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鲜,越南分别是什么时候舍弃汉字的?

作者&投稿:却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朝鲜是什么时候废除汉字的?~

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
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但当中有不少部件仍然有昔日吏读字的痕迹。
现如今的韩国虽禁止在正式场合下使用汉字,并停止了在中小学中教授汉字(但是从2011年开始,韩国的李明博政府已经决定将汉字重新纳入中小学的课程里),不过汉字在民间仍在继续使用,且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如今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
由于朝鲜语/韩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人名、公司机构名称等均使用韩文书写,不过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均有其对应的汉字名称。

扩展资料: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汉字(한자)”、“汉字(hán tự)”。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人自行简化汉字并制定了日本新字体;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语

  西汉未年,汉字开始传人越南,并且逐步扩大了影响。 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读“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12世纪(公元1174年起),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

  到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双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例如,越有语中的‘二’,音为“hai”,这种新字写作“台二”;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手”,音为“tay”,这个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写作‘手西”,又如新字‘鸩”,读作“公’字音,意为孔雀,因为越南语 中孔雀音为“cong”。新字“圣”,读作“崖”,意为天上。也有单表音不表“的。例如,“一”字在越南语中读音为“mot”,新字写作“没’;“有”字在越南语中为“co”,新字写作“固”。这就是喃字,用以区别儒字(即汉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汉语字词(仍用原来的汉字书写)混合使用。 陈朝的阮诠第一次用喃字书写《祭鳄鱼文》。此举得到陈朝皇帝的赏识,皇帝赐阮诠姓韩,称为韩诠。从此,喃字得以逐步推广,喃字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出现。阮鹰是以撰写汉字诗文著称的。他也著有喃字的《国音诗集》。 阅读喃字书籍,可以明显看出用喃字记录越南语的原则。相当多的是根据汉越音对应的规律直接借用汉字,特别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词语;有的是借用与越南语同音的汉字,但字义不同:有的是借用汉字字形,但读音稍有不同,或者有汉字有上角加两撇,表示该字可能读音偏差或字义不同;有的用汉字再加部首偏旁,或将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原则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组字方式。此外,还创造若干新喃字,也使用汉字的笔划偏旁,但这些新喃字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新字还可以再加部首而成为另一个新字。

  由于哺字的上述组合情况,所以长期借用的汉语汉字仍然大量保留下来。而且喃字也只是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为国家正式文字,其他朝代汉字仍占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越南汉字汉文一直延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不过近百年来汉字是跟拼音文字并行的,二者同时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汉字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语中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 现今通用的越南语“国语字”,是17世纪葡萄牙、西匝班牙,法国等国到越南的传教士开始创造的。不过他们当初拟定的讲音方案和读物,现在在越南已经见不到了,现今能见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献,是法国人Rhodes编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词典》。葡萄牙人草拟了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方案,法国人Rhodes进行了加工整理,后来又有几个人(包括越南人张永纪、阮长祚)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如此这番之后,现行的越南语国语字事实际早已不是葡萄牙人的原来的方案了。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韩国、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10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可是为什么后来
  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
  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
  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
  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文
  化交流,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农耕方法也都无法长久的流传下去
  。

  到了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作为中国附庸国的朝鲜在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而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
  比较强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朝
  鲜君王,世宗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朝鲜本土文字,让普通的
  朝鲜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朝鲜的语言。


  世宗在发明朝鲜文字时,受到音乐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了解到简单的音乐符
  号(1 2 3 4 5 6 7)就能够记录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那么,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也应该可
  以记录全部的朝鲜语音,从而拼写出朝鲜的文字。所以世宗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
  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
  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
  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学问,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的哲学观念,博
  学多闻,政治手段高明,能够对付朝鲜的两班学者(两班:指的是集‘贵族’与‘官吏’
  于一身的朝鲜学者们,他们享有极高的政治文化权利,甚至可以晔映�使�酰�K�谕?治期间,对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
  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
  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


