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闯关东和走西口

作者&投稿:宋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认为《闯关东》和《走西口》两部电视剧哪个更好?给出理由啊!~

一、《走西口》从内在气质上不如《闯关东》大气
  同样是有着宏大的戏剧场面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而《走西口》似乎差了点儿什么。差的是什么呢?差的就是没有《闯关东》的大气磅礴。
  一部电视剧的大气,不是仅仅表现在场面的浩大和演员的众多,而是在其内在的艺术气质。《闯关东》把握住了题材赋予的历史厚重感,突出表现了几百年来众多山东人为了生计远赴关外的白山黑水谋生开拓的精神气质,具有史诗般的气魄,在精气头儿上让人击节感叹。而《走西口》同样也写了山西人为了生计几百年来远离家乡奔赴口外的边塞旷野艰苦创业的题材,但是在剧中表现得却不够完美,让人看了没有那种震撼感。
  《闯关东》和《走西口》都是表现了主要人物带领全家远赴他乡艰苦创业的故事,也都饱经风霜屡遭磨难,甚至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艰难困苦终成事业,但是《闯关东》的艺术感染力要更胜一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把握和再现原作的精髓方面更加到位,表现出了剧作的精神气质。而《走西口》尽管在剧作中添加了政治因素,把人物的命运与未来和革命挂上了钩,让主人公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仍然不能更深地打动观众的心灵。因为评价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水准,不能按照剧作的题材和政治因素来考量,而是要看其艺术表现力和对观众的感染力。不能不承认,《走西口》的史诗风采还是要弱一些的。
  二、《走西口》从演员演技上不如《闯关东》精彩
  《闯关东》和《走西口》剧组,都不缺名角儿。但是综合比较或者PK一下两个剧组演员的演技,应该说《闯关东》剧组从整体上更具优势。
  李幼斌的老辣不用多说,至少杜淳目前尚难超过。小宋佳的表演技能,应当不在苗圃之下。而出演贤母的两个演员比较,还是《闯关东》的萨日娜更胜一筹。但是《走西口》中富大龙和侯天来的演技,却是非常精彩,甚至盖过了两位主演。而《闯关东》的联合主演中只有牛莉的演技可以媲美。其他演员的演技大多类似,都很敬业,演得中规中矩。
  在个性的张扬上,还是李幼斌和小宋佳要稍强一些,因此观众的反应也就更强烈一些。苗圃弱在气质上,没有演出角色内在气质上的刚烈和柔情来,因此不如小宋佳在《闯关东》中的演技。
  三、《走西口》从地方特色上不如《闯关东》明显
  山东人看了《闯关东》大多觉得满意,认为拍出了山东人的豪爽仗义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民风,而山西人看了《走西口》之后,又有多少人有如此的认同感呢?
  一部反应地方色彩特点的电视剧,不是加上一点儿方言就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山东人说“俺”而山西人说“哦”。《走西口》播出之后,一些山西人认为没有全面演出山西人精细多谋的特点,而论剧中展现的风俗习惯,则与陕西大致相同,说是哪个省的地方特色戏都可以。
  或许是因为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的缘故,《走西口》承担观众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招来了更多的挑剔。应该说该剧还是上乘之作,演员也都尽了力的。只是希望能够通过与《闯关东》的比较,找出剧中的不足,今后如果拍摄续集,能够继续提高艺术水平

当然是《闯关东》了!闯关东演的好,演员阵容也很强,李幼斌萨日娜小宋佳牛莉等演员都把角色演非常好,很经典的一部电视剧.
《走西口》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觉得苗圃很做作,像个男人婆

