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问题

作者&投稿:时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如斜坡变形、地面沉降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的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
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愈来愈突出,影响城市建设
城市地下水超采,产生许多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
地下水的局部污染较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
活动断裂与地震威胁城市安全。
沿海城市海水人侵、海岸侵蚀与淤积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区域地质环境。对于某一区域,地质环境的一系列条件控制着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规模、发育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组合等地质背景构成了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条件,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着岩土侵蚀的发育方向和发展趋势,地形地貌控制着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分布和发育程度。例如,在山区丘陵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变型地质灾害,在地势平坦的海岸带容易发生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缓变型地质灾害。

按照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将地质灾害划分为8类:地球内动力活动灾害类、斜坡岩土体运动(变形破坏)灾害类、地面变形破裂灾害类、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类、河湖水库灾害类、海洋及海岸带灾害类、特殊岩土灾害类、土地退化灾害类(表1-1)。按照灾害活动过程把地质灾害划分为两类:突变型和缓变型。突然发生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灾害活动过程的为突变型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缓慢,随时间延续累进发展的为缓变型地质灾害。

表1-1 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分类表

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突变型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不完全统计,自1900年以来各大洲发生重大地质灾害超过1400起,造成约241万人死亡,受影响人数1.6亿人以上,有记录的经济损失超过4600亿美元(表1-2)。研究表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大。而在人口稀少区、经济落后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则相对较小。

表1-2 世界各大洲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统计表(1900~2008年)

续表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UN/ISDR)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



其他地质环境问题
答:地热水的水质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由于温度对水岩溶滤作用的影响,地热水中氟化物、硫化物、氯化物、固形物(全盐量)和二氧化硅的含量远比一般地下水高。未加处理的地热废水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如河北省固安县的霸25井,由于地热水的长期排放,导致附近饮用水源地的井水变为苦咸水。任丘-留路...

地下水地质环境问题
答:地下水开采的负效应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带来的对城市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岩溶塌陷、生态环境恶化等,由于供求矛盾的日益尖锐,还往往形成恶性循环,构成地质灾害,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或严重威胁。 (一)地下水资源枯竭 任何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总是有...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答:地面塌陷是覆盖型岩溶区开采地下水时最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这是因为在这一地区开采(或疏干)地下水时,由于岩溶洞穴充填物和水体的排出以及松散盖层中潜蚀作用的加剧,破坏了覆盖层的稳定性而导致地面塌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因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塌陷已多达800余处。由于岩溶区的地面塌陷灾害常具突发性,因此它...

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哪些
答:1、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地面塌陷愈来愈突出,影响城市建设 3、城市地下水超采,产生许多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4、地下水的局部污染较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5、活动断裂与地震威胁城市安全。6、沿海城市海水人侵、海岸侵蚀与淤积问题。

与地下水有关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答:调查结果表明,受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加之城市及工农牧业布局相对集中,各地产业结构不稳,人类工程活动或自然原因导致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类型少、分布范围小、延续时间短的特点。有历史时期产生过而目前已消失的问题,也有目前存在并进一步加剧的问题,还有将来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归纳起来有4...

地貌因子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答:地貌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同时对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又起到控制和影响的作用。不同地貌控制着不同的地质作用,同时还影响到气候,对作物的生长、人类的生产也起到控制作用,所以地貌也是一种资源。如前述,三江平原分为山前台地与残丘、低平原、河谷平原3种地貌单元。本节仅讨论地貌作用及其人类活动对地貌的破坏作用等...

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答:金属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矿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 3.4.3.1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突出表现为中小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西北...

地质环境影响
答:地质环境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入、流出的开放式系统,具有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的特征。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空间上则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8.1.1 地质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

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导致的结果分类
答:以矿业活动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结果作为分类的主要原则,从公益性、基础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保护的目的出发,将其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及众多的表现形式(表3-1)。 表3-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 矿山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在矿山开发的时间上、空间上具有重叠性、穿插性,部分...

地下水引发地质环境分区及水环境治理措施
答: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现状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海(咸)水入侵、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 1.海(咸)水入侵 海(咸)水入侵是指由于陆地地下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咸)水直接侵染淡水层的现象。 区内海(咸)水入侵始于1976年,主要发生在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