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进攻莫斯科,为什么说冬天对其影响小?

作者&投稿:广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41年12月初,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最终在苏联的严寒来临之前戛然而止,这对已经鏖战半年、损失几百万人的苏军来说,尽管战局依然不明朗,但无休止的败退终于停了下来,不但保住了莫斯科,而且还大量消耗了德军实力。

然而,战后许多人都将德军的失利归咎于糟糕的后勤和苏联的寒冬,但鲜为人知的是,同时期的苏军同样面临着这些困难,甚至比德军的处境更加糟糕。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困难,苏军是如何克服的呢?而德军的优势又因何渐渐消失呢?

实际上,双方都面临着交通运输的困难。

随着德军深入苏联腹地越来越深,后勤补给也愈发地困难起来。要知道,入侵苏联的几百万德军劳师动众、远道而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恰恰在这一方面,德军却做得令人大失所望。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德军统帅部对自身的战争潜力,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就是“久战必不利”,再加上苏军在“冬季战争”的差劲表现,均认为屡试不爽的“闪击战”能轻而易举地攻占苏联。致使在主观上并不重视后勤保障,更多寄希望于“一锤定音”。

其次,作为运输保障的铁路,除了两国铁轨宽窄不一的麻烦外,德国铁路部门并未纳入战时体制恐怕是要命的因素之一,尽管后期有所纠正,但其官僚主义和懒散,使得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每天只得到16车物资,仅满足需求的一半。

当然,在铁路运输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作为补充的汽车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苏联的秋雨季节让道路变得十分泥泞,糟糕的路况直接导致德军50万辆卡车大部分损坏,能使用的仅为30%,也就是说,德军高度依赖的汽车运输也濒临瘫痪。

与德军相比,苏联方面的后勤保障也好不到哪里去。大量的工厂后撤导致铁路运往前线的物资滞后,而莫斯科过于集中的铁路更是遭到德军飞机不间断轰炸,铁路损毁相当严重,援兵也一样在泥泞中开往前线,守军的粮食仅够维持10天。

好在,苏军本土作战的优势显现了出来,他们用马车对付泥泞的道路,而更多的民众投入到“保通”的工作中去,道路上的弹坑会很快被填上,铁路更是拼死抢修。战争期间,苏联交通中断时间未超过6小时。可见,战争动员是最大的后勤保障。

同时,冬季对德军的影响也有限。

1941年,莫斯科战役期间,很多人认为德军的失利,除了苏军的顽强以及糟糕的后勤外,更多的将其归咎于苏联的严寒。这种说法没有错,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12月份之前几乎对德军影响不大,反倒更希望冬天早些来,这是为何呢?

原来,与苏联的冬季寒冷相比,泥泞的道路是阻止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最大障碍,封冻后的公路反而利于其装甲兵团的机动,这也是促成了“台风行动”继续实施的关键。也就是说,零下10度左右的天气,并未完全影响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然而,对于御寒的准备,苏、德双方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德军统帅部在主观上认为在苏联寒冬来临前能获得胜利,直到10月开始下雪,德军后勤部门才开始准备,甚至搞了一个冬装展览会,并允诺月底前有一半的部队将穿上冬装。

但由于开往前线的列车有限,绝大部分军列用来保障弹药和燃油,本该运往前线的冬装还积压在华沙的火车站。就在莫斯科战役如火如荼的时候,德军还穿着夏季军服,直到11月下旬,一线部队才得到首批冬装,但也只能满足需求的20%。

相比德军,苏联人的准备要早得多,10月份就已开始下发冬装了,但也因为物资短缺,换装工作迟迟不能完成,以至于在战役期间,苏军也出现了冻伤现象。为了赶制冬装,莫斯科市动员了一切能调动的力量,各大被服厂取消休假、昼夜加班。

更感人的是,成千上万的家庭妇女也加入了进来,她们在防空洞、地铁昏暗的灯光下缝制军装,尽管赶制的冬装称不上美观,但十分的实用。不管怎么说,就在德军停止进攻莫斯科,苏联真正的严寒到来之前,苏军官兵全部穿上暖和的冬装。

总之,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被迫停止进攻,不仅是苏联军民的顽强,还有其强大的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在发挥着德军无法比拟的作用。说白了,从战争一开始德军就已显败相。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莫斯科地理位置离北极圈比较近,冬天整日寒冷,到处都被冰雪覆盖,德军此时进攻举步维艰。

因为德国的军人根本忍受不了莫斯科的寒冷,在这个时候攻打莫斯科并不是明智之举,对莫斯科的影响也非常小。

因为在冬天的话对于双方来说影响都是一样,而且德军经常会面临这样恶劣的天气,所以他们有非常好的心理准备。

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被迫停止进攻,不仅是苏联军民的顽强,还有其强大的战争潜力和运员能力,在发挥着德军,无法比拟的作用,说白了从战争一开始德军就已显败相

