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美文加赏析

作者&投稿:叱干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短小简单优美散文带赏析~

  1
  张晓风
  《光阴的故事》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
  什么使那锅米饭变馊变坏——是时间。
  可是,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酿的酒。十七八年后,女儿长大了,这酒就成为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女红。
  是什么使那些平凡的米,变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时间。
  时间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呢?都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使原来的数值增倍而已。开始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更腐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分钟,都在继续增加它的芬芳。
  我们也曾经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开始堕落,时间会把他变得满面风尘,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时间也能把温和的笑痕,体谅的眼神,成熟的风采,智慧的神韵添加在那些追寻善良的人身上。时间将怎样对待你我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是以什么态度来期许我们自己的。

  赏析:
  我想起罗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词里淡淡的忧伤和感怀总让我唏嘘不已。而张晓风的这段文字则更加理性而沉稳。光阴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呢,不是本质,不是好的变成坏的,也不是坏的变成好的,只是一种积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已。
  所以,不要再埋怨时间,不要总是说时间改变了一切。时间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一些东西随着时间增加或者减少而已。所以,为了让时间最后酿造的是一坛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们必须给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宽容的美德。
  喜欢这种哲理性的文字,让我思索,回味无穷。

  2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
  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
  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

  赏析:喜欢席慕容的文字,我总是喜欢在黄昏时分一遍遍地读她,沉醉于文字间的浪漫,诗行间的唯美。我感动于她对生活的态度,感动于她那颗随处发现美的双眼,感动于她手中那写得出涓涓文字画得出潺潺流水的笔。
  而这篇《窗前的青春》,让我对教师的职业心驰神往。我想能与孩子们在一起的人才会永葆年轻吧。接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看一张张稚气的脸走向成熟,然后又开始下一轮航渡。
  年少的时光太瘦,青春的指缝太宽,不经意之间就会流走太多的春秋。让曾经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过这些枯坐教室的时光,重新走进了教室,走进了不一样的教师生活。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这些遐想给了我们梦,给了我们青春的美。

  3秋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赏析:
  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 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写这文时,据说她仅有15岁,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体会得那么深刻,更不明白她走不出内心的阴霾,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然而,她的文字却是那样的烂漫,繁花似锦,灵动鲜活,精致得大概只有中国文字才能够完整表达的高度。

[编辑本段]《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编辑本段]《春》赏析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
答案补充
(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补充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
答案补充
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
答案补充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了这种演变?这篇散文在朱自清的创作中具有哪些特别的意义?依然值得人们去探究。

幸福的摩天轮

笨重的轮盘,承载了幻想化的爱情,一刻也不停歇的把愿望送到天上去
因此,守望着它的时候,我似乎透过云端看见了漂浮着无数绚丽多彩的幸福许愿签
也不记得从哪个守望的傍晚开始,我居然也相信了摩天轮的魔力传说
从此,我成了幸福守望者。
对摩天轮,总是有种浪漫的感觉. 接近天空的感觉。听人说,爱着摩天轮的人都是在等待着幸福的人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摩天轮被冠上了幸福的名号
华丽的肢体,缓慢的节奏,恋人般期盼着的心 。
仰望着冰冷冷的轮盘,守候我的幸福转到我面前。一圈又一圈
我坚信,终有一天会来临
而且也从未离开过。仿佛那就是我的信仰
有时候,觉得轮盘就像两个人的命数
兜兜转转,从起点到终点,又启程。
命数注定的,摩天轮不轮怎么转,终会出现
所以,一直守望着我的爱情。一直守望幸福的摩天轮
幸福的光芒,我抬头看
如果微弱,我不放弃对它的捕捉
如果刺眼,更不忘睁大眼睛迎接它的降临

那年的摩天轮
传说,一起坐摩天轮的恋人最终会以分手告终,但当摩天轮达到最高点时,如果与恋人亲吻,就会永远一直走下去……
  
  传说,摩天轮的每个盒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当我们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摩天轮有多高,幸福就有多高……
  
  我们曾经执着地守望着我们对摩天轮的幻想,一次又一次,在漫天的星光下,仰望摩天轮。我们相信,摩天轮会带给我们幸福。
  
  有多少对恋人,也像我们一样坚守对摩天轮的执着……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摩天轮下走到永远?
  
