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有哪些

作者&投稿:化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扫尘除旧

大多数地方的传统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进行扫尘,但是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只要过了大寒节都可以。家里的坑坑洼洼都可以动工了,里里外外的角落都要收拾干净。一般都要花上大半天的功夫才能清扫完,寓意把一年的晦气和不如意都清扫干净,来年是个如意年。

二.办年货,买新衣

我们老家的习俗,每个镇都有约定俗成的固定赶集日。有的地方是一四七,有的是二五八,有的是三六九。我们镇上是一四七,就是每逢农历尾数是一四七的日子,小摊贩们都会去集市摆摊,而大家也都在这几天去赶集,我们称之为“逢场”。每年腊月的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都是一年中最忙,人最多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在这几天置办年货,街上人流涌动,摩肩接踵。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去赶场,虽然天不亮就要起床,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但是可以去买衣服,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要到零钱去买零食和玩具,这样过年的时候才能在同伴面前有面子。

三.贴春联,挂灯笼

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就要开始装扮了。春联贴上,大红的灯笼也挂上,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有时候买的春联是金色,上面的金粉可以蹭下来涂在脸上,假装给自己画了个美美的妆,小朋友之间也会攀比谁家的春联最好看,最洋气。

四.做豆腐,蒸醪糟,炸馓子

除夕的前一天,街坊四邻都开始纷纷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了。家家户户开始做豆腐,我们也叫“打豆腐”。用自家种植的黄豆泡发,磨成豆浆,加上少量石膏粉兑水,最后变成豆腐。这时候可以来一碗原始的豆花,加一勺白糖压过豆腥味,回味无穷。

另外一个需要准备的就是醪糟,蒸一大锅包谷饭,然后加上酒曲发酵,最后变成软糯可口的醪糟。可以煮醪糟汤圆,也可以单吃。熬好的醪糟汤可以保存两到三天,吃完零食口干舌燥来一碗冷汤,简直比任何饮料都可口。

最后就是炸馓子了,我们又称“下炸”。除了馓子之外,还会炸油豆腐,炸丸子,炸酥肉排骨等等。而且馓子的工序复杂,配料多,发面慢,还需要几个人配合默契,有时候一家人要忙到深夜。

五.敬老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纷纷架上大锅煮上猪头猪尾巴,煮好之后就要开始敬老。把煮好的猪头猪尾巴放在家神牌位下面,每一扇门都要上香烧纸钱,还有灶神和土地神都要上香烧纸,然后放一串长长的鞭炮。

敬完老之后会把猪头猪尾端回来处理,把猪头上面的骨头全部拆下来,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喜欢站在旁边看爸爸整理猪头,这样最好的核桃肉就可以给我吃了。然后会取一颗猪牙齿洗干净穿起来给小孩带上,祈求平安健康。

六.团年饭

饭桌上一定少不了鱼,寓意年年有余。吃团年饭之前也要“敬老”,摆好一大桌子丰盛的饭菜和碗筷,准备好酒水。然后上香烧纸钱,请各路神仙和亡故的亲人们一起来吃团年饭。敬老之后就可以上桌开吃啦。

吃完饭之后要给家里养的狗装一点米饭,豆腐以及肉,狗先吃哪一样就意味着在新的一年哪一样会涨价。还会给自家的果树用斧子砍一个口子,把饭菜倒在上面。祈求新的一年开花结果,不被虫蚁鸟类破坏。

七.上坟

吃完团年饭,稍作休整之后,就开始进行下一项--上坟。带上买的纸钱冥币,香以及鞭炮,去给亡故的亲人拜年并祈求亲人保佑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财源滚滚。往往要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一大家子全出动。

八.压岁钱

上坟回来一般都快天黑了,吃完晚饭后就到了小孩子最期待的压岁钱环节了。这个环节花样比较多,一般是把各个币值的纸币摆在一边,晚辈们纷纷表演才艺,不拘泥于各种形式,只要你能让长辈开心,就可以去领压岁钱,主要是图长辈的开心。

九.守岁

之后就可以准备守岁了。大人围在火炉旁嗑着瓜子吃着零食,聊着这一年的点滴生活。坐不住的小孩子都会选择去看春晚,耍手机。

奶奶说“三十是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每年的除夕夜,平时节俭惯了的奶奶也会叮嘱火要烧的旺一些,把一年的晦气和不愉快通通都烧掉。到了快11点半左右,从街头开始,挨家挨户地放烟火,一时间几百米的街道都被天空中盛开的烟花照亮,噼里啪啦得会持续一个多小时。伴随着鞭炮声,烟花炸裂声,还有电视里零点的钟声,新的一年从喧闹中悄然而至。

