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成语有哪些方法

作者&投稿:阿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辨析成语?~

如果
是在阅读题,应该根据上下文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1/5 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 2/5 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与人,有的适用与物 3/5 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4/5 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 5/5 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互用。

第一,从成语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入手。成语是由词组成的,在一些成语中往往有关键词,弄懂了关键词的意思,整个成语就不容易搞错了。比如“念念有词”和“振振有词”,结构相同,样子相似,“都有不停的说”的意思,如果从“念念”和“振振”两个关键词上加以辨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念念”是像念经似的背诵(现成的词句);“振振”是“理直气壮的样子”,整个成语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大发议论。下面这句话里的“念念有词”就应当改成“振振有词”:大伙儿跟他解释了半天,他还是念念有词地说:“不管怎样,我还要保留自己的观点。”
第二,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2)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程门立雪”。
(3)古代诗文。如“青出于蓝”、“水落石出”。
(4)历代口语。如“大海捞针”、“大刀阔斧”。
(5)新造成语。如“多快好省”、“推陈出新”。
成语虽然是由词组成的,但是只有一部分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对一些由古书中的故事或语句概括而成的成语,一定要弄明白它们的来源及其特定的意义,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的整体意义。比如“杞人忧天”和“坐井观天”。前者出自这样一则寓言:周朝时,杞国有一个人总怕天塌地陷,自己没处躲藏,于是连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用“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而“坐井观天”出自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用来比喻眼界狭小,见闻不广。如果不了解这两个成语的出处,也容易弄错,下面这句话里的,“坐井观天”就应该改成“杞人忧天”:李明对妈妈说:“人家都这么大了,您还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真是坐井观天。”
第三,从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成语跟一般词语一样,也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许多意思相近的成语,可以从褒贬色彩上加以辨析。比如“嘻皮笑脸”和“喜笑颜开”。这两个成语都有“笑嘻嘻”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嘻皮笑脸”是不严肃不正经的笑,属贬义;“喜笑颜开”是形容内心愉快,满面笑容,属褒义。下面这句话里的“嘻皮笑脸’就应当改成“喜笑颜开”或“笑逐颜开”:听到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同学们个个嘻皮笑脸,兴高采烈。
第四,从成语的语义轻重入手。比如“自告奋勇”和“挺身而出”。这两个成语都有“主动出来(承担某一任务)”的意思,但语义轻重有别:“自告奋勇”只是“提出来”,“挺身而出”则已经是“站出来”了;“自告奋勇”只是一般条件下的行动,而“挺身而出”则多指在“情势危急、困难重重或环境恶劣、责任重大”的条件下的行动。可见“挺身而出”比“自告奋勇”语意重。下面这句话里的“挺身而出”就应当改成“自告奋勇”:上午大扫除分配任务时,李明挺身而出,愿意去打扫厕所。
第五,从成语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入手。比如“生机勃勃”和“生气勃勃”。这两个成语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但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同:“生机勃勃”不能用来形容人,而“生气勃勃”可以。下面这句话里的“生机勃勃”就应当改成“生气勃勃”:我们少年儿童生机勃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六,从成语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习惯入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些成语形成了自己的使用习惯,违反了这些习惯,人家听起来就别扭。比如“赴汤蹈火”和“出生入死”。这两个成语都有“不避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但在搭配习惯上有区别:“赴汤蹈火”常跟“在所不辞”、“心甘情愿”连用,而“出生入死”不这么用;“赴汤蹈火”常用在“不惜”、“不怕”、“敢于”等词后面,而“出生入死”不这么用;“出生入死”常用作状语,“赴汤蹈火”不这么用。下面这句话里的“出生入死”就应当改成“赴汤蹈火”:为了乡亲们能平安脱险,我就是出生入死也在所不辞。

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
一、感情色彩
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贬)

1.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首,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
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贬)

2.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而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一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
3.这些天来,由于没有完成好任务,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辜负了人民的委托。 ×

耿耿于怀:心中有事牵萦,无法排遣。一般指内心愤愤不平。(贬)
4.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

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褒)

5.为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消费者如过江之鲫,纷纷而至,从而效益大增。 ×

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贬)

6.据报道,沿用了20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将改头换面,由两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唤多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 ×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贬)
7.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

