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作者&投稿:佼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词类活用~


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情意。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 伤:伤心的。动词用作形容词。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举例:

1.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来,使……来。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3.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举例: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举例:

1.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

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

3.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课本举例: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⒉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举例: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⒊成以其小,劣之。(《促织》)劣,认为……劣小。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

课本举例:

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质,做人质。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名,命名。

四.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

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课本举例:

⒈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课本举例: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促织》)笼,用笼子。

⒊日将暮,取儿藁葬。(《促织》)藁,用稻草。

三表示比喻

课本举例:

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⒊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课本举例: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课本举例:

1.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3.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轻,轻视。

六.形容词做名词

课本举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困惑。

最后应该指出,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词类活用
答: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词类活用如下:一、名词作动词:1、前:走上前。于是相如前进缻。释义: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2、舍:安置住宿。舍相如广成传。释义: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3、刃:用刀杀。左右欲刃相如。释义: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4、衣:穿。...

醉翁亭记中全部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答: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

屈原列传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具体如下: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蝉蜕于浊秽:名词作状语...

《过秦论》中有哪些词类活用?
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南取百越之地,(...

词性变化的词类活用
答:要分析词类活用,首先明确词类活用的概念。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虽然古代汉语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

《劝学》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四、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战国末期荀子《劝学》(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译文:因为用心专一。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

《劝学》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一、名词的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战国末期荀子《劝学》(水,名词作动词,游水)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战国末期荀子《劝学》(日,名作状,每天)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3、上食埃土...

诫子书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诫子书中词类活用归纳:1、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4、明 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明确。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

诗句中的词类活用
答:1名词活用为动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有此女,始...

孟子三章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答:孟子三章中的词类活用如下:1、“所以动心忍性”一般“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2、“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3、“劳其筋骨”一般“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4、“饿其体肤”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