多次与楚国中心地区的郢相联系。表明楚是一个大方言区,并且随着势力向东扩张,楚语也向东发展,此后逐步扩大到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吴方言区则多吴越并举,吴扬并举。吴是包括江北的。扬州地域广大,与江淮荆楚陈青徐都有并举,可见当时在下江江东广大地区已形成一种大体相近的华夏语方言区,即后来的吴方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处于分裂状态,战争频仍,加之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士民为避乱纷纷南迁,江苏省境首当其冲,江淮和江南地区受到中原汉语的冲击,尤以长江两岸为重,江淮间是主要战场,作为战争手段,军事家往往采取迁民或屯垦的措施。江南镇江以上则是南来难民的主要停留地区。聚居甚众。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最能引起语言变化的因素。
宋代以来,一些著名的白话文学作品,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施耐庵的《水浒传》,都是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写成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尽管是用流畅的北京话写的,但书中也有不少词汇受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影响。

1 【方言】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位于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方言的结合部,大致以谏壁为东界、丹徒区上党为南界。古代的镇江话属吴方言,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交通等原因,导致方言属性的变化。镇江话虽属北方方言范畴,但构成复杂,其中既有吴方言的遗痕,又有旗腔(类似京腔)的影响。一江之隔的扬州,对镇江话影响很大。与普通话相比,镇江话没有全浊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鼻化元音介于前鼻音韵与元音韵母之间,in、ing,en、eng,n、l不分;有入声调。词汇中保留着丰富的吴方言词。句容、丹徒、扬中的方言类似镇江话,虽构成复杂,但均属北方方言系统。 大港以东、宝堰以南、句容傍茅山一线及至丹阳市西部的语言自西向东渐次出现吴方言特点。多文白异读,说话音接近吴语,读书音接近官话;全浊声母消失,舌面声母多,没有舌尖后音声母;单元音韵母多;读书音4个声调,说话音6个声调。丹阳东部则进入吴语区。

淮扬方言《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所说的淮扬方言,大致包括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镇江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相当于江苏省内除了南京之外的洪巢片地区。其语音特点有:
1、不分平翘舌音,其中扬州片、淮安片都读平舌音,海州片都读翘舌音;
2、除盐城市区和建湖县外,均不分n、l;
3、中古假摄麻韵开口三等字,如爹、借、些等,在大部分地区,韵母为iI,与蟹摄见组二等字不同(如街、蟹等),在部分地区(如淮安)这些字的元音高化为i;
4、扬州片、海州片均没有儿化音,淮安片有儿化;
5、中古止摄端组合口字(如退、对),在海州片、淮安片读为开口呼,扬州片仍读合口呼;
6、中古咸、山摄字在扬州片、海州片中按主要元音分成三个部分,如关≠官、简≠剪等,与《中原音韵》寒山、桓欢、先天三韵的分法相同;淮安片的咸、山摄开口二等字(如间、减等)转入宕、江摄,韵母变为iang,是否还是咸、山摄三分,尚存争议;
7、入声韵与阳声韵相配,与《广韵》的原则相同。
按语音及词汇特点,内部又可分为扬州片、淮安片、海州片三个小片。

