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具体是什么时间,这个是怎么算的?

作者&投稿:励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具体是什么时间,这个是怎么算的~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09 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扩展资料: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zishi 子时
choushi 丑时
yinshi 寅时
maoshi 卯时
chenshi 辰时
sishi 巳时
wushi 午时
weishi 未时
shenshi 申时
youshi 酉时
xushi 戌时
haishi 亥时

一、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宫,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1-2个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所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份蒸发后盐份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二、丑时(1:00--3:00) 时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燥,易生肝病。
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休息的最佳时间.三、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
.
四、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
五、辰时(7:00--9:00)此时胃经最旺。人在7:00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早上7点~9点胃经最旺,9点~11点脾经最旺,下午1点~3点小肠经最旺。古代的养生家和很多注重养生的人,过了下午3点就不再进食了。而现代人,尤其年轻人常在晚上大吃大喝,有些甚至吃喝到凌晨还不结束,如此这般劳损脏器,极不利于养生。.六、巳时(9:00--11:00)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
七、午时(11:00--13:00)此时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到晚上精神充沛。
.
八、未时(13:00--15:00)此时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至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
九、申时(15:00--17:00)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
十、酉时(17:00--19:00)此时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
十一、戌时(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成状态。.十二、亥时(21:00--23:00)此时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亥时睡觉。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做到,所以在街上看到面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涂脂抹粉的越来越多。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子时是夜里的23点--1点。
午时就是中午的11点--1点。
两个小时一个时辰。从子时开始,子时、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时。你自己往后数吧。
一天共24个小时,一共12个时辰。

子时:23点—1点 丑时:1点—3点 寅时:3点—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