严寒到底是不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失败的决定性因
答:不是,严寒只是外因,实际上主要原因是德军补给不足,后面进攻乏力,很多部队都已经弹尽粮绝,那个天气饿死冻死或因此被俘虏的比战死的要多。当然,正面战场是被苏联用血肉部队拖死的,要是让德军进攻到苏联复地,他们就能就地获得一些补给。

莫斯科保卫战中,为什么不去掳掠德军而是把他活活冻死?
答:当时攻打莫斯科的时候,德国出动的军队是一百多万人,但是在战争中,德国牺牲了58万人,依旧是没有赢得这场战争,而这58万人中,大部分不是死于战场,而是被莫斯科的冬天冻死的,现在还多人要问了,就算当时德国政府没有来得及准备过冬的衣物,难道德军不知道抢点苏联人的棉衣过冬吗?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

莫斯科战争中,为何德军宁愿冻死也不去抢苏联人的衣服?
答:可让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却以失败告终。德国高层一直强调,必须在冬天前拿下莫斯科。但是苏联对莫斯科的防御体系极为重视,以至于德国迟迟不能攻下莫斯科。最终苏联强大的防御体系将时间拖到了凛冬。寒冬一来,原本异常自信的希特勒并没有为德军士兵准备充足的棉衣,而且加上寒冬的...

为什么二战苏德战争中德国的坦克会冻住而苏联的却没事啊?
答:苏联人民一直生活在 高纬度地区,他们早已适应西伯利亚地区高寒的气候,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就能够适应高寒气温,苏联的T-34坦克就能够完全适应高寒气温,而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就不能适应高寒气温。在德军攻打莫斯科的时候,曾经在一天内气温骤降至零下40度,这是苏联几十年来遇到的最冷气温,坦克内的机油...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为什么不及时空投冬装或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呢?_百 ...
答:德军很多人将失败归结于俄罗斯严寒的冬季,他们说如果不是严寒的阻碍,1941年11月的时候德军应该在喝庆功酒了,气温骤降让士兵和武器的力量大打折扣。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真正的严寒是零下40度,但是这时已经是1941年12月15日了,要知道此时已经是苏联军队转入反攻阶段,大部分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是...

德国输给了莫斯科的冬天,如果没有冬天德国能赢吗
答:一旦下雨,就会变成泥潭。汽车就更不用说了,连坦克都很难前进。在10月份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之前,德国人就因为道路泥泞难行经常陷入困境。直到11月降温后泥泞的道路结冰,德军才得以继续进攻。如果1941年真的是一个温暖的冬天,那么到了11月,德国人只能呆呆地看着泥泞的道路,而苏联人则加强莫斯科的防御,...

二战: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前攻下莫斯科吗?
答:而且德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攻击,苏联进行动员的时间也会变短,德国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间最少提前两个月以上。其实希特勒在最初的时候,一直打算从春季就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在冬季结束之前结束战争。然而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却四处惹祸,导致了德国不得不替意大利擦屁股,将进攻苏联的时间延迟了两个月。在德国...

德军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提前准备冬装呢?
答:希特勒为什么主动进攻苏联?这是军事专家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有人说是因为在贸易中德国欠了苏联巨额贷款,以战争的方式赖账,也有人说是因为斯大林想要进攻德国,因而希特勒先下手为强。不管因为什么,反正德国入侵了。希特勒还宣称冬季到来之前就能拿下莫斯科,占领苏联。这句话大家是否似曾相识?没错,日本...

德军在莫斯科,为何不去抢苏联人的衣服防冻?
答:由于两地气候的差异,在面对莫斯科异常寒冷的环境下,德军损失惨重,无数的士兵被冻死,军队士气大受打击。但是作为当时的作战优势方,那么为什么德军方面宁愿活活冻死,却不去把苏联人的衣服抢过来穿呢?首先,我们从苏联的经济开始说起。当时的苏联,刚经历过斯大林的政治清洗阶段,国内人心惶惶,经济迅速败...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宁肯挨冻也不去掳掠?
答:实际上,在德国伤亡的58万人中,有超过11万人都是冻死的,虽说莫斯科的气候的确是寒冷的要命,导致德军准备不足,但是没有棉衣可以去抢啊,为什么还会冻死呢?这就要说到莫斯科的战略了,在德军攻来之前,原来是打算绕过乌克兰直接进攻苏联的,这个战略加上闪电战,可以说是很稳了,但后来,德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