2 扬中语言民俗调查报告
杨昕茹

提到语言民俗,这是民俗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俗语谚语民俗、语言崇拜民俗、语言禁忌民俗等几个大的方面。而一个地方的语言民俗一定是与该地的方言紧密相连的,方言与语言民俗就像一张完整的皮毛一样不可切分。所以,我选择自己的家乡扬中,作为自己的语言民俗调查地点。但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准备还十分有限,并且时间仓促,所以在扬中的语言民俗方面的调查只是停留在十分浅显的层面,无法做更深的研究。
扬中市出于镇江东部扬子江中,四面环江,有主航道以南的雷公岛、太平洲、西沙、中心沙4个江岛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总人口27.24万人。其中最大的岛屿中心沙是长江中的江心第一大岛。扬中在1993年修建第一座跨江大桥之前,所有与外界交往的交通工具全部依赖3个渡口的汽渡,交通十分不便。这种不便性使得扬中的方言一直保持着相对于其他方言而言的本身的纯正性,较少得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因而扬中方言中所蕴含的语言民俗也得到较好的保存。
俗语和谚语是方言词汇中十分具有表现力的一类词语和句子,俗语和谚语往往简洁、短小精悍但是充满智慧和哲理。在俗语和谚语中常用的手法有:使用鲜明的形象、蕴含深刻的经验教训、寓意生活哲理、有各类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等等)。
下面的表格列举了扬中方言中一些常用俗语谚语,及对这些俗语谚语的解释。
俗语谚语 解释
日里沿街走,夜上费油火 白天不抓紧时间干活,晚上点着灯干活
日不做,夜摸索 同上
桃饱人,杏伤人,李子窠里吃死人 桃子吃了容易饱,杏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李子更是不能多吃
黄杨木,倒四六,一年长一年缩 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
没得节骨 没有骨气,另还有小孩子很顽皮的意思
六月里的黄线赛人参 黄线即黄鳝
无头功事 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万人恶嫌 让每个人都觉得讨厌
做关目 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有些类似“无头功事”
酒满茶浅 倒酒要倒满,倒茶浅浅一杯就可以了
无宝鬼 一个成天无所事事的人,小混混
穷嘴拉撒 很唠叨
这些常用的俗语谚语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 生活哲理和劝诚类。“日里沿街走,夜上费油火”、“日不做,夜摸索”、“黄杨木,倒四六,一年长一年缩”都属于这一类。可以看到,这类劝诚类的俗语谚语大多采用举反面例子的手法,通过一个反面例子让人们明白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了便于记忆和传诵,这类俗语谚语都是押韵的。比如“黄杨木,倒四六,一年长一年缩”这句,“木”、“六”、“缩”在方言中都压入声韵。押韵的好处是,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传诵方便。
二, 养身类。“桃饱人,杏伤人,李子窠里吃死人”,“六月里的黄线赛人参”都属于这一类。这些俗语谚语通常都与一些传统的中医理念紧密联系,或者采取民间流传的偏方里的说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但是是民间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的精髓。表面上看来缺乏科学的、严谨的论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不得不遵循它的劝告,否则就真的会吃大亏。
三, 处事待人、礼仪类。“酒满茶浅”,“感情深,一口闷”都属于这一类。
四, 其他。例如“无头功事”、“做关目”这一类的俗语谚语无法做出准确的分类,不过大致可以判断出,这些都批评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和行为,所以采取了戏谑或讽刺的口吻加以描绘。这一类俗语谚语属于骂人骂得比较委婉的话,除了指责对方做错事以外更含有规劝其改正的意味。
在语言民俗中,语言崇拜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崇拜又分为对语言文字本身神话崇拜(即对某种语言文字本身的崇拜)和对语言文字功能神话的崇拜。前者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崇拜,大多数崇拜者不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崇拜意向。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伴随着语言文字本身的崇拜的是对另一个或一些语言文字的歧视。举个例子来说,在调查中许多年纪稍大的,特别是自己本身不会讲普通话的扬中人,他们往往对普通话存在着崇拜,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尽快并尽可能标准地学会普通话,一些年老者甚至特别喜好收听普通话播报的新闻。因为这一部分人往往把会讲标准的普通话与具有好的学识修养相联系。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于吴语区各类方言的崇拜,特别是苏州方言和上海方言,提到“吴侬软语”时,往往啧啧赞叹。这一现象可能与自古以来这些地区经济文化较其它地区繁荣有关吧。。
