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

作者&投稿:程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人物~

三国人名大全(按首字汉语拼音排序)
1.《三国演义》人物大全
A
阿会喃
B
鲍信 鲍忠 鲍隆 鲍素 边让 边洪 卞喜 卞氏(曹操妻) 步骘(子山) 步阐 邴原
卑衍 毕轨(昭先) 白寿
C
陈蕃 陈耽 陈琳(孔璋) 陈宫(公台) 陈翔(仲麟) 陈生 陈登(云龙) 陈炜 陈武(子烈)
陈兰 陈珪 陈纪 陈震(孝起) 陈横 陈孙 陈氏(刘表前妻) 陈就 陈矫 陈应
陈群(长文) 陈式 陈造 陈泰(魏尚书) 陈泰(郭淮副将) 陈骞 陈俊 陈元 程旷 程远志
程普 程昱(仲德) 程秉(德枢) 程咨 程银 程畿 程武 岑晊(公孝) 岑壁 岑威 岑昏
成廉 成宜 成何 成倅 成济 曹节 曹操(孟德 阿瞒) 曹嵩 曹腾 曹仁(子孝)
曹洪(子廉) 曹德 曹豹 曹性 曹氏(吕布次妻) 曹昂 曹安民 曹丕(子桓) 曹植(子建)
曹氏(献帝贵妃) 曹纯 曹休 曹永 曹彰(子文) 曹熊 曹真(子丹) 曹睿(元仲) 曹遵
曹宇 曹芳(兰卿) 曹爽(昭伯) 曹羲 曹训 曹彦 曹文叔 曹据 曹髦(士彦) 曹霖
曹奂(景明) 蔡邕(伯喈) 蔡瑁 蔡阳 蔡氏(刘表妻) 蔡中 蔡和 蔡勋 蔡埙 蔡琰
蔡林 淳于琼 淳于导 淳于丹 崔毅 崔烈 崔勇 崔琰(季珪) 崔州平 崔禹 崔谅
崔夫人(刘谌妻) 昌豨 昌奇 单于 车胄 常雕 爨习 彻里吉
D
董卓(仲颖) 董重 董太后(刘苌妻) 董旻 董璜 董母(董卓母) 董承 董昭(公仁)
董袭(元代) 董贵妃(董承) 董和(幼宰) 董祀 董衡 董超 董治 董允 董厥 董荼那
董禧 董寻 董朝 丁原(建阳) 丁管 丁奉(承渊) 丁斐 丁夫人(曹操元配) 丁仪(正礼)
丁廙(敬礼) 丁咸 丁立 丁谧(彦靖) 丁封 典韦 典满 邓茂 邓龙 邓义 邓芝(伯苗)
邓铜 邓飏 邓艾(士载) 邓忠 邓程 邓敦 邓良 邓贤(刘璋将) 邓贤(孟达甥) 杜远
杜袭 杜袭 杜琼 杜路 杜微 杜义 杜祺 杜睿 杜预 段珪 段煨 戴员 戴陵 窦武
督邮 貂婵 党均 朵思大王 带来洞主 大乔
E
鄂焕 俄何烧戈
F
傅婴 傅巽(公悌) 傅干(彦才) 傅士仁 傅彤 傅嘏 傅佥 伏皇后(汉献帝妻) 伏德
伏完 樊稠 樊能 樊氏(赵范嫂) 樊建 樊岐 费观 费祎(文伟) 费诗 费耀
范滂(孟博) 范康(仲真) 范成 范疆 冯方女(袁术妻) 冯礼 冯习 冯紞 封谞 方悦
逢纪 法正(孝直)
G
郭胜 郭汜(阿多) 郭汜妻 郭嘉(奉先) 郭图 郭常 郭常子 郭奕 郭恩 郭淮(伯济)
郭永 郭贵妃(曹丕后) 郭攸之 郭夫人(曹睿宠) 顾雍(元叹) 妫览 干休 公孙瓒 公孙越
公孙康 公孙度 公孙恭 公孙渊 公孙晃 公孙修 甘夫人(刘备妻) 甘宁(兴霸) 巩志
关羽(长生 云长) 关纯 关定 关宁 关平 关兴(安国) 关索 关彝 高升 高顺 高览
高干 高沛 高定 高翔 高柔 龚景 龚都 龚起 戈定 谷利 管亥 管宁 管辂(公明)
管辂舅 官雝 苟安 耿武 耿纪(季行) 葛雍
H
侯览 侯成 侯选 何进 何顒 何太后(何进妹) 何苗 何仪 何曼 何宗 何平 何晏(平叔)
何曾 何氏(孙皓母) 何植 韩忠 韩馥 韩当(义公) 韩遂 韩暹 韩胤 韩融 韩嵩 韩福
韩猛 韩莒子 韩珩 韩浩 韩玄 韩德 韩瑛 韩瑶 韩琼 韩琪 韩祯 韩暨 韩综
黄盖(公覆) 黄琬 黄祖 黄劭 黄承彦 黄忠(汉升) 黄奎 黄权(公衡) 黄皓 黄氏 黄崇
皇甫嵩 皇甫郦 皇甫闿 胡轸 胡赤儿 胡邈(敬才) 胡才 胡车儿 胡华 胡班 胡济
胡质 胡忠 胡遵 胡奋 胡氏(刘琰妻) 胡烈 胡济 胡渊 胡冲 华雄 华佗(元化) 华歆
华核 桓阶 桓范(元则) 桓嘉 桓彝 郝萌 郝昭(伯道) 和洽 霍峻(仲邈) 霍弋 花永
汉灵帝
J
蒋(公奕) 蒋奇 蒋义渠 蒋干(子翼) 蒋琬(公琰) 蒋济 蒋延 蒋班 蒋舒 蒋斌 蒋显
贾诩(文和) 贾华 贾逵 贾范 贾充(公闾) 吉太(正平) 吉邈(文然) 吉穆(思然) 金尚
金旋 金祎 金环三结 靳祥 焦触 焦炳 焦彝 焦伯 姜叙 姜叙母 姜维(伯约) 姜冏
沮授 沮鹄 句安 蹇硕 纪灵 简雍
K
孔伷 孔融(文举) 孔宙 孔昱(世元) 孔秀 蒯良(子柔) 蒯越(异度) 阚泽(德润) 轲比能
L
刘焉 刘备(玄德) 刘元起 刘恢 刘陶 刘虞 刘苌 刘辩 刘协(伯和) 刘岱 刘表(景升)
刘范 刘晔(子阳) 刘繇(正礼) 刘艾 刘宠 刘璋(季玉) 刘安 刘延 刘辟 刘勋 刘子扬
刘禅(阿斗) 刘琦 刘琮 刘泌 刘封 刘先 刘馥(元颖) 刘熙 刘度 刘贤 刘磐 刘璝
刘巴(子初) 刘循 刘晙 刘氏(曹操妾) 刘邠 刘瑁 刘永(公寿) 刘理(奉孝) 刘廙 刘琬
刘豹 刘宁 刘琰 刘敏 刘合 刘劭 刘放 刘达 刘丞 刘寔 刘璿 刘瑶 刘琮 刘瓒
刘谌 刘恂 刘璩 刘氏(袁绍后妻) 刘氏(曹爽妻) 李傕 李儒 李肃 李典(曼成) 李蒙
李别 李膺 李封 李暹 李乐 李丰(袁术将) 李丰(李严子) 李通(文达) 李孚 李珪
李春香 李堪 李恢 李严(正方) 李氏(庞德妻) 李伏 李意 李异 李撰 李辅 李服
李福 李胜(公昭) 李歆 李丰 李鹏 李崇 李氏(马邈妻) 李球 李虎 吕布(奉先)
吕伯奢 吕公 吕虔(子恪) 吕范(子衡) 吕威璜 吕旷 吕翔 吕蒙(子明) 吕通 吕义
吕常 吕建 吕霸 吕凯(季平) 吕岱 吕据 陆康 陆绩(公绩) 陆逊(伯言) 陆纡 陆骏
陆抗 陆凯 陆景 梁刚 梁兴 梁宽 梁绪 梁虔 梁畿 廖化(元俭) 廖淳 廖立 路昭
骆统(公绪) 卢植 卢逊 留赞 留略 留平 鲁馗 鲁肃(子敬) 鲁芝 凌操 凌统 雷薄
雷叙 雷铜 娄子伯(梦梅居士) 泠苞 梨树神 赖恭 来敏 卤城太守 伦直 柳甫 楼玄
M
马元义 马腾(寿成) 马肃(子硕) 马日磾 马宇 马超(孟起) 马融 马延 马谡(幼常)
马良(季常) 马休 马铁 马岱 马玩 马汉 马忠(吴将) 马忠(蜀将) 马遵 马玉 马均
马邈 孟坦 孟公威 孟达 孟光 孟获 孟优 孟节(万安隐者) 孟宗 糜竺(子仲) 糜芳
糜夫人(刘备次妻) 闵贡 穆顺(张扬部将) 穆顺(宦官) 满宠(伯宁) 毛玠(孝先)
毛氏(曹睿后) 祢衡(正平) 苗泽 慕容烈 忙牙长 木鹿大王 迷当
N
牛辅 牛金 宁随 南华老仙
O
区星
P
潘隐 潘凤 潘璋 潘浚 潘遂 潘举 潘夫人 庞舒 庞德公(山民) 庞统(士元 凤雏)
庞德(令明) 庞羲 庞义 庞柔 庞会 彭伯 彭安 彭羕(永言) 彭和 裴元绍 裴绪
裴景 普净 濮阳兴
Q
全琮(子璜) 全端 全怿 全祎 全纪 全尚 全尚妻 全后(全尚女) 秦庆童 秦琪
秦宓(子勑) 秦良 秦朗 秦明 桥玄 桥蕤 乔瑁 乔国老 丘建 丘本 谯周(允南) 仇连
牵弘 麹义 清河公主(曹操女)
R
任峻 任夔
S
单子春 孙仲 孙坚(文台) 孙策(伯符) 孙权(仲谋) 孙翊(叔弼) 孙匡(季佐) 孙朗(早安)
孙仁(孙坚女) 孙韶(公礼) 孙静(幼台) 孙端 孙乾(公佑) 孙观 孙高 孙瑜 孙皎(叔明)
孙桓(叔武) 孙河 孙礼 孙资 孙登 孙谦 孙和 孙亮 孙峻(子远) 孙恭 孙綝(子通)
孙据 孙恩 孙干 孙闿 孙楷 孙休 孙皓(元宗) 孙异 孙(雨+单) 孙冀 孙歆 孙秀
苏双 苏由 苏飞 苏越 苏顒 司马徽(德操 水镜先生) 司马懿(仲达) 司马隽 司马防
司马朗 司马孚 司马师(子元) 司马昭(子尚) 司马望 司马炎 司马伷 司马攸 司蕃
宋宪 宋果 宋忠 宋谦 宋白眭固 眭元进 尚弘 尚广 石广元 石苞 审配 审荣 申仪
申耽 史涣 史迹 沙摩柯 山神 盛(孛+攵) 师纂 施朔 师婆 邵悌 山涛 沈莹
T
田丰 田楷 田氏 田畴 田豫 田续 田章 唐周 唐咨 唐妃(少帝妃) 唐彬 陶谦(恭祖)