去年《闯关东》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红遍全国,唤醒了沉睡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很多记忆,而“走西口”也是那个年代山西人最普遍的谋生之路。因为题材的相近,《走西口》一经播出便被观众认为是《闯关东》的姊妹篇,由此两者的比较也变得不可避免。
●比题材●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据史料记载,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长达300多年的时间,因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约2000多万人为谋求生路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其中山东人占绝大多数。这次历史罕见、规模巨大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电视剧《闯关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山东农民朱开山一家的经历为线索,以史诗般恢弘的气势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场充满了悲壮色彩和勇敢精神的大迁徙。
山西人外迁的经历长达300年,《走西口》则以这段历史为大背景,反映了山西人勤劳经商之路,成为历史不可磨灭的记忆。就此不难看出,就题材方面,该剧与《闯关东》可谓是不谋而合。可《闯关东》反映的是山东一个群体闯关东,借朱开山一家作为一个典型来展开。而《走西口》则以山西年轻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以田青为点而展开,相较于《闯关东》单一性更强些。
●比故事●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章丘县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坎坷命运和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他们淘金、伐木、放排、采参、当土匪、被卷入战争等充满离奇色彩与巧合的故事,展示了这个普通山东家庭在白山黑水间、在悲怆的命运中倔强扎根,最终成为一个坚韧的大家族的传奇经历。
而《走西口》更多的则是结合了《乔家大院》的晋商题材,着重展现了山西人拼搏奋斗的故事。剧中以田青父亲嗜赌败家为铺垫,并用将近6集的叙述长度向观众逐渐展现了该剧的历史背景与走西口的缘由,才使得田青与梁满囤一起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在历经无数挫折之后,田青终于赎回了大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经商之路。
从故事背景的铺垫上来看,《闯关东》要比《走西口》更为直接明了。《闯关东》从一开始便以离奇巧合的故事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而《走西口》则更多的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慢慢上瘾。
●比制作●
时间跨度从清末一直到9·18事变,历时近30年。要用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折射出整个“闯关东”的民生状态并非易事,编剧高满堂和孙建业,以及其他主创人员先后在东北各地采风,行程共计7000公里。剧组先后在黑龙江、吉林、山东、上海等地搭建场景,有很多剧情涉及的地方早已找不到了,比如剧中的淘金地老金沟,剧组就是在黑龙江某农场重新搭建的,重现了当年淘金场的规模。在黑河,剧组为拍摄放排一场戏,制作了一条宽30米、长100米的木排,与当年闯关东人真实制作的木排尺寸相同。而出生于“闯关东”家庭的高满堂,还采访了曾经亲历过的家人,高满堂两位80多岁的舅舅。最终,他们经历5次修改剧本大纲,又数次修改剧本,才写成了《闯关东》。
据悉,从2003年起,制片人廉振华就开始抓住《走西口》这个题材了。为了创作出一部精品,他特意请来了辽宁大学历史系的愈智光教授写剧本。当时已72岁的愈智光接到这个任务时很高兴,此前他创作的《努尔哈赤》《忽必烈》《大河颂》等作品都很成功。在剧本创作阶段,廉振华就和编剧一起针对故事中的每一个人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定位。田青这个挑大梁的人物以及其姐夫梁满囤的爱恨纠葛,始终贯穿整部电视剧。梁满囤这个人物,心胸狭窄、爱算计,薄情寡义,但最终还是因田青而死,让他有了一个良心的“回归”。一开始,制片方和作者都担心把“刘一刀”这个角色设计得太恶。后来,又请来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的青年女编剧廉越联合撰写。前前后后,反复打磨,历时4年才打造好剧本,而拍摄却只用了4个半月。
跟《闯关东》主打李幼斌以老带新不同,《走西口》的阵容相对年轻。男主角杜淳是近年来冒出的年轻实力派新秀,其俊朗的外表和日趋成熟的演技,加上剧中与扮演土匪刘一刀的父亲杜志国的大量对手戏,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
稍显遗憾的是,《走西口》才播出时间不长便有观众对该剧提出了质疑,其中最大的错误便是来自于剧情对“三民主义”的篡改。此外,剧中诠释的“走西口文化”也让熟悉晋商历史的观众很不满意,认为这是一段厚重的中国移民史,但《走西口》却把叙述重点放在人伦颠倒、宅门恩怨和快意江湖上,没有体现出移民史的波澜壮阔与辛酸。
●比方言●
一部是山西剧,另一部是山东剧。所以电视剧里会穿插很多方言,《走西口》里的山西方言明显觉得味道少了些,也就单单几个“额”“做甚”“咋了么”一些标志性的,其中那个“额(三声)”字的发音,在很多观众听来多少有些别扭。而《闯关东》里的东北方言倒是顺溜很多。东北方言因以赵本山为首的众多东北笑星和东北农村戏的普及而被全国人民所熟知,相比之下西北方言则缺少了这样一个途径。
●比造型●
《闯关东》和《走西口》两部剧的背景都处于一个动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因此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更应多几分苍黄与厚重感。就这一点来看,《闯关东》的人物造型更贴近、真实些。尤其是《走西口》中有一集里,田青等人走西口时,其发型的整洁和红润的面色与背后的黄土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看起来似乎更像是去旅游,而不是对前途所表现出的迷茫。总而言之,《闯关东》在化妆与美工方面,相比《走西口》似乎略胜一筹。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闯关东,我觉得闯关东里朱开山一步一步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成就,让人看了很振奋!而且闯关东除了朱开山以外,其他的人也都各有亮点,每个角色都很生动,还有就是我觉得闯关东里的演员普遍都比走西口的演员演技好,角色拿捏的很到位!