  那年,我们怀着对爱情的懵懂,一起坐上了摩天轮。我们的手紧紧地相牵,摩天轮一圈又一圈地转着。传说,摩天轮每转过一圈,世界上就有一对恋人相爱。我们笑着看着彼此,我们对这个传说坚定不移。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关于摩天轮的另一个传说:每当摩天轮转过一圈,地球上同样会有一对恋人分离……
  
  摩天轮转到最高点的时候,我们大声对着星空喊我们的幸福要最高,随后,我转身看着她的脸,深深地吻下去……我们在繁星的祝福下,沉醉在无尽的幸福中……
  
  摩天轮的传说太多太多……
  
  如今,我又再一次登上了摩天轮,只是,我的身边不在有她。孤寂地坐着,看见四周的空气都在旋转,我们的爱,也走到了尽头。是谁说要爱我一辈子,是谁说和我永远一起坐摩天轮?永远?又有谁知道永远有多远?
  
  我知道,那一切都是我们青涩的年华里犯的一个错,抑或是一个梦,一个美丽却又伤感的梦……
  
  从此,我不再相信摩天轮的传说,我放弃了我们对摩天轮的守望,我也不再执着,但是,我还是会偶尔一个人来仰望摩天轮,我知道,我在仰望我的爱。只是那段爱再也触及不到。
  
  那年,我们的摩天轮,送走了我们的爱;那年,我们的摩天轮,转过了我们懵懂的青春……
  
  传说,摩天轮,转动起来,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星星可以听见人心中的愿望……
  
  传说,坐在摩天轮上,就等同于触碰到了幸福,那里是离希望最近的距离……
  
  只是,这一切都不在重要。
  
  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是敌人……
  
  因为伤过,所以不会是朋友……
  
  只能深深记住,那年的摩天轮……

摩天轮与旋转木马
关于摩天轮,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传说摩天轮的每个盒子里都装满了幸福
当我们仰望摩天轮的时候
就是在仰望幸福
而幸福有多高
摩天轮就有多高
当我们渴望得到幸福但幸福又迟迟没有到来的时候
试着坐上摩天轮等待它慢慢升高
直到最顶端
俯视所看到的一切
其实我们所要的幸福很简单
从那里往下看
人都很渺小
我相信
世界虽大
但总有属于我们简单的幸福
所以
当我们感到不幸福的时候
试着去坐摩天轮
等待着所谓的幸福高度
他们说
眺望摩天轮的人都是在眺望幸福
那,旋转木马呢?
许多人都认为,旋转木马…是个让人看起来很幸福的游戏``旋转木马的含义,是追逐是等待是无法触及的距离……坐在木马上的人周而复始地旋转,永远只能看到彼此的背影,距离那么近,却怎么也触不到。也许有人会坐在一起,可那只是现在……以后会怎样,心中的苦闷,谁知道?谁了解?摩天轮和旋转木马,幸福的代表……摩天轮是紧紧将两人套捞……而旋转木马……永远只有一个孤单的影子....想抓却抓不到…………

巴黎,摩天轮,人生

有一种人生,名字叫做“摩天轮”。
  
  你始终站在观光舱里透过玻璃看风景,即使转到最高点,即使无限接近,风景也不属于你。当转完一整圈之后,依然孤孤单单地离开摩天轮。
  
  看过那么多转瞬即逝的美丽泡沫,我知道再长的旅程也有结束的一天;在高处转动时遇见的一切,都不可能在结束后随我一起落回地面。
  
  那是一段触不到的风景,始终隐没在抬头就能看到的云端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巴黎,乘坐摩天轮的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却也必须逐渐远离。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抵达,却也永远不会停止仰望。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状态就在于这种依依不舍的暧昧;一旦明朗,一旦依赖,一切都被摆到太阳下暴晒。一晒就坏了,你马上面临选择:是要,还是不要。
  