陶商 陶应 陶浚 太史慈(子义) 太史慈母 太史亨 滕胤 滕循 檀敷(文友) 蹋顿 谭雄
土安
W
王美人(灵帝宠) 王允 王匡 王方 王颀 王昌 王邑 王立 王朗 王则 王垕 王楷
王子服 王忠 王植 王修 王琰 王威 王粲(仲宣) 王累 王基 王必 王平(子均) 王甫
王谋 王双 王双(子全) 王伉 王连(文仪) 王肃 王建 王观 王夫人(孙权妻) 王昶
王韬 王基 王经 王敦 王真 王含 王沈 王业 王瓘 王买 王颀 王祥 王氏(司马昭妻)
王浚 王浑 王戎 王氏(赵昂妻) 汪昭 吴匡 吴景 吴敦 吴子兰 吴硕 吴臣 吴懿
吴夫人(孙坚妻) 吴兰 吴班 吴质 吴氏(吴懿妹) 吴押狱 吴妻(吴押狱妻) 吴纲
吴国太(孙坚次妻) 伍琼 伍孚(德瑜) 伍习 伍延 吾彦 吾粲(孔休) 卫弘 卫凯 卫仲道
卫演 卫瓘 文丑 文聘(仲业) 文钦 文淑(鸯) 文虎 魏续 魏延(文长) 魏邈 魏平
韦康 韦晃 万政 万彧 舞阳君(何进母) 武安国 乌桓触(据考,此人名是句读错) 兀突骨
毋丘俭(仲恭) 毋丘甸
X
小乔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 夏侯兰 夏侯恩 夏侯杰 夏侯尚 夏侯德 夏侯存
夏侯茂(子休) 夏侯霸(仲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惠(稚权) 夏侯和(义权) 夏侯令之女
夏侯玄 夏侯咸 夏恽 夏恂 许劭 许昌 许韶 许攸(子远) 许褚(仲康) 许汜 许贡
许贡家客 许靖 许芝 许慈 许允 许晏 许仪 徐荣 徐晃(公明) 徐璆 徐庶(元直)
徐康 徐母(徐庶母) 徐盛(文向) 徐氏(孙翊妻) 徐商 徐夫人(孙权妻) 徐质 荀攸(公远)
荀爽 荀谌 荀彧(文若) 荀绲 荀正 荀恽 荀顗 荀勖 荀恺 辛评 辛明 辛毗(佐治)
辛敞 辛宪英 薛兰 薛礼 薛综(敬文) 薛悌 薛则 薛乔 薛珝 薛莹 向朗 向举 向宠
刑道荣 刑贞 郗虑 奚泥 却正 谢旌 谢雄
Y
严政 严纲 严白虎 严舆 严氏(吕布妻) 严畯(曼才) 严颜 阎象 阎圃 阎晏 阎芝
阎宇 颜良 晏明 袁逢 袁隗 袁绍(本初) 袁术 袁遗 袁胤 袁谭(显思) 袁熙(显奕)
袁尚(显甫) 袁綝 杨彪 杨彪妻 杨琦 杨密 杨奉 杨大将 杨丑 杨龄 杨秋 杨阜(义山)
杨修(德祖) 杨怀 杨氏(马超妻) 杨柏 杨松 杨洪 杨昂 杨任 杨锋 杨仪 杨陵 杨暨
杨顒 杨祚 杨综 杨欣 杨济 阳群 于禁(文则) 于糜 于吉 于诠 俞氏(孙坚过房)
俞涉 虞翻 虞松 乐进(文谦) 乐就 乐綝 尹礼 尹楷 尹奉 尹默 尹赏 尹大目
云英(董承侍妾) 应劭 阴夔 殷馗 殷纯 爰(青+彡) 爰邵 伊籍(机伯) 雍闿 雅丹 越吉
羊祜
Z
诸葛亮(孔明 卧龙) 诸葛瑾(子瑜) 诸葛珪 诸葛玄 诸葛均 诸葛原 诸葛虔 诸葛恪(元逊)
诸葛瞻(思远) 诸葛诞(公休) 诸葛靓 诸葛绪 诸葛尚 张让 张角(天公将军)
张梁(地公将军) 张宝(人公将军) 张飞(翼德) 张世平 张均 张举 张纯 张济 张邈
张超 张杨 张俭(元节) 张虎 张温 张闿 张燕 张昭(子布) 张纮(子纲) 张英 张勋
张绣 张鲁 张陵 张衡 张先 张郃(儁乂) 张津 张顗 张南 张武 张温(惠恕) 张允
张横 张既(德容) 张卫 张松(永年) 张任 张肃 张翼 张著 张音 张爽 张裔 张南
张达 张苞 张绍 张氏(张飞女) 张嶷 张韬 张普 张虎 张休 张承 张球 张茂(彦材)
张弥 张当 张特 张约 张缉 张皇后(曹芳妻) 张明 张布 张遵 张绍 张峻 张节
张华 张悌 张尚 张象 张辽(文远) 赵忠 赵弘 赵萌 赵岑 赵云(子龙) 赵岐 赵彦
赵睿 赵范 赵韪 赵衢 赵昂 赵月 赵颜 赵累 赵祚 赵融 赵咨 赵统 赵广 赵直
朱儁 朱治(君理) 朱灵 朱桓(休穆) 朱光 朱然 朱褒 朱赞 朱恩 朱芳 朱异
朱太后(孙休妻) 周毖 周奂 周瑜(公瑾) 周尚 周泰(幼平) 周昕 周仓 周循 周胤
周善 周群 周平 周舫 周旨 邹靖 邹氏(张济妻) 郑玄(康成) 郑泰 郑宝 郑度 郑文
郑袤 郑伦 钟邵 钟缙 钟绅 钟繇 钟进 钟会(士会) 钟毓 笮融 种拂 种辑 臧旻
臧霸 宗宝 宗预(德艳) 紫虚上人 左丰 左灵 左贤王 左慈(元放 乌角先生) 左咸
脂习 祝融夫人(孟获妻) 祖茂(大荣) 祖弼 卓膺 翟元 州泰 曾宣 甄氏(袁熙妻)

2.三国时期人物大全 (取自《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演义》)
二 画
丁仪(正礼) 丁奉(承渊) 丁览(孝连) 丁原(建阳) 丁谧(彦靖) 丁廙(敬礼) 卜静(玄风)
丁氏 丁厷 丁立 丁孚 丁固 丁忠 丁封 丁咸 丁宫 丁晏 丁密 丁谞 丁斐 丁蕃
丁夫人 丁君干 刁玄 刁嘉
三 画
士仁(君义) 士燮(威彦) 士孙瑞(君荣) 于禁(文则) 山涛(巨源) 卫兹(子许) 卫觊(伯儒)
卫继(子业) 卫旌(子旗) 卫臻(公振) 卫瓘(伯玉) 习祯(文祥) 马齐(承伯) 马良(季常)
马忠(德信) 马勋(盛衡) 马超(孟起) 马谡(幼常) 马腾(寿成) 马日磾(翁叔)
士干 士匡 士武 士祗 士颂 士壹 士廞 士徽 士(黄+有hùi) 士孙萌 士孙瑞 于圭
于吉 于诠 于糜 于毒 于绰 大桥 万秉 万泰 万彧 万潜 小桥 千万 弓遵 卫开
卫固 卫弥 卫烈 卫恂 卫温 卫演 卫文经 卫仲道 习忠 马玉 马艾 马台 马休
马延 马宇 马良 马茂 马秉 马承 马玩 马忠 马岱 马钧 马铁 马相 马修 马秦
马普 马照 马遵 马邈 马元义
四 画
王士(义强) 王允(子师) 王双(子全) 王平(子均) 王仪(朱表) 王匡(公节) 王戎(浚冲)
王观(伟台) 王甫(国山) 王连(文仪) 王沈(处道) 王恂(良夫) 王烈(彦方) 王凌(彦云)
王商(文表) 王深(道冲) 王肃(子雍) 王修(叔治) 王浑(玄冲) 王昶(文舒) 王颀(孔硕)
王祥(休徵) 王朗(景兴) 王基(伯舆) 王谋(元泰) 王雄(元伯) 王象(羲伯) 王弼(辅嗣)
王嗣(承宗) 王粲(仲宣) 王睿(通耀) 王蕃(永元) 王默(处静) 王浚(士治) 韦康(元将)
韦诞(仲将) 韦曜(弘嗣) 太史享(元复) 太史慈(子义) 毛玠(孝先) 仓慈(孝仁)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立(广休) 文钦(仲若) 文聘(仲业) 尹奉(次曾)
邓方(孔山) 邓艾(士载) 邓芝(伯苗) 邓飏(玄茂) 孔桂(叔林) 孔伷(公绪) 孔昱(世元)
孔融(文举) 孔乂儁
王才 王山 王广 王门 王方 王氏 王允 王业 王生 王立 王必 王训 王则 王伉
王买 王邑 王含 王当 王同 王乔 王延 王后 王冲 王访 王异 王芬 王灵 王表
王直 王松 王金 王肱 王定 王始 王政 王咸 王思 王钦 王度 王恽 王誧 王佑
王祚 王起 王彧 王秘 王豹 王悝 王海 王著 王营 王晨 王崇 王族 王寄 王普
王遂 王谦 王照 王稚 王简 王靖 王模 王廙 王摩 王建 王经 王颀 王威 王累
王敦 王琰 王楷 王瓘 王赟 王徽 王夔 王元泰 王子服 王夫人 王弘直 王经母
王美人 王昭仪 王贵人 韦晃 韦端 韦休甫 五梁 尤突 车浚 车胄 区星 牛金 牛辅
牛利 牛盖 毛甘 毛后 毛机 毛炅 毛晖 毛曾 毛嘉 仇昭仪 升迁亭公主 公孙修
公孙恭 公孙晃 公仇称 公孙延 公孙阳 公孙范 公孙昭 公孙豹 公孙琙 公孙犊 公孙集
公孙模 公孙滕 公孙渊 公孙越 公沙卢 公绪恭 公录康 从钱 乌延 乌越 卞广 卞兰
卞后 卞秉 卞晖 卞隆 卞琳 文丑 文布 文休 文武 文岱 文厚 文虎 文恭 文雍
文鸯 文仲宝 尹世 尹卢 尹齐 尹异 尹宗 尹胡 尹嘉 尹默 尹夫人 邓义 邓升