  《训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
  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朝鲜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
  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注:经过字母的演化与
  合并,现代朝韩社会只使用24个字母,比26个英文字母还少2个,是欧美学者比较公认的简
  化拼音),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鲜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
  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朝鲜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
  ,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
  发音和文字的笔画,以及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
  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是必然相通的。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
  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
  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应该说是不错的拼音
  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
  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
  就是“谚文”,而现在的“谚文”却是中国汉字了。古代朝鲜的文字实际上有三种:1、纯
  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2、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但是保留汉字的意
  义与基本文法。3、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鲜的“谚文”。


  虽然1446年意味着朝鲜韩文的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
  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 而存在,被朝鲜妇
  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
  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朝鲜拼音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
  宗颁布“训民正音”晚了450年,为什么?

  这当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朝鲜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纪
  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直到十九世纪末,拼音文字在朝鲜
  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妇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
  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成为官方语言?而且将使用了千年之久
  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
  字被贬为“谚文”的呢?


  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的衰落!


  朝鲜世宗450年以后的1896年,中国清朝被日本击败,二十世纪中国清朝被欧美列强瓜分,
  已经自身难保的中华文明古国自然不再是被朝鲜、日本尊敬的国家,甚至成为日本欺侮的
  对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鲜走下神坛,被
  降格为朝鲜“谚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鲜世宗十五世纪苦心创造的韩文在使用汉字的母国
  中国强大之时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却在中国衰败,朝鲜被日本人占领之时得以通行,曾
  经的二流拼音文字却成为朝鲜一流的官方文字,实在是讽刺啊。


  朝鲜半岛在1945年被苏联、美国分割成为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也叫南北朝鲜,西方社
  会称为南北高丽(Korea)。所以世宗450年前创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鲜被称为“朝鲜文”,
  在韩国被称为“韩文”,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是:韩国的“韩文”至今还允许少量夹用
  汉字;而“朝鲜文”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现在的朝鲜
  文已经是纯朝鲜文了,而且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朝鲜族自治区的学校也使用纯朝鲜文。


  可是到了2005年,历史文化又发生了有趣的逆转。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
  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
  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
  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
  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
  题。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
  明汉字。为了给中国和日本的观光者提供方便,将逐步在道路交通标志上实行汉字和英语
  双重标记。此外,还将同教育部门协调改善汉字教育体制,前韩国总统金大中说:“韩国
  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
  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而且韩国的许多专家、学者
  和居民都强烈呼吁加强汉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为什么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中国汉字的含义呢?


  因为朝鲜拼音文字虽然是象征着朝鲜民族的独立,显示出他们是区别于中华汉民族的朝鲜
  本土民族,但是,朝鲜拼音文字根本还是脱离不开汉字。它们归根到底是汉语的拼音化文
  字——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无论韩文的词汇如何变形,它们的发音却接近于它们曾经
  的母体——汉语,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等
  词的韩语发音。他们语音区别并不比中国的广东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与中国标准普通话
  之间的区别大!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韩文可以被理解为汉语的旁系,或者是一种遥远
  的、异化的大中华方言,韩文字母中最大的创意大概就是圆圈了,中国汉字里面没有圆圈
  的写法。


  中国汉语拼音有四声,也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字同音字的问题,而韩语中没有四声,所以
  用韩文表注汉字的发音就是一件十分费力而且头痛的工作,很难做到准确。一个韩文发(
  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
  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后文才能生义,而且要先理解母体汉字的中文语义才可能得到正确
  的结论。于是就只能请母体文字---中国汉字出来解决问题了,所以就有了目前汉字占四分
  之一的大韩民国《宪法》。

