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热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禄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死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死火》
写于1925年4月23日,发表在同年5月4日《语丝》周刊第25期,后收入《野草》。
“死火”是人的象征,是一个有着卓越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又有抑制不住的生命力冲动的人的恰切的象征。
“冰山”、“冰谷”是严酷而可怕的人生之渊的象征。
“死火”被拘囚在冰谷中,有炎炎的形,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映在冰谷的四壁,互相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这是作者所描述的死火形象。只是尖端有凝固的黑烟,疑是才从“火宅”中出,所以枯焦。
“火宅”,佛家语,《法华经?? 譬喻品》中说:“三界(泛指世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寒气杀人的冰谷,同时又是一个枯焦生命的“火宅”,以“火宅”暗喻水深火热,人生之苦。人生就是“火宅”中挣扎,像“快艇激起浪花,洪炉喷出烈焰”,息息变幻,永无定型,“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阅读原作,注意作品中的“我”及作者对“死火”的描述:
“我”在梦中,在冰山间奔驰。突然跌入冰谷里,我看见在一片青白的冰上,有无数的红影,像一珊瑚网一般纠结在一起:这是是“死火”。于是,我与死火之间,有了一场谈话。死火告诉我,他被遗弃在冰谷里,如果再得不到温热,就将“冻灭”。我表示愿意将死火带出冰谷,让它永得燃烧。死火回答说:“那么,我将烧完!”这就是说,死火所面临的是一个“冻灭”与“烧完”的两难选择。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两难选择的象征意义呢?这一直是研究这篇《死火》的难点。在人类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在“冻灭”与“烧完”之间作出选择。也就是说,无论是努力奋斗(“烧完”),还是什么事也不做(“冻灭”),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灭”、“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幻想。那么。这是不是说,“冻灭”与“烧完”两种选择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区别呢?不是的。尽管最后的结果都是“灭”(“完”),但在“烧”的过程中,毕竟发出过灿烂的光辉,并给人类带来光明,那怕是十分短暂;而“冻”的过程中,却是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价值与意义,不在于“结果”,而体现在“过程”。因此,死火最后作出的选择是“我就不如烧完”这是一种重视“过程”(的意义与价值),而不顾“结果”的人生哲学(与选择)。“死火”渴求得救,渴求温暖,渴求生命力的发扬。最后“死火”决然地“跃起”,和“我”一同冲出冰谷,一掷他身内的全部热量,通体“烧完”,与对手同归于尽——摧毁旧的世界。
对于“死火”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代表具有某种特定思想状态和精神品质的人,如革命的先躯者;也可以理解为因为生命力得不到发扬,曾经苦闷、寂寞、彷徨,冷却了对未来的希望,而那不容泯灭的激情理想,又重新燃起,并决心拚战,直至牺牲,但愿把光和热献给人们和未来世界。
作品对于冰山、冰谷和死火的描写,情景逼真,诗意盎然。细读文本,创作的激情,超凡的想象,奇警的意象,丰富多彩的词汇仓库的调动,无不令人叹服。

《热风》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反对国粹主义,扫除迷信落后,主张社会解放。
《热风》指的是鲁迅写于1918年到1924年的杂文集。当时中国处在最黑暗的时代,许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会病根所在,文化界有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

扩展资料:
1、评价
对于集名,鲁迅曾解释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2、经典语句
①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②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④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风

《热风》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4年间所作杂文41篇及题记1篇。

《热风》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反对国粹主义,扫除迷信落后,主张社会解放。“第一着自然是扫荡废物,以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能诞生的的机运。”《热风》以生动的形象和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点,精焊凝炼,明白晓畅。

对于集名,鲁迅曾解释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本书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1925年11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沦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鲁迅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但如果凡鲁迅所写,的确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自己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热风》(1918年——1924年)1925年编定,收入杂文41篇。对于集名,鲁迅曾解释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4-Feb. 《热风》鲁迅
答:鲁迅的独白:独立精神与时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选择挺立潮头,坚持自主,无视那些身后无谓的喧嚣。旧的文字虽承载着历史,但它们的针砭时弊之力似乎渐行渐远。中国的教育现状,如同一道警钟,敲响了我们必须改革的警钟。我们需要的是新一代的知识者,具备全球视野,以道德的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国际...

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热风的简介
答:”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彷徨》中的作品:孤独者 伤逝 祝福 在酒楼上 示众 高老夫子 离婚 长 明灯 幸福的家庭 肥皂 弟兄 `《热风》1925年11月编定。关于集名,鲁迅解释道:“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
答:5.《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杂文集
答:1.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亦作豫才。他在1918年5月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他的文学作品以小说和杂文为主,还包括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杂文集《坟》...

鲁迅《热风》
答: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地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

朝花夕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答:朝花夕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如下:1、回忆类 这类散文主要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阿长与山海经》等。这些散文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童真和幽默,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的不满和反抗。2、评论类 这类散文主要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现状和文化现象的评论,如...

书摘-《热风》鲁迅
答: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夜间独坐在一间屋子里...

鲁迅的杂文集是什么?有哪些作品?
答:鲁迅的杂文集主要包括《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鲁迅的杂文集...

《热风》的写作背景
答:1925年对于鲁迅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这一年既是其生活开始“六面碰壁”,卷入一连串的事件(如北京女师事件、三·一八事件等),充满着紧张、动荡气氛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热情高涨、著述极为丰富的阶段,不仅“这一年所写的‘杂感’”,就“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

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答: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在青年时期,鲁迅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础。二、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