闯关东。闯关东里人物塑造的好一些,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走西口则不然,田青却不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倒不如梁满囤。而且豆花很做。闯关东的演员有经验,走西口演员太年轻了。

...说实话,和闯关东真的没得比........两个电视剧我都认真看了...最主要的是剧本问题...闯剧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已经达到相当高度,特别是最后一集...每一次看那里。心里都会觉得酸酸的。自己的儿子死了...大家都很悲痛,朱开山却说儿子是为打小日本而死的,他是老朱家的骄傲,荣誉。但后来,他却躲起来一个人默默的流泪..两个层面反映了他做为一家之主和一个普通老人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的去世的表现...不得不使人潸然泪下...对母亲的描写一样很细腻很到位,并且演员也演得相当到位...
走西口,剧情确实很老套,没什么觉得期待的...与另一部描写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没得比...个人以为这部电视剧除了田青的父亲人物刻画得还不错,演员也演得到位之外..其他人都有一点做作...不能说值得不值得看...只是说觉得这部戏目的不明确..描写不到位...看自己喜欢啦...

当然闯关东,无论是从剧情,演员,还是细节乃至音乐上来说,闯关东都比走西口强上好几个档次

闯关东路线是哪里?走西口和闯关东有什么区别?
答:引言:闯关东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从山东登州坐船,经过数十日即可到达辽东半岛。另一条是陆路,经过河北、山海关到达东北地区。走西口和闯关东在迁徙方向、人群、时间、目的、禁严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我国历史上走西口和闯关东都是非常有名的人口迁徙事件。走西口和闯关东都违背了当时清政府...

<<走西口>>的口,和<<闯关东.>>的关分别是指什么地方
答: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闯关东”的“关”指山...

关于电视剧闯关东和走西口
答:我个人比较喜欢看闯关东,我觉得闯关东里朱开山一步一步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成就,让人看了很振奋!而且闯关东除了朱开山以外,其他的人也都各有亮点,每个角色都很生动,还有就是我觉得闯关东里的演员普遍都比走西口的演员演技好,角色拿捏的很到位!

《闯关东》里大家最喜欢谁?,《走西口》能与之媲美吗?
答:我喜欢朱开山传武和鲜儿。朱开山太厉害了,令人佩服。传武对鲜儿一直那么好,遗憾的是最后传武牺牲了。走西口个人觉得不太吸引人,所以没有看,听说有很多地方遭到网友恶批。个人不是太喜欢

求一部电视剧名,类似闯关东 走西口的貌似···
答:应该是 大境门

对联: 上联:闯关东走西口南征北战 求下联。 这是两个电视剧一个电影...
答:上海滩,下潮州,东城西就 横批 世代功成

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
答:牧业和农耕新领域,以及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闯关东的主要目的是逃避战乱、灾害和贫困,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这两个迁徙现象都对中国北部和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走西口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民族融合,而闯关东则加速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

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
答: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走西口和闯关东的迁徙方向、人群不同。走西口和闯关东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人口迁徙事件,走西口是陕西、山西、河北的人前往蒙古草原的迁徙,闯关东则是黄河下游的百姓门迁徙去关东也就是东北地区。闯关东介绍“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

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
答:1. 走西口和闯关东是两次历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迁徙的方向和涉及的群体。2. 走西口指的是陕西、察哈尔西、山西、河北的人们向蒙古草原方向的迁徙。3. 闯关东则是指黄河下游地区的民众向东北,即关东地区的迁徙。4. 闯关东的历史时期主要集中于清朝的同治年间至末年,这期间中原地区...

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
答:迁徙方向、人群、时间和目的不同。走西口和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迁徙现象,它们在迁徙方向、人群、时间和目的上存在显著的区别。走西口发生在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是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人群前往蒙古草原的迁徙。这一迁徙现象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交流。走西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