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木桥作文

作者&投稿:大季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文:周庄的桥 200字左右~

  位于苏州市东南30多公里的古镇周庄,近年来犹如一颗拂去了尘埃的珍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众多中外旅客争先前往欣赏水镇秀色的旅游胜地。周庄古镇区只有0.47平方公里,去年一年的旅游收入却高达3.2亿元,周庄旅游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古镇保护得好,没有遭受过“建设性的破坏”。这一方面得益于周庄四面环水,自古就交通不便的特殊地理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早就受到一些古城保护专家的关注,规划早,保护早。周庄既然四面环水是水的世界,自然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横卧在水巷之上的石桥了。周庄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时代的石桥14座。双桥、富安桥、贞丰桥、福洪桥和新建的急水港大桥可谓是周庄桥的代表。双桥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的双桥又名钥匙桥,是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位于周庄镇东北。由于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桥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双桥一名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建造,一名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建造,二桥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皆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由里人捐资重建。永安桥在1957年再次修缮。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永安桥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游人见了,无不为之入迷。贞丰桥
  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位于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为单孔石拱桥。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驳,一派古意。桥西侧有一小楼,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王大觉、陈去病、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贞丰桥和迷楼现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相得益彰。富安桥
  位于中市街东端的富安桥,原名总管桥。富安桥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富安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雨雪天也不打滑,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
  1988年以来,有关部门拨款修复了四个桥楼,黛瓦粉墙,飞檐朱栏,雕梁画栋,一派古色古香。桥楼内有茶楼和专售旅游用品的商店,既可供游客歇憩,又是欣赏水巷风光和摄影留念的好景点,为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合璧的立体型建筑。福洪桥
  位于后港西口的福洪桥,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缕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桥在清康熙年间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桥长16.4米,宽2.1米,跨度为4.7米。
  当地百姓称福洪桥为洪桥。相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失败后,有一支太平军从外地流落到周庄。当地地主豪绅十分恐惧,勾结清政府,一面散布谣言,污蔑他们是青面獠牙的“长毛”;一面伺机将太平军镇压。有一天,大地主黄通令纠集地主武装势力,在福洪桥上,残酷地杀害了几百名太平军,太平军的鲜血染红了福洪桥的石阶,染红了碧澄澄的后港河。由于红和洪谐音,从此人们就把福洪桥称为洪(红)桥,以纪念壮烈牺牲的太平军。一百多年过去了,洪桥的名字仍然在流传,它的真名反而被人们忘记了。急水港大桥
  急水港大桥是昆山境内跨度较大、等级最高的桥梁,河面跨度128米,桥长344米,桥面宽12.5米。该桥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上部构造,昆山交通学会设计下部构造,为四孔36米下承式预应力桁架桥。这种新颖的桥型,在国内外较大跨度桥梁中比较罕见。这座大桥于1987年3月动工,1989年5月竣工,历时两年零两个月,耗资295万元。
  急水港称东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之一,现在仍是苏申外港线的重要航道。据史书记载,这条航道已有6000多年历史,如今平均每天有4000余艘船只过境,全年通货运量约4600万吨。终日舟来楫往,船队宛若长龙,十分壮观。由于它从不封动、淤塞,具有永不衰竭的载力,人们把急水港称为“上海的莱茵河”。
  急水港把周庄镇分割成隔水相望的两部分,历来只能靠小船摆渡。据1987年统计,年摆渡量为146万人次,自行车7.3万辆次。遇台风季节,渡口停航,人们就只能望“河”兴叹。这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束缚。
  经过再三论证,昆山县政府决定建造急水港大桥。大桥桥北为江南水网地区土地基,水下淤泥深厚,且有流沙,急水港水深流急风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结束了千百年来人工摆渡的历史。
  现在,桥上可通行汽车和行人,桥下可通轮船,给周庄的交通带来很大便利,加上周庄与昆山、青浦的公路先后通车,苏州、吴江的汽车可以经周庄,去淀山湖畔的大观园,再经青浦前往上海市区或虹桥国际机场,使周庄与外界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肖雪

  位于苏州市东南30多公里的古镇周庄,近年来犹如一颗拂去了尘埃的珍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众多中外旅客争先前往欣赏水镇秀色的旅游胜地.周庄古镇区只有0.47平方公里,去年一年的旅游收入却高达3.2亿元,周庄旅游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古镇保护得好,没有遭受过“建设性的破坏”.这一方面得益于周庄四面环水,自古就交通不便的特殊地理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早就受到一些古城保护专家的关注,规划早,保护早.周庄既然四面环水是水的世界,自然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横卧在水巷之上的石桥了.周庄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时代的石桥14座.双桥、富安桥、贞丰桥、福洪桥和新建的急水港大桥可谓是周庄桥的代表.双桥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的双桥又名钥匙桥,是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位于周庄镇东北.由于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桥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双桥一名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建造,一名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建造,二桥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皆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由里人捐资重建.永安桥在1957年再次修缮.世德桥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永安桥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游人见了,无不为之入迷.贞丰桥
  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位于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为单孔石拱桥.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驳,一派古意.桥西侧有一小楼,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王大觉、陈去病、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贞丰桥和迷楼现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相得益彰.富安桥
  位于中市街东端的富安桥,原名总管桥.富安桥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富安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的山崖间,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雨雪天也不打滑,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
  1988年以来,有关部门拨款修复了四个桥楼,黛瓦粉墙,飞檐朱栏,雕梁画栋,一派古色古香.桥楼内有茶楼和专售旅游用品的商店,既可供游客歇憩,又是欣赏水巷风光和摄影留念的好景点,为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合璧的立体型建筑.福洪桥

