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投稿:曲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起源 总的来说,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即人类的起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神话传说、宗教神学到科学论证等漫长而曲折的 历史 过程。 在原始时代,因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不可能揭示自身起源之谜,因而产生了许多有关的神话传说。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女娲抟土造人和上帝造人的传说。在所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传说更为系统,而且影响深远。亚当和夏娃就此诞生并结为夫妻,成为人类的始祖。这一“上帝造人说”,被基督教会奉为金科玉律,任何人都不能疑义。因此,他在欧洲封建 社会 里统治人们思想达1000余年之久。 到了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自然科学中的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而为科学地论证人类起源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序幕:18世纪, 林奈 提出了人和猿同归于灵长目。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 拉马克 发表《动物哲学》,提出动植物不是固定不变的,高等动物源于低等动物,人类起源于类人猿。这一论点揭开了科学论证人类起源问题的序幕。 标志: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 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上。1871年,又发表《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指出人类起源于动物,人类和猿类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某种已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一论点确立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为人类起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科学基础。但达尔文未能解释古猿怎样演变成人等一系列问题。 最终解决:1876年, 恩格斯 发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 社会 产生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二、形成 恩格斯认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最终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他提出三个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相递进的科学概念,即 “攀树的猿群 ”、“ 正在形成中的人 ”、“ 完全形成的人 ”。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而完全形成的人则是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 攀树的猿群 :在第三纪渐新世某个不确切的时期,“生活着一种高度发展的类人猿。……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的生活在树上。”这种古猿能四足行走,而且能用“臂行”方式进行攀援树枝,采摘果实,在林中筑巢等活动。因而,他们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身体也呈现半直立状态,这就为他们下到地面生活,采取直立行走的姿势打下了基础。这是古猿向人的方向发展的内在因素。 代表 : 最早 的古猿化石是1911年和1966到1967年在埃及法雍(法尤姆)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 原上猿 (3000万年前)和 埃及猿 (2800万到2600万年前)。较 晚 的古猿是 森林古猿 (2300万年到1000万年前,中新世,一部分跨入上新世),最早(1856年)发现于法国的中新世地层,后来在欧、亚、非三洲陆续发现同类化石。 特点 :这些古猿都有32颗牙齿,其排列顺序与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牙齿相似。人类学家认为,他们就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共同祖先 。 正在形成的人: 古猿的向人过渡,主要由于外部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地质年代的中新世至上新世之末,东非、南亚一带气候和地形发生剧烈的变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出现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部分古猿因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被迫经常到地面觅取食物。由于为适应地面生活的需要,古猿在林中生活期间造成的手和脚的某种分工,得到了发展,从而开始了从猿向人过渡的漫长的历程。而那些未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的古猿,继续在林中生活,与前述古猿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今天仍然生存的现代类人猿。 代表: 森林古猿后来分化出 巨猿 、 西瓦古猿 和 腊玛古猿 ,其中,腊玛古猿的体质形态和人类比较接近,所以有些学者认为,腊玛古猿可能是最早的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 腊玛古猿(1400万到700万前),最早于1932年美国学者刘易斯在印度北部西瓦立克山地发现,上世纪60年代后,在肯尼亚的特南堡、匈牙利的路达巴尼亚、希腊的庇尔戈斯、土耳其的山迪尔、巴基斯坦的波特瓦尔高原以及我国的云南的禄丰等地都发生了同类化石,腊玛古猿问题重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特点 :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呈弯弓形,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基本能用两足行走,并能使用石块和木棒等天然工具。这些特点与人类相似,表现出从猿到人过渡的趋势。因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学者认为腊玛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 早期代表 。 晚期代表是 南方古猿 (550万年到100万年前)。腊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这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至少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南方古猿非洲种( 纤细种 )、南方古猿 粗壮种 和比粗壮种更为粗壮的南方古猿 鲍氏种 。1974年美国学者D.C.约翰逊等发现一具全身骨骼保存达40%的20岁左右的女性化石,即“露西女士”约翰逊将其发现的这些化石定名为南方古猿 阿尔法种 。 特点 :南方古猿的体质特征和人类接近,齿弓呈抛物线形,门齿和犬齿比猿小的多,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拇指能和其他四指对握,可以使用天然工具;骨盆比猿类宽,表现能直立行走;头骨比大多数黑猩猩长和高,平均脑容量要接近500毫升,虽然比人类小得多,但其结构比较复杂,可能已有语言的能力。 目前,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由南方古猿纤细种发展而来的, 主要特点 :颌突出,没有下颏,头盖低平,额向后倾,脑容量为600毫升。