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通江简介那里有 ?

作者&投稿:段干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江在四川的哪里?~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旧时有“依三巴之旧域,控全蜀之左隅”之称。全县幅员4116.58平方公里。县域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巴州、南江二区县,北连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县人民政府驻地——诺江镇,南距达州市150公里,距重庆市420公里;西距巴中市89公里,距省会成都市580公里,距广元市270公里;东距万源市180公里;北距陕西省镇巴县158公里;西北距南江县131公里。

通江是个县,属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南连平昌,西与巴中、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辖49个乡(镇), 524个村,3332个村民小组,31个居委会,总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63万;全县幅员面积4116.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7.6%。境内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称。

通江特产有银耳、核桃、板栗、根雕、小屏风等。

更多通江的介绍请看参考资料的链接

百度一下就可以 四川省通江县介绍
【地理位置】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市,南接平昌县,西与巴州、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通江县域东西距73.3公里,南北距98.5公里,幅员4116.58平方公里,辖14个区(镇),79个乡(镇、办事处),70万人。 【历史文化】
通江历史悠久,置县源远流长。县南擂鼓寨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祖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衔生息。
  通江,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504~507)首置符阳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属巴州遂宁郡。
  元钦间(552~553)分始宁县地置白石县,属其章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其章郡,省诺水县入始宁县,以符阳、白石二县属集州,大业三年(607)改属清化郡。唐武德三年(620)复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析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广纳县,并属万州。七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县,八年复分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并于县治置壁州,属山南西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于壁州东三乡之地置太平县,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八月,更壁州为始宁郡,更诺水县为通江县,更太平县为东巴县,迄今已历时1200多年。乾元元年(758)更始宁郡复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后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966)省东巴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县。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省符阳、白石二县入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皆属利州路巴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曾口县。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
  清属保宁府,民国前期属嘉陵道。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民国24年(1935)春复置通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建国后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68年起属达县地区。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分离出来,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现属巴中市。【地貌特征】
县属中、低山区,包括中切割低山、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呈“三山夹两谷”地形。地貌基本特征有三:低、中山界限明显,均受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线控制。涪阳—五龙山鼻状构造轴线,为县境低、中山的分界线,此线以南为中切割低山。川北台陷与米仓山、大巴山交界线,形成县境中切割中山与深切割中山的分界线,此线以北为深切割中山。米仓山台穹中楼子庙—空山坝挠曲褶皱带之南端,为县境岩溶地貌的分界线,此线以北为中山岩溶地貌。切割深,多窄谷、峡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型谷、平底谷;中切割中山切割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米以上,多峡谷。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至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部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南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