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用白话文翻译一下!!!!

作者&投稿:舟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礼,忠信之道而乱之首也是什么意思~

故失道而后德。 注:世人失去本来纯善的本体,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失德而后仁。 注:人心变迁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仁。失仁而后义。 注:世人因失去了仁义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义。失义而后礼。 注:人心不古,而义也失了,所以圣人为复古道,所以才教以礼也。(礼可当理解也)老子曾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其大意为:当道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德,当德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仁,再之后就是义,再最后就是礼。当大多数人都在宣扬礼的时候,说明社会已经杀父弑君盛行,社会就开始出现混乱了。当所有人都重视义的时候(此为大义),没有兄弟能不团结,没有子孙能不孝顺,没有官员能不廉洁,不用约束而礼行天下,可是如果没有义而只强调礼,则必然要混乱,没有义的礼就是作秀。当所有人都重视仁的时候(此为天下同仁之仁),天下的兄弟姐妹都互相敬爱,不必有血缘亦如兄弟,因为仁者爱人,而没有仁的义也是不完整的。当所有人都重视德的时候(此为天地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每个人都重视自己之德,每个人都散发着生生之气,这个气可以感染别人,而不再要求别人,由内心生出的仁心方是真正之仁,没有德的仁也是不完整的。当所有人都重视道的时候(此为天地之道),那就不可言说了。老子绝对不是反对孔子的礼,而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礼,正如孔子曰“从心所欲不距”,只要从的是本心,是不会感觉有礼束缚而所行皆合礼,但是若不从本心而只用礼束,则不在束缚中死亡就在束缚中爆发。

这是道德经里的原文,指的是社会能达到的一种标准,最重要的是道,然后是德,然后是仁,然后是义,然后是礼,最后是忠信,得不到好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而一旦社会到了讲忠信的时候,那这个社会距离灭亡就不远了。

(礼可当理解也)老子曾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其大意为:当道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德,当德失传之后人们就重视宣扬仁,再之后就是义,再最后就是礼。当大多数人都在宣扬礼的时候,说明社会已经杀父弑君盛行,社会就开始出现混乱了。当所有人都重视义的时候(此为大义),没有兄弟能不团结,没有子孙能不孝顺,没有官员能不廉洁,不用约束而礼行天下,可是如果没有义而只强调礼,则必然要混乱,没有义的礼就是作秀。当所有人都重视仁的时候(此为天下同仁之仁),天下的兄弟姐妹都互相敬爱,不必有血缘亦如兄弟,因为仁者爱人,而没有仁的义也是不完整的。当所有人都重视德的时候(此为天地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每个人都重视自己之德,每个人都散发着生生之气,这个气可以感染别人,而不再要求别人,由内心生出的仁心方是真正之仁,没有德的仁也是不完整的。当所有人都重视道的时候(此为天地之道),那就不可言说了。老子绝对不是反对孔子的礼,而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礼,正如孔子曰“从心所欲不距”,只要从的是本心,是不会感觉有礼束缚而所行皆合礼,但是若不从本心而只用礼束,则不在束缚中死亡就在束缚中爆发。
故失道而后德。 注:世人失去本来纯善的本体,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
失德而后仁。 注:人心变迁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仁。
失仁而后义。 注:世人因失去了仁义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义。
失义而后礼。 注:人心不古,而义也失了,所以圣人为复古道,所以才教以礼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什么?谁写的。_百度知...
答:选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

帛书老子原文
答: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为何失道而后德?
答:因为仁者爱人而救渡众生,而德者非为爱人而蓄养众生,故仁必失德,故失道而后下德,失下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所谓失义而礼不存,礼,法也。义,理也。是对应社会情况最实用,合适的产物。故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礼义皆不可失。所谓失义而后礼大概只在法庭上才用的到,生活中一些法理不统一的...

老子的《道德经》中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详细解释...
答:《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

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答: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就像修行讲究次第,从道至德以至仁、义、礼,也有一个次第。为什么一定是道、德、仁、义、礼的次第呢?因为“道不可至,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道是天道,德是人德,所谓人法天...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是什么意思
答:《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

道丧而后德,德丧而后礼的含义
答:大道丧失后推崇德行,德行丧失后讲求礼仪。这是道家的观点。同样的话出自<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先道而后有德,先德而后有仁,先仁而后有义,先义而后有礼什么意思
答:这个“道”,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零”或“无”,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空”或“有”,它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决定一切的“金钥匙”。所以,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职责就是要把握住这个“道”,通过“德”来合乎这个“道”,通过“仁”来落实这个“道”,通过“义”来推行这个“道”,通过“礼...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是什么意思
答:《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

德道经双一章是什么?
答:《老子·德道经》双一章 第一章 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