这表明它与森林古猿的形态相比,已有了进一步发展。 从猿到人的过渡是在机体的状态下逐步完成的。正在形成中的人的群体,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群”,列宁所说的“原始群”。这种群体大概是很小的,在这种群体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还没有家庭组织,群婚、乱婚、杂交,无婚姻可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从猿到人的过渡,从1400万年前腊玛古猿开始,到300多万年前完全形成的人出现,差不多经历了1000多万年的漫长 历史 ,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大致相当于人类学分期的蒙昧时代低级阶段。 三、人猿相揖别 那么,古猿是怎样演变成人?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猿到人转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下到地面生活的古猿,由于生存上的需要,被迫经常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以觅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而双脚则经常用于走路,从而渐渐地能够直立行走。由于直立行走使手与脚的分工固定化,手便获得从事其他活动的自由。“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形成中的人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由于“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就这样,经过上千万年的过程,形成中的人的手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的完善的人手。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手脚的进化和直立行走,促使身体其他器官发生一系列变化。由于直立行走,头部逐渐由前倾变为垂直,使脊柱托住头部,为脑子扩大为球形提供了条件,并扩大了视野。同时,形成中的人在长期集体劳动中,由于相互呼应和彼此交流思想经常需要发生,因此,他们的喉头逐步得到改造,口部器官也逐渐适应发生的需要,能够发出清晰的音节,于是产生了最初的语言。所以,“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由于劳动和语言的作用,又促使猿的脑髓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在猿的脑髓向人的脑髓发展的过程中,为它服务的感觉器官也日益完善。从而使猿的本能的意识也逐渐发展为人的意识。这都表明,人的脑髓、感官意识和抽象能力等,都是劳动的产物。综上可见,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随着人的手、发音器官和脑髓的形成、语言和意识的出现,终于达到能够制造生产工具。因此, 人终于脱离了动物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恩格斯把能够制造工具作为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称这种能制造工具的人为“完全形成的人”。 【 注释 】 蒙昧时代 :美国 社会 学家,民族学家H.摩尔根根据“生存技术”进步观点,对原始 社会 进行 历史 分期,在《古代 社会 》一书中,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其中,蒙昧时代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低级阶段(1400万到300万年前)始于人类的幼稚时期,终于,食用鱼类和使用火阶段。低级阶段终于食用鱼类和使用火,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分节语出现;中级阶段,终于弓箭发明;高级阶段(5万到1.5万年前),终于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组组织的建立。野蛮时代始于制陶术的发明,终于文字的出现,标志是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低级阶段是新石器时代,中级阶段是青铜器时代,高级阶段是铁器时代。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有了家庭,私有制是现代国家的起源。 【 参考文献 】 1.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全球通史*第七版*上卷》,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读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 《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第二版,朱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类起源理论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猿同源论、猿化人论、人猿同源论。以下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的起源发展和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古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纪①,世界范围的造山运动很活跃,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②,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所取代(如图)。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最终进化成人类;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进化成了类人猿。 人类的祖先由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来防御猛兽,或挖掘根茎等来食用。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从弓状变为S形等。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此外,两足直立行走还使人类祖先的前肢从用来行走和支持身体中完全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两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使人类学家把是否具备这一条件作为人和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早期智人 又称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于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晚期。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副人类骨架化石。定名为人属尼安德特种,后其学名改为智人尼安德特亚种。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约为25万年前。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处于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陕西省境内发现的大荔人,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早期智人体质形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若干原始特征,如眉嵴比现代人发达,前额低斜,颌部较突出,颏部不明显等。脑容量约为1300~1750毫升,比直立人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进一步发展了。 