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黄梅戏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

作者&投稿:登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戏曲艺术期刊-网站在线投稿,录用后付款!~

中国除了京剧,一共有370多个地方剧种,各有特色.黄梅戏比较家喻户晓,黄梅戏是中国戏曲里戏曲味道最淡的一个剧种,属于传统戏曲里的流行歌曲,个人以为远不如京剧、昆曲、豫剧、秦腔以及各路梆子都是一样的。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他如服装、化装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安庆地区十三县也先后成立了专业剧团;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成功,该剧还曾二度被摄制成电影,轰动海内外。一批新创作、改编的优秀剧目如《女驸马》、《砂子岗》、《火烧紫云阁》等陆续上演。



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桐城调、凤阳歌,黄梅采茶调、江西调,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有马兰的舞台,那时的黄梅戏是中国戏曲界的辉煌时期,超过了其他的地方剧种,马兰也是首席演员!

黄梅戏的起源地、地位、艺术特点、代表剧目是什么?
答: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

京剧和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3、京剧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

黄梅戏真正出于哪个地方?你对黄梅戏的认知有多少?
答:黄梅戏真正出于湖北黄梅这个地方,我对黄梅戏的认知不是很多,不过也还挺喜欢黄梅戏。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所以在我们国家是有非常多优秀的文化,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的,而中国的戏曲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的有名的,在我国有非常多个地区都有自己比较著名的特色戏曲,而每一年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

有关黄梅戏的作文吗
答:黄梅戏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但是,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黄梅戏,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表演者的嗓音是那么轻柔,音乐也那么优美,听过以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黄...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种,下次不要再把黄梅戏安在越剧身上了_百度知 ...
答: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和前文提及的黄梅戏发扬壮大在安徽安庆一样,其实道光年间的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是当时中国的戏曲中心,这里不仅有着800多处戏剧舞台,更有无数戏班入驻,故而有:“无石不成班”之说。公元1790年,恰逢乾隆八十大寿,全国各地的达官显贵都在忙碌张罗着如何给乾隆庆...

黄梅戏的形成和特点
答: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

黄梅戏是否过时?
答:小时候上音乐课,我最喜欢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甘洒热血写春秋》那一段儿。我想只要把它放到网上来个有声广告。,那《智取威虎山》播放量一定呈几何倍数的增加。然而时至今日,CCTV的戏曲台收视率仍然很低。第二、中国戏曲与黄梅戏在技艺传承方面出了问题。走遍一个城,你能看到补习英语的,演奏各种...

黄梅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答: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

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答: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现代黄梅戏在音乐...

除了京剧外中国戏曲还有哪些剧种
答:1.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受到广泛的欢迎,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均有分布。黄梅戏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