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方式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鲜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性生理知识的教育?~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的孩子很自然地会产生了解性知识的愿望,如男女生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情况怎样?月经是怎么回事?遗精是怎么回事?怀孕是怎么回事?小孩是怎样生出来的?由于社会和学校对儿童进行性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的活动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家庭在性的早期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家长如不能及时、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孩子就有可能从其他途径(如看黄色书刊、听流氓述说)了解性知识而误入歧途。
家长要教育孩子,人的生殖系统构造男女有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神秘可言;人的性机能到青春期才开始发育成熟,如同万物生长有序一样,不值得惊讶、烦躁。家长应该给孩子讲清人体生殖系统的构造、性的机能,告诉子女“月经”、“遗精”是怎么回事。月经是女孩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出血。女孩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卵巢发育成熟,每月有一个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过输卵管到达子宫腔,如未遇到精子,几天后就会死亡,子宫内膜也开始脱落,血管破裂,血液从阴道流出,这就是月经的基本过程。月经周期一般为28~35天,行经期一般为3~6天,每次出血量为50~100毫升,血色暗红。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最初一年左右经期不一定规则,经期相隔2~3个月或相隔10多天一次都属正常,以后经期趋于稳定。
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睾丸的分泌功能越来越强,会不断产生出成熟的精子,性器官遇到外界刺激,特别是性的刺激就会自动射出精液,这就是遗精。遗精常常在夜间伴随做梦而发生,所以又叫“梦遗”。男孩子每月有2~3次遗精,都是正常的。家长要以严肃、科学的态度教育孩子懂得性生理知识,而且家长应按同性别给孩子讲这方面的知识,即妈妈给女儿、爸爸给男孩子讲,便于讲清楚。

阅读青春期性知识书籍的重要性
性知识是一种非常特殊、相当复杂的知识,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长通过口头语言只能向孩子介绍一部分性知识。现在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功能并不了解,尤其是当男孩子出现遗精,女孩子月经来潮,他们更是惊恐万状、措手不及。不少孩子由于性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出现了性心理的萌动,才对异性开始注意、关心起来了,对性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可是又困于封建意识的束缚,不敢公开学习了解,只好通过非正式渠道去探索性的秘密,甚至在小书摊上翻看性生活的书刊,个别的询问大龄青年(其中有些起了教唆犯的作用),这些途径是很危险的。指导孩子阅读青春期性知识的书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指导孩子阅读性知识材料
孩子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性知识的教材和读物,不能仅为满足好奇心才去看。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性知识时首先应当确定从什么时间开始、给孩子推荐什么书刊这两个问题。其实,家长在孩子7~8岁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些浅显的阅读材料,使他初步了解男女有别,以后仍应不断地给孩子这方面的简易读物,不过在孩子12~15岁的时候,也就是当他上初中阶段,学习生理卫生常识的时候,应向他推荐一本较为系统的性知识通俗读物,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掌握性知识。
应当特别重视性道德材料的学习
青春期性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教育孩子学习有关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同时,如青春期性器官的变化,生殖器官的解剖,男孩子遗精、女孩子月经来潮的原理及处理,青春期心情烦闷的原因及其预防的知识等,还必须重视性道德的教育,经常给孩子推荐有关的材料,帮助孩子提高两性道德水平。使孩子能够较早懂得友情与爱情的区别,懂得恋爱的严肃性。