  由于汉字是朝鲜语的古老载体,所以学习韩语时必须先充分掌握汉字,必须知道所要标记
  的原中国文字的意义,否则就要去按约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测。那当然不可能做到非常
  准确,也不可能成其为准确、高雅的朝鲜语言。所以一直到六十年代汉语汉字都是韩国学
  校中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政府逐渐 ‘废除’了中国汉字,现在韩
  国政府又要求全面恢复汉字,累不累?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是韩国、朝鲜,甚至是日本的母体文明,他们传播融合以后成为东亚
  的亚文明,子体的亚文明必然与母体形似,但是文化上的‘废除’行为,却使他们逐渐失
  去了母体文明的灵魂!如果不与中国母体文明再次联接,韩文、朝鲜文、甚至日本文,都
  将成为风干的、没有灵魂的文化‘木乃伊’,所以韩国政府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是必然
  和明智的历史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

  汉字在日本


  中国的汉字很早就传到了日本,据《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六年条记载,百济的王仁初到日本时,带去了《论语》、《千字文》。从奈良的平城京、藤原京遗址实际出土的写有《千字文》语句的木简看,日本很早就使用《千字文》学习汉字了。在日本庆云四年(武则天去世的第二年)抄写的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文集里,我们也可看到相当于“天”、“月”的则天新字。由此可知,汉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之深,只是后来,日本把部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进而又利用汉字字形的一部分创造了假名。
  虽然现在日本仍然在使用汉字,但是,战后不久,日本国语审议会就制定了《当用汉字表》,在撰写公文、学校教育等场合,对使用汉字做出了一定限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哲次说:“40年前读小学,老师说:‘你们现在好好学汉字;等你们儿子、孙子辈,就不用学了。’结果呢,目前日本的外语学院中,选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1/3,超过德文、法文。”现在人们学汉字除了实际应用的需求,还是一种流行。如今日本政府每年举办的汉字检定考试,参加的受测人数已超过200万。阿哲次说,日本有8000万部手机,其中2/3可传输汉字短信,“现在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因而,他认为,汉字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日本就没舍弃过汉字,只不过是自己修改加了些外国传入的
朝鲜大概是1945年,韩国从殖民地统治中解救出来。新生的韩国提倡国粹主义。表音字学者站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于爱国。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订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条款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

韩国法律规定,以表音字为专用文字。1948年独*立之后,为了弘扬民族精神,政府制订了朝鲜拼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只能用表音字书写。但是鉴于历史的缘故,暂时允许兼用汉字。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朝鲜表音字。在其后的30年当中,小学完全取消了汉字,初中高中仅向学生

教授1800个汉字。这一原因造成韩国20--40岁的人几乎完全不懂汉字。他们被称为"表音字的一代"。

带给这代人的后果,是古典文化修养欠缺,与传统脱离,完全脱离了东亚文化圈,深陷孤立与凄楚之中。韩国青年一代连汉字读法都不清楚,书写汉字就更困难了。很多人用汉字写不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也写不出,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之后还要自学汉字。韩国面向成人的汉字函授机构遍布各地。

朝鲜也从1949年起全面废除使用汉字,逐渐过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过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复汉字教育。目前朝鲜小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汉字,至高中毕业止学习1500个汉字。大学期间再学习1500个。共计教授3000个汉字。同样是在1968年,韩国的朴正熙总统下令从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在朴总统坚决推行使用表音字的背后,强调的是土著民主主义以此解释自己的偏执。当时的朴总统企图终身独*裁****,于要求实行欧美式民主的人们针锋相对。以倡导土著民主主义,竭尽全力强调各国各自的土著制度和精神,在此基础上推行文字拼音化。总统的一句话就废除了汉字教育。

当然,由于历史原因,当韩国和朝鲜废除汉字以后,确实对生产和生活方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有的地方一个汉字能够表达的意思,但是在韩语里却要用很多个音节来表达。所以只有极个别的地方,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朝鲜半岛用汉字的地方。

