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是几点?午时一刻是几点?

作者&投稿:颜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午时一刻是几点几分。~

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那么一刻是15分钟,午时一刻就是 11:15分。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扩展资料: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午时指的是11:00-13:00。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

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

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1.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2. 午时一刻就是 11点到下午1:15分 



午时是指几点到几点
答:指的是中午11点到1点。夜半 子时 23点--01点 鸡鸣 丑时 01点--03点 平旦 寅时 03点--05点 日出 卯时 05点--07点 食时 辰时 07点--09点 隅中 巳时 09点--11点 日中 午时 11点--13点 日昳 未时 13点--15点 晡时 申时 15点--17点 日入 酉时 17点--19点 黄昏 ...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答:十二时辰中的午时是几点到几点:11:00~13:00 读音:【wŭshí】【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午时出生的人命运好不好?午时出生人的命运:不依祖业,能自立门户,为人和气,个性明朗,早运...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几分 午时是几点
答: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45分。在古代。一个时辰是2小时,一刻是15分钟,午时代表11点至13点,午时又分为午初与午正,一共分为八刻钟,所以,可推算出午时三刻的时间。古代,用十二时辰计时法来计算当天的时间,这种计算法在西周时就已被使用。十二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

古时候的午时三刻相当于今天的几点?
答: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午时是几时?
答:午时是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午时为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12...

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午时一刻?那是几点?
答:午时: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答:午时。古今时辰详情如下:子时:0:00。丑时:2:00。寅时:4:00。卯时:6:00。辰时:8:00。巳时:10:00。午时:12:00。未时:14:00。申时:16:00。酉时:18:00。戌时:20:00。亥时:22:00。

正午时分是几点
答: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故正午指12点。正午出处: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译文:树林夹着炎热的道路,中午时候路神行人稀少。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答:“午时”就是指一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一刻约15分钟,午时三刻,就是正午11点45左右。古人认为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

有午时六刻这种这种说法吗?如果有是几点?
答:古代计时,一天分12时辰,一个时辰2小时,在时辰内继续细分,每个时辰分时初和时正两部分,各分四个部分,分别叫做初刻和正刻,一个时辰分八刻,午时三刻是指午时的正时正刻,也就是时正段里的第三个正刻,即12点45分,11点45分叫做午初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