  周庄木桥
  大家见过许多桥吧,石桥、斜拉索桥、高架桥……可你一定没有见过我们甘霖镇苍岩的小木桥。我也是到亲戚家窜门,偶然间发现的。从此,我每去苍岩总要去小木桥走走。   这座桥横跨在苍岩江上,离水面约5米,桥长约三十米,宽在一米左右。小木桥非常简陋,用几根大人手臂粗的木头搭成八个桥墩,上面架上几根粗粗的木头,再铺上薄薄的木板,仅此而已。它看上去并不结实,大人说,每次涨水,都会被冲毁,不过,村民们总会很快把小木桥从新修成原样。   这座桥很有趣。我第一次走在桥上,很害怕,老拉着哈哈哈手不放,我一小步一小步小心翼翼地走着,总是感觉桥身在晃动。但是好奇心又强烈地驱使着我往前走,总算,我平平安安地走了一趟。渐渐地,我的胆子大起来了,虽然在桥中我还很小心谨慎,但每当快到对岸时,我总会快步跑过去。到了后来,每当到了桥中心,我变得很喜欢停下来看看那桥下淙淙的流水了。那水非常清澈,清得可以清楚的看见河底的鹅卵石,鹅卵石有大的、小的、心型的、三角形的……表面光溜溜的,可漂亮了,加上有几条可爱的小鱼在他们上面机灵地穿梭,桥下就特别的生机勃勃,真叫我越看越喜欢。   虽然我爱上了看小木桥下的流水,但美中不足的是,留给我观赏的时间还不是很多。因为小木桥上总是很热闹,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每当春天来临,桥东面的果园里桃花盛开,远远望去像一片红云,吸引了无数的人们,他们满怀喜悦地走过这有趣的小木桥,去观赏桃花。夏天的小木桥比春天更热闹,桥东的桃园里挂满了鲜红的、熟透的一看就让人直流口水的水蜜桃,当地人带着亲朋好友来摘桃子了,他们一篮篮、一担担,满载而归,都溢满笑容地走过这座小木桥。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木桥,给当地人带来了许多方便,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给我们这些喜欢它的人带来了许多乐

一篇仿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文作文
答:大多用来挂置牌匾所用。桥体所采用的是独拱有长虹贯日之气其功能于石供桥相近,但不同的则是廊桥是木桥而不是石桥,其中又多出了几分柔情之感。每逢雨季,细雨滴落在瓦砾,在湖面,在杨柳之上,人们则会踏着青苔。座在廊桥之上望着朦胧之景细谈乐事,稍稍片刻雨停晴初人间仙境便在其中。

写作文一歪倒的树
答:它使劲地推了几下大树,可是大树纹丝不动.正在它失望时,正巧大象伯伯路过.大象伯伯伸出长长的鼻子把大树卷了起来,放到了路边.哈,这下路又通了.鲁鲁笑眯眯地说:如果你不在的话,那我就只能呆在这儿了.大象说:不客气,小学二年级作文《作文 大树倒了》.这只是举手之劳.江苏无锡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西区二年级:李炎。

周庄古镇的自然景观有何特点?
答:水系发达:周庄古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镇内有多条河流穿流而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周庄河。河水清澈,河岸两侧绿树成荫,为古镇增添了几分宁静与诗意。古桥众多:周庄古镇的桥梁建筑堪称一绝,镇内有众多古桥,如石拱桥、木桥等,形态各异,古朴典雅。

桥的资料
答: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

关于游记的作文600字关于凤翔城墙。
答:凤翔城墙遗址生态公园的建设以挖掘凤翔的历史文化、展现凤翔的人文特色为出发点,按照景观、生态、游憩三位一体的新景观设计理念,整个公园端庄秀雅、古朴大气,从材料的选择、广场的铺设等都是以恢复明唐风格为主。公园的设计是一个半径320米的四分之一圆,分为城墙遗址浏览区、滨河景观浏览区、水榭舞台...

求一篇叫《小桥·流水·人家》写江南的作文~~~
答:求一篇叫《小桥·流水·人家》写江南的作文~~~ 是写江南的!~~~不是周庄!~~~... 是写江南的!~~~不是周庄!~~~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 诗人的江湖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1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

桥名字的由来 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
答:关于桥--桥的名称由来,诗歌对联等,与桥的传说和故事~各种桥的特点和名称的由来~: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关于这座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

我的校园作文500字四年级10篇
答:2.我的校园作文500字四年级 周庄最美的地方是哪儿?当然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啦!这里大树粗壮;花儿美丽;小草清新,根本没有哪里比的上这!这里有高大的楼层,瑰丽的假石,在这里上学的人多么幸福! 在校园走一圈,你一定会看到这一棵棵枝干粗壮、叶子各异的樟树。它们远看既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屹立在校园里,保卫学生;又...

描写“桥”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答:20、我家住在彭州园附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每天都要带我去公园玩,公园里有很多座桥:石拱桥、水泥拱桥、钢管拱桥、平桥、木桥、踏木桥,我经常在桥上爬上爬下,非常好玩。21、吊桥桥身用榆木或槐木制成,朱红色的桥面和桥栏,桥头上有铁环,环中贯有铁索,辅以麻绳,直系到北面的闸楼上。在桥后银灰色的立柱上安...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
答: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