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

作者&投稿:晋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

1、孔子:儒家思想仁,克己复礼,宁所不欲勿施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儒家思想性本善,仁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荀子:儒家思想性恶论。
4、商鞅:法家家想依法治国。
5、老子:道家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6、庄子:道家思想清净无欲。
7、墨子:墨家思想非攻,兼爱,尚贤。

8、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9、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10、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
11、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
一、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他主张“兼爱”、“非攻”。
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发威,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利包含著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有:
1、孔子
(1)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2)理想人格“内圣外王”是理想人格,重视道德完善甚于治理天下国家才能。“大丈夫”应该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伟大的精神境界,有着对正义行为的高度自觉性,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
(3)道德教育的内容:仁、义、礼、智。其基本内容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内容,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也是孟子整个教育目的所在。
2、孟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方面。
(1)民本: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
(2)仁政: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养民要制民之产、使民以时、取民有制;教民要向人民施以教化。
(3)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4)性善: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3、老子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是自然界的最高准则,“道”的运行规则决定着人世间的一切,人只有顺其道而行之,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与天地融合,达到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目的。
在“道”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西汉初年被统治者采用,对百姓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减轻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干涉,对恢复战国以来因战争造成破坏的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无为而治”的基础是小国寡民,小到“鸡犬之声相闻”。虽然小,但老子不主张百姓之间频繁的往来,甚至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但实际上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属于比较消极的思想。
老子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这对于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
4、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提出“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5、韩非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但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
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2.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4.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孙武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吴列传》),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

百家争鸣的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就有好多,还有些将军(吴起、曹岿)、君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夫差、勾践、阖闾宋襄公、齐景公等等),还有些刺客(专诸、要离、豫让等等),太多了

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商鞅。旬子。。太多了。。。百家争鸣哎。。

孔子

老子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思想家都有谁呢?
答: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的著名思想家。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负盛名的思想家都有哪些呢?今天,老魏就跟大家分享下他们的故事。一、列子 列子,本名列御寇,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的科技、曲艺、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什么道家的什么
答: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春秋时期有哪些名人
答:春秋时期名人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门下弟子众多。二、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答: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孙子,姓孙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祖父田书公元前523年因伐莒...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思想家有哪些?
答: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思想家有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儒家、法家这三个主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几大家
答: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

春秋的人物有哪些?
答:4、墨子 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哪些学派,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3、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答: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谁
答: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2、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