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作者&投稿:肥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梅兰芳一生~

梅兰芳,名澜,字浣华,原籍江苏泰洲(今改为县),1894年出生在北京的京剧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著名旦角演员;他的父亲梅竹芬早年演老生,后演小生,最后改青衣,生前也是颇有名气的旦角演员。梅兰芳从小受到京剧的熏陶,拜了不少名师,他8岁就登台演戏,20岁已蜚声南北,25岁出国献艺。他1919年至1935年先后到日本、美国、苏联演出,第一个把中国的京剧艺术传播到海外去,成为饮誉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梅兰芳一生成就蜚然,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演过的京、昆剧,包括主演和配演,总数不下200出,粗略统计,他一生演出过的剧目130多出,他所演的剧目中有传统的,改编的和新创作的,有时装新戏,也有古典歌舞剧。从角色行当看,有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也有反串小生等行当,梅兰芳一生经常演出的代表作《宇宙锋》,早年到中年不断演出的代表作《贵妃醉酒》中期演出的代表作《霸王别姬》、《洛神》、《抗金兵》,中晚期演出的代表作《生死恨》,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等11出保留剧目,是梅氏演出本的精华,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梅兰芳演出的剧目题材多样,剧情精美,梅兰芳在剧中无论是扮演悲剧角色,喜剧角色,宫廷贵妇,巾帼英雄,大家闺秀,时装女子,神话仙女等等,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凡是看过梅兰芳那热烈而动人的演出场面,都会过目而不忘,被他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梅兰芳一生不断探索,勇于革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剧本、表演、唱腔、舞蹈、化妆,音乐伴奏、灯光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尤其是在创编古装新戏上,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创新。他把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轻歌曼舞吸引到京剧中来。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的形式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梅派唱腔是梅派艺术的精髓。梅兰芳继承了王派创始人王瑶卿将青衣、花旦揉合在一起的传统,创造了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他一反过去青衣"抱着肚子傻唱"的旧传统。创造了歌舞并重的新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功绩在于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梅兰芳不但在唱腔理论上有不少建树,他还在新编古戏里,创新了大量的新腔,如在《太真外传》里创造了反四平的新腔;《三娘教子》里创造了反西皮二元;在《霸王别姬》里把南梆子的速度放慢,唱成三眼板。由于节奏舒缓,腔调优美,成了脍灸人口的著名唱段,至今流传不息。他打破青衣不能唱南梆子的旧规。为旦角闯开一条新路。晚期的梅腔,更多地使用装饰音,使唱腔达到又甜美又深厚,刚柔相济的妙境,梅兰芳精心研究旦角的唱法技巧,很注意起唱时发音要自然,结尾时收得委婉,使人听起来余味无穷。他提倡:颠、挑、滑、康、刚、柔、起、落、轻、重、顿、断、颤、连的14种唱法技巧。他还善于吸收京韵大鼓等其他剧种,其他行当的唱腔为已所用,使自己的唱腔既丰富又有新意,人们评价梅兰芳的唱腔"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

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具有轻歌曼舞的古典美。他的重要贡献是,从古代诗歌、绘画、雕塑、武术及各种表演艺术的精髓中,在他的古装戏中创编大量的舞蹈,把传统舞蹈的轻歌曼舞引进京剧旦角艺术中来。如《嫦娥奔月》的花镰舞,《西施》的盘舞,《天女散花》绸舞,《黛玉葬花》的花锄舞,《太真外传》的拂尘舞,《廉锦枫》的刺蚌舞,《霸王别姬》的剑舞,《洛神》的仙女舞等等,这些舞蹈轻盈入画,优美绝伦,蜚声中外,被日本人称为"梅舞"梅舞可以在情节极少的情况完全以舞蹈动作造出意境美,《天女散花》舞蹈动作优美,加上典雅的词句,优美的唱腔,使人完全陶醉在古典美的歌舞声中《霸王别姬》双剑翩翩起舞,令人好不惊叹,《洛神》中美妙的身段和舞蹈,天上仙境,抒发出浪漫主义浓郁气氛,大大增添了诗情画意的色彩。梅兰芳轻歌曼舞的舞姿,配上那优美的唱腔,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的古典美。梅兰芳出场亮相,尚未开口,观众就会被他那雍容华贵的丰采所吸引。全神贯注留心他一举一动。这样的舞台效果只有大师级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来。

梅兰芳的京剧艺术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他以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旦角艺术不但影响了同时代人,也影响了下几代人;既影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 梅兰芳的艺术美跟他的人品美密不可分。他在日寇占领上海和香港时期,蓄须以明志的事迹人所共知。他的做人风范长存,他性格随和,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尊敬师友,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同行相亲,深广的文化修养,关心弟子,爱惜人才,在艺术界传为佳话。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一生三次访日本,二次访苏联,一次访美国。梅兰芳前两次访日取得了圆满成功,日本评论界一致认为京剧具有形式美和象征美。梅兰芳访美使美国人民大开眼界,破除了西方人对中国戏剧所持的错误观点,培养了一些洋戏迷。梅兰芳在美国播下的京剧种子,经过半个世纪,现已开花结果。梅兰芳的访苏应视为中苏两国文化交流新的里程碑。前苏联著名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梅兰芳的三国之行,为在海外传播京剧艺术作了开路先锋,影响极其深远。使中国京剧艺术在世界艺苑中独一无二,已为任何国家民族的艺术无法取代。

http://ent.sina.com.cn/j/2006-09-13/18061245974.html
梅兰芳曾经生育有9个子女,有5个在幼年相继夭折,留下来的是三男一女。他的长子梅葆琛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日后终于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二儿子梅绍武伶俐活络,形象思维发达,于是,梅兰芳便于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今天,梅绍武早已是一位著名翻译家了。 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葆月则沉稳娴静,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她大学毕业当了一名大学老师。后来,在梅兰芳的支持下她成为有名的京剧演员。
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继承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习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今天,梅葆玖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城内一个京剧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1901年,7岁的梅兰芳开始学戏。1912年,18岁的梅兰芳随京剧大师王凤卿首次到上海演出,并取得很大成功。

