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内容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叶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和区别?~

  普通话也是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和北方方言为基础,这里的北京语音并不包括北京的土音,北方方言也并不包括北方的土语;这里的北方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江淮一带。这样,普通话的词语中,扬州方言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扬州方言是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北方方言。当然,普通话中也不包含扬州方言中的土音土语。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
  方言的形成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语言,其中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的价值
  方言本身确实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有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或说扬州评话,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政府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方言终将消亡
  目前世界上的语种尽管有三、四千之多,但被各国定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也就65种左右。由于共同语的建立,各种语言的方言都在逐渐衰退,方言的作用日益缩小。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也是相互影响的。普通话的逐步普及,必然会对方言语音逐渐产生影响,吴语中的王黄两姓不分,扬州话中牛刘读音无别,林凌、苏舒等读音相同的现象终究会要变化的。方言也必然会从普通话中吸收大量词汇,同时摈弃一些只有读音而无相应文字或已明显不合时宜的词语。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方言的退化,而应看着是方言的进步。当然,普通话也会不断地吸收从方言中流传开来的词汇。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地的方言必然会趋同,将逐步统一在普通话的旗下。
  当然,方言的消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就像资本主义必定会消亡一样,谁也说不出会是在什么时候。从目前发达国家来看,尽管他们的民族语早已普及,但方言仍然普遍存在。英国英语以牛津音为标准音。但如你去伦敦旅游,街上能不难听到当地土音及带苏格兰或威尔士腔的非正宗英语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方言远未进入消亡阶段。有些地区由于经济的发达和扩张,当地的方言还处于发展阶段,甚至有外溢现象。说“世界上每年都有语言在消亡”,甚至说“每天都有一两种方言消亡”,是言过其实,是不可能举出实例来的。
  方言无须保护
  方言的产生,发展,衰退与消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方言无法保护,也保护不了。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具就得不断改进、更新,以至扔掉落后的,用上更先进的。
  鼓励同一方言地区的人群总是使用方言是办不到的。随着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也喜欢说一两句普通话了。
  由于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同接受教育,对外交往密切相关,年轻人爱说普通话往往能借以标榜自己的文化档次。有时候,一个人说话的发音、用语和语调确实可以成为这个人的文化高低和气质雅俗的一个标志。
  开设地区语言课也是行不通的。以扬州方言为例。很多方言词语只有语音而写不出文字来。有些词语口头说说时并不在意,但一旦写了出来却发现难登大雅之堂。比如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屙尿”(小便)、“晓不得”(不知道)等。发达的语言的特点之一是特别富于同义词,中古时期的英语往往就能有三个同义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三个词当中,一个来自古英语,一个来自法语,还有一个来自拉丁语。而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方言中的“兜”字,一个词却能表达无数意义。如“曾兜了没有?”(吃饭了没有?)“我兜(打)了他两下。”“我兜(骂)了他两句。”“我兜(睡)了一觉。”“我兜(买)了两斤”等。
  要开设方言课还得有教材,课本的内容得从大量的用方言写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去选择。要学好方言还要有较高水准的词典来规范方言的字形、读音和用法。目前,这些条件好像都难以具备。
  总之,我们认为普通话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方言与普通话有不同的语音,普通话可用26个字母注音、有4个声调。方言音域更广、声调更多,为方言注音太难。
汉语中的同义或近义字词现象多半是因为有不同的方言。例如“衣服”在方言中表述为“衣裳(赣语)”和“衣衫(客家话)”,“衣裳”见于“云想衣裳花想容”,“衣衫”见于“鞍马稳快衣衫轻”。
方言常用字是3500个普通话常用字中的一部分加上少量现在已被视为生僻字或死字的字。
普通话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成了通用语言、用于教学与交际等。方言是生活语言,是传统文化的根。

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1、方言是我国汉民族聚集区的某一区域的语音,是该区域内的本地人沿袭下来的,并长期共同使用的一种有独特发音特点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发音特点的语音。其特点是:

(1)具有区域性;是某一区域内地当地人的通用语。

(2)具有区域独特性;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如江浙方言n-l 不分,一律发[ l ];山西方言平翘不分,前后鼻音部分一律发后鼻音等。