  现代人活得越来越长,却爱得越来越短。我们对此深深恐惧,于是乐于享受暧昧:不用靠近自然也就不会远离,未曾得到过至少将来算不上失去。以为相互试探之间保留着自己全身而退的底线。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明明一句话能说清,非要含混暧昧。仿佛唯有不靠近,才能永垂不朽。那,照这么说来,这种疏离感究竟是因为感觉不够深爱,还是太深反而不敢碰?不知道。
  
  我们以为一辈子还很长,我们以为有些事只有感觉才是真实的,我们“以为”得太多,一直到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感觉,已经与死亡和永别一样,刻成我们苍白生命里最鲜红的伤。
  
  如果没有失去,可能继续困在自己知觉的假象中迷糊度日;失去能让人猛然清醒,但代价便是从此不再拥有。清醒地活着注定要直面惨痛的遗憾,混沌地生存却领略不到记忆的幸福,要怎么选择?谁能选择?
  
  其实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由陌生到亲近再由亲近到疏离,没有任何一段关系可以例外,也许每段关系的结束都有不同的原因,总之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殊途同归。
  
  现在,你、我和所有人一样:外表光鲜内心困惑、压力太多安全感太少、活得越来越长却爱得越来越短、更相信银行卡上的数字却更怀疑生存的本质……也许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别处”,只是那个“别处”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人生的版图上。
  
  “有生之年”是最诚恳也最不靠谱的一个词:再好的时光都会过去,再长的梦境也会回归现实。现实世界也许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但至少还有“别处”可以期待;而“别处”也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我们至少已经抵达过自己的梦想。
  
  只要还有期待,就不算完全抵达;只要还会回来,就不算是真正离开。人生很短暂,并没有那么多个“永远”可以从生命中排除出去;就算真的永远离开某一处,世界那么大,总还有别处在等着你。只要你相信,“别处”是真实存在的。
  
  19岁以前,我一直以为“别处”就是到不了的地方。
  
  19岁之后,我逐渐明白“别处”其实是你终将实现的愿望
  
  正如生命中充满太多相对的部分,每一段旅程,有到达也有离开才算完整。

美文摘抄加赏析
答:【赏析】屈原是非常悲哀的,因为他生存在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朝代,但从来没有人对他怜悯,有的只是憧憬和敬重,只因他出淤泥而不染,执着地背离满是污浊黑暗的俗世,逆风而行,为了他的梦想,义无反顾。这是他留给那个昏暗世间的唯一的一份清醒。 9、美文摘抄加赏析:<晓雾,夕颜> 她疏离的姿态,像一朵远远开在天际的花...

经典美文摘抄带赏析
答:经典美文摘抄带赏析 篇1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

美文摘抄加赏析
答: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

2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
答:1夏 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

励志美文100字摘抄加60字赏析
答:赏析:我总以为林清玄的文字都是禅宗或是寓言,没想到还有这样抒情优美的文字。作者写凤凰花的同时,也写了高洁的梧桐,涅槃的凤凰和年少的骊歌。光阴逝去,离别却总是让我们伤感而无奈,但是凤凰花还是这样热烈地开着,映衬着离别的哀伤。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2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
答:赏析:站在历史枝头,可以看得更高更全面,第二人称来写,显得更加亲切,又更能强调观点,仿佛作者是情不自禁说出站在历史枝头的诸多好处来.而关于成为音节成为停顿的部分,则让我恻然.即使我没有很大的成功,我也依然是这个世界这段历史的组成部分呢.6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

3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
答:1摘自席慕容《桐花》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

美文摘抄及赏析
答:1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桐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刘绍棠《思,在百草园》赏析:这段话运用比喻、拟人、...

美文摘抄加赏析100字
答:1、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赏析:运用了比喻形象的写出了“爱”的重要。2、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

短小简单优美散文带赏析
答:赏析:喜欢席慕容的文字,我总是喜欢在黄昏时分一遍遍地读她,沉醉于文字间的浪漫,诗行间的唯美。我感动于她对生活的态度,感动于她那颗随处发现美的双眼,感动于她手中那写得出涓涓文字画得出潺潺流水的笔。而这篇《窗前的青春》,让我对教师的职业心驰神往。我想能与孩子们在一起的人才会永葆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