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这件事中是如何表现的?

作者&投稿:关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胸有成竹,从容镇定,以大局为重。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扩展资料:

诸葛丞相的草船借到箭的原因:

首先,大家可能会问诸葛亮草船借箭难道就不怕曹军射火箭来个火烧战船嘛?要知道东汉末年的时候,火箭的确是已经出现并开始是用来的。咋一听这的确有几分道理,这又是木船又是稻草人的可都是易燃品呀!

曹军要是射火箭的话,别说十万支了,就是一万支火箭就能把这些轻型草船烧得个干干净净了。真要这样的话樯橹间灰飞烟灭这句诗怕是要去夸奖曹操了。但是,这点曹操能想到诸葛亮一样也能想到的。毕竟火攻可还是孔明的看家本领呢。但是诸葛亮算定了曹操不会用火箭。

第一,大家要了解火箭的实用性。火箭说白了就是在普通箭头上裹一层油布,再沾上燃油点燃。可这样一来,箭的穿透性就大大减低了,远距离想要穿透木板的话基本是不可能的。再加上火箭重量加重,外形改变,射程也是大幅降低。所以往往射出的火箭连船板都扎不到就直接落水熄灭了。

而且要知道当时是大雾天气,说明什么?空气湿度大,更难引燃战船。这样一来火箭的作用就被极大地削弱。实际上火箭更多是被应用在烧敌军的粮仓,这样不管你射没射中火都能烧得起来。而火箭在水战中的作用基本是不大的。

其实大家仔细想一想就知道,火箭要真有用的话火烧赤壁的时候乘着东风直接千万火箭齐发就是了,哪里需要周瑜黄盖这哥俩大费周折的搞个苦肉计,最后还得搞个火船去撞人家。

然后就是火箭的制作,刚刚也说过又要油布又要燃油的。所以火箭对于油、布的需求量是极大的,而且考虑到火箭在水战中用处不大,曹操必然不会携带大量供火箭用的油、布。再者火箭是要现做现用的,难以长期存放,曹操南下远征,运输补给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就是想现做也难。

故而多用于攻坚战、阵地战,运动战、遭遇战中是很难见的。综上几条看来,就算曹操当时想尝试射火箭,客观条件也是达不到的。反观当时大雾天气,曹操是看不到诸葛亮的具体虚实,诸葛亮也是不清楚曹军位置的。

这时双方就好像是瞎子打架,谁也看不清谁,一顿王八拳随便打打到就是赚到的。但如果此时曹军放火箭,那么战场就会呈现出江中一片黑暗,岸边火光闪烁这一情景。这就相当于曹军在自家阵地放了照明弹,岸上的曹军那感觉就是在大功率探照灯下,被敌军可全看光了。

那么这场战斗就变成了一个明眼人打一个瞎子了。而且这个瞎子的箭还不如对面来的锐利有杀伤性。这样看来,如果有人夜里江上偷袭的话,是个正常的指挥官就不会射火箭。

其实,话说回来,草船借箭只是小说中罗贯中替诸葛亮借的箭,真实情况和诸葛亮可真没啥关系。要说草船借箭历史上有嘛?有当然是有的,而且也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但主人公和诸葛亮没关系,是曹操说生子当如他的孙权,想来真实历史上的孙权远比演义里有存在感的多。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战五年之后,曹操率大军压阵濡须口。东吴与曹魏就在濡须口对峙了1个月,期间就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就包括草船借箭。说在在对峙期间,孙权为查看曹军虚实,亲自乘船出营。

但不想被曹军发现,曹军万箭齐发,转瞬间密密麻麻的箭都插在船的侧面,于是船两侧重量不同,使得船发生侧倾。眼看船就要慢慢往下沉,孙权灵光一闪顺势让船掉头,让船另一侧受箭。

然后船就这样又取得平衡,结果孙权不仅安全离去,还收获了大量的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只是到了罗贯中这,不仅时间提前了五年,还把借箭的对象变成了孔明。

不过从小说的情节发展来看诸葛借箭使得情节更加曲折吸引人。虽说内容有虚构的成分,但是也因此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光辉伟大。也成功塑造出诸葛亮这样智绝的形象,并且让这个人物形象得以数百年的流传下来。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将计就计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枝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

草船借箭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在《魏略》中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来的时候,不是乘轻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箭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
答:用另一面来接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知天文的语句是什么
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的内容是?
答: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有当时草船借箭时,诸葛亮也在周瑜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中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答:1.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2、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3、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4、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

《草船借箭》中谁的计谋最高明?
答:4、《草船借箭》中没有黄盖,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草船借箭》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成语草船借箭: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扩展资料:《草船...

在草船借箭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答: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1、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对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之下能够想到如此巧妙的策略。2、比较自信,敢于和周瑜用生命打赌立下军令状。3、做事小心,即使天气到来,仍然释放诱饵加深曹操怀疑。4、善于揣测他人心理,对于众人的心理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起来。诸葛亮比较的聪明,在三国的...

《草船借箭》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答:1、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胸有成竹,从容镇定,以大局为重。2、周瑜:阴险狡猾,妒贤嫉能,心胸狭窄。3、曹操:谨慎多疑。4、《草船借箭》中没有黄盖,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草船借箭》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诸葛...

草船借箭故事概括
答: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