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永字八法?

作者&投稿:月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永字八法是什么意思~



   永字八法 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所传,一说为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二、八法精解
  (一)八法的渊源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其来源有以下几说:
  1、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
  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这里的隶,不是隶书,是指楷书,唐代楷书称之为隶书,东晋时王羲之也以此称,现在我们认为的隶书,那时称八分)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隶字即今之真书。”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2、智永说
  宋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3、张旭说
  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颂》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二)永字八法精解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3、竖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
  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6、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楷书中的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放。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中的捺也起到这个作用。楷书捺笔,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体开展舒畅、开放。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磔本义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画即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八法结语,卢肇说:“永字八法,乃点画尔。”但八法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在考虑每个点画如何安排,实际已涉及字的结体法则。因此,八法作者意图,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基本点画的写法和组合。

谁知道“永”字的由来
答:永字及八法1、永字八法的来源有两个说法 一说由《兰亭序》“永和九年”而来。这是出于对王羲之的崇拜,难免牵强附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发起“兰亭论辨”。启功先生撰文《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中说:永字八法由兰亭序之“永和九年”而来,也并不准。二说起于后汉,原因是“永”字笔画不...

永字八法有哪八种基本笔画?
答:“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撩、折、钩、提。

趯在《永字八法》中怎么读?
答: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

楷书有什么特点?
答:(一)点画齐备: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楷书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楷书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二)结字方整:1.一般认为,...

书法里,写字出锋是什么意思?
答:磔是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永字八法”称捺笔为“磔”。古代祭祀时裂牲称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笔毫尽力铺散而急发。斜捺叫磔,卧捺称波。王羲之《笔法诀》称:“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写时虚势向左逆锋落笔,着纸折锋翻笔,有控制地尽力铺毫下行,等到长度合适时捺出。

汉字永运用了什么形式法则?
答: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

有一部电视剧男主角看到永字练成剑法
答:《侠影仙踪》,周杰演的男主依照王羲之的“永字八法”练成的剑法 《侠影仙踪》是一部由鞠觉亮、邹集城执导,周杰、孙菲菲、徐筠等主演的古装剧。《侠影仙踪》第13集有提到“永字八法”。曹安对上官绝受伤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上官绝的武功应是炉火纯青的,无人可以企及。面对曹安的疑问,上官绝也觉得...

飞加一笔,可以变成什么字
答:汉字的笔画是历史形成的。古文字没有笔画的概念。如篆书笔形圆转、浑然一体,很难分出落笔和起笔的位置。从隶书开始逐渐形成了平直的笔画。但有些字或偏旁究竟写成几笔,并没有定规,例如“口”。直到楷书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永字八法”,才确定了汉字的笔画系统。传统的“永”字八法把汉字笔画分为...

书法笔法有几种
答:汉蔡邕《九势》说的更为具体:“庆势出于啄礴(见“永字八法”)之中,又在竖垲紧赶忙要真心耀之内.涩势在于紧驶战行之法.”蔡邕可谓真知“疾涩”远笔之法者,其永宇八种点画中,其《啄叫》疾不能峻,其“耀叫”疾而不能利,其《努叫》疾运不能峻挺劲健,“其”“碟”非庆运必伤于软缓. 疾涩,诚运...

"永字八法”的创始人是谁?
答: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相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被那里的风景深探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终日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