邓龙 邓由 邓句 邓当 邓芳 邓良 邓贤 邓忠 邓凯 邓济 邓朗 邓铜 邓敦 邓辅
邓静 邓羲 邓子孝 邓玄之 孔宙 孔信 孔羡
五 画
石伟(公操) 石德林(寒贫) 田丰(元皓) 田畴(子泰) 田豫(国让) 史涣(公刘) 卢钦(子若)
卢埏(子笏) 卢毓(子家) 白侯(子安) 令狐邵(孔叔) 令狐愚(公治) 乐详(文载)
乐进(文谦) 冯习(休元) 冯熙(子柔) 司马芝(子华)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让(文礼)
去卑 甘公 甘环 甘醴 甘夫人 正昂 古朴 左丰 左灵 左奕 左駗 左延年 石干
石苞 石建 石广元 东乡公主 东里衮 申仪 田氏 田林 田银 田章 田景 田续 田韶
田楷 田彭祖 史路 史璜 卢显 卢洪 卢植 卢藩 丘建 丘力居 白氏 白寿 白绕
白虎文 句安 句扶 冬逢 冬逢妻 乐敦 乐綝 乐就 乐隐 乐肇 冯方 冯礼 冯则
冯芳 冯紞 冯肃 冯谅 冯朝 冯斐 冯楷 司隶 司蕃 司马攸 司马伷 司马孚 司马钧
司马岐 司马洪 司马俱 司马遗 司马肇 司马儁 边洪 边章 毋丘兴 毋丘秀 毋丘重
毋丘毅 弘咨 弘璆
六 画
邢颙(子昂) 吉茂(叔畅) 吉穆(思然) 吉邈(文然) 毕轨(昭先) 吕布(奉先) 吕范(子衡)
吕凯(季平) 吕岱(定公) 吕虔(子恪) 吕据(世议) 吕蒙(子明) 朱才(君业) 朱然(义封)
朱据(子范) 朱绩(公绪) 朱儁(公伟) 伍孚(德瑜) 伍琼(德瑜) 任峻(伯达) 任安(定祖)
任嘏(昭先) 仲长统(公理) 华表(伟容) 华陀(元化) 华歆(子鱼) 华融(德蕤) 华核(永先)
伊籍(机伯) 向朗(巨达) 向秀(子期) 向条(文豹) 全琮(子璜) 刘巴(子初) 刘永(公寿)
刘弘(叔和) 刘伶(伯伦) 刘协(伯和) 刘先(始宗) 刘邠(令元) 刘阜(伯陵) 刘桢(公干)
刘劭(孔才) 刘表(景升) 刘岱(公山) 刘备(玄德) 刘放(子弃) 刘宠(祖荣) 刘勋(子台)
刘晔(子扬) 刘陶(子奇) 刘理(奉孝) 刘陶(季冶) 刘邕(南和) 刘敦(子仁) 刘焉(君朗)
刘琰(威硕) 刘禅(公嗣) 刘虞(伯安) 刘廙(恭嗣) 刘璋(季玉) 刘繇(正礼) 刘璿(文衡)
刘馥(元颖) 羊祜(叔子) 关羽(云长) 许允(士宗) 许攸(子远) 许劭(子将) 许靖(文休)
许褚(仲康) 许慈(仁笃) 孙礼(德达) 孙匡(季佐) 孙权(仲谋) 孙休(子烈) 孙观(仲台)
孙坚(文台) 孙和(子孝) 孙奂(季明) 孙邵(长绪) 孙松(子乔) 孙奋(子扬) 孙羌(圣台)
孙河(伯海) 孙亮(子明) 孙桓(叔武) 孙峻(子远) 孙资(彦龙) 孙该(公达) 孙贲(伯阳)
孙虑(子智) 孙辅(国仪) 孙乾(公佑) 孙皓(亢宗) 孙皎(叔明) 孙翊(叔弼) 孙綝(子通)
孙策(伯符) 孙登(子高) 孙瑜(仲异) 孙静(幼台) 孙韶(公礼) 孙霸(子威) 孙鲁育(小虎)
孙鲁班(大虎) 阮咸(仲容) 阮瑀(元瑜) 阮籍(嗣宗) 纪陟(子上)
邢氏 邢友 邢贞 邢举 圭泰 吉本 芒中 朴胡 成弘 成当 成何 成宜 成济 成倅
成廉 成藩 成公英 成律归 夷廖 毕谌 师纂 吕乂 吕习 吕公 吕由 吕合 吕并
吕兴 吕旷 吕贡 吕辰 吕昭 吕建 吕据 吕常 吕桂 吕祥 吕壹 吕雅 吕翻 吕翔
吕霸 吕布妻 吕伯奢 吕威璜 吕蒙母 曲义 朱光 朱异 朱成 朱乔 朱纪 朱抚 朱灵
朱治 朱纬 朱育 朱桓 朱恩 朱宣 朱损 朱盖 朱琬 朱越 朱皓 朱褒 朱赞 朱熊
朱蕤 朱太后 朱万岁 朱建平 朱淑媛 伍习 伍延 优居 伐同 仲姬 伏后 伏完
伏德 任先 任岐 任览 任度 任养 任福 任燠 任夔 华当 华雄 华缉 华锜 伊声耆
伊健姬妾 向氏 向存 向充 向宠 向举 全仪 全后 全纪 全尚 全怿 全祎 全柔
全寄 全绪 全辉 全缉 全熙 全静 全翩 全端 全公主 全尚妻 刘干 刘川 刘氏
刘艾 刘宁 刘正 刘节 刘平 刘式 刘伟 刘助 刘何 刘龟 刘阿 刘邵 刘邠 刘延
刘丞 刘范 刘贤 刘郃 刘封 刘度 刘武 刘茂 刘松 刘尚 刘昕 刘和 刘宝 刘诞
刘询 刘详 刘承 刘政 刘柱 刘胄 刘钦 刘类 刘恂 刘豹 刘敏 刘谌 刘琦 刘琮
刘琬 刘循 刘寔 刘俊 刘胤 刘彦 刘祗 刘夏 刘虔 刘铄 刘租 刘隽 刘涣 刘姬
刘基 刘略 刘翊 刘阐 刘隐 刘琳 刘斐 刘普 刘寓 刘缉 刘慈 刘献 刘颖 刘韪
刘靖 刘瑁 刘璝 刘瑶 刘辟 刘熙 刘磐 刘辩 刘整 刘纂 刘璩 刘瓒 刘子奇 刘子敬
刘子璜 刘元起 刘夫人 刘长仁 刘奉林 刘望之 刘雄鸣 刘德然 刘元起妻 齐周
汜嶷 羊度 羊琇 关平 关兴 关统 关靖 关彝 州泰 江宫 安平 安阳公主 许玚
许旻 许定 许相 许勋 许钦 许昌 许晏 许韶 许乾 许混 许综 许游 许叔龙
那楼 阮武 阳仪 阳群 阴化 阴溥 阴夔 阴贵人 纪灵 戏志才 孙干 孙氏 孙元
孙布 孙仪 孙弘 孙伟 孙伉 孙兴 孙安 孙异 孙秀 孙希 孙邻 孙宏 孙紘 孙奉
孙规 孙茂 孙苗 孙英 孙奇 孙昕 孙怡 孙弥 孙承 孙绍 孙封 孙轻 孙昭 孙恭
孙恩 孙高 孙朗 孙据 孙胤 孙咨 孙奕 孙恢 孙宪 孙泰 孙耽 孙彧 孙狼 孙旅
孙姬 孙邕 孙基 孙盛 孙曼 孙晞 孙康 孙谞 孙绩 孙绰 孙综 孙越 孙超 孙壹
孙闿 孙谦 孙楷 孙歆 孙(雨单wān) 孙楞 孙慎 孙熙 孙暠 孙毓 孙瑾 孙嘿 孙德
孙璠 孙耀 孙子才 孙夫人 孙宾硕 孙策母
七 画
邯郸淳(子叔) 严畯(曼才) 严干(公仲) 苏则(文师) 杜预(元凯) 苏林(孝友) 杜袭(子绪)
杜琼(伯瑜) 杜微(国辅) 杜挚(德鲁) 杜恕(务伯) 杜理(务仲) 杜畿(伯侯) 杜夔(公良)
杨丰(伯阳) 杨仪(威公) 杨阜(义山) 杨伟(世英) 杨戏(文然) 杨沛(孔渠) 杨修(德祖)
杨洪(季休) 杨彪(文先) 杨暨(休先) 杨俊(季才) 杨赐(伯献) 李义(孝懿) 李立(建贤)
李严(正方) 李权(伯豫) 李孚(子宪) 李邵(永南) 李典(曼成) 李胜(公昭) 李恢(德昂)
李通(文达) 李福(孙德) 李撰(钦仲) 李秉(玄胄) 李密(令伯) 李朝(伟南) 李衡(淑平)
李邈(汉南) 吾粲(孔休) 邴原(根矩) 来敏(敬达) 步骘(子山) 吴质(季重) 岑晊(公孝)
吴应(温舒) 吴范(文则) 何进(遂高) 何宗(彦英) 何晏(平叔) 何曾(颖考) 何颙(伯求)
何祗(君肃) 何桢(元干) 何夔(叔龙) 应劭(仲远) 应贞(吉甫) 应玚(德琏) 应余(子正)
应璩(休琏) 辛毗(佐治) 辛敞(泰雍) 宋忠(仲子) 沈友(子正) 沈珩(仲山) 张飞(翼德)
张辽(文远) 张休(叔嗣) 张华(茂先) 张存(处仁) 张纯(元基) 张范(会仪) 张纮(子纲)
张茂(彦林) 张松(永年) 张郃(儁乂) 张承(仲嗣) 张南(文进) 张昭(子布) 张津(子云)
张特(子产) 张悌(巨先) 张既(德容) 张鲁(公祺) 张温(惠恕) 张缉(敬仲) 张秉(仲节)
张承(公先) 张俨(子节) 张咨(子议) 张猛(叔威) 张荐(子明) 张敦(叔方) 张翔(元凤)
张楚(仲允) 张裔(君嗣) 张嶷(伯岐) 张邈(孟卓) 张翼(伯恭) 陆云(士龙) 陆纡(叔盘)
陆抗(幼节) 陆机(士衡) 陆凯(敬风) 陆逊(伯言) 陆骏(季才) 陆康(季宁) 陆绩(公纪)
陆胤(敬宗) 陆喜(文仲) 陆瑁(子璋) 陈化(元耀) 陈纪(元方) 陈武(子烈) 陈宫(公台)
陈泰(玄伯) 陈矫(季弼) 陈琳(孔璋) 陈翔(仲麟) 陈登(元龙) 陈骞(休渊) 陈群(长文)
陈震(孝起) 陈表(文奥) 陈到(季休) 陈祗(奉宗) 陈谌(季方) 陈温(元悌) 陈寔(仲弓)
陈瑀(公玮) 邵悌(元伯) 邵畴(温伯)
邯郸商 芮玄 严才 严匡 严圭 严纲 严昕 严密 严维 严敬 严象 严舆 严颜 严潜
严白虎 劳精 苏马 苏飞 苏双 苏由 苏妃 苏伯 苏非 苏固 苏尚 苏怡 苏铄 苏越