比如,花圈里面一般有一个“奠”字! 中国、韩国、朝鲜都有。而这个字无法用韩语来表达,所以依然保留了下来。
hehe 呵呵,所以到了2005年,历史文化又发生了有趣的逆转。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
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
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
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
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
题。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
明汉字。为了给中国和日本的观光者提供方便,将逐步在道路交通标志上实行汉字和英语
双重标记。此外,还将同教育部门协调改善汉字教育体制,前韩国总统金大中说:“韩国
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
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而且韩国的许多专家、学者
和居民都强烈呼吁加强汉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朝鲜1949年起全面废除使用汉字,韩国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
原因:1945年从殖民地统治中解救出来。新生的韩国提倡国粹主义。表音字学者站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于爱国。

西汉未年,汉字开始传人越南,并且逐步扩大了影响。 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读“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12世纪(公元1174年起),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

到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双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例如,越有语中的‘二’,音为“hai”,这种新字写作“台二”;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手”,音为“tay”,这个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写作‘手西”,又如新字‘鸩”,读作“公’字音,意为孔雀,因为越南语 中孔雀音为“cong”。新字“圣”,读作“崖”,意为天上。也有单表音不表“的。例如,“一”字在越南语中读音为“mot”,新字写作“没’;“有”字在越南语中为“co”,新字写作“固”。这就是喃字,用以区别儒字(即汉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汉语字词(仍用原来的汉字书写)混合使用。 陈朝的阮诠第一次用喃字书写《祭鳄鱼文》。此举得到陈朝皇帝的赏识,皇帝赐阮诠姓韩,称为韩诠。从此,喃字得以逐步推广,喃字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出现。阮鹰是以撰写汉字诗文著称的。他也著有喃字的《国音诗集》。 阅读喃字书籍,可以明显看出用喃字记录越南语的原则。相当多的是根据汉越音对应的规律直接借用汉字,特别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词语;有的是借用与越南语同音的汉字,但字义不同:有的是借用汉字字形,但读音稍有不同,或者有汉字有上角加两撇,表示该字可能读音偏差或字义不同;有的用汉字再加部首偏旁,或将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原则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组字方式。此外,还创造若干新喃字,也使用汉字的笔划偏旁,但这些新喃字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新字还可以再加部首而成为另一个新字。

由于哺字的上述组合情况,所以长期借用的汉语汉字仍然大量保留下来。而且喃字也只是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为国家正式文字,其他朝代汉字仍占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越南汉字汉文一直延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不过近百年来汉字是跟拼音文字并行的,二者同时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汉字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语中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 现今通用的越南语“国语字”,是17世纪葡萄牙、西匝班牙,法国等国到越南的传教士开始创造的。不过他们当初拟定的讲音方案和读物,现在在越南已经见不到了,现今能见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献,是法国人Rhodes编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词典》。葡萄牙人草拟了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方案,法国人Rhodes进行了加工整理,后来又有几个人(包括越南人张永纪、阮长祚)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如此这番之后,现行的越南语国语字事实际早已不是葡萄牙人的原来的方案了。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韩国、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10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可是为什么后来
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
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
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
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文
化交流,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农耕方法也都无法长久的流传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作为中国附庸国的朝鲜在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而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
比较强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朝
鲜君王,世宗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朝鲜本土文字,让普通的
朝鲜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朝鲜的语言。

世宗在发明朝鲜文字时,受到音乐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了解到简单的音乐符
号(1 2 3 4 5 6 7)就能够记录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那么,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也应该可
以记录全部的朝鲜语音,从而拼写出朝鲜的文字。所以世宗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
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
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
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学问,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的哲学观念,博
学多闻,政治手段高明,能够对付朝鲜的两班学者(两班:指的是集‘贵族’与‘官吏’
于一身的朝鲜学者们,他们享有极高的政治文化权利,甚至可以晔映�使�酰�K�谕?治期间,对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
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
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