梅兰芳屡次拜各大名师学艺,戏路很宽,精通青衣、花旦、刀马旦等旦行表演艺术,还掌握了生行等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经过充分挖掘和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艺术上自己的流派——梅派。1921年组建“崇林社”时,他已和京剧大师杨小楼齐名。同时,“梅派”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梅兰芳的“舞”出神入化,形态逼真,在演《长恨歌》时,他的“舞”戏就是全剧的高潮。梅兰芳的京剧唱腔,从朴素的“情”过渡到华丽的“文”,努力使唱词文字典雅绚丽,并在曲调上引入了昆曲,加以变通,形成了他独有的唱腔特点。1936年梅兰芳通过学习,掌握了如何用气、换气、提气、偷气等功夫。他对“气”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梅兰芳通过谭鑫培和杨小楼两位前辈的指点,加之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谭鑫培去世后,梅兰芳跃居旦行第一,并在“四大名旦”中自始至终占据着领衔位置。

1930年,梅兰芳率团访问美国。归来后,他的地位和名声不断提高,1933年被戏迷称为“伶界大王”,被捧为梨园界的代表人物。之后,他不得不与政界、商界、军界乃至洋人进行着无聊的应付和周旋。后来因看不惯俗世中的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梅兰芳毅然离开北京,南迁上海。

1935年,梅兰芳访问前苏联时,坐火车须经过伪满洲国,但他宁愿长途奔波,坐船到前苏联也不坐火车,体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

在上海,恰逢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梅兰芳不甘当亡国奴,无可奈何之际,他想到了自杀却又不忍放弃自己的未竟事业,想归隐而又不能。两难之际,日本侵略者用金钱引诱他为日本人唱戏,梅兰芳发誓不赶走日本人决不上舞台,并蓄须明志。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梅兰芳立即刮去了长长的胡须,当众宣布将重返京剧舞台。

梅兰芳蓄须明志,已经成为了轰动的传奇,在他青年时期的那个时代,伶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而当面临侵略者的威逼时,他没有再隐忍,断然蓄须,其勇气可嘉。看来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在大事上是绝不湖涂的。

1949年,梅兰芳应第一届文代会的邀请,又一次回到了故乡——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平安地度过了多次运动风潮。

1959年,党和政府允许梅兰芳剧团私立。

梅兰芳努力让自己成为毛主席所倡导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他常告诫自己:生出“不满足”可;生出“不满意”,则坚决不可。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逝世,享年67岁。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是旦角中“前无古人”的大家。

梅兰芳的资料简介
答:前半生,梅兰芳负了孟小冬一辈子。孟小冬在报纸上刊登于梅兰芳断绝夫妻关系的声明中,一句“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包含了太多的委屈,也耗尽了一生的真情。可是日后真正近距离接触后,关于梅兰芳的艺德、人品、修养,孟俊泉从未开口说过一句不是。“上善若水”是对梅兰芳最好的形容。水虽是往低处流,却厚德载物,包容...

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梅兰芳是一个善于思考,精忠报国的人;梅兰芳所创新的京剧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还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派艺术的发展,自是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当时北京精英荟萃,戏楼茶馆云集,在梅兰芳缀玉轩聚集的 “梅党”也各显其长,盛举共襄,进而成就了当时梅兰芳的梅派艺术...

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
答:1961年8月8日,梅兰芳患心肌梗塞在北京病故。福芝芳亲自验视,把保护完好的装殓王明华的金丝楠木棺材挖出,与梅兰芳的阴沉木棺材(这是国库内保存的一口价值昂贵的棺木)一并下葬,旁边备下一个空穴,留给福芝芳本人百年之后用。1980年元月29日,福芝芳逝世。如今王明华与福芝芳在梅兰芳两侧,长眠在香山万花山...

梅兰芳的资料
答:折叠戏曲理论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梅兰芳一生主要从事京、昆表演,创作了一批时装戏和古装戏,加工整理了一批传统戏,如《牢狱鸳鸯》、《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嫦娥奔月》等。他对中国戏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之于戏曲理论的贡献仅是其中一面。梅兰芳提出了“中国戏剧之三要点”。第一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

梅兰芳出名事迹
答:1、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2、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3、民国二年(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10月31日,接受...

关于梅兰芳的资料
答:说到梅兰芳,全国上下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是对梅兰芳的京剧,乃至于对我们的国粹没有什么兴趣的人也知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京剧大师之一,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被称为梅派,他生前的代表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昆曲,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思凡和《...

梅兰芳简介和名言
答:梅兰芳(1894年-1961年),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

梅兰芳的简介
答:梅兰芳 (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一、梅兰芳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演出《天仙配》,他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

梅兰芳的名人卡片怎么写?
答:2、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3、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

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到底是怎么死的?
答:生活规律,坚持锻炼身体,所以他的艺术生命很长。同时他还是个绘画艺术家,他曾师从齐白石等名家,主要擅画仕女、佛像以及花卉,他的画作也和他的戏曲艺术一样,让人叹为观止。梅兰芳一生娶过三位妻子,分别是王明华、福芝芳和孟小冬三人。他的第一任妻子王明华很早就去世了,而他和孟小冬两个天之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