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远征简介

作者&投稿:解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远征的目的有哪些?~

第一次远征是在俄土战争中进行的。远征的目的是,派出俄国舰队破坏土耳其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的交通线,打击土耳其重要的沿海据点,以支援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反对土耳其奴役者的民族解放运动,并诱使敌人的部分陆、海军兵力离开多瑙河方向和克里木方向。计划规定要攻占伯罗奔尼撒半岛,以便利用半岛上的港口驻泊俄国舰队。
1769~1774年期间,共有5支俄国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爱琴海,总计20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1艘攻坚舰,26艘辅助船只,并载有登陆兵8000多人。
第1分舰队由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指挥;第2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埃尔芬斯通指挥;第3分舰队由海军少将阿尔夫指挥;第4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奇恰戈夫指挥;第5分舰队由海军少将格雷格指挥。俄国在地中海的所有分舰队统一由奥尔洛夫伯爵担任总指挥。
1770年2~5月,第1和第2分舰队分别运送了几支登陆兵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攻占了纳瓦里农、伊蒂隆及其他基地,迫使土耳其政府把相当大一部分陆军从主要战区调到希腊和达达尼尔海峡,把海军也调来对付地中海的俄国分舰队。
在切什梅海战中,俄国舰队消灭了土耳其舰队的主力,保证了对希腊群岛的控制,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破坏了土耳其在地中海上的交通线。
仅在1771~1773这几年间,俄国海军就截获敌人商船360多艘。土耳其舰队的覆没大大有利于俄国陆军在陆战区夺取胜利,促进了土耳其统治下各国——叙利亚、埃及、希腊的解放运动,对迫使土耳其签订有利于俄国的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起了很大作用。

