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四不象的动物是什么?

作者&投稿:尉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相

传,《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座骑即为"四不象",给这种珍稀动物增添了神秘色彩。

被称为“四不像”的到底是什么?原来现实真的存在,差一点灭绝

四不象其实是一种鹿科动物,叫麋鹿。

麋鹿因为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象”,又名大卫神父鹿,是世界珍稀动物。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国家建立了多个麋鹿自然保护区,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中国的皇帝喜欢猎奇,无形中也为物种的保护作了一点有用的事。麋鹿这种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被称为四不象的鹿科动物得以保留至今,不能说没有皇家狩猎围场的功劳。从化石分析表明,从全新世至商周时代是麋鹿发展的旺盛时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据上海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出土的麋鹿骨骸分析,麋鹿是当时与家猪一样被普遍食用的动物。可能正是由于大量的捕食和栖息地被人类侵占,野生麋鹿可能早在1千多年前(约于汉朝末期)即已绝灭。作为皇帝的狩猎和观赏动物,至19世纪末,北京南苑(现在称为麋鹿苑)还饲养着世界上唯一的一群麋鹿,数量为200-300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坏了皇家猎场围墙,部分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890年八国联军入侵,战乱中南苑麋鹿被一网打尽,至此中国境内的麋鹿彻底灭绝。   不过令人难以相信的是,麋鹿这个珍奇的物种却被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这确实应归功于欧洲人的保护努力。1866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麋鹿苑偶然发现并定名以后,欧洲许多动物园开始饲养,但效果不是很好。在中国的麋鹿全军覆没之际,全世界只剩下英国乌邦寺的18只麋鹿。幸运的是这群麋鹿的发展出奇的好,数量大增。二次大战结束后,经过战乱的乌邦寺主人唯恐这群世界仅存的麋鹿重蹈南苑麋鹿的覆辙,开始向世界各地疏散。现在全世界的麋鹿均来源于这18只南苑种群残留的后代,总数已达2000多只。  麋鹿成批回归中国始于80年代。1985年英国乌邦寺无偿提供22只麋鹿,其中20只在北京南海子原皇家鹿苑--它们的老家安家落户。1987年又引回18只,多年来繁殖良好,到1994年总数已达300只。另一批39只于1986年放养于江苏大丰县境内总面积15000亩的划定区域内。  饲养的麋鹿喜泡水和泥浴,蹄宽大,蹄间有皮腱膜,估计它们过去生活于温暖潮湿的沼泽地。长江三角洲平原湿地显然是它理想的栖息环境。因此一项将野外已灭绝1000多年的麋鹿放归自然的计划开始实施。1993、94年共迁64只至湖北石首天鹅洲。在北京、大丰和天鹅洲三处都建立了麋鹿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700只。现有的麋鹿还仅为半散放饲养,要真正建立自我维持的野生麋鹿种群,还需要很多工作。外国人的努力使这个中国特有的物种保存了下来,现在必须要我们自己努力,才能使它重新返回1000多年前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象”,又名大卫神父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是麋鹿
别名:四不象
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英文名:David’s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是中国特产动物。
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于至蹄宽大,侧蹄亦能着地,适于在雪地和泥泞地上活动。以青草、树叶、水生植物为食

麋鹿
分布范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北京动物园---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保护级别: 中国II级保护动物
动物简介: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答:1、【答案】麋鹿,亦称“四不像”,是世界著名的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其头部形态类似马、鹿角类似鹿、颈部类似骆驼、尾巴类似驴而得名“四不像”。2、【习性产地】麋鹿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区,以青草和水草为食。它们喜欢群居,擅长游泳,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发情期始于6月底,持...

俗称“ 四不象”的动物是:
答: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副处长王维说,平时大家都把麋鹿称为“四不像”,其实鬣羚也称“四不像”。王建修说,这是我市首次发现野生鬣羚,以前从未有过相关记载。红外相机拍下了它们在野外活动的视频,非常珍贵。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6524.htm ...

我国特有的,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是( )A.麋鹿B.大熊猫C.金丝猴D.东 ...
答:A、麋鹿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符合题意.B、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
答:解析:B.麋鹿 别名:四不象 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英文名:David’s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是中国特产动物。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于至蹄宽大,侧蹄亦能着地,适于在雪地和泥泞地上活动。以青草、树叶、水生植物为食。6~8月 ...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答:1、【答案】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麋鹿的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2、【习性产地】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

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什么?
答:四不象麋鹿 鹿属偶蹄目、鹿科、麋鹿属,俗称“四不像”.我国现有鹿科动物16种,而麋鹿是鹿科动物中最奇特的一种,它的奇特之处是:身世曲折 麇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1900年,出于战乱和洪水的原因,最后的一群麋鹿在我国绝迹,西方国家在1865年—1900年间从中国运走几十只麋鹿,分别圈养在伦敦、柏林等动物园中....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的学名是什么?
答:俗称“四不像”的动物的学名是什么?1.麋鹿 2.乌龟 正确答案: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什么是动物是“四不像”?
答:中华鬣(liè)羚被称为“四不像”。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中华鬣羚...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答:是中国特产动物。麋鹿性喜水,善游泳。由于其蹄宽大,侧蹄亦能着地,适于在泥泞地和雪地中活动。以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在6月至8月间。怀孕期约10个月,次年5月左右产仔。麋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大型鹿类,头部类似马,角类似鹿,蹄类似牛,尾巴类似驴,因此俗称“四不像”。它的体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