《训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
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朝鲜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
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注:经过字母的演化与
合并,现代朝韩社会只使用24个字母,比26个英文字母还少2个,是欧美学者比较公认的简
化拼音),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鲜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
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朝鲜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
,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
发音和文字的笔画,以及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
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是必然相通的。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
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
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应该说是不错的拼音
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
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
就是“谚文”,而现在的“谚文”却是中国汉字了。古代朝鲜的文字实际上有三种:1、纯
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2、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但是保留汉字的意
义与基本文法。3、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鲜的“谚文”。

虽然1446年意味着朝鲜韩文的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
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 而存在,被朝鲜妇
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
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朝鲜拼音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
宗颁布“训民正音”晚了450年,为什么?

这当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朝鲜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纪
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直到十九世纪末,拼音文字在朝鲜
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妇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
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成为官方语言?而且将使用了千年之久
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
字被贬为“谚文”的呢?

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的衰落!

朝鲜世宗450年以后的1896年,中国清朝被日本击败,二十世纪中国清朝被欧美列强瓜分,
已经自身难保的中华文明古国自然不再是被朝鲜、日本尊敬的国家,甚至成为日本欺侮的
对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鲜走下神坛,被
降格为朝鲜“谚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鲜世宗十五世纪苦心创造的韩文在使用汉字的母国
中国强大之时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却在中国衰败,朝鲜被日本人占领之时得以通行,曾
经的二流拼音文字却成为朝鲜一流的官方文字,实在是讽刺啊。

朝鲜半岛在1945年被苏联、美国分割成为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也叫南北朝鲜,西方社
会称为南北高丽(Korea)。所以世宗450年前创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鲜被称为“朝鲜文”,
在韩国被称为“韩文”,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是:韩国的“韩文”至今还允许少量夹用
汉字;而“朝鲜文”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现在的朝鲜
文已经是纯朝鲜文了,而且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朝鲜族自治区的学校也使用纯朝鲜文。

可是到了2005年,历史文化又发生了有趣的逆转。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
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
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
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
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
题。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
明汉字。为了给中国和日本的观光者提供方便,将逐步在道路交通标志上实行汉字和英语
双重标记。此外,还将同教育部门协调改善汉字教育体制,前韩国总统金大中说:“韩国
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
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而且韩国的许多专家、学者
和居民都强烈呼吁加强汉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为什么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中国汉字的含义呢?

因为朝鲜拼音文字虽然是象征着朝鲜民族的独立,显示出他们是区别于中华汉民族的朝鲜
本土民族,但是,朝鲜拼音文字根本还是脱离不开汉字。它们归根到底是汉语的拼音化文
字——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无论韩文的词汇如何变形,它们的发音却接近于它们曾经
的母体——汉语,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等
词的韩语发音。他们语音区别并不比中国的广东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与中国标准普通话
之间的区别大!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韩文可以被理解为汉语的旁系,或者是一种遥远
的、异化的大中华方言,韩文字母中最大的创意大概就是圆圈了,中国汉字里面没有圆圈
的写法。

中国汉语拼音有四声,也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字同音字的问题,而韩语中没有四声,所以
用韩文表注汉字的发音就是一件十分费力而且头痛的工作,很难做到准确。一个韩文发(
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
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后文才能生义,而且要先理解母体汉字的中文语义才可能得到正确
的结论。于是就只能请母体文字---中国汉字出来解决问题了,所以就有了目前汉字占四分
之一的大韩民国《宪法》。

由于汉字是朝鲜语的古老载体,所以学习韩语时必须先充分掌握汉字,必须知道所要标记
的原中国文字的意义,否则就要去按约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测。那当然不可能做到非常
准确,也不可能成其为准确、高雅的朝鲜语言。所以一直到六十年代汉语汉字都是韩国学
校中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政府逐渐 ‘废除’了中国汉字,现在韩
国政府又要求全面恢复汉字,累不累?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是韩国、朝鲜,甚至是日本的母体文明,他们传播融合以后成为东亚
的亚文明,子体的亚文明必然与母体形似,但是文化上的‘废除’行为,却使他们逐渐失
去了母体文明的灵魂!如果不与中国母体文明再次联接,韩文、朝鲜文、甚至日本文,都
将成为风干的、没有灵魂的文化‘木乃伊’,所以韩国政府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是必然
和明智的历史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