至于对语言文字功能神话的崇拜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语言巫术,一种是语言禁忌。语言禁忌的情况比较复杂,下面会用较多的篇幅进行论述,这里先说语言巫术。语言巫术的范围很广,有预言好的方面,也有用于咒人的“黑巫术”。在扬中的风俗中,有一类很特别的“黑巫术”,方言叫做“丢怕处”。这类“黑巫术”通常发生在关系不和的两人之间,并且一定发生在两个不和人其中之一死去之时。举个例子说,如果某个媳妇在婆婆生前不孝顺她,甚至虐待她,那么婆婆死前会“丢个怕处”给她,类似于对媳妇的咒语,那么在办丧事的时候,媳妇不仅会心惊胆战地不敢参与丧事,还会屡屡遭遇不顺。这当中显然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但是也包含了朴素的因果报应的思想,所谓“丢怕处”说法的产生,无非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仇怨少一些,即使偶尔有什么不愉快也要尽快和解不可郁结于心甚至伺机报复,而对于孝敬老人这一传统,更是十分看重。
下面来具体说说语言禁忌,所谓语言禁忌,通俗点说就是“不作兴说什么”。
首先一类是称谓禁忌。中国人向来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在过去,晚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相同、谐音、同字是非常忌讳的事情,但是现在已不讲究,有些寓意较好的字甚至在起名时被反复使用不用避讳。夫妻之间也可以相互直呼其名,不会说“孩子他妈”之类,但是有时向别人转述自己的配偶时不太方便,会说“我家老板”表示“我的丈夫”。第三者叙述时,会用“某某的男人”、“某某的女人”代替,如果是熟识的人,就直呼其名。一般来说,叫人小名,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不过很熟悉的亲朋好友之间互称小名多表示亲昵,并且通常不熟悉的人之间也不会相互告知小名。由于民间有浓重的地方观念和民族自尊观念,所以在地域和民族称谓方面存在着一些带有轻蔑、歧视意味的贬称。在扬中,就有“江北人”、“丹阳蛮子”的说法。前者是指长江以北地区的人,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通常经济都欠发达,而“丹阳蛮子”的由来是丹阳方言构成十分复杂,平时交流时很难懂,所以称丹阳人为“丹阳蛮子”。
第二类岁数、属相禁忌。在扬中有“过三不过四”的说法。因为“四”谐音“死”,说到岁数,讳言“四十岁”,但是不会忌讳“四十一”、“四十二”等等。在过生日时,也只过39岁,不会过40岁生日。
第三类是凶祸词语禁忌。因为有“说凶即凶,说祸来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在一般性的叙述当中,“死”这一个字是不忌讳说的,但是遇到尊长或自己的亲人,就要用“走”来替代,有时也说“没了”、“殁了”。
“死”这个字在过年过节时尤其不能说,特别是过年时。比如被东西撞疼了,不能说“疼死了”,而要改口说“疼得没了命”。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子女大多没有这样的语言禁忌要求。在扬中人口中,“四”倒不是一个完全碰不得的字眼,反而,对于“七”的避讳比“四”更胜。老扬中人会说,“七啊七的,不好”,不好的道理在哪里却说不上来,而年轻人,对于这些都不讲究了。这些语言禁忌都是避凶求吉,就是俗称的“讨口彩”。扬中也存在着地名犯冲的禁忌,以为有些地名有凶厄的意义。比如扬中话中“上三跃”就是一句很忌讳的话。“三跃”是扬中市一个镇的镇名,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但是由于扬中的火葬场位于三跃镇,所以如果对一个人说“你上三跃去吧“,就意味着咒一个人早点归西。
第四类是破财词语禁忌。逢年过节,人们见面都要说“恭喜发财“,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春节期间,很多农家都要贴财神像、灶王像。但是财神的画像忌讳买卖,买卖就是对神的不敬重,所以买一定要说“请”,而把画像撕去的时候,也要说“送”。不仅是贴财神爷画像,包括各种祭祀活动,如买菩萨、买卦等等,都要说“请”字。
有一类特殊的语言禁忌现象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能够进行调查,就是集团禁忌语,即行业黑话。这需要与从事某一类职业的人长期接触才能完成调查,这次调查由于时间仓促,没有能够完成。
语言民俗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这次调查只是扬中语言民俗中很少的一部分,所以难免片面和出现错误。