封闭式模拟训练
我们居住在北半球,北极离我们更近一些,与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但是,直到1995年4月之前,我国还未组织过考察队深入到北极地区考察,更未到达北极点,这比美国人皮尔里率领的探险队1909年征服北极晚了近90年,比前苏联在北极建立“北极工号”浮冰漂流站也晚了半个多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眼界空前地拓宽了。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而北极地区却还是一块中国考察队尚未到过的空白地区。
北极地区有大片的森林、草原、苔原和永久冻土带,有广阔的海洋。这里是探测宇宙最好的场所,是监测环境最理想的基地;这里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是观测温度效应最好的实验室;在这里可探索生命之源,在这里可研究大陆漂移,这里的大气对流控制着北半球的气候变迁,这里还是一个各种资源的万宝巨箱,有可能成为人类下一个能源基地。据最近的研究,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北极地区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如北极苔原带大幅度向北收缩,永久冻土消融,平均气温在逐渐升高,大气受到严重污染,等等。北极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整个北半球具有深刻的影响,甚至是控制作用,而中国是首当其冲,因为我国的气候直接受到北极的控制,我国的大气质量和环境因子直接受到北极制约。所以,中国也迫切需要去考察和研究北极。
1993年3月1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经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中国北极科考进入了实质性的筹备阶段。
1994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得到企业的赞助,中国北极科考正式启动。
为了为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选拔队员及为1996年开始的中国北极科考五年规划储备人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组织了北极科考集训队,于1995年1月18~26日到黑龙江省的松花江冰面上进行了封闭式的模拟训练。集训队共29名队员,其中包括13名科考人员和16名新闻记者。当时,松花江冰面最低气温为-25°~-34°,所有集训队员必须负重25~30千克,并拖拉100~150千克重的物资,在松花江冰面上徒步行走130余千米,且食、宿、行都在冰面上,集训队与外界完全隔离。
集训队经过六天五夜艰苦的模拟训练,基本完成了进军北极前的四大训练任务。这四大训练任务是:①个人体能训练。要对付北极恶劣的环境并完成科考任务,首先,考察队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②冰上技能训练。此项训练包括冰上的食、宿、行、自救与互救,御寒防冻常识与技能,发现冰裂和正确判断冰震等。③团队精神训练。禁止单独行动、盲目冒进、疲劳作战,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北极科考队是一个整体,必须统一行动,而任何个人的不科学操作将会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的危险,甚至会造成全队覆没。④装备操作训练。队员们学会了熟练地操作衣、食、宿、行设施,通讯急救工具和伤害处置设备等。
封闭式模拟训练的圆满完成,为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准备了前提条件。
五星红旗插北极
经过短暂准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25名队员,面向科学的召唤,肩负祖国的重托,于1995年3月31日从北京启程,踏上了进军北极的艰难历程。
25名考察队员由科考人员、新闻记者和后勤保障人员所组成。
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先后到达加拿大哈德逊湾冰面和美国明尼苏达州伊利市,又进行了10多天的滑雪滑冰和狗拉雪撬的强化训练。
1995年4月23日凌晨,中国首支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飞机进入北极圈,当地时间1时整,飞机在晨曦中徐徐降落在加拿大北极群岛孔沃利斯岛的留索柳特,据考察队员用卫星导航定位仪测定,留索柳特位于北纬74°42′58″,西经94°58′33″。进入北极圈大约1000千米。科考队将远征北极点的大本营设在留索柳特。
4月23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7名将从冰上向北极点冲刺的队员从留索柳特乘坐雪上小飞机继续向北飞行,于北京时间4月24日到达北纬88°的北冰洋冰盖上,考察队从这里开始靠徒步行军和滑雪向北极点进军。
7名冰上队员包括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5名科考人员以及中央电视台2名记者。
科考队员从踏上北冰洋冰面的那一刻起,就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危险与艰辛。科考队面临的最大危险便是北冰洋上的冰缝。与南极冰盖不同,北冰洋上的冰盖并不是一个整块,而是分离成无数的冰块,大小不等,冰裂块之间便是冰缝,即使到北极点附近也是如此,尤其是遇到剪切带时,冰块破碎,冰缝众多,宽窄不一,有的1米左右,有的宽达十几米。裂缝中露出蓝蓝的海水,海面下海水深达数千米。如果单独行动,盲目冒进,一旦掉进冰缝,就十分危险。即使是考察队整体行动,遇到风雪或大雾天气,也不敢冒进,遇到冰缝,队员们就要砍一块冰来,几个人用力将冰块推到冰缝中,搭起一座不太稳当的“浮桥”,浮桥上下浮动,当人踩过时,如果重心掌握不好,就会使浮冰块翻过来,人也会掉进冰裂缝。遇到十几米宽的冰缝,那就像过一条小河了,队员们要砍来许多冰块,用绳子拴成串后在冰缝两岸拉住。过这种冰缝不仅工作量大,十分辛苦,而且也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冰缝。不仅考察队员要过去,狗拉雪撬也必须安全地冲过去,因为其上载着考察队的“粮草”和装备。稍有闪失,雪撬掉进冰缝,“粮草”尽失,整个考察就会归于失败,甚至危及考察队员的生命。
此外,考察队还可能随时受到冰震、冰裂、暴风雪甚至北极熊的威胁。
说起考察队员的艰辛,那就只有亲自参加考察的队员才能体会深刻了。北极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8℃,冬季为-40℃,即使夏季(7月)平均气温也在0℃左右,长时间在冰面上跋涉,寒冷是最大的敌人。白天在风中行军时,脸上像刀刮一样,从口中哈出的气,马上会在胡子上结成冰霜,白天行军汗湿了脚,晚上无处去烤,脚只好放进睡袋里“烘”干,而早晨起来,鞋和袜子则冻成了冰块,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它们分开,当然,要把脚再穿进去就是更痛苦的事情了。
在北极冰面上长途跋涉本身就非常辛苦,冰面上高低不平,沟、坎、雪坑很多,甚至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天跋涉下来,每个人都累得像一摊泥。
除此之外,科考队员们每天还必须完成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北极冰动学、雪冰化学、北极生态、北极环境变化等一系列项目的考察与采样任务。
中国科考队在北极冰盖上度过了12个夜晚,13个白天,经过长距离的艰苦跋涉,终于在北京时间1995年5月6日上午10时55分胜利地到达了北极点,这也是中国科考队首次到达北极点。五星红旗在北极点上空迎风飘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有能力征服北极点并进行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其中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重要将领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   罗卓英- 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总指挥   戴安澜- 第200师师长   廖耀湘 - 新22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   余韶 - 第96师师长   甘丽初 - 第6军军长   彭壁生 - 第49师师长   吕国铨 - 第93师师长   张轸 - 第66军军长   刘伯龙 - 第28师师长   马维骥 - 第29师师长   孙立人 - 新38师师长、1944年任新一军军长   史迪威 -(美国人)中缅印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索尔登 -(美国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   郑洞国- 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李鸿 - 1944年任新38师师长   唐守治 - 新30师师长   李涛 - 新22师师长   龙天武 - 第14师师长   潘裕昆 - 第50师师长 主要战役 1942年  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缅北大撤退