十.拜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在天刚亮的时候开门放鞭炮,然后给亡故的亲人,灶神,土地神上香烧纸。然后就开始忙活做汤圆了,会在汤圆馅里面放几枚铜钱,图个吉祥如意。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年初一绝对不能赖床,一大清早就会被大人叫起来,不然这一年都要赖床。吃完汤圆之后,就可以走亲戚拜年啦。

春节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来临也是我们新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每家每户都会提前筹备,基本上家家户户家里会囤积各种零食,尤其是有小孩儿的家庭零食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这么隆重的节日里哪些零食比较适合呢,一起来看看过年吃的零食有哪些吧;今年也临近尾声了,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正好在过年的时候可以用上哦,赶紧手动收藏起来一一采购吧。过年吃的零食有哪些?满满的年味走起来

过年吃的零食有哪些

1.瓜子

瓜子一直以来就是过年最受欢迎的零食,吃瓜子不仅可以消磨时间,而且还可以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而且瓜子也是坚果类最经济实惠的,所以过年期间瓜子基本是家家户户都备有的,瓜子里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亚油酸类营养物质,这些成分对于皮肤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吃瓜子过美美年哦。

2.花生

除了瓜子以外花生成为了年味零食的第二大代表,花生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过年期间大家的饮食都是比较油腻丰盛的,所以这时候吃些花生不仅可以起到解腻作用,还可以给身体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冬季补充维生素是很有必要的。

3.核桃

过年怎么能少了核桃呢,吃核桃补大脑。核桃携带比较方便,而且核桃还含有大量的生长素,常吃核桃可以给身体补给大量的植物蛋白和钙物质,可以很好的促进身体生长发育。过年吃的零食

4.大枣

大枣也是非常适合过年食用的,大枣不仅长得比较喜庆,而且大枣含有的营养成分也是比较丰富的,吃大枣可以很好的缓解人体疲劳,大量的维生素C对于身体也是非常好的。

5.奶酪

奶酪含有非常丰富的钙物质,过年期间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家户户都有老有小,老年人吃奶酪对于牙齿是非常好的,奶酪可以起到固齿的作用,老年人适量的吃些是非常不错的哦。

6.无花果干

无花果干也是很不错的过年零食,吃无花果干可以促进人体血液的循环。而且无花果干的口感是非常甜美可口的,无花果干是经天然风干制作的,算是比较健康绿色的零食哦,在过年期间不妨买些来吃吧,不管自己吃还是接客都非常适合。过年吃的零食

以上这些过年吃的零食不仅美味而且还很健康哦,过年还不知道买哪些零食的朋友赶紧手动收藏吧,采购年货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也是不错的哦,以免到采买的时候还在绞尽脑汁的想,这么齐全食用的攻略不要白不要。

中国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答: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各地庆祝方式虽有差异,但都蕴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节习俗的描述,希望您能感受到这份节日的喜庆。1. 办年货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年货,从食品到衣物,从家居用品到装饰贴纸,无不体现出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准备。

春节的习俗都是什么?
答:春节的习俗有倒贴福字(—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贴年红(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全家吃年夜饭(有相关顺口溜)、发压岁钱、扫尘(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习俗)、拜年等。除此之外,还有舞龙舞狮(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拜神祭祖(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

春节有哪些风俗
答:春节的习俗有: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等。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

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答: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5、放爆竹中国人有在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鞭炮也叫爆竹,爆竹声中除旧岁。除夕夜里人们用爆竹声辞旧岁迎新春,大年初一人们一开门便燃放爆竹,叫做“开门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

中国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答:春节的习俗有:1、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

春节有哪些习俗?
答:关于春节的习俗有很多,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习俗。1.贴春联:在春节前夕,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春联上通常写着吉祥的话语,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希望。2.放鞭炮:鞭炮被认为能驱邪、辟邪,人们会在除夕之夜放鞭炮,以驱走一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3.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和亲友之间的...

春节有哪些习俗?
答:据说,此举最早是为了防盗,后来演变成“踩岁”的习俗,寓意踩去旧岁迎新岁。“岁”与“祟”谐音,所以也有辞旧迎新之际踩掉、踩烂邪魔外祟的意思。另外,芝麻秸也是吉祥之物,俗话说:“芝麻开花节节高”。踩在其上,取节节高升之意。以上就是我了解的春节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春节习俗有哪些
答: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剪贴窗花、吃年夜饭、燃放爆竹、除夕守岁、舞龙舞狮、分发压岁钱……这些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习俗 一、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