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如何进入另一个人的灵魂

作者&投稿:致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海灵

很多时候,大家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想要建立彼此的链接,就必然离不开沟通。

而何谓沟通?百度词条上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进行思想与感情有效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近日,西班牙43岁女老师,薇罗妮卡(Veronica)穿上了「人体器官紧身衣」走进了生物课堂,衣服上清楚完整地画出人体器官构造,血管、肠子,甚至是肌肉纹理。

只要薇罗妮卡转一圈,学生们就能从360度了解人体构造跟位置。

这种沟通教学方式让生物课变得生动,知识也更易被理解吸收。薇罗妮卡一度成了网红,更有网友惊呼:这也太硬核了,我上学时怎么没遇到这样的老师。

该信息之所以引发大量关注、授课效果出奇,志晶在《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中如是说:“在沟通中,要想让沟通的天平倾向你,首先就要将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一旦将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身上,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改变,气氛良好的沟通就开始了。”

《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这本书,没有大佬背书、没有名家推荐,有的只是干净简洁的版面和里面满满的干货。志晶做为北大心理学硕士,站在心理学的高度,从故事、共情、框架、逻辑、联想、注意力等6个维度,从形式、方法技巧和效果三个层面上,对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让沟通直抵人心、链接灵魂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一、形式上:故事思维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都说好的沟通,从好的故事开始。

那何谓故事思维呢?安尼特西蒙曾在《故事思维》里借助一个故事进行了论述:

真相,直接又冰冷,曾被村庄里的每一个人拒之门外,她的直白吓到了人们。

当真相被寓言发现的时候,她又冷又饿,蜷缩在角落里。寓言可怜她,把她送回家。用故事为真相装扮,并给予其温暖后,再次送她出门。

当身着故事外衣的真相再次敲响村民的家门时,受到了热情地欢迎。

这个故事里,没有艰涩的定义和说教,直白地告诉我们:真相+故事,这就是故事思维。

故事思维是如何打动人心的?

一位父亲得了老年痴呆,在家里,忘了冰箱在哪,厕所在哪;出门回来,走到门口了,甚至都不知是自己的家。更悲哀地是,他会忘了刚刚吃过饭,也忘了自己的儿子是谁?

一次,儿子带他去吃饭,看到餐盘里剩下的两个饺子,老人竟用颤巍巍的手,将饺子拿起直接塞进兜里,儿子觉得很没面子:爸,您干什么呀?

老人: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这是央视一则公益广告《打包》里的画面,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当年该广告一经播出,触动了亿万个家庭:父爱永在,亲情永恒。老年痴呆的父母可能忘了很多事情,忘了你是谁,可他们却从没忘记过爱你。

其实,广告也是与人最简短的沟通。

如果单纯地直白讲述,或是简单地呼吁大众关爱亲情、关注老人,我们的印象根本没有这么深刻,也不可能引起共鸣,可是广告中融入了故事,就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我们的心。

因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冷冷的数据和残酷的事实更能给人温情,也更能触动人心,从而让人们接受故事中所传达的观点和思想。

大量实践证明:好的沟通,从好的故事开始,合理运用故事思维,用讲故事的方法影响他人,将会让你事半功倍。

那如何有效运用故事思维?志晶在《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书中给出了三点建议:

1、沟通前要做足功课。

既平时要积极积累故事素材,诚如陆游写给儿子的话一样“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也一样,只有平时故事储备充足,到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2、沟通中要找准故事的切入点。

作者说,想要钓鱼就要像鱼一样思考,要善于运用受众者思维,观察和体验对方心理、对沟通的信息进行倾听和筛选,从而找到矛盾的冲突点进行适时切入。

3、讲述故事时要善于塑造画面感。

中日常的交流中,沟通者接受信息——认同信息——产生信任——达成沟通意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有细节冲突、带有画面感的沟通,会让这些环节统统轻而易举。

二、方法技巧上:运用吸引力法则、讲究逻辑会让沟通链接更加高效顺畅

会沟通离不开说话,而说话讲究技巧。《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作者指出:先声夺人的语气, 辅助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真诚、可信、饱满的情绪,再加上具有黏性的话题,会加大沟通者的注意力,让沟通充满吸引力,其次表述时注意内容层次,适当整合逻辑,会让链接更加高效顺达。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颇有道理:

假如你跟一个从来没受过教育的农民谈爱因斯坦,他肯定没有兴趣。反过来你跟他说:

知道你们村上王二麻子吗?知道你们隔壁李寡妇吗?他们昨天好像没有回家......

对方可能立马耳朵就竖起来了,“王二麻子”“李寡妇”“”没回家“就是吸引被沟通者的注意点。

还记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注意力的实验,研究最终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注意力有选择性。

我们在现实沟通中,想要维持注意力,就是要激发起被沟通者的兴趣,而如何激发兴趣,上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是书中作者提到的,让沟通直抵人心最重要的一环——设置悬念,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

另外作者还强调,沟通时,我们一定要试着整合信息逻辑,学会给语言“瘦身”,毕竟沟通时,信息能被记住才是关键。

还记得上次25周年同学会,其中有个环节要求学友们依次发表别后感言。有人泛泛陈述自己毕业后的经历,把持话筒好几分钟,有的则是车轱辘似的拜年话,没有新意,20几人表述完,唯一印象深刻并记住的就是导员徐老师的发言:

被邀请参加这次25周年同学会,我感到很高兴。今天,我想表达的只有三句话:

作为导员,遥想你们当年稚嫩的面孔感慨万千。如今看到大家都在不同的领域各自精彩,甚是欣慰。希望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亘久流长,欢迎你们有机会常回学校走走看看。