苏愉 苏衡 苏仆延 杜义 杜长 杜会 杜松 杜通 杜基 杜祺 杜路 杜普 杜濩
杜夫人 杨氏 杨丑 杨仆 杨弘 杨条 杨任 杨白 杨训 杨汰 杨竺 杨怀 杨奉 杨昂
杨欣 杨秋 杨洪 杨济 杨祚 杨密 杨综 杨琦 杨颙 杨帛 杨阜 杨厚 杨恭 杨原
杨豹 杨崇 杨敏 杨谟 杨粲 杨肇 杨豫 杨融 杨穆 杨敬叔 李丰 李乐 李历 李升
李仁 李允 李玉 李术 李业 李永 李伏 李异 李成 李延 李兴 李寿 李进 李孚
李条 李邹 李邵 李述 李若 李虎 李服 李肃 李封 李球 李辅 李崇 李俊 李胤
李桓 李朔 李祯 李姬 李基 李乾 李盛 李勖 李敏 李鸿 李绪 李越 李惠 李遗
李简 李堪 李催 李蒙 李歆 李暹 李儒 李韶 李整 李膺 李翼 李伯仁 李求承
李贵人 李意其 酉牧 吾彦 来敏 来氏 来忠 步阐 扶禁 扶罗韩 护留 步玑 步协
步璿 步夫人 步度根 岑述 岑昏 吴五 吴巨 吴氏 吴平 吴达 吴安 吴匡 吴纲
吴班 吴硕 吴景 吴敦 吴修 吴免 吴林 吴述 吴奋 吴砀 杨岳 吴资 吴普 吴祺
吴遽 吴纂 吴瓘 吴霸 吴穰 吴懿 吴子兰 吴夫人 时苗 怀叙 闵纯 闵贡 谷利
何平 何仪 何苗 何双 何茂 何典 何定 何洪 何祗 何蒋 何雄 何遂 何曼 何植
何邈 何才人 何太后 位居 位宫 邻戴 邹丹 邹岐 邹临 邹靖 应伦 冷苞 辛机
辛评 辛宪英 宋阶 宋玮 宋金 宋定 宋建 宋姬 宋豪 宋果 宋宪 宋谦 沐并 沈成
沈莹 沙末汗 沙摩柯 张卫 张允 张氏 张方 张节 张布 张让 张达 张世 张玄
张当 张任 张后 张约 张吉 张式 张权 张刚 张延 张邠 张多 张泛 张异 张进
张赤 张杨 张角 张纯 张英 张苞 张虎 张宝 张肃 张弥 张绍 张南 张勋 张钧
张俭 张音 张奂 张奉 张表 张林 张郁 张奋 张尚 张旻 张固 张咏 张京 张怿
张怡 张政 张闿 张济 张举 张峻 张绣 张著 张爽 张梁 张超 张颛 张咸 张持
张顺 张修 张泉 张俊 张奕 张恂 张阁 张炯 张祗 张陟 张统 张泰 张恭 张晟
张倚 张俶 张姬 张毣 张通 张硕 张婴 张敦 张尉 张隐 张瑛 张琰 张喜 张雄
张雅 张敞 张就 张羡 张富 张裕 张属 张颖 张靖 张慕 张戬 张磐 张震 张憙
张融 张象 张温 张横 张遵 张燕 张衡 张瓒 张霸 张夔 张懿 张才人 张牛角
张白骑 张世平 张辽母 张护雄 张景明 张翁归 张鲁母 陆玄 陆式 陆延 陆宏 陆尚
陆袆 陆景 陆晏 陆睿 阿鹜 阿罗盘 陈生 陈兰 陈仆 陈凤 陈正 陈本 陈术 陈白
陈永 陈迁 陈式 陈声 陈时 陈应 陈邵 陈苗 陈茂 陈牧 陈延 陈炜 陈珪 陈耽
陈就 陈败 陈郃 陈曶 陈袆 陈毖 陈勋 陈修 陈恂 陈济 陈敖 陈恭 陈颃 陈容
陈策 陈焦 陈象 陈裕 陈勤 陈粲 陈福 陈端 陈融 陈叔山 邵南 邵登 纺绩 妫览
八 画
苑康(仲真) 范滂(孟溥) 范慎(孝敬) 武周(伯南) 国渊(子尼) 罗宪(令则) 和洽(阳士)
金尚(元休) 金祎(德伟) 金旋(元机) 周奂(文明) 周昕(大明) 周昭(恭远) 周宣(孔和)
周毖(仲远) 周泰(幼平) 周鲂(子鱼) 周瑜(公瑾) 周群(仲直) 周不疑(元直) 庞统(士元)
庞德(令明) 庞瘠(子异) 庞德公(山民) 郑冲(文和) 郑胄(敬先) 郑浑(文公) 郑泰(公业)
郑袤(林叔) 法正(孝直) 单固(恭夏) 宗预(德艳) 审配(正南) 孟仁(恭武) 孟达(子度)
孟光(孝裕) 孟宗(恭武) 孟康(公休) 孟建(公威)
环夫人 武陔 范旉 范疆 林恂 枣祗 拔奇 卓膺 尚广 尚弘 昌豨 昌霸 典满 炅母
呼厨泉 罗厉 和逌 和离 和鸾 卑衍 卑湛 卑弥呼 卑弥弓呼 儿寻 儿孝德 儿禅
贪至王 金玮 金奇 乳母当 服养 周巨 周处 周同 周异 周护 周谷 周旨 周尚
周条 周邵 周直 周贤 周昂 周忠 周京 周承 周勃 周奕 周举 周祗 周贺 周胤
周循 周峻 周浚 周姬 周逵 周旌 周朝 周遗 周舒 周熙 周生烈 庞会 庞柔 庞舒
庞延 庞宏 庞林 庞迪 庞恭 庞曾 庞羲 於夫罗 郑长 郑氏 郑甘 郑泉 郑宝 郑度
郑崇 郑绰 郑遂 郑熙 郑像 郑小同 单甫 单经 单子春 法真 法邈 泄归泥 注诣
波调 治元多 治无戴 沮授 沮鹄 宗玮 宗修 审荣 审固 审德 官雝 郎稚 屈晃
弥加 孟观 孟武 孟郁 孟思 孟获 孟曜
九 画
赵云(子龙) 赵岐(邠卿) 赵昂(伟章) 赵俨(伯然) 赵咨(君初) 赵咨(德度) 郝普(子太)
荀攸(公达) 荀恽(长倩) 荀纬(公高) 荀昙(元智) 荀诜(曼倩) 荀俣(叔倩) 荀衍(休若)
荀彧(文若) 荀爽(慈明) 荀勖(公曾) 荀谌(友若) 荀顗(景倩) 胡奋(玄威) 胡质(文德)
胡济(伟度) 胡烈(玄武) 胡渊(世元) 胡威(伯虎) 胡昭(孔明) 胡敏(通达) 胡综(伟则)
胡潜(公兴) 胡邈(敬才) 胡母班(季皮) 栈潜(彦皇) 牵招(子经) 是仪(子羽) 种会(士季)
钟毓(稚叔) 钟皓(季明) 钟繇(元常)

一、三国人物列表如下:
1、曹魏:
(1)文臣: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司马懿。
(2)武将: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蜀汉:
(1)文臣: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诸葛亮。
(2)武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关索。
3、孙吴:
(1)文臣: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2)武将:周瑜、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群雄:
(1)诸侯: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2)黄巾军:张宝、张梁、程远志、邓茂、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裴元绍、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5、东汉朝廷:
(1)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
(2)武将: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俞涉、武安国、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韩猛、淳于琼、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疆域:
1、曹魏:
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分别是: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曹彰(189?—223),字子文。魏武帝曹操与武宣皇后卞氏之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名:曹彰
  字;子文
  生卒:189? — 223(35岁)
  终属:魏朝
  籍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容貌:须黄
  爵位:任城王
  谥号:威王
  父亲:曹操
  母亲:卞氏
  子女:曹楷
  兄弟姐妹:曹昂、曹丕、曹植、曹熊、曹铄、曹冲、曹据、曹宇等24人