附:扬中方言中一些常用“四字格”俗语
粘糍呱啦 鼻屎锒铛 憨皮老脸 摇头骨郎
汪莽十浅 要紧三慢 偷吃扒拿 哭死拉呼
没娘吊气 九囊饭袋 西花裂尺 年齿瓜拉
尖刁鼠滑 六角正正 血郭林落 夹精夹肥
圆头扎脸 油光碧滑 死拱翻天 十抽半眼
烂皮烂眼 翻尸倒骨 真钢真火 皱皮纳孔
虚里泊气 牙漏八怪 没捞没摸 冷米沃勺
儿类巴西 大话聊天 硬帮十铁 不搁唯仪
甩里巴机 穷嘴腊杀 定汤沃水 横枪竖棍
四仰八叉 木里木古 条猪把食 清汤寡水
将木日鬼 死皮瞪眼 敞巴来怀 单衣薄裳
窝囊作息 驮肩搭背 空心饿肚 省酒待客
死抽活勒 拖天勺地 省衣冻骨 害病作痛
耳聋见八 少嘴辣离 呆里哈巴 二五不挡
稀里马哈 以风作斜 突突烂熟 蓖死锒铛

3

4

5 “蛮”在镇江及周边部分地区话里的意思是“很,非常”。比如说“你蛮搞笑的嘛”“你身上的银子蛮多的嘛”“这个菜味道蛮好的”“蛮大的、蛮好的、蛮漂亮的、蛮爽的”都可以

镇江 的一些方言

夹区(嚼蛆)
噶扣(回家)
呵缺麻乌的(形容很黑)
匣子(孩子)

打靶篇:
今各上午扣打靶,
我滴个妈妈哎,
秃晒!辣子多晒出来了,
脸上板油直冒,
浑身曹济呱搭的,
我跟领导说:你你你……简直是活砸业

嘻大六刚

一铺狼烟

冷大哇雌

鼻塌嘴歪

一塌括子

哇污搭鸡

窝逼锈(形容比较害臊)

糊儿若汤的(糊里糊涂)

一迪儿(一点点)

嘻大六刚——指嘻皮笑脸,没个正经样。

窝逼格就——皱巴巴的,不平复。常用来形容纸张、床单、被褥等的平整程度。

一铺狼烟——乱糟糟,非常邋遢。常指物品的摆放、陈设失去条理。

冷大哇雌——形容冰冷的气候吃下去冰冷的食物,肚子里不舒服。“冷大哇雌”单指食物的冰冷程度。

鼻塌嘴歪——形容人在慌乱、、挫败、失意时的神态与表情。

一塌括子——全部、彻底的意思。与其同义的还有“夯不郎当”。比如,有朋友想向你借一包烟,你说,我“一塌括子”就这几根了。意思全部都在这儿了。

哇污搭鸡——常形容食物不清爽,不堪入目,不忍下咽。

还有“杀肯”,有时也用来形容“过瘾”之意。

杀肯(9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的,澡堂哩的术语)
嘬了(富了)
轴头咯怪(不服气,很倔)
小二捞(小气鬼)
颈岗(脖子)
嫌好色歹(挑剔)
磕机头子(膝盖)
呆不落猴
二五兮兮
连机刮了

手粒子 (手帕)
小杀头的 (小孩)
小把戏 (小孩)
今天的月亮歹乖圆

一、词语解释
1.来丝:满结棍的。
2.结棍:满来丝的。
3.杀铿(keng):形龙某棱某事很渣。
4.烙轴:做事不成功,拉捣。
5.歇耗:形龙做事又耗时又耗力还不得进盏。
6.甲区:缩话么的则拦,哈甲。
7.胡子吗汤:形龙某棱做寺糊里糊涂。
8.西大落刚:形龙某棱B大B大地懒散不愣增。
9.黑漆吗刮:喝地森叟不见五子。
10.走头落怪:做寺和别棱唱反调。
11.挖五答机:脏兮兮地,看了挖心
12.血糊里啦:形龙躺血躺得多的八德命。
13.烂鸡刮瘩:形龙烂几几地,粘的要命。
14.歪吃拔轴:形龙痕吃素拔地。
二、范文
今噶桑午有同吓要到我嘎来,缩四九点到,还叫我扣接他,我给忘特了。到九点林四的死 后才想起来,乖乖捺,当四急奏那,牙没算,脸没洗就准备哈扣接棱,走到门口,发现压瓷没 带,就赶快嘎扣拿,拿了姿后就葱哈楼接棱扣了。那个同吓看到我就缩:“乖叫,你蛮来丝的啊,放我鸽子啊。阿由,看看你的头发哦,恩厥厥的,寺不寺没洗脸啊?阿右围,么得面子喽~~~~~~~