汉字在日本

中国的汉字很早就传到了日本,据《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六年条记载,百济的王仁初到日本时,带去了《论语》、《千字文》。从奈良的平城京、藤原京遗址实际出土的写有《千字文》语句的木简看,日本很早就使用《千字文》学习汉字了。在日本庆云四年(武则天去世的第二年)抄写的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文集里,我们也可看到相当于“天”、“月”的则天新字。由此可知,汉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之深,只是后来,日本把部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进而又利用汉字字形的一部分创造了假名。
虽然现在日本仍然在使用汉字,但是,战后不久,日本国语审议会就制定了《当用汉字表》,在撰写公文、学校教育等场合,对使用汉字做出了一定限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哲次说:“40年前读小学,老师说:‘你们现在好好学汉字;等你们儿子、孙子辈,就不用学了。’结果呢,目前日本的外语学院中,选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1/3,超过德文、法文。”现在人们学汉字除了实际应用的需求,还是一种流行。如今日本政府每年举办的汉字检定考试,参加的受测人数已超过200万。阿哲次说,日本有8000万部手机,其中2/3可传输汉字短信,“现在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因而,他认为,汉字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日本一直未有舍弃汉字,朝鲜完全舍弃汉字是在民族主义繁盛的20世纪50年代。而越南则是在沦为法国殖民地的19世纪70年代完全舍弃了汉字。

越南和朝鲜从二战后逐步舍弃汉字
日本现在还有在使用中!

很早以前咯……~

中世纪是什么时候?
答: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 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 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 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 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两个国家的 朝鲜和韩国分开前叫什么
答:一、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两个国家的朝鲜和韩国原来是一个国家,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和韩国分别独立。1895年中国清政府甲午海战失败后,朝鲜被迫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大韩帝国暨朝鲜王朝灭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

汉服是指哪些朝代的服饰
答: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南朝鲜和北朝鲜是什么时候划分的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朝鲜出现了两个政权:以金日成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政权和以李承晚为代表的大韩民国政权。双方以北纬38度为暂时的区域分界线,也就是俗称的三八线。朝鲜战争后,朝韩双方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正式确定了南北朝鲜对立的政权状况...

汉字对周边国家有什么影响?
答: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一、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

欧洲中世纪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朝代?
答:欧洲中世纪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即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在这期间中国处于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朝初期。1、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2、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

古时候的朝鲜,日本,印度叫什么?
答: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朝鲜比较复杂,汉朝时候是完全属于中国的,三国时候脱离出来,南部主要称为辰国。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后来新罗联合唐朝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统一了。所以唐朝时候称为新罗,到九世纪又再次分裂成这三个国家,当时都是...

中国有春节,西方有圣诞,那日本、韩国和越南这些国家过什么节日?
答: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特别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都和中国一样,过着春节的这个传统节日。同时在现代,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深入,特别是大中华圈及与中国有着贸易的国家,深深的受到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纷纷...

中国强盛的时候,都有哪些国家在用汉字?
答: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流传甚久。而中国古代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引得不少周边小国前来朝贡,也因此对外传播了不少中华文化,这其中就包括汉字。据相关统计,在中国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使用汉字的国家高达三个,分别有日本、朝鲜、越南。一、日本有...

穿汉服是哪个朝代?
答:到了商朝时期,冠服已经开始初步形成,西周的时候,服饰的完整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字来记载一些东西,而且根据探索发现,这一时间的汉服基本已经有了形状,而服装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上衣和下裙,上衣的袖口比较窄,而且没有扣子,在腰部的两侧有着很宽的腰带,前面再加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