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如何产生三界六道众生?

作者&投稿:赖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最初的如来藏会形成生命的个体~

因为无知,所以妄动,看到妄动的幻影,以为自己,或是美好的东西,就追逐不放,形成原子,形成分子,形成万物,逐渐累积形成身体,万物,及世界。

东方长生净土  道教为中国固有宗教,旨在奉天行道,本道立教,以教化人,源远流长,虽自汉始,然开道垂统,承先启后,上成千代之统,下通万事之变,穷源肇始自羲黄,集大成于老子,道尊而贵德,利物济人。大道始自无极无始,垂象于太极太一,由一生二,二生三,复从三化育万物,生生不息,本自然之妙理,阴阳合德,无为而无不为,无生而无不生,无有而无不有,通造化之奥妙,与天合一,与虚浑一,为全真境界,以净化世人,圣化世界为究极目的。故在道教三官感应妙经言,东极天界救苦门庭有一长乐世界,只有天堂无地狱,此救苦地上乃是好修行之处,能使人出离地狱,免遭四生六道轮回生死,永离苦难,径往人天,超生净土,快乐无量,一去一来无挂无碍,此即是我道教所言东方长乐净土——东极妙严宫。

  佛经中佛祖曾言,十方皆有极乐净土,佛教因属西方庚辛金之教,特别强调西方极乐世界。我道教属东方甲乙木之教,故特别强调东方长生长乐净土。俗语言:“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故我东方长生净土法门专司度生又度死之救度工作,乃是在世信仰求精神寄托之最佳法门,亦是百岁后求灵魂往生长乐净土之最佳法门。许多外教人及我道教人士对道教没有深入了解,谓我道信仰大都只求在世感应保庇之现实宗教,信仰者百岁之后灵魂没有寄托之处,乃因其不知我道教有一方便接引之净土法门。

  此法门在我们道教《道藏经》中即有详细之记载。

  现在工业社会是人生活大多紧张忙碌,想要抽出很多时间来修持是很困难的,尤其想要修至大罗天仙,成仙得道,更是谈何容易。然人生百岁,一晃即过,一但过世灵魂则随业缘去四生六道轮回,流浪生死。佛教今日之兴盛乃因其有一方便之西方极乐净土法门,可接引众生。基督教则能度人之天堂与上帝同在,我道教在三官感应妙经,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中,即有记载,我东极长乐界救苦门庭,即是我道教净土,修此法门乃是太一 ( 乙 ) 法门,在世有修持此一太乙法门,有信仰太乙,思念太乙,一但百岁则感应道交,随即被接引至东极妙严宫,受莲花化身,以莲花为父母,以莲花为体,可在那儿再修持上去,以九色莲花座定品位,由下品修至中品、上品,再近一层修至大罗天仙之果位。

楼主您好!

这个问题是悟后久修的菩萨才能现观,末学的解说只是大致的情形,细微处一定有说错的地方,故仅供参考:

如来藏含藏着一切万法的种子,其中有一类叫做“业种”:每一次的身口意行都会被如来藏作为业种收藏起来。这就是如来藏的“执藏性”。外缘成熟之时,业种就会流注出来,善恶果报就随之显现。
相关经典如下:

其一:“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这就是说:由于如来藏的永不生灭,业种也会永远存在,除非外缘成熟,业种流注,果报显现之后,这个业种才会消失。这一点,证明了携带业种的心体:如来藏(第八识心体)的常住不坏性。正因为常住不坏,所以叫做真心(妄心则是生灭无常的,所以叫“妄”)
其二:“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
这个“阿陀那识”,就是如来藏,“阿陀那识”是持身识的意思:执持有情的色身。如果色身没有了阿陀那识的执持,顿成死尸,成为无情物。这几句可以看出:如来藏分分秒秒流注种子,犹如瀑流一般。禅宗讲:“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也说明了如来藏(法身)执持色身,与色身同时同处的道理。
其三:《八识规矩颂(第八识颂)》(玄奘菩萨)说:“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
这就是说:第八识能够因受到善不善身口意行的熏染而“受熏成种”;能执持一切法的种子;能出生有情的根身与三界器世间。(后一句是说:死亡时第八识最后离开色身,出生时第八识最先执持下一世的色身,因此是八识心王中的“主人公”:唯一真实不坏的心体(禅宗明心所明之心)。

根据如上原理,略说第八识出生有情色身的过程(以胎生为例):

