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奥迪各自的四驱技术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岑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奥迪的Quattro、奔驰的4Matic和大众的Motion都是代表各自的四轮驱动技术,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这几家德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在四驱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在国内,人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技术可能早就耳熟能详。奥迪官方也把QUATTRO四驱作为奥迪的一个很独特的技术亮点。但同是德国血统的奔驰4MATIC,大众4MOTION,宝马Xdrive就鲜为人知了。事实上,这些四驱都跟QUATTRO一样,是经过了几代的演变才变得成熟起来的。 『军用吉普』
● 说在前面:为什么需要四驱技术? 要了解这些复杂的四驱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上的优劣,首先还得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轮驱动的发展史。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它采用的是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不能把动力固定的以刚性的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轮时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所运动的轨迹各不一样,转弯圆弧的半径也都不相同。所以要想把动力刚性的分配给前后车轮就必须让前后车轮保持完全相同的转速,这在直线行驶时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能提高轮胎的有效抓地,但在转弯时问题就出来了。 『过弯弧线各轮不同』 由于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那么在转向时,前后车轮就会发生转向干涉,如果是干燥路面就会产生一个制动力让车不能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制动。当然,不光是前后车桥有转速差,从图上看左右车轮也存在转速差。 我们知道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普通的这种差速器由于没有任何差动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被差速器自动的分配给受阻力较小一侧的车轮,所以这种叫做开放式差速器。几乎所有两轮驱动的汽车上都装有这种差速器。 那么,如果一台汽车是由四个车轮驱动的,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要刚性地按照50:50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那么就不能长时间处于四轮驱动状态,在高摩擦系数路面上转弯时则必去切换回两轮驱动。如果要全天候确保能够让四个车轮都能获得动力,那我们就需要一个中央差速器来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就像两轮驱动汽车的开放式差速器一样。 当然除了中央差速器为前后桥分配动力外,还需要前/后两个差速器给左右车轮分配动力,这就是全时四驱的雏形。但装配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四轮驱动对于越野和提高通过性来说时毫无意义的。我们知道,开放式差速器的功能时把发动机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如果一台车上使用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来调节转速差的话,那么如果有一个车轮受阻力最小,动力就会100%的传递给这个车轮。 这种情况在越野和通过恶劣路面的时候是很常见的。因为汽车在通过恶劣路面时,很容易出现一个车轮离地,或者陷入泥潭打滑的情况,那么如果装用了三个前,中,后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车,遇到这种情况就无法获得牵引力继续前进了。 因此这种四驱是毫无意义的。作为像吉普威利斯那样的分时四驱来说,由于前后车桥是被刚性分配动力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前后各一半(50:50)的分配比例,所以即便前轮打滑,还有后轮能提供动力。而对于装了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来说,就只能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差动限制器』 差动限制器就是这样诞生的。我们知道既然开放式差速器的特性是将动力传给受阻力较小一方的车轮,那么如果我们给打滑的车轮制造一个阻力让它不能转动,那么动力自然就能传递给没有打滑(仍然有抓地力)的车轮了,从而摆脱抛锚的困境;当然,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像分时四驱那样,一旦有车轮打滑,我们直接跨过差速器,把前后传动轴刚性的连接起来(锁死),那么动力将为完全按照50:50的比例来分配,那么没有打滑的车轮也能获得一部分动力从而摆脱打滑的困境。 这两种差动限制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四驱技术,对于全时四驱来说,决定四轮驱动技术性能好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取决于差动限制方式的设计好坏。作为全球几个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对于四轮驱动的理解也不一样,有着各自的独特设计。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式有哪些不同。● 奔驰4MATIC: 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命名为4MATIC。这套系统最早只在奔驰的专业越野车G级上被采用,当然,当时的G级完全时为了通过性的才去考虑配置四驱系统的,而当时的奔驰4MATIC与现在亦有很大的差别。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奔驰G级上并没有引入现在流行的全时四驱的概念,而是早期的分时四驱系统。但这套分时四驱并不是像吉普威利斯那样依靠驾驶员的操作进行切换的。而是采用了湿式多片离合器来控制前桥动力的通断。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实际上仅是采用后轮驱动的,因为此时中央耦合器在电脑的控制下是保持断开的,动力100%地传递给了后轮。