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褒)
8.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的词句,不深入研究;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贬)

9.招商引资要实事求是,不能不负责任地口若悬河,更不能说谎,否则不但难以引来项目,还会损害一个地方的政府形象。 × 口若悬河:能言善变,滔滔不绝。(褒)
改“信口开河”(贬)
10.在全球股市波动下,为使美元坚挺,降息在所难免。 × 在所难免:指不好的事

11.大连万达战胜浦项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 ×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贬)

12.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但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如火如荼:声势浩大而热烈。(褒)

13.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上行下效:贬,指不好的事跟着做
二、部分重复

例: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一劳”与“从此”重复

1.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 ×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力量达不到。 不能“感到”

2.对方故意说得闪烁其辞,企图减轻罪责。 ×
闪烁其辞: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与“说得”部分重复
三、词义不当

例:二次大战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改“首要”

1.要想让他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请君入瓮,给他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 ×
请君入瓮: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2.本来这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此处用后一个意思。

3.正当他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时候,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可谓九死一生。 √
九死一生: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4.“2010年世博会”申办尘埃落定,中国上海赢得了举办权。 √
尘埃落定:事情有了结局、结果。

5.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6.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
管中窥豹: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7.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8.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
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有些同志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十个手指中的一个,无关大局。

“还没有毕业就去找工作,居然还会有人要你?”小丽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希奇。”

9.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

功亏一篑: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
10.听爷爷讲起在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我真是感同身受。 ×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也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

11.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价而沽。 √
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也指怀才不遇。

12.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 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

13.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
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4.进入高三以来,丁一同学晚上总是学习到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这点小错误不足为训,你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

15.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改“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能理解。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改“不可理喻”

16.繁华的都市,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 改“衣衫褴褛”

17.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穷 改“不值一钱”
18.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19.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的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方面的消息。 ×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20.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
洛阳纸贵: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21.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赚钱,动机不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者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

骨鲠在喉: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22.与环境风格相得益彰,去年武汉环境报道也极具特色。 √

相得益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23.贪官受贿之初,心有余悸,犹抱琵琶半遮面。 ×
心有余悸:危险过后的害怕。

24.巴以冲突逐步升级,中东局势充满了变数,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 ×
退避三舍: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25.随着十六大的日益临近,中央电视台的四百多名工作人员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对许多重要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26.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 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这里应该陈述意见不一的意思。
四、语体色彩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1.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
敝帚自珍: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
不能指别人送的东西
2.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

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 改“全力相助”
3.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谦辞)
五、词语的范围(陈述对象)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

众望所归: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陈述对象应该是人)

2.“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3.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 ×

疏而不漏:法网虽宽大,决不漏过一个作恶之人。
4.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了个人意见。 ×

络绎不绝:(人、车、马、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5.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机《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

绘声绘色:描述、叙述生动逼真。

6.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

不绝如缕:声音细微悠长或局势危急。 可改“络绎不绝”
7.从郑州到西藏,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

山高水长:人的品格节操高洁,影响深远。
8.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

十室九空:因灾荒、战乱或暴政使人民破产、流亡。 可改“万人空巷”
9.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

改弦更张:改革制度,变更方法
10.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刊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

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 ;办事机械、死板(贬)

11.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

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把糊涂的人唤醒。 改“震耳欲聋”:声音很大

12.这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勤政爱民的领导班子,因而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 ×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陈述对象应该是“百姓”而非“生活”
13.参赛歌手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过“文化”关时,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 ×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只指人的品质好坏) 素质、水平可用“参差不齐”
14.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
15.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

翻云覆雨: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改“呼风唤雨”
1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
17.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等)传布迅速。

改“不翼而飞”:消息言论传布迅速;东西突然不见。 此处用后一个意思。

18.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
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19.王师傅去年退休后,每天把小区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邻居接送孩子,处处显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老同志。 × 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20.四名在交通线上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公安人员擒获。 ×
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得赃物。

21.我迷上武侠小说后,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的成绩开始退步了。 ×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多陈述将来的状态)

22.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 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六、习惯用法
例: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
望其项背:看得见项背,指追赶得上。经常用在否定句

1.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委、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