忽必烈首次东征岛国,为何下令高过车轮的男子一律杀掉?
答:但此时蒙古远征军也出现了危机,因为蒙古人对此战的准备不足,他们赖以制胜的战马在岛上毫无用武之地。对敌人杀伤力最大的弓箭即将用尽,粮草给养也以不继,远征军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只得乘船返回,史称这次远征日本的战役为“文永之役”。在第一次远征日本后,元世祖忽必烈天真的以为,日本人已经...

俄国舰队对希腊群岛的第一次远征于1770~1773年间发生了什么?_百度...
答:1770年2~5月,第1和第2分舰队分别运送了几支登陆兵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攻占了纳瓦里农、伊蒂隆及其他基地,迫使土耳其政府把相当大一部分陆军从主要战区调到希腊和达达尼尔海峡,把海军也调来对付地中海的俄国分舰队。在1771~1773这几年间,俄国海军就截获敌人商船360多艘。土耳其舰队的覆没大大有利于...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是在哪次会议上宣布的?参加人数是多少?
答: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是由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勒芒召开的宗教会议上宣布的。大约有近10万人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远征。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第一次远征是怎样的?
答:1524年11月,皮萨罗纠集一伙西班牙亡命之徒,以印加黄金为诱惑促使他们投资200磅黄金,买得1艘船,又招收了112个西班牙亡命之徒,带上若干印第安奴隶,开始了第一次远征,目标就是安达瓦哥雅所说的印加。皮萨罗自封为探险队长,从巴拿马出发沿着太平洋东海岸南下。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探险船来到一个河口,...

台湾的历史和文化(短点)
答: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

张骞第一次外交远征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张骞他们取道车师,进入焉耆,然后溯塔里木河西行,过龟兹疏勒(喀什),然后翻越葱岭,来到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这是一段极艰险的旅程。戈壁滩上时而列日炎炎,地表温度达五、六十度;时而狂风骤至,飞沙走石。葱岭却又是冰封雪盖、突兀高耸。加上他们是匆匆潜逃,粮尽水绝,只能靠甘父射猎充饥。但...

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
答:台湾的原住民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

俄国舰队对希腊群岛第一次远征中,派出了哪些舰队?舰队的指挥分别是谁...
答:1769~1774年期间,共有5支俄国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爱琴海,总计20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1艘攻坚舰,26艘辅助船只,并载有登陆兵8000多人。第1分舰队由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指挥;第2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埃尔芬斯通指挥;第3分舰队由海军少将阿尔夫指挥;第4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奇恰戈夫指挥;第5分舰队由海军...

三年内战,国军最精锐能打的远征军在哪活动,最后
答: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总共有两次远征。在第一次远征中包括3个军:杜聿明任军长的第五军下辖第200师新22师和新96师;甘丽初任军长的第6军下辖第49师第93师和暂55师;张轸任军长的66军下辖新38师新28师和新29师。以及单独的第36师 第二次远征包括两个集团军6个军:第十一集团军(宋希濂):王凌云任军长...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外交远征是怎样开始的?
答:这时,汉中成固人、郎官(皇帝侍从、低级官职)张骞(?—公元前114)慨然应募。汉武帝喜出望外,立刻派他率领熟悉道路的胡人甘父(堂邑氏奴仆)和百十名随从,持汉节(一种出使凭证,用竹杖和羽毛、牛尾等饰物制成),带大量礼物去出使大月氏,于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凿记载的第一次外交远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