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是怎么来定义的 ,比如10MM

作者&投稿:佛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降水量是怎么来定义的 比如10MM~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

这个是面雨量。例如你家房顶是100平,下50毫米就是房顶上全部积水50毫米,也就是5厘米。看起来可能不多,但是实际上水是流动的,高处往低处流。城市中可能积水的地方很小,按地处是10%来算(这个比例随便猜的,只是举例好理解),那么地处的积水就会超过50厘米。100毫米,就是超过1米的积水····如果有下穿隧道,排水不及时,那么积水超过1米也是有可能的·····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他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 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 降水量小于 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

中雨: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 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 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种。暴 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 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假设某区域为一平底直壁的容器,所有降水都存留在原地,则其水深就是降水量。降水量10mm就是降水留在原地形成10mm的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这样测的
降水量的测量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同样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 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秤出重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虹吸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升的曲线。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假设某区域为一平底直壁的容器,所有降水都存留在原地,则其水深就是降水量。降水量10mm就是降水留在原地形成10mm的积水。

用干燥的量筒在整个降水过程接雨,结束时的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