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户那村民小组大型泥石流灾害

作者&投稿:木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激烈驾驶~

在不平直的路面上高速驾驶车辆。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扭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而复杂的行车环境要求汽车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宽泛的范围内变化,所以需要通过变速箱来改变传动比使得发动机在合适的工况下工作,提高传动效率。
变速箱在汽车行驶时,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出去,从而输出动力。而急加速则会瞬间提高输出扭矩,使得变速箱承受较大负荷,会对变速箱的零部件造成极大伤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用怠速预热发动机。现在的电喷发动机有温度补偿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车辆在冷车状态下的正常行驶。如果电喷发动机采用长时间预热,只会在无形中增加燃油消耗量。
2、汽车启动后应原地升温,待水温达到起步温度后再起步。驾驶中要选择良好路面,保持中速行驶,油门要小,尽量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
3、要经常检查机油、冷却液、蓄电池、电解液是否充足,发现缺少一定要及时补充。
4、通常车辆每跑5000公里左右要更换一次机油及三芯(汽油滤芯,机油滤芯,空气滤芯)。 这很重要,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驾驶

c1可以开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档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

代号 准驾车型 准驾的车辆 准予驾驶的其他准驾车型
A1 大型客车 大型载客汽车 A3、B1、B2、C1、C2、C3、C4、M
A2 牵引车 重型、中型全挂、半挂汽车列车 B1、B2、C1、C2、C3、C4、M
A3 城市公交车 核载10人以上的城市公共汽车 C1、C2、C3、C4
B1 中型客车 中型载客汽车(含核载10人以上、19人以下的城市公共汽车) C1、C2、C3、C4、M
B2 大型货车 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大、重、中型专项作业车 C1、C2、C3、C4、M
C1 小型汽车 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微型专项作业车 C2、C3、C4
C2 小型自动挡汽车 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 无
C3 低速载货汽车 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 C4
C4 三轮汽车 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 无
C5 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 残疾人专用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只允许右下肢或者双下肢残疾人驾驶) 无
D 普通三轮摩托车 发动机排量大于50ml或者最大设计车速大于50km/h的三轮摩托车 E、F
E 普通二轮摩托车 发动机排量大于50ml或者最大设计车速大于50km/h的二轮摩托车 F
F 轻便摩托车 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50ml,最大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的摩托车 无
M 轮式自行机械车 轮式自行机械车 无
N 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 无
P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 无

1 引言

2014年7月21日6时许,云南省芒市芒海镇户那村民小组发生大型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4人死亡、6人失踪、7人受伤。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及国土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安全转移群众68名,避免了更多人员伤亡。

2 地质灾害特征

那民村小组泥石流属山区沟谷溃决型泥石流,中上游发育多处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呈链生状发育特征。堆积区位于户那村民小组中西部及下部缓坡台地上,堆积区长约250m,平均宽100m,平均厚2m,估算本次冲出物约5万m3;堆积物为泥浆、碎石、块石、砾石及粗大树干,堆积体积规模属中型。流通区不明显,与物源区合二为一。物源流通区主要为中上游沟道,长约5km,呈“V”形谷,两侧岸坡较陡,坡度35°~50°,局部陡立。汇水面积约1.63km2,相对高差580m,纵坡降约10%。

照片1 泥石流流通区

照片2 泥石流堆积区

照片3 泥石流发生时的泥位

照片4 泥石流堆积区掩埋村庄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1 成因分析

芒海镇户那村民小组泥石流灾害属于强降雨引发的高流速淤埋式山洪-泥石流,成因如下:

(1)近期连续降雨,导致沟内形成大流量洪水,沟内松散土体呈过饱和状态(7月20日20~21时,一小时降雨量达102.4mm),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动力条件。

(2)沟谷内主要为寒武系公养河群石英砂岩,风化程度较高,多呈含碎石砂土状,结构松散。近地表为残坡积层,松散层厚度1.5~3.0m,沟内松散物质量大。同时沟内形成多处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

(3)沟谷呈“V”形,岸坡陡峻、主沟相对高差及纵坡大,沟道狭窄,束流作用强。

(4)沟内植被发育,导致隐患及成灾变形迹象隐蔽性大。沟内植被大量粗大树干堆积夹杂大块石加剧堰塞作用。

(5)同时发生的滑坡、塌岸、坡面泥流,在沟道内堵塞形成一系列的堰塞坝塘,在洪水作用下,形成连续溃决,进而形成大规模泥石流。

3.2 发展趋势

调查期间仍处于主汛期,在连续降雨或单点强降雨作用下仍有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沟内剩余松散物源量大,岸坡稳定性差,仍存在发生滑坡、塌岸、坡面泥流的可能。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4.1 应急响应与抢险救灾

灾害发生后,云南省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云南省政府救灾工作组迅速赶赴灾区,帮助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德宏州立即启动Ⅲ应急响应,省国土厅、德宏州、芒市国土部门会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现场调查和应急救灾工作。

4.2 应急处置措施

(1)对位于沟口、沟边、沟道内、陡坡下的危险区域的村民进行临时转移、撤离避险,并开展临时安置点的地质安全性调查。

(2)设置监测观察哨,对沟道内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并在现场对南育河小组村民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3)划分搜救危险区,提出搜救作业人员的撤离路线及临时撤离安置点建议。

(4)巡查、排查周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危险区域地质灾害。

(5)气象部门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发送预警信息。

(6)要求对恢复重建的搬迁安置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特征、威胁情况等因地制宜开展工程治理。

5 经验与启示

(1)灾情发生后采取了果断措施,有组织开展救援,转移群众,避免了灾情扩大。

(2)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巡查力度,加强群测群防监测预警。

(3)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强降雨信息。

(4)加强监测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