这三句话之所以被大家记住,是因为其虽简短却不简单:分别对应的是回顾过去、放眼现在、展望未来。

言简意赅的表述,不仅意思完整且逻辑清晰,这也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环。

在《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一书中,作者将其归纳为:不要做话痨,要学会给语言“瘦身”,不要怕白话,我们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被人记住,记住才是沟通的关键。

三、效果上:与沟通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沟通更高效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其实简单地说,共情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一个人的共情能力一旦被唤起,就能与他人产生情感连接,此时也是与其沟通的最佳时机。

相反,若沟通中不能以情动人,就不能唤起对方的共情,那么沟通双方就不能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会导致沟通的效果差强人意。

《奇葩说》第六季,赛制更加残酷,黄执中PK邱晨关于消除恐婚水的一期,最后黄执中结辩前其实是落后的,但靠着最后的结辩,他却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了。其中原因,就是他结辩时很好的利用了共情。

让听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放下了最初的预判,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进入到沟通关系中,并最终让这种关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共情式交流让黄逆袭成功。

那我们如何做到共情?《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中作者给出如下建议:

要善于多运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因为真实,所以才生动,才会引发真情流露,也更容易感染沟通者。

再次,要保证你的内容要与所沟通的主题相关,我们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也不是为了单纯的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在讲故事、说话的过程中生动地描绘自己可陈述的观点,只有保证主题相关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

四、让灵魂产生链接

《金星秀》这档节目已经开播了好几年,说实话,我因为对于金星这个人物有异议,所以一直没有兴趣关注,谁知一次偶然的机会点开后,竟被深深吸引。

事后,总结被吸引的原因,竟发现,金星在这档节目中的谈话节奏竟然与《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有很多契合之处。

首当其冲的就是“故事思维”,在该访谈节目的开头,金星总是先融入了一段自己的故事。真实的经历不仅有深深地吸引力,还能拉近和沟通者的距离,尤其是在访谈过程中,金星始终把控着谈话节奏,被访谈者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情绪激愤,这些都表明沟通产生了很好的情感共鸣。

如此看来想要沟通轻松高效、直抵人心,并不是运用单一的技巧和方法,而是将故事思维、共情、框架、逻辑、联想、注意力这6个维度,在形式、技巧、效果三个层面上的有机融合,如此才能让灵魂之间产生链接,每个人才不会是一座孤岛。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答: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也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病症的起因在自己身上,唯一能做的只有自救,他人爱莫能助。什么时候你治愈了自己,也就获得了幸福的权力。这件事,于他人无关。曾经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很少被人所了解,我想只要认认真真的对待自己,认真生活,所有的美好都...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答:音乐单曲循环了一曲又一曲,眼泪抑制不住的流,好像很久都没这般情绪了。那个时候,我不想跟任何人去细细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想去体谅所谓的世间百态,每个人都不容易,哪有那么多宽容,伤害就是伤害,哪怕是无意间的。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孤岛,没有想着与众不同,却也不想靠岸。世俗的,...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答:几乎每个人都会体验孤独,就像每个人都会体验抑郁一样。回想你人生中经历过最孤独的时刻,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它你能带给我们什么?Q1: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是孤独呢?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孤独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我认为孤独和孤单的不同在于:孤单是指独自一人时的客观状态;而孤独是指当一个人真正和自己...

高情商的人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呢?
答:没有共情,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只有学会将心比心,掌握共情的力量,爱才能传递,人与人间的交往,才能自然舒畅,如沐春风。懂得共情的人,总能以情动人,利人利己。不懂共情的人,从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不懂得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感受和真实需求,别人伤心她鼓掌、别人开心她叹气,为人不喜也是难免。真正的共情...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等待陌生人来造访
答:一个不知名的法国十八线小城镇,一座破旧的老式公寓,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和嘈​杂,只有小城镇的破败和冷清。电影《心房客》的导演拍的是一种人烟稀少的小城镇的人生活的常态。影片呈现的这些人都没有家人,或者家人都不在身边,他们独自居住,所以孤独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每个人活得都像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是谁说的
答: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海明威曾言:“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然而,对于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来说,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他生活在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与世隔绝,宛如孤岛,从未真正接触过陆地。1900年是Virginian号船上的一个弃婴...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别人进不来,你也出不去
答:这座小城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坐落在其间的房屋,每一条街、每一家店面都屈指可数,小城里面的人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的故事令人匪夷所思,充满了怪诞,正是在这种反常与奇特中,我们仿佛是观看实验室保温箱的看客,里面的每个人都在透明的玻璃罩内声嘶力竭地呐喊,却得不到一声回应,也听不见他人的一丝...

为什么我们活成了一座孤岛?
答:有一次我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哭了,但很明显不是一些很客观的原因造成的,也许是友情这类飘忽不定的因素。可是她可以轻松的在闺蜜好友面前落泪,不用在乎形象,没有顾忌,可以像平时日常聊天一样说出那些令她难受的事情。换做是我,好像做不到。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孤岛,个体与个体之间只有微弱的丝线牵...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答:好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或是闺蜜,只是曾经我们离得很近,出门就能约到,如今我们相距甚远。时间让我们长大,也让我们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一步步走远,一年难得见上几年。一路分离,一路遇见,有些人来不及告别早已走远。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有些问题必须独自去面对。深夜在十字路口徘徊...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答:约翰.多恩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曾说,“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座孤岛,内心深处的孤身一人无力挣脱……稍不注意,我们便脱离了陆地,越来越远,最终淹没在大海深处……夜已深,正躺在床上酝酿睡意的自己被手机震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