  相关人物:田豫、贾逵、夏侯尚、轲比能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朝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享年约35岁,谥曰威王。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呈黄色。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能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像卫青、霍去病(皆为西汉名将),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只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心中却暗自叹息:此子人品虽佳,却万万不可作为嗣子,否则将遗祸子孙啊。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曹彰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
  公元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义子。”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
  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
  [编辑本段]《三国志·任城王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编辑本段]疾薨之考
  任城王曹彰是曹操诸子中最具军事才能的,可惜在《三国演义》中只有2次出场,并未给读者留下太深刻印象,而在《三国志》中因为曹操诸子中尚有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旷世奇才(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形容曹植的,说天下人的才华如果有十斗的话,曹植有八斗,我占据一斗,其余的人总共只有一斗的才华),曹冲这样的天才所以他也没有太多光芒,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三国志》载: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 赐銮辂、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这一段中可以看到,曹操在死前是想见见曹彰的,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念,或者就是有事安排,但总之曹彰并未在曹操离去之前赶回。在三国志中的记载里曹彰还是比较受曹丕信任的,曹丕对待兄弟比较刻薄是出名的,但是对曹彰还是一直都有封赏的。任城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附近,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三国演义在78回中曹操死后曹彰的举动也是有些记述的,也就是曹彰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据三国演义记载:曹彰提兵而来,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丧而非夺权,最终“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这些内容其实也不完全是小说家的杜撰,也是有些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和曹彰的死也有些关系了,裴松之说: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说是因为曹彰在曹操死后曾向贾逵打听过魏王的印玺的事,曹丕认为他有不轨的想法,因此来朝见时故意怠慢他,而曹彰受不了这种带面,于是忿怒暴死。
  [编辑本段]食枣中毒
  南朝刘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不可相信: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的一天,曹植、曹彪和曹彰兄弟三人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奉诏从各自的封地赶往京城洛阳,一道去朝见天子曹丕。宴请完毕,曹丕单独邀请曹彰到卞太后的宫中下棋,其时卞太后恰好不在宫中。那曹彰长得英武潇洒、威风凛凛,在曹操在世时,便以骁勇善战闻名,这自然引起曹丕的戒心,下决心要尽早将曹彰除掉,以除后患,而棋便成为这桩罪恶谋杀的道具。
  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可却颇喜棋道,曹丕此着正是投其所好。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此时他向在旁侍候的丫鬟吩咐道:“还不快将枣儿端来。”于是,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吃着乌枣,表面看情义融融,其实,狠毒的曹丕早已在一些枣子中下了毒药,并暗自做了记号,自己专拣未带毒的吃。可怜曹彰被蒙在鼓里,不多一会儿,曹彰只觉头重脚轻,眼睛发直,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便一头栽倒在地。早有人通告给卞太后,卞太后来了也终于没能挽救曹彰的性命,棋盘上终于溅满了曹彰鲜红的血迹。在返回封地的时候,曹植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赠白马王彪》的诗,诗中对曹彰的死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以此来抗议曹丕残害骨肉的行径。客观上也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
  [编辑本段]阳平之战
  操正走之间,前面张飞引一枝兵截住,赵云引一枝兵从背后杀来,黄忠又引兵从褒州杀来。操大败。诸将保护曹操,夺路而走。方逃至斜谷界口,前面尘头忽起,一枝兵到。操曰:“此军若是伏兵,吾休矣!”及兵将近,乃操次子曹彰也。
  彰字子文,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操尝问诸子之志。彰曰:“好为将。”操问:“为将何如?”彰曰:“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操大笑。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桓反,操令彰引兵五万讨之;临行戒之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彰到代北,身先战阵,直杀至桑干,北方皆平;因闻操在阳平败阵,故来助战。