补充:
1.小恰子或小撩子(指小DD,也可前者可单指小型鸟类)注:小猫勿看
2.奸巧(泛指某人在大家面前玩的小聪明被人指出)
3.录撅(指间接故意“抬高”某人的面子,具讽刺意思)
4.夯B辣险(指做事鲁莽不记后果)
5.耸人或耸象样子(指老镇江同辈分老朋友见面打招呼的一种地方方式,属市井白话)
6.疵毛辣孔的(指刚睡醒眼色咪咪忽忽头发乱嘣嘣的形象)
7.叽娃子(指小朋友话多家长很厌烦道出来的话)
8.多完子拉(指询问现在的时间)
9.炮子着(指长辈责骂小家伙的前言,也可以说:小勒勒量的)
10.杖(指长辈督促小字辈快点用餐)
11.刷刮(指评价某人做事干净利索)

再补充:
1.皮(顽皮,不听话)
2.邪(chei)毛留狗(好似小流氓象的人或行为)
3.滴板(做事很棒,事情结束后他人给予的评价)
同义:板扎/刮刮叫
4.同3,滴滑的(形容地面很滑,同指清洁工作很到位,光亮如镜)
5.小捞爹(小朋友或小家伙,有点教训口吻,也可称:小捞牙)

“蛮”在扬中话里的意思是“很,特别”。例:“这个菜味道蛮好的。”“你身上衣服蛮好看的。”“你长的蛮帅的。”

镇江话感觉和南京话有点接近,扬中话和镇江话差别很大,反而跟江北的一些地方,比如泰兴很接近。

1.
2.
3.
4.
5.“蛮好的”--非常好,“蛮”在扬中话中有“比较”、“很”的意思。

O(∩_∩)O~,我是扬中人,方言我空间里有,"蛮“表示 挺 的意思

下面的简直瞎说

江苏扬中在哪里?
答:扬中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内,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北面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全市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岛、雷公岛四个江岛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扬中气候特征 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中部...

镇江扬中市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答:镇江疫情最新消息3月29日晚,镇江市扬中市在“应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1人初筛呈阳性,市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3月30日凌晨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筛查,1人初筛呈阳性,扬中市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

扬中市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答:扬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3.9平方公里,滨江新城规划建设面积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4.26%。拥有可开发的深水岸线54公里。下辖4个镇、2个街道、扬中经开区和扬中高新区,总人口34万,在镇江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扬中市简介 扬中产业特色鲜明,是远近闻名的“电气岛”、“光伏岛”,“长江制造业走廊”...

3月31日镇江扬中市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答:疫情最新消息3月31日,镇江市扬中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3月29日以来,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例,均在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累计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市传染病医院隔离医学观察。行程轨迹确诊病例23月26日:8:45-9:00扬中市人民医院。3月27日:15:00-17:...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属于苏北还是苏南?
答: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的五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称为苏南。把江苏最北边的四个城市,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叫做苏北。南通、泰州、扬州、盐城叫为苏中。所以扬中属于苏南。

镇江高铁站到扬中怎么坐车
答:乘坐大巴车。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镇江高铁站到扬中全程42.4公里,需1小时23分钟,具体路线如下:1、从镇江高铁站步行380米,到万达广场站乘坐622大巴车。2、途中经过六站,到达扬中行政中心站下车。3、步行550米到达扬中市。

扬中在江苏算富裕吗
答:不算。在2019年的全国百强县排名当中,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位列全国第64位。扬中市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县级市,它是一个江中岛,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独占江中岛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的面积比较小、人口也比较少,但它却有着一个规模还算一般的城区,这也是这个江中小县的发展动力...

扬中属于镇江吗
答:扬中属于镇江 扬中是江苏省镇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扬中因位于扬子江中而得名,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综合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6%,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I级标准,宜于人居,也宜于创业。

从镇江市区到扬中市区有多远�1�3
答:从镇江市区到扬中市区车程距离有45公里。

扬中市属于江苏哪个市?
答:扬中市属于江苏镇江市。扬中,江苏省辖县级市,由镇江市代管。地处上海和南京都市圈交汇点,全市由雷公岛、太平洲、西沙、中心沙四个江岛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现辖4个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扬中生态优美,气候宜人。素有“河豚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