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紫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哪年~

发生在 西晋

历史如下:

1.“永嘉丧乱”时期

  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甚至统领中央军队。继武帝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皇后与皇太后展开争权斗争,并引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的八位诸侯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乂、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争夺皇位的混战,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为“八王之乱”。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到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的人口迁徙,是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发生在 西晋

历史如下:

1.“永嘉丧乱”时期

  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甚至统领中央军队。继武帝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皇后与皇太后展开争权斗争,并引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的八位诸侯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乂、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争夺皇位的混战,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为“八王之乱”。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到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的人口迁徙,是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次被称为“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

扩展资料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西晋后期。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

晋建武年间,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后西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

扩展资料:

两汉以后,多次大乱与外族入侵,导致大量北方人移居江南。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的移民规模增大。

第一条线路是南迁,越过淮河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带来了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文化的南扩。第二条线路是向辽东地区,投奔当时盘踞幽州的王浚、平州刺史崔瑟、辽西的鲜卑段部和慕容部等。

慕容廆专设冀阳郡、成周郡、营丘郡、唐国郡,分别安置冀州、豫州、青州、并州等地流民。此外,还有从中原到北方的并州及南方的荆襄地区。

这些自发的移民加上因战争等大规模的、频繁的政府强制移民,不但促进了民族融合,而且扩大了中国的文化边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衣冠南渡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中原民户迁至长江流域者超过百万,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中国古代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史称永嘉南渡。

西晋永嘉年间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大体上自永嘉元年司马睿移镇建业开始,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相携南下。永嘉五年,匈奴人刘曜,氐族人石勒破洛阳,“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扩展资料:

永嘉南渡时期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驻建邺。江南比较稳定,当权的官僚们极力设法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安插到江南任地方官吏,以为将来自保之地。

如宰相王衍就任命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扬州刺史。 在永嘉南渡时,北方的许多士族、大地主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人也往往随着大户南逃。



永嘉南渡是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1),北方汉人大批南迁。中原民户迁至长江流域者超过百万,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中国古代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

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大体上自永嘉元年司马睿移镇建业开始,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相携南下。永嘉五年,匈奴人刘曜,氐族人石勒破洛阳,“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北方汉人大量南渡的历史现象称为“永嘉南渡”。十六国先后割据北方,南北分裂时期,仍不断有汉民南徙。东晋南朝为安置北方士民,在南方设立了侨州郡县。大量北方士民南渡对南方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重要影响。

扩展资料:

背景

永嘉(307—313年)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

永嘉四年(310年),刘曜在今河南东部攻下汉人坞堡一百余处。同年,石勒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攻下坞堡三十余处。后又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

同年,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嘉南渡



发生在 西晋

历史如下:

1.“永嘉丧乱”时期

  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甚至统领中央军队。继武帝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皇后与皇太后展开争权斗争,并引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的八位诸侯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乂、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争夺皇位的混战,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是为“八王之乱”。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到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的人口迁徙,是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试述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及其
答: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时间及背景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人口南迁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特别是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和西晋的“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战火连绵,长时间的战乱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严重的破坏了...

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是那次战役?
答: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近代史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答: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中国古代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呢?
答:(1)夏王朝中期至王朝的覆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帝国;(2)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046年,殷商奴隶制帝国时期,是奴隶制帝国发展和繁荣时期 (3)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西周王朝时期,是奴隶制帝国鼎盛和衰落时期 。从中国国家文明的起源至西周王朝是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时期,...

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是那次战役?
答: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近代史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最”有哪些?
答:(17)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著的《茶经》(18)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19)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初的《水浒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20)中国...

汉朝历史介绍
答: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唐宋时期中国南北方人口分布变化原因?
答:两晋时期,北方的战乱加上南方的当地政府鼓励北人南迁,凡南迁而来的“移民”,既给予安置,又发放土地,而且只收租税,免于徭役,以示优待。在这样的政策和北方局势的双重原因下,才会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类南迁行为。从秦汉、跃唐宋、至明清,梳理历次北人为何南迁,又带来什么影响 二、...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耻辱都有哪些?你了解多少呢?
答:“永嘉之乱”是使中原地区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率中原汉族臣民由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事件。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二: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举兵南下,攻取大宋首都...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海战战役
答:崖山海战、马江海战、澎湖海战、露梁海战、白江口之战等。1、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