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作者&投稿:喻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摘 要:本文试图以例证说明建筑是怎样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工业革命后,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口爆炸、农田被吞噬,空气、水和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等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正是在全球不断发生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是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思想反思的结果。近年来,环境思想的发展也促使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探索和新方向。
  关键词:建筑 自然环境 生态 地域文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1 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原因和趋势
  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梦想从未实现过的人类居住问题。然而,现代建筑的巨大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文明和传统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破坏。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正是在全球下不断发生地区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是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建筑设计是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强调现代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结合自然。设计上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结合公众需要,采用简单适用的技术,运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被动式的设计策略;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使建筑环境健康舒适;使用节能建筑材料,争取利用可再生建材;强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资源的集约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同时,随着国门的开放,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的不断兴起,只追求具本的、单一建筑宏伟壮丽、或是追求单一形式美,或是追求功能实用,或是追求经济效益,则不顾地域、自然、历史条件的融合,造就了今天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城市趋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钢筋水泥的丛林,日益成为遗害千古的“城市垃圾”。于是,现代设计师就必须担负着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立足于现状、立足本土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双重使命。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因此,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探索和新发展方向。
  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必须依赖于自然界的馈赠;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实现生活要素。
  2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2.1?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总看法。建筑的自然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要与自然隔绝,一是建筑要与自然交融,这是对立统一的,这是建筑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一个特点。建筑最本初的产生是由于人要避风遮雨、要抵御野兽的袭击,也就是建筑要与自然相隔绝。建筑既要与自然隔绝又要与自然交融,比如建筑向南开窗,冬天就可以有很好的阳光,建筑离不开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满足了以后,便开始在建筑中追求与自然交融,接近大自然。早期的建筑最基本是要求是做到与自然隔绝,住在里面人们可以防御野兽的袭击,可以躲避大风、大雨,可以保温、隔热。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比较直观的是建筑,因为建筑是人与自然资直接对话的一种语言,从人类建筑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最初的人类只是居住在森林和草丛之中,当人从树上到地面并开始直立行走之后,首先是为了躲避猛兽与森林大火、电闪雷鸣等等而住进了山洞里,他们在劳动中开始慢慢学会了建筑自己的巢穴。这个时候,人类基本上还是直接居住在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在人类学会自己挖洞穴,用草木搭建棚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与自然有区别了。但是这个阶段的建筑由于它所用的材料还是直接取于自然,并没有改变自然的形态,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人类在建筑上对大自然的态度应该说是尊重与敬畏的。
  但是在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的物质形态,烧制各种陶瓦,浇注青铜与铁器之后,特别是当他们有能力运用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劳动建造自己的宫殿与神庙的时候,情况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了。人类似乎拥有了傲视自然资本与能力,而他们在实际上也是这样去做的。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虽然人类社会不乏挑战自然,压倒自然的狂想与梦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建筑总的来看还是比较亲近自然的。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古代建筑大多是尽可能少伤害与破坏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建造起来的,这既与古代人口规模太小,占用的居住地不大,建筑的材料还比较自然朴素有关,更与古代人类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有很大的关系。在西方人们的建筑多用石料,坚固高大,风格雄浑阳刚,但是,即使在西方古代城市经济已经比较发达的时代,人类的建筑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破坏自然与环境的程度。在中国古代,东方社会的建筑则比较多地产生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柔和优美,这种建筑似乎更能体现古代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当然大规模建造宫殿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砍伐森林和树木。正如杜牧所说“蜀山兀,阿房出”。而中国古代建筑,不管是民居还是宫殿或者的宗教寺庙和道观建筑,大多数都还是能顺应自然与地理的环境而建造构筑。尤其是宗教寺庙建筑,虽然它们大多建筑在名山大川的环境之中,但是都能与山水相融合,它们或依山或傍水,掩映于绿树丛林与溪涧岩石之间,人文与自然相互辉映。人与自然的对话还是相当亲切美妙的,充满诗情画意。
  作为中国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这种概念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他认为建筑是生态系统中人的元素组群的外延,这个组群由于人的非凡能动作用,从自然生态系统其他元素组群中解脱出来,用以满足人的活动场所或空间的需要。他主张设计的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还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花从枝条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进行设计的观念,为建筑学开辟了新的境界。而风水术理论的基本取向,也特别关注于人——建筑——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认为宅居环境的经营,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来构建宅居的人工生态系统。中国很多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模式,如客家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

园林坡道是什么意思啊?
答:园林坡道是指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一种建筑形态。园林坡道运用山川、草坪、水体等自然景观来构建建筑空间的一种设计策略。通过多层级的坡道和平台,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活动空间,还可以营造出绿色自然的氛围。园林坡道不仅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更是生态环保理念的体现。园林坡道的设计与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地形、...

云南小镇上的云朵:融入自然环境,没有使用钢筋与钉子的红砖建筑
答:在展现其独特的创作语言之时,郑中设计事务所在室内设计的部分,融入了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以保留建筑原身的特色。而当初罗旭使用当地红砖建造这栋建筑时,没有用到任何的钢筋及钉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光,给予一切存在 入口设计,源于云南梯田的灵感在入口阶梯处重现,大门硬朗的钢板通过曲线...

试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答: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也因此,“建筑与文化...

华府御园如何融合新中式园林与自然环境?
答:华府御园以其浑然天成、空灵幽远的审美,将建筑、山水、植物和谐融合,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寓含哲思,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诗意,力求打造一个现代建筑与中式园林完美融合,让居住者能在此享受生活的宁静与舒适。这就是华府御园,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灵动居住...

生态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应用?
答: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不同自然环境进行合适的安排和组织,并解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其构想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契合,生态建筑将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加强生态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生态建筑的涵义分析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将数量...

五月苏州的艺圃有哪些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可以学习?
答:三、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建筑风格的统一与变化:艺圃中的建筑既保持了统一的古典风格,又在细节上富于变化。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园林的整体协调性,又避免了单调乏味的感觉。建筑与环境的相互映衬:艺圃中的建筑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与周围的山水、植物等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既增强...

房家栋中国著名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家
答:步骤二: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房家栋的建筑作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他认为,建筑应该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步骤三:创新设计理念 房家栋的建筑作品注重创新设计理念。他认为,...

岳麓山风景区内的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答: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岳麓山风景区内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许多建筑都巧妙地利用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植被等,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例如,岳麓书院坐落在岳麓山脚下,背靠青山,面向湘江,建筑与周围的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目录_百度知 ...
答:现代建筑理论探索了建筑与人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新时期的丰富成果。从多个角度审视,这个目录揭示了现代建筑理论的广阔领域:首先,我们进入前言,了解理论发展的背景与核心议题。接着,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进展章节,探讨了建筑设计的前沿动态和创新理念。文脉主义建筑观强调建筑与历史文化的...

天地楼是什么意思
答:这种建筑形式常见于城市或风景名胜区域,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种亲近自然、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天地楼的特点 天地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设计:天地楼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外观独特,引人瞩目。2. 自然环境融合:天地楼的建造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