(3)沿袭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如入声字、广东粤语的[m]。

(4)具有排他性;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口语交流中会有听不懂或误解情况的发生。

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又是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通用语。其特点是:

(1)具有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普通话说国家语言。

(2)具有融合性;如方言词汇的融合性。

(3)具有传承性;普通话是传承了中国历代的民族共同语的文化遗产。

(4)具有通用性;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们沟通交流使用的语音。



在短短的网上要写出一篇论文,是不可能的,提供一些观点,供你参考吧。

所谓方言,顾名思义是指地方话。大家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人们讲话的发音就不完全一样,于是出现了很多方言,在现代汉语里,大概有八大方言区,这就是: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北方方言是指哪里呢?如果我们在一张中国地图上,从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这条线以北都可叫北方方言,这是大致而言,不是说山东,中原不是。为什么这样划呢?因为看一个人讲什么话,不是看这个人在哪,比如一个讲北京话的人在广州工作,我们就不能说他在说广东话。所以划分方言的标准是根据语言的自身的特点,最主要的有两点:语音和词汇。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之间就是在这两点上差异很大。语音的差异我们不难理解,如果我们打开电视机,拨到广东,福建等地方台,我是不看字幕,一句也听不懂。张国立的“金婚”变成了广东话,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可是看不懂了。每个方言都有自身一套语音规律,圈外人是无法沟通的,另外一点就是词汇的差异。人们之间无法交流,除了语音不同外,就是用词不一样,说了个方言词,别人听了不知啥意思。侯宝林在相声“戏曲与方言”中,就抓住这点,爆了很多笑料,上海人管洗头叫打头,几乎把他吓跑。其他像四川话的“趴耳朵”,东北话的“埋汰”,“嘎达”,“秃噜反仗”等。就连“忽悠”这个词,本来是东北方言词,经赵本山春晚上一“忽悠”,现在逐渐被人们认可,被普通话接受了。我听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就说出“刘备在忽悠曹操”,香港电视台时事评论员,说出了“美国在忽悠中国”的话来。这个词大有像“搞”这个方言词一样,在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今天人们都在说“他是搞文艺的”,“这事搞砸了”。
方言的区别主要在这两点上,至于语法也有差异,但是是很小的。比如,“公鸡”,“母鸡”,有的方言叫“鸡公”,“鸡母”,把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后面。 北方方言是一个大范畴的划分,其中像东北方言和四川方言还是有区别的,但人们能够沟通交流,我们就不再分得更细了。

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什么特点(与普通话相比)
答:1、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2、量词的使用比较概括。官话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个"用途很广,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面,虚的实的,都能和" 个 "配搭。3、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和区别有哪些?
答: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是:共生关系,普通话可以补充方言沟通面狭窄的缺陷,扩大了方言区人们口语交流沟通的范围,同时方言词汇的也是平台和基础词汇不断得以补充的源泉。区别是:方言缺少适当的书面语,准确性低,普通话是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

什么叫方言和普通话?
答: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是什么?
答:2、方言: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作为通用语言。三、语法不同 1、普通话: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如:“给我一本书。”2、方言: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如:“给本书我。”参考资料来源:...

什么是普通话和方言?
答: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研究现代方言里...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在哪里?
答: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和社会安定。以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方言(语言学术语)

普通话和方言有什么区别吗?
答:2、方言: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作为通用语言。三、语法不同 1、普通话: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如:“给我一本书。”2、方言: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如:“给本书我。”参考资料来源:...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答:方言与普通话有不同的语音,普通话可用26个字母注音、有4个声调。方言音域更广、声调更多,为方言注音太难。汉语中的同义或近义字词现象多半是因为有不同的方言。例如“衣服”在方言中表述为“衣裳(赣语)”和“衣衫(客家话)”,“衣裳”见于“云想衣裳花想容”,“衣衫”见于“鞍马稳快衣衫轻”。...

汉民族方言与普通话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可能很久很久。从这个意义上看,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或许会同共同语永远共存下去,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方言在今后的作用和使用范围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不会被消灭,因为一种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损失是巨大的,难以衡量其价值 ...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是什么?
答:2、方言: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作为通用语言。三、语法不同 1、普通话: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如:“给我一本书。”2、方言: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如:“给本书我。”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