寿终之时,前六识逐一断灭,永不再现(这一点,与每天睡着时的暂时断灭不同),第七识与第八识最后离开色身(这两个识每一世都是同一个,可是,无余涅槃时第七识还是会断灭,并非常住,唯第八识“遍一切时”:任何情形永不断灭)。此时,这一世生命结束。同时,第八识依据最重的业报,流注业种,出生新的前六识心,并依据业报的不同,摄取四大元素,出生下一世应当出生的,不同种类的,非常细微的“中阴身”(根据往昔最重业报,当生人道者,现起人类形象的中阴身,当时畜生道者,现起畜生形象的中阴身:正因为可能现起畜生形象的中阴身,才可能参与某一种类畜生道有缘父母的行淫)。中阴身八识具足,是新的前六识。这样,中阴身“随业牵引”:参与有缘父母的行淫,这就是“投胎”。此时,中阴身及其前六识断灭,第八识最先进入受精卵(名色)并执持受精卵,受精卵因此摄取母体提供的四大元素,不断成长直至出胎。其实,众生之所以会长大,会衰老,都是因为第八识执持色身并不断运作的原因。

以上是欲界众生的情形,色界、无色界的原理也类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汉字意=音+心。识(繁体识)=言音戈=口+音+身。阿赖耶识=藏识。
也就是说 我们“身口意”里有一个“音”。音=日+立=因光明而立=如来=智=我。
“音”被“贪嗔痴慢疑嫉妒”六层业力(储藏在阿赖耶识)“外三层、,内三层”包围=六道(三恶道、三善道)轮回。
我是谁?如来?好像来了,好像没来,来了没来都是,来了没来又都不是。所以,我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存在不存在都是,又都不是?明白辣么?

世界~法界~身~脉
时空~虚空~口~气
众生~报身~法身~明点
那么心在哪?心=法界光明金刚藏=藏。音+心=如来+藏=如来藏。

所以,佛陀说众生本具如来藏。
如来藏有什么性?慈悲智慧的本性。
如来藏:
本体空性:法界+法身如来。
自性光明:虚空+报身。
大悲周遍:世界+化身。
也是佛的法报化三身。

这个问题,在《楞严经》里说的最清楚,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非常非常重要的,去学习吧!可以参看印广法师的讲法视频《楞严经168字》,优酷上可以搜到。

佛陀觉悟的故事我记不清了。
答:他能彻知全宇宙的众生时时刻刻每个刹那的心念,能遍入每个众生心中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刹那间了了分明,佛陀彻底清楚明白全宇宙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植物花草,六道众生一切存在的形式的起源都来自于最初宇宙生命的起源:如来藏! 在“如来藏”里边本来没有生死,没有烦恼,没有悲欢离合,没有生死轮回,没有善恶,没有对...

“道藏觉海”是什么人?
答:是实有,却又无形无相,相对于有情众生具有“空性”。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在禅宗里叫开悟明心。观察所悟的自心真如(阿赖耶识),观察它的性相体用等就能产生般若智慧,当生命原始的“真如本性”,也就是“阿赖耶识”,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步明朗,彻底回归本来面目的时候,就是修炼者圆满得道,成佛觉悟的时候。

中国佛学真常唯心论和神我真常唯心论有什么区别?
答: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

内道与外道所许的涅槃有什么不同
答:这些解脱都是一种邪说,并非是真实的涅槃。由于法身中无有执著与相状,所以,我们希求的“涅槃”其特征是——寂灭、调柔、无垢染、远离生老死病。得此涅槃之后,智慧法身功德圆满,依之而示现色身(报身和化身),事业自然而然具,任运自成地度化众生。因此,为了断除三界轮苦因和苦果,我们应该依靠戒...

关于佛教的一个问题~~~!!!
答: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不会死的!会死的只是每一个有情众生的肉体和意识心,而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拥有一个叫“真如”、“真我”、“如来藏”的东西不生不灭!它体现出来的功能叫做“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众生因为拥有“如来藏”的原因而能够成佛。(发愿成佛,普渡众生。是大乘菩提...

向上一着,千佛不传是什么意思
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理属顿悟,事需渐修“如佛教导:“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

如何证明生死轮回
答:人云亦云和自我猜测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到底有没有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证明?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证明?如果只有一个人能证明,那就是不可信,你说是不? 六道众生的现象,可以通过禅定来亲自证明,一般只需要参加禅七佛七或者闭关等活动就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这些都是入定后境界中的事情,平时我们看不到,是因为我们妄想...

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的经文
答: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後身心微妙含...

求观音大士的故事,他是怎么成为菩萨的?
答:在寂灭现前的时候,忽然我超越世间和出世间。六凡众生有我执,三界众生有法执,故都不能超越世间和出世间。我这时就和十方世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的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的体相。同时得到二种殊胜的境界。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

传喜法师是哪尊菩萨的化身
答:温陵戒环法师于《楞严经要解》中说“既已成魔,自不觉知,生同醉梦,死从沦溺,以众生本有如来藏心,为成佛之种,今为爱见二魔所劫,故曰失如来种也。”【义贯】“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 二方面皆“无杀、盗、淫” 之心与行,且慈、舍、梵“三行”具“已圆”满,然“若”犯“大妄语,即”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