  操见彰至,大喜曰:“我黄须儿来,破刘备必矣!”遂勒兵复回,于斜谷界口安营。有人报玄德,言曹彰到。玄德问曰:“谁敢去战曹彰?”刘封曰:“某愿往。”孟达又说要去。玄德曰:“汝二人同去,看谁成功。”各引兵五千来迎:“刘封在先,孟达在后,曹彰出马与封交战,只三合,封大败而回。孟达引兵前进,方欲交锋,只见曹兵大乱。原来马超、吴兰两军杀来,曹兵惊动。孟达引兵夹攻。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曹兵败走。曹彰正遇吴兰,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三军混战。
  [编辑本段]《演义》记载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三年,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带兵往阳平为曹操助战,彰使一根长戟,大败刘封,杀死蜀将吴兰。后来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继其位;曹彰时为鄢陵侯,留守长安,得知父亲病逝,便自长安引十万大军到洛阳;然而却被谏议大夫贾逵以片言折服,入宫交割军马后,便回鄢陵自守。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
  唐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老将行》
  曹操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人,是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曹魏名将。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编辑本段]简明演义传记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曹魏名将。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时,杀何曼、袁谭等,咸有功劳。后引军助夏侯渊、张郃镇守西线。曹洪性格急躁,马超袭关中时,洪与徐晃并为前部,却因禁不住挑衅而失关。然而后来搏战马超,再次救得曹操脱离险境。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进封野王侯,并与曹休掌典禁军。
  [编辑本段]曹洪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诸夏侯曹传》)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公元190年】东汉献帝初平元年
  二月,曹操起义兵讨董卓,军至荥阳,却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其间曹操失掉坐骑,而贼军追袭甚急,曹洪见状便下马,把马让给曹操,曹操固辞不受,曹洪便道:「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于是让曹操上马,自己则步从到汴水,却苦于水深不能得渡,幸好曹洪循水寻得船只,与曹操二人俱渡汴水,还奔谯县。扬州刺史陈温素来与曹洪相善,曹洪便带领家兵千余人,到陈温处募兵,得庐江上甲兵二千人,往东到丹杨又复得数千人,然后与曹操会师龙亢。
  【公元193年】东汉献帝初平四年
  曹操征徐州时,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其时有大饥荒,曹洪带兵在前,先据东平、范县,集聚粮谷以继军需之用。后曹操讨张邈、吕布于濮阳,吕布兵破出走,曹军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公元196年】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曹洪奉命将兵西迎天子,迁都许昌时,曹洪拜为谏议大夫。从军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曹洪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
  【公元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军下辨;曹洪奉命拒之。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曹洪大破吴兰,斩其部将任夔等人。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黄初二年
  曹丕即位时,曹洪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少时曾对其有所求借而不获,因此意常恨曹洪,所以后来藉词曹洪舍客犯法,洪本人下狱当死。群臣并救皆不能得。卞太后便向郭后道:“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帝废后了。”于是泣涕屡请其命,终于可以免官削爵土代替死罪。曹洪乃是先帝(曹操)之功臣,时人多为其受冤感到不满。
  《魏略》曰:曹丕以罪收曹洪时,曹真正在其左右,说道:“如今诛曹洪,洪必以为我在谮言害他了。”曹丕道:“是我自要治他,卿又有何豫呢?”时卞太后责怒于曹丕,并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曹丕方下诏释曹洪。但仍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为曹洪请言,曹丕后乃还其财。曹操为司空时,由己身以下,每岁发起调查,使本县县令评官吏家财。于时谯令平曹洪赀财与公侯之家相等,曹操便叹道:“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曹丕在东宫时,尝向曹洪借绢百匹,而曹洪却不称其意。及曹洪犯法时,自以为必死,既得复原,大喜,于是上书赔罪道:“臣少不由道,过在人伦,长窃非任,遂蒙含贷。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无厌之质,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犹蒙天恩,骨肉更生。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阙,惭愧怖悸,不能雉经以自裁割,谨涂颜阙门,拜章陈情。”
  【公元226年】魏文帝黄初七年
  明帝曹睿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
  【公元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
  曹洪逝世,追谥曰恭侯。其子曹馥嗣侯。曹操亦曾分曹洪之户封其子曹震列侯。洪族父瑜,修慎笃敬,官至卫将军,封列侯。
  [编辑本段]三国志记载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於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於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谥曰恭侯。子馥,嗣侯。初,太祖分洪户封子震列侯。洪族父瑜,修慎笃敬,官至卫将军,封列侯。
  ---------------------------------------------------------------------