在我国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对性教育过去是缺乏或是封闭的,有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但是,现在有的媒体和小报,在宣传或广告某种与性有关的产品时,所用言词竟然达到肉麻的程度,听不堪入耳,看不堪入目,大肆宣扬什么‘性趣’、‘性福’,甚至用些淫秽词语等。有的报道父母不顾对孩子的影响,竟然把黄碟摆放在家里显眼地方,让13岁孩子自学;还有的父母偷偷地把‘安全套’塞在孩子的书包,与此等等。其实,这种做法使孩子对‘性’会更加感到好奇和困惑,很易把孩子引入歧途。因此,父母和学校应引起足够重视,用正确的理念,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严防某些‘黄色’东西污染孩子的生活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时,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形象生动地介绍有关性的知识。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性教育,他们有专门宣传性教育的书刊,根据孩子的年龄宣传有关的性知识。
孩子从出生到2岁,母乳喂养阶段,孩子一方面体会到母爱;一方面也为性心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3岁时,孩子能辩明性别,也能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此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男孩不能暴露阴茎;女孩不能暴露小乳房和外阴;不能随地大小便。在美国到游泳场所游泳,孩子不论多么小、男孩要穿着裤头;女孩除了穿着裤头外,还要戴上小乳罩,或者穿游泳衣。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别的不同,给孩子起名、留发型、服饰打扮、买玩具等,千万不能根据父母自己的喜爱选择,如有的喜欢个男孩,把女孩打扮成男孩;喜欢女孩,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梳个小辫。这样做都不好,会使孩子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困惑,将来会导致孩子出现性心理障碍。
孩子3~7岁,是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孩子会从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中,明确了自己的性别及其角色。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情感交流、亲昵、相互关爱,如何关爱,如何爱护自己和他人,从中学习到有关性的知识。所以,一个温馨和谐、团结和睦的家庭,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所有亲昵行为,都是对孩子最好又健康的性教育。孩子有时会以过‘家家’的方式,学习做妈妈、爸爸及孩子的,这是孩子一种学习性知识的好方式。
目前,社会上出现所谓的“妻管严”家庭,其实对孩子的人格和性教育都是十分不利的。在“妻管严”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的会厌恶男性,有的会怕女性;有的父母重男轻女;曾有位母亲经常在女儿眼前说:“男孩子都是坏的”以上几种情况,就会使孩子产生排斥异性的倾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重要责任,父母之间要平等相待,相互信任,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构建一个和谐家庭。男女都是一样的,只是性别上的差异,都是非常美的。父亲可经常赞美、欣赏、关心、爱护女儿,以增强女儿的自信心,对未来会充满美好希望;母亲要温柔、体贴、关怀儿子的成长,要经常鼓励儿子大胆、勇敢、钢毅,有责任心等,这样会培养孩子具有潮气彭渤,严格要求自己,奋勇向前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以后建立美满家庭,享受美好人生。

母亲一般比较重视对女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给女儿讲一讲月经和经期卫生等方面知识。使女孩子对月经初潮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对男孩的青春期教育,父母则多办采取忽视态度,从不讲什么是‘梦遗’、‘遗精’和男性的性卫生问题,因此,男孩第一次出现‘梦遗’或‘遗精’时,由于缺乏这方面知识,又无思想准备,孩子会出现紧张和害怕心理。应告诉孩子不要紧张和害怕,这是一种正常情况。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教育,父亲或母亲及祖辈也应引起注意。要善待孩子,父亲或母亲除自己作好孩子的性教育外,其他亲人(如祖辈、孩子的叔叔、姑妈、舅舅、姨妈等)也应配合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千万不能由于个人恩怨,在孩子面前随便说他爸爸(或者妈妈)的坏话。对于性这一点,孩子可从身边的亲人、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那里模仿、学习,所以孩子身边的亲人、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来临,孩子对性的情感,性真相的好奇心和兴趣,与日俱增,孩子非常渴望获得性方面和性卫生的知识;也想知道性道德和性文明,以及预防性传播疾病等知识。这时候,父母及老师应理解尊重孩子,有责任帮助孩子获得应得到的关于性的知识,可用写信或给孩子推荐由专业人员编写的性教育的科普读物;媒体也应屛弃那些令人厌恶的宣传或广告,为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负责,让孩子远离‘黄’的影响,我们共同把性教育工作做好。
1996年夏季,首届国际《反对对儿童进行性侵害》大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强调加强执法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此,要注意加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随地把性知识教授给孩子,但不是性行为,性行为是一种本能。主要把性科学知识、性卫生保健、性疾病预防、性道德观、性文明观念等传授给孩子。如大人和孩子到动物园散步时,见到猫、狗、小鸟等动物的性行为,或者在电视《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节目中,所见的动物性行为,就可借题发挥,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在选择配偶交配时,也是有比较高的标准(如要健康而又喜欢等等)。这样无意之中就把有关性知识传授给孩子了。
由于平时不够重视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所以有的孩子在受到性侵犯时,还不知道,有的不敢说,不举报。因此,必须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性侵犯。为此,可从这几方面做起:一、教育孩子不要单独外出,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和谁一起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二、外出一定要有同伴陪同;三、不要和异性成人单独相处,不进陌生人的房间,不收陌生人的礼物、食品、饮料等,不搭陌生人的车,不给陌生带路;四、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体那些地方,是绝对不能让人接触,有人要企图触摸时,要学会躲避;五、一旦发生意外,首先要冷静沉着,想办法与其斗智,去人多的地方,寻求能帮助的人,如警察、军人、带袖章的人等。要敢于大胆揭发坏人,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让孩子保持镇静,不要内疚自责,这不是孩子的错,要防止产生远期消极的影响。
为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现将美国对少男少女进行性教育所用提示语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要成群外出,不独处;2、穿着衣服要大方,不敞开,不带挑逗性;3、要很好地了解你的约会对象,和志趣相同的人约会;4、安排你约会的人见父母;5、避免去孤立和避静的地点;6、避免毒品和酒精;7、设定界限,不朝三慕四;8、不看色情电影;9、要善于说‘不’和接受‘不’;10、要有后备计划。
只要我们大家携手,全社会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洁净文明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