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仅数米之高,到底防住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

作者&投稿:剑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一个相当高的位置,被称作是一条盘踞在华夏大地的长龙,堪称中国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当年秦始皇耗费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修建了这条令人瞩目的建筑,为捍卫中原地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后人在细数秦始皇的过错时,曾提到他横征暴敛,修建了秦始皇陵、阿房宫、万里长城等建筑,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导致天下苦秦久矣,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秦二世而亡。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统一文字、度量衡、划分州县等措施,可事实证明,秦始皇陵成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曾庇护中原地区几千年,统一的文字、州县的划分我们使用到今天,秦始皇除了暴虐之外,他的头脑非常清晰,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足以震古烁今的大手笔。

万里长城曾作为秦始皇主抓的项目之一,被认为维护中原稳定的一道屏障,这么多年来,长城到底防住了什么?他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呢?

秦始皇为何要修建万里长城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对抗持续了几千年,当年赵国、燕国等诸侯国除了要应对其余诸侯国外,另一个任务便是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创下了大秦帝国,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若要求得帝国的安宁,北部的匈奴问题就要得到彻底的解决。

于是秦始皇集全国之力,命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秦虎狼之师吊打匈奴,打的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秦始皇命人将原来的赵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秦长城,用以维护中原地区的安宁。

打个比喻,中原地区好比是一处庭院,四周没有围墙,看家就变得比较难,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比较大,但一旦修筑上围墙,就变得容易得多了。长城的作用也在于此,依托天险而建的长城充当了中原围墙的作用,将游牧民族的战马放在了城墙之外。

除此之外,统治者还可以依托长城构建自己的防御体系,城内几十公里的地区均可以驻扎军队,而不用担心匈奴人的突然袭击,因为战马不可能爬上城墙。他们只需要在长城宽广的城道上面,做好巡逻,配合好狼烟报告敌情,周边驻扎的部队便可以根据敌情作出有效的支援,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便没办法再发挥出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掠夺战略便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不足十米的长城为何成了游牧民族无法逾越的一道坎

其实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被一道墙阻挡住多少会心有不甘,越墙而过为何不可?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长城也并不是万能的,它所能抵挡的仅仅是轻骑兵小队的袭扰,没有攻城器械的帮助,想要跨过士兵防守的城墙简直难上加难。

城头的防守士兵,可能仅仅几个人,依靠弓箭便可以抵挡住一个骑兵小队,守住是完全没有问题,假如对方人多,采取强攻的战术,防守的士兵分分钟点燃烽火台,支援军队借助宽广的城墙通道,支援很快便到。即便是对方能侥幸攻破城墙,他们也不敢深入抢夺,一旦被关在城墙之内,便再也没有出去的机会了,这种恐惧是他们发自内心的。

当大军来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长城也无法阻挡大军的脚步。蒙元的骑兵依旧攻破了宋朝的防守,在此之前,金人也曾南下俘虏了宋徽宗父子,靖康之耻成了宋人抹不掉的伤痛。而满清为了入关也可谓是费尽周折,要不是吴三桂吃里爬外,将清兵引进来,清兵那八旗子弟哪怕是配上红衣大炮也得再折腾几十年估计才有可能进入中原。

欧洲成了游牧民族掠夺的新对象

冬季一到,缺吃少穿的游牧民族骑兵就只能是另外想办法了,他们将眼光瞄准了西部的欧洲地区,给欧洲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是谁都不想招惹的劲敌。西方学者将这笔帐全部算到了长城的头上。内亚学权威巴菲尔德教授就曾说:“秦始皇修筑长城,使游牧帝国不得不将关注点放在曾经不屑一顾的欧洲诸国身上,从而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侵略之潮。”

其实也没有办法,自身实力不强必然会遭到入侵,为了求生存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欧洲在当时没有魄力再修筑一条万里长城,可他们却对于秦始皇耿耿于怀,认为秦始皇的“大手笔”导致他们承受了本不该他们承受的苦难。

后记

长城为保护中原地区免受侵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的作用一点都没有被夸大;相反是非常的实用,长城防住了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最强战力是骑兵,而翻越长城就需要丢弃马匹,导致战斗力大大受损。 所以有长城的防御,很多游牧民族无法入侵中原。

主要就是防止一些匈奴骑兵的进犯,并且也确实让这些匈奴骑兵没有办法进攻中原王朝。他的作用并没有被夸大。而是确实非常的有作用。

没有夸大,长城虽然只有数米之高,但是其上建立的防御体系是可以起作用的,游牧民族一来,点起烽火,内部得到信息开始准备,游牧民族就失去了出其不意攻击的优势,因此其作用没有被夸大。

防住了匈奴和少数民族的入侵,它的作用没有被夸大,这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重器,在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长城导游词(要写具体)别尽写些废话
答:但是登上长城的那一瞬间体会到的却是一种失落:我们伟大的长城就只是这样一段城墙吗?单看长城的一段,觉得它实在过于单薄。仅凭这段城墙,如何能抵御外族的侵略? 事实上长城也确实没有抵挡住最具威胁的敌人的进攻。明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秦始皇地万里长城重新翻修了一遍,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防守制度,将长城全线分为...

长城最新资料
答:“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

求一篇长城的资料,最好500字以上
答: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

长城有多长,多高?
答: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长城墙身的高度平均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因此可以明确:1、长城的长度=明长城长度=8851.8千米。2、长城的高度=长城墙身平均高度=7.8米。

用来抵御外辱的长城,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答: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 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

中国长城为何能屹立千年不倒?
答: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

长城的资料
答: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

关于长城的简单资料
答: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

长城是用哪些石头筑成的?
答:它也是就地取材,但比夯筑施工更加方便,而且不要多少收分即能建造较高的城墙,嘉峪关的城墙即达九米之高.土坯垒砌的墙适于雨水稀少,天气干燥的地区.这种墙也容易被敌人破坏,不耐风雨长久侵蚀.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

长城怎么建成的?
答: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