  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三国时曹操部下五员大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上述五人的列传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五子(指上述五人)为先。”后人因称五人为“五子良将”。
  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1。[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名:曹彰
字;子文
生卒:189? — 223(35岁)
终属:魏朝
籍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容貌:须黄
爵位:任城王
谥号:威王
父亲:曹操
母亲:卞氏
子女:曹楷
兄弟姐妹:曹昂、曹丕、曹植、曹熊、曹铄、曹冲、曹据、曹宇等24人
相关人物:田豫、贾逵、夏侯尚、轲比能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朝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享年约35岁,谥曰威王。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呈黄色。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能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像卫青、霍去病(皆为西汉名将),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只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心中却暗自叹息:此子人品虽佳,却万万不可作为嗣子,否则将遗祸子孙啊。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曹彰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
公元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义子。”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
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
[编辑本段]《三国志·任城王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2。[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人,是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曹魏名将。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编辑本段]简明演义传记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曹魏名将。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时,杀何曼、袁谭等,咸有功劳。后引军助夏侯渊、张郃镇守西线。曹洪性格急躁,马超袭关中时,洪与徐晃并为前部,却因禁不住挑衅而失关。然而后来搏战马超,再次救得曹操脱离险境。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进封野王侯,并与曹休掌典禁军。
[编辑本段]曹洪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诸夏侯曹传》)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公元190年】东汉献帝初平元年
二月,曹操起义兵讨董卓,军至荥阳,却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其间曹操失掉坐骑,而贼军追袭甚急,曹洪见状便下马,把马让给曹操,曹操固辞不受,曹洪便道:「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于是让曹操上马,自己则步从到汴水,却苦于水深不能得渡,幸好曹洪循水寻得船只,与曹操二人俱渡汴水,还奔谯县。扬州刺史陈温素来与曹洪相善,曹洪便带领家兵千余人,到陈温处募兵,得庐江上甲兵二千人,往东到丹杨又复得数千人,然后与曹操会师龙亢。
【公元193年】东汉献帝初平四年
曹操征徐州时,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其时有大饥荒,曹洪带兵在前,先据东平、范县,集聚粮谷以继军需之用。后曹操讨张邈、吕布于濮阳,吕布兵破出走,曹军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公元196年】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曹洪奉命将兵西迎天子,迁都许昌时,曹洪拜为谏议大夫。从军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曹洪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
【公元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军下辨;曹洪奉命拒之。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曹洪大破吴兰,斩其部将任夔等人。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黄初二年
曹丕即位时,曹洪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少时曾对其有所求借而不获,因此意常恨曹洪,所以后来藉词曹洪舍客犯法,洪本人下狱当死。群臣并救皆不能得。卞太后便向郭后道:“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帝废后了。”于是泣涕屡请其命,终于可以免官削爵土代替死罪。曹洪乃是先帝(曹操)之功臣,时人多为其受冤感到不满。
《魏略》曰:曹丕以罪收曹洪时,曹真正在其左右,说道:“如今诛曹洪,洪必以为我在谮言害他了。”曹丕道:“是我自要治他,卿又有何豫呢?”时卞太后责怒于曹丕,并言:“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曹丕方下诏释曹洪。但仍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为曹洪请言,曹丕后乃还其财。曹操为司空时,由己身以下,每岁发起调查,使本县县令评官吏家财。于时谯令平曹洪赀财与公侯之家相等,曹操便叹道:“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曹丕在东宫时,尝向曹洪借绢百匹,而曹洪却不称其意。及曹洪犯法时,自以为必死,既得复原,大喜,于是上书赔罪道:“臣少不由道,过在人伦,长窃非任,遂蒙含贷。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无厌之质,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犹蒙天恩,骨肉更生。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阙,惭愧怖悸,不能雉经以自裁割,谨涂颜阙门,拜章陈情。”