漠不关心:冷漠不关心。不带宾语
2.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七、词语的程度
例:

1.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

视同儿戏:把事情看成小孩子做游戏。比喻极不严肃,极不认真。
程度太重,可改“等闲视之”:看成平常的事,不重视。

2.一旦新的竞争局面到来,国际出版业大规模进入,人才竞争成本加大,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临渊羡鱼: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程度太轻,这里用“那时再加入竞争”的意思
3.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结果)
改“走马观花”:粗略地观察事物。(过程)
容易误解的成语: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暴殄天物:任意残害各种生物。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zhì)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察言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罚不当罪:惩罚过轻。
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犯而不校:被人触犯也不计较。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固若金汤:工事非常坚固,不易攻破。 含垢忍辱:忍受耻辱。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毫发不爽:丝毫不差。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旷日持久: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可以成功。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一个人孤独生活。
钟灵毓秀:美好的山川孕育出优秀人才。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 正襟危坐: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身无长物:形容贫穷。

殊途同归: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死有余辜:罪大恶极。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

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很不足。 学而不厌:好学上进。(满足)
严惩不贷:严加惩处,不予宽恕。 要言不烦:文章、言论等简明扼要。

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文不名:极为贫困。(占有)
一傅众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那样相投。
不知所云:语言空洞、紊乱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传说是有原因的
有声有色:表现得十分生动
绘声绘色: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活灵活现: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第一,从成语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入手。
第二,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2)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程门立雪”。
(3)古代诗文。如“青出于蓝”、“水落石出”。
(4)历代口语。如“大海捞针”、“大刀阔斧”。
(5)新造成语。如“多快好省”、“推陈出新”。
第三,从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
第四,从成语的语义轻重入手。
第五,从成语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入手。
第六,从成语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习惯入手。

建议:了解成语的出处、来源,理解记背,相信你会有大大的进步

望朋友 学习步步高升

楼上莫非是复制的?

公务员考试里的成语辨析怎么搞定
答:(1)判断句子中的划线的成语是否使用正确。(2)根据成语的适用范围选择符合句意的成语。(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题型核心知识 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闹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

辨析成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答:第一,从成语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入手.成语是由词组成的,在一些成语中往往有关键词,弄懂了关键词的意思,整个成语就不容易搞错了.比如“念念有词”和“振振有词”,结构相同,样子相似,“都有不停的说”的意思,如果从“念念”和“振振”两个关键词上加以辨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念念”是像念经...

成语辨析的六大角度是哪几个角度
答:成语辨析的六大角度是:(一)从适用对象角度判断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朋友之间等。在...

成语的辨析方法
答:成语的辨析方法如下:1、注意关键字词 。防范“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2、区别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角度可划成语为褒、中、贬三类,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一般只能用于和该...

成语辨析方法
答:1/5 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 2/5 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与人,有的适用与物 3/5 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4/5 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 5/5 看功能近...

理解成语的方法有哪四种?
答: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

如何辨析成语?
答:准确把握成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弄清整体意义。由于成语大都有一定的来历,其意义往往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字面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因此弄清整体意义十分关键。如有道考题为:“班主任说周一下午要带我们去春游,全班同学个个闻过则喜。”就是一个错误的表述。因为“闻过则喜...

高一语文:成语熟语巧辨析
答:知识点名称 成语(熟语)辨析 1.考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中相关成语内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今年考试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考查点主要是:近义词辨析、词义辨析、感情色彩辨析、语法搭配辨析、敬谦辨析等几个方面。2.辨析方法 把握关键词句,不可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就是只按照...

公务员考试里的成语辨析怎么搞定
答:公务员考试里的成语辨析怎么搞定 (1)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2)准确辨明成语的感 *** 彩 (3)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 (4)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 (5)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 考生们主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并积累常见成语的正确含义和适用范围,区分成语的感 *** 彩,掌握成语句法及其特殊用法。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此型别...

怎样解释成语?
答:解释成语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一、讲解字义,串释语义 。讲解字义,串释语义,是对成语语义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这种分析综合乃是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成语结构成分意义的讲析,离不开成语的整体意义;成语整体意义的概括,又往往以综合结构成分的意义为基础。如:居心叵测:居,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