目前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早期智人可分两种类型,一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一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黎巴嫩、以色列等地。进步的尼安德特人脑量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略小,但体质形态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认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而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灭绝的旁支,亦有的学者认为并未灭绝,而是后来欧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其头骨前额升高,眉嵴几乎消失,颌部退缩,下颏明显,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无多大差别。发现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美、澳各大洲,说明此时除南极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由于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发现了 4.8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至少在距今5万年前。但许多学者对该人类化石的年代表示怀疑。澳大利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蒙戈湖,年代为32750年前,所以人类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在 4万年前。   晚期智人出现时现代人种亦形成。目前多把人种分为三大种,即: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也有另立澳大利亚人种而分为四大人种的。大种之下又分若干小种。人种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是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 。 人的起源发展和历程相关 文章 : ★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 人类的发展历程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人类起源的历史时期级发展阶段 ★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 ★ 快速阅读起源与发展历程 ★ 汉族人的发展历史和演变 ★ 关于快速阅读起源与发展的历史 ★ 各国速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 ★ 凌迟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关于人类起源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通过科学家上百年的研究和争论,目前为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谷。 断裂谷南起坦桑尼亚,向北经过整个东非,一直到达巴勒斯坦和死海,长达8 000 km。 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而逐渐分化成两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由于森林减少,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 由于身体结构的变异和环境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利用下肢行走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到据今大约200万年前,直立行走并能够制造和利用工具的古代人类出现了,人类学家把他们称为直立人。 总之,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大致出现在距今400多万年前。 根据早期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此外,部分科学家对不同地区人群的线粒体基因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非洲地区人类基因的比较研究,也支持人类起源于非洲,并迁徙至地球的不同地区。 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起源的证据,随着新的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而不断增加。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人类从出现到发展为现代人的一个总的轮廓。 这一漫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基本阶段 距今年代 代表及化石产地 主要特征 文化发展 早期猿人 200万年前至175万年前 能人(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 脑量637 mL,直立行走,拇指和其他四指可对握,但动作不精确。 可将砾石打制成砍砸器,这种石器文化叫做奥杜韦文化。 能人完全依赖自然界生活。 晚期猿人 175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 元谋人(中国云南省元谋上那蚌村) 北京猿人(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 爪哇人(印度尼西亚西爪哇) 脑量1 059 mL,能像现代人那样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 能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加工精致,石器文化有较大进步,能够用火,以几十人为一群生活,有一定的应对自然变化的能力。 早期智人 20~30万年前至5万年前 马坝人(中国广东曲江县马坝乡) 尼安德特人(德国尼安德特山谷) 脑量1 350 mL,接近现代人的脑量,体质上保留一些原始特征(嘴部前突,眉嵴发达等)。 能生产工具,能猎取大型猛兽,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征服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晚期智人 5万年前至1万年前 山顶洞人(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 克罗马农人(法国克罗马农村) 脑量基本与现代人的相同,达到1 400 mL,体态与现代人相似。 能制造复杂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工具,能制作精制的、别具风格的艺术品和装饰品,能缝制衣服,建造帐篷,能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可能开始过母系氏族社会生活。 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随着劳动水平的逐渐提高,脑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日趋完善;语言的产生更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本质的变化。 以上这些变化还不断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 在上述过程中,人类社会逐渐发展起来。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快点,我要应急!!!!!!!!!!!!!!!!!!!!!!!!!!!!!!!!!!!!!!!!!!!!!!!!!!!!!!!!!!!!!!!!!!!!!!!!!!!!!!!!!!!!!!!!!!!!!!!!!!!!!!!!!!!!!!!!!!!!!!!!!!!!!!!!!!!!!!!!!!!!!!!!!!!!!!!!!!!!!!!!!!!!