【公元226年】魏文帝黄初七年
明帝曹睿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
【公元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
曹洪逝世,追谥曰恭侯。其子曹馥嗣侯。曹操亦曾分曹洪之户封其子曹震列侯。洪族父瑜,修慎笃敬,官至卫将军,封列侯。
[编辑本段]三国志记载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於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於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谥曰恭侯。子馥,嗣侯。初,太祖分洪户封子震列侯。洪族父瑜,修慎笃敬,官至卫将军,封列侯。
3。 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三国时曹操部下五员大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上述五人的列传合为一传,并在评论中说道:“时之良将,五子(指上述五人)为先。”后人因称五人为“五子良将”。
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接楼上的:
1、曹彰是曹操的儿子,具体地说是曹操的第二个大老婆生的第二个儿子,是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
2、曹洪是曹操的从弟,也就是堂弟。魏国将领。
3、五子良将来由是陈寿的《三国志》的《张乐于张徐传》中写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分别是张辽字文远、乐进字文谦、于禁字文则、张郃字俊乂、徐晃字公明。这五个人“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于禁传)。

补充一下: 陈汰涵 之言差矣。在历史学上,三国时代的开始有很多种说法,有184年黄巾起义、189年董卓之乱、190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195年曹操迁献帝都于许等四种说法,但一般都不会把孙权称帝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因为这样岂不是把三国的发源都去掉了。三国时期,不单单以三个国家的最张成立为标志,更重要的是三个国家的开创者,如何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乱世里崭露头角,带领其跟随者建立起一个个完整的国家的历史。

问题一
曹彰乃 曹操与武宣皇后卞氏之子
问题二
曹洪乃 曹操的堂弟
问题三
分别为 张辽 乐进 于禁 张郃 徐晃
完毕

曹彰是卞夫人为曹操生的的第二个儿子......
曹洪是曹操的堂弟......
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徐晃、张颌、于禁、乐进

卞夫人为曹操生的的第二个儿子

三国人物有哪些呢?
答:三国人物有:1、诸葛亮: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周瑜: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哪些?
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以下:1、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2、司马...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答: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是如下:1、刘备。事迹: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礼让徐州,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西川称帝,东征伐吴,永安托孤。性格特点:宽厚,仁慈,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后期刚愎自负。2、曹操。事迹:孟德献刀,挟天子令诸侯,讨伐张秀,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斩吕布,官度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

三国演义中都有哪些人物?
答: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刘备、诸葛亮、孙坚、曹操、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孙权、吕布。1、刘备 刘备(公元166年—223年,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公元221年—223年在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2、诸葛亮 诸葛...

三国人物简介
答:1、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那些
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那些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
答: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人物有哪些
答:魏 曹 操 曹 丕 曹 睿 曹 芳 曹 髦 曹 奂 曹 昂 曹 彰 曹 植 曹 熊 曹 霖 曹 冲 司马懿 司马昭 司马炎 夏侯敦 夏侯渊 夏侯霸 曹 洪 曹 仁 荀 彧 荀 攸 郭 嘉 贾 诩 程 昱 许 攸 杨 修 陈 珪 陈 登 蒋 干 嵇 康 应 瑒 陈 琳 王 粲 徐 干 阮 瑀 刘 桢 弥...

《三国》人物有哪些?
答:《三国》人物有:1、曹操字孟德,东汉丞相。他足智多谋,志向高远,军事才能杰出。他能屈能伸,驭人有数,在屡次打败仗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知耻后勇。他对部下恩威并施,一众武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等割据势力,对外...

三国演义有哪些人物
答:三国演义的人物有: 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