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国志·吴书·丁奉传》翻译 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作者&投稿:巧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三国志·吴书·丁奉传》翻译 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

现在我们军队出发迟了,如果敌军占据到便利的位置,我们就很难和他们争胜了。

实在是谄媚李齐运,多次升任至京兆尹,仗恃宠信刚愎,不顾法律。这时春夏季干旱,京瓷缺乏,实际上是一个不介意,正在努力收集征求,为了给进奉。
每次回答,就说:“今年虽然干旱,但我很喜欢。”因此租税都免不了,人穷,到倒塌的房屋卖瓦木,借贷麦苗因应官。优人成辅端作歌谣嘲讽的,实际听到的,奏称成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了他。
实际上阻止侍御史王播在路上。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在不肯离开,向导骑马照旧,播责问向导骑马的人,其实愤怒,于是上奏播为三原令,朝廷辱骂的。
凌辱公卿以下,随着喜怒诬奏升黜。朝廷畏惧的。曾下诏免畿内欠交田租,其实不去用诏书,征像往常一样。勇于杀害,人们无法生存。到谴责市场里欢呼都袖瓦砾拦路等的实在是由小路逃脱。
原文:
实谄事李齐运,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
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
实遏待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不肯避,导骑如故,播诘让导骑者,实怒,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
陵轹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
此文出自唐代韩愈所著的《韩愈文选》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韩愈刚离开四日,宣武军便发生兵变,留后陆长源等被杀,军中大乱,韩愈因先离开而得免祸。
韩愈随董晋灵柩至洛阳,其后于二月末抵达徐州。同年秋,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同年冬,张建封派韩愈前往长安朝正。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译文】
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因为骁勇为小将,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数度跟随征战,战斗中常常最勇敢。常斩将夺旗,身受创伤。逐渐升为偏将军。
魏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御。诸将都所:“敌人听说太傅亲自来,上了岸一定就逃走。”独有丁奉说:“不然。他们从国内来,尽调许、洛兵大举而来,一定有所计划,怎么可能空手而归?不要倚靠敌人不来,要依靠我们有办法打胜它。”等到诸葛恪上岸,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都从山西面上去。丁奉说:“现在我们各军行动迟缓,如果让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就很难和他们对抗了。”于是命令军队从旱路下去,率领手下三千兵直接进军。当时刮着北风,丁奉从水路两天到达,于是占据徐塘。天很冷,下着雪,敌人诸将摆酒聚会,丁奉见他们前面的部队兵少,对大家说:“想获得封侯的奖赏,就在今日!”于是让士兵解下铠穿上胄,持短兵器。敌人跟随着笑话他们,不做防备。丁奉率兵砍杀敌人,大破敌先头部队。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迎接,与敌人追军在高亭作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阵中,杀敌数百,缴获军用物资。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和张布谋划,要杀掉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熟知文法,但是谋略超过常人,能决断大事。”孙休召丁奉告诉他说:“孙綝把持政权,将要做不合法度的事情,想要和将军一起诛杀他。”丁奉说:“丞相兄弟党羽很多,恐怕人内心想法不同,不能突然制服,可借腊会的机会,用陛下的士兵来诛杀他。”孙休采纳他的计策,于是在腊会时请孙綝,丁奉与张布示意左右斩杀了孙綝。升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孙皓命令丁奉与诸葛靓攻打合肥。丁奉给晋大将石苞写信,设计离间他们,石苞于是撤军。建衡三年,丁奉去世。丁奉显贵而有功,渐渐地骄傲自夸起来。有人诋毁他,孙皓于是拿先前出兵的事情追究他,让丁奉搬家到临川。

丁奉这个人虽然书读的不好,但是谋略很出众,能够决断大事。

丁奉虽不熟知文法,但是谋略超过常人,能决断大事。

三国中以下将领使用的兵器
答:周泰是用剑的.三国演义里的记载.三国志里没记载.丁奉也没找到记载的地方..但是很多游戏都设定的用枪,这大概跟他本身用的武器有一定关系.吴书曰: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雠之。尝於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所以凌统是用刀.很遗憾,徐盛也找不到了....

三国时期 都是互相制衡 吴国为什么会看着蜀国灭亡 而不出兵搭救呢_百度...
答:出兵了,“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癸未,建业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蜀国派使者到吴国,说魏国在攻打它,吴国就派兵...

东吴十二虎臣介绍
答:1、东吴十二虎臣是三国时孙吴方面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骁战、功勋卓著而为人称道,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2、《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称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东吴十二虎臣孙权时期加入的有几个
答:东吴十二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

什么叫江表将军?
答:江表之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

三国志·吴书十
答:2016-06-08 三国志·吴书十的原文 3 2008-05-05 《三国志·吴书十》文言文翻译 1724 2008-04-30 三国志·吴书十 28 2013-04-23 三国志 吴书十 翻译 10 2010-05-03 三国志吴书十 翻译 428 2008-04-24 《三国志.吴书十》的翻译 448 2009-04-02 《三国志·吴书十》文言文题 443 2008-04...

东吴被忽略的一位猛将,此人是谁呢?
答:根据陈寿的《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吴国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明知周瑜想陷害他,为什么不戳穿他
答:如围绕着夺南郡、取荆州以及“美人计”等明争暗斗,处处都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最后,周瑜在荆州城前被诸葛亮气得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并因此而死。《三国演义》就是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远地超过了周瑜,周瑜的这些计策,如果换一个对手而不是诸葛亮的话,...

孙策的部下有谁
答:甘宁、孙策、周瑜、文俶、太史慈、周循、陈武、周胤、士燮、吕蒙、徐盛、孙坚、陆逊、全祎、凌统、蒋钦、孙韶、黄盖、马忠、祖茂、孙桓、韩当、周泰、凌操、孙翊、陈表、全琮、陆抗、步协、潘璋、朱桓 休穆、丁奉、董袭、贺齐、全绪、孙霸、朱然、周善、孙匡等人都是吴国的领兵将领。

如果东吴也有五虎将,那么应该是哪五个呢?
答:不管是蜀国的五虎将军,还是魏国的五子良将,都是五人合在一个传记上,或武艺高强、或统兵有方,并且有故事流传。吴国选五虎将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的。在《三国志·吴书》中有12人是合在一起作传的,叫做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