解析:

关于人类起源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通过科学家上百年的研究和争论,目前为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谷。断裂谷南起坦桑尼亚,向北经过整个东非,一直到达巴勒斯坦和死海,长达8 000 km。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而逐渐分化成两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由于森林减少,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由于身体结构的变异和环境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利用下肢行走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到据今大约200万年前,直立行走并能够制造和利用工具的古代人类出现了,人类学家把他们称为直立人。总之,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大致出现在距今400多万年前。根据早期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此外,部分科学家对不同地区人群的线粒体基因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非洲地区人类基因的比较研究,也支持人类起源于非洲,并迁徙至地球的不同地区。

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起源的证据,随着新的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而不断增加。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人类从出现到发展为现代人的一个总的轮廓。这一漫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基本阶段

距今年代

代表及化石产地 主要特征

文化发展

早期猿人

200万年前至175万年前 能人(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 脑量637 mL,直立行走,拇指和其他四指可对握,但动作不精确。 可将砾石打制成砍砸器,这种石器文化叫做奥杜韦文化。能人完全依赖自然界生活。

晚期猿人

175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 元谋人(中国云南省元谋上那蚌村)

北京猿人(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

爪哇人(印度尼西亚西爪哇) 脑量1 059 mL,能像现代人那样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 能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加工精致,石器文化有较大进步,能够用火,以几十人为一群生活,有一定的应对自然变化的能力。

早期智人

20~30万年前至5万年前 马坝人(中国广东曲江县马坝乡)

尼安德特人(德国尼安德特山谷) 脑量1 350 mL,接近现代人的脑量,体质上保留一些原始特征(嘴部前突,眉嵴发达等)。 能生产工具,能猎取大型猛兽,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征服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晚期智人

5万年前至1万年前 山顶洞人(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

克罗马农人(法国克罗马农村) 脑量基本与现代人的相同,达到1 400 mL,体态与现代人相似。 能制造复杂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工具,能制作精制的、别具风格的艺术品和装饰品,能缝制衣服,建造帐篷,能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可能开始过母系氏族社会生活。

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随着劳动水平的逐渐提高,脑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日趋完善;语言的产生更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本质的变化。以上这些变化还不断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述过程中,人类社会逐渐发展起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pep/200406/ca455564

人类是怎样来的
答:人类产生于东部非洲,大约在700万年前(这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时间),非洲的猴子产生了两个分支,一支发展成了现代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另一支发展为南方古猿,后来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从发掘的化石来看,地点是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

人类如何起源,如何发展?
答: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四...

人的由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答: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即进化的过程为: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现代人在人类分类学上属于晚期智人,是智人的一个亚种。人类是人的总称,一般指智人,是生物学分类中人科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人类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归功于...

人类的起源到底是如何呢?
答:黑人发展的是,向西向南的头脑发热的文明,那他的源头,应该是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世界上身材最高的马赛族,有可能是非洲的起源民族.他们出来时也带着宠物,非洲野狗.非洲狗的祖宗.黑种人代表着饿鬼道在人类的文明.在青蔵高原.高加索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之间三角形地带生活的穆斯林.是从那来的?中国的回族,...

人类的起源的演化过程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达尔文生物思想的发展 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并试图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世纪)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

人的起源和发展
答: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如神学的神创论,佛学的下凡论,其中具有最多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的,是生物学中的进化论。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拥有一类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图中的四类,长臂猿、猩猩、大猩猩...

人的起源发展及历程
答:5. 晚期智人: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其头骨前额升高,眉嵴几乎消失,颌部退缩,下颏明显,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无多大差别。6. 人的起源发展和历程相关文章: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人类的发展历程、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起源的历史时期级发展阶段、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快速阅读起源与发展...

人类起源
答:1、人类是起源于森林古猿,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四个阶段,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2、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3、古类人...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这让富有智慧的人类得以掌握远超出其它任何物种的工具使用能力,并最终发展出强大的劳动能力和创造性。人是一种高级社会动物。四大人种为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白色人种高加索人、黑色人种尼格罗人、棕色人种澳大利亚人。人类起源的故事 自1924年达特首次发现南方古猿化石起,至今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已达7个种。

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方法有哪些 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观点
答: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于外星人,那么发现于30万年前、40万年前乃至100万~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又当如何解释?无论是“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还是“外星人说”,都在有力地向传统的“从猿到人”的进化学说发出挑战。但要形成公认的科学结论,还证据不足。科学的发展,研究在深入,人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