当汽车在转弯时,电脑会通过转角传感器测得一个转向角度,然后通过这个转向角度计算出一个前后车轮的理论转速。 如果后轮的转速与前轮的转速相匹配(差别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那么视为正常转向。如果前后车轮转速差超过正常范围,那么电脑则会判断此时后轮已经开始打滑,然后自动控制中央粘性耦合器接通,将一部分动力分担出来传递给前轮。这时前轮获得的动力大概只有35%,其目的时为了让后轮摆脱打滑。如果此时后轮仍然打滑,那么电脑则会判断,35%的动力不足以让汽车摆脱打滑的局面,从而自动锁死多片离合器。 这时相当于刚性地把前后驱动桥连接起来,前/后按照50:50的固定比例传递动力。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差速器被差速锁锁死。当然这种方式最大也只能实现前后50:50的动力分配,如果50%的动力仍然不能把车从泥坑里拉出来,那只能束手无策了。 不过多年以后,随着第二代4MATIC的推出,奔驰的四驱系统在性能上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套一直沿用至今的新一代4MATIC四驱系统实际上就是上文所介绍的,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其实这种三个差速器的设计并不稀奇,但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概念,叫“4ETS”技术,这跟保时捷在959车型上推出的PSK技术有些相似。我们前面说过,开放式差速器的好处是能够自动调节动力的分配,把动力自动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一旦有一个车轮失去抓地力,那么车辆将陷入困境。4ETS就是利用了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EBD)功能,实现了差动限制。 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4通道4传感器ABS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制动力自动分配功能,给需要制动的车轮逐个进行制动,而不是同时给全部车轮制动。每个车轮上的制动器都由一个电磁阀来控制,电磁阀能在电脑的控制下处于三种状态:加压状态、平衡状态和减压状态。从而实现对逐个车轮的单独制动,而这一切都可以由电脑来自动控制完成。 那么当这种全时四驱的车辆有一个车轮打滑时,电脑可以通过控制ABS对这个打滑车轮制动的办法来限制它的空转。这样差速器就不会把动力传递给这个打滑的车轮了,转而传递给未打滑的其他三个车轮。如果制动系统把这个打滑的车轮锁死,那么其他三个车轮就能得到所有的动力,也就是说其他每个车轮能得到33%的动力。 如果车辆有三个车轮都在打滑,只有一个车轮能获得抓地力的话,同样的道理,4ETS也能给这三个车轮产生制动力限制其打滑,而让动力100%地传递给未打滑的这一个车轮,让车摆脱困境,不过遇到三个车轮都打滑的机会是非常小的。当然如果四个车轮都打滑的话,那么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4MATIC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高速行驶时能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我们知道高速行驶最让人抓狂的就是轮胎丧失抓地导致汽车失控,这在湿滑路面上尤为多见。在4MATIC的帮助下能够保证汽车能更好地在安全的驾驶极限内行驶。不过这跟ESP所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原理有些相似。 我们知道ESP为了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不至于失控的做法就是电脑一旦检测出某个车轮有打滑的迹象就给通过减小油门开度(降低速度)和对这个可能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让它保持在极限范围内。不过这一切都比较被动,因为减小油门开度来减慢速度是需要时间的,这相当于我们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利用发动机制动让车减速。而ESP的制动又会白白损失动力。 对于4MATIC来说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同样是对可能失去抓地的单个车轮进行制动但情况却不相同。由于采用了三个开放式的差速器,在给这个将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时动力并没有被损耗掉,而是通过差速器传递给了其他三个车轮。正因为4MATIC的4ETS技术能把传递到每个车轮的扭矩从0-100%的进行动态调节,所以极大地优化了驱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车辆高速行驶的主动安全性,而且过弯的速度和极限也能更高。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结论。我们知道频繁地制动会大量消耗动力而且使制动系统发热。不过实验表明,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发热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高速行驶的情况,能量损失就不容小觑了。所以4MATIC低速越野是它的强项,要提高公路性能,我们则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因此针对4MATIC公路性能的弱点,宝马的Xdrive就应运而生了。

宝马:路感清晰,力回馈好,开起来比较有人车合一的感觉,内饰营造的非常棒。
奔驰:乘坐舒适。
奥迪:驾驶起来给人的感觉非常安逸,四驱独特的稳定给你更多的自信心。
奥迪(Audi)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奥迪汽车公司旗下的豪华汽车品牌,作为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创新能力、以及经典车型款式的代表,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车品牌之一。公司创立于1909年6月16日,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
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主要产品有A1、A2、A3、A4、A5、A6L、A7、A8L、Q3、Q5、Q7、R8、TT以及RS性能系列等等。2015年12月,奥迪、宝马和戴姆勒公司收购诺基亚的地图部门Here。
宝马是德国一家跨国豪华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巴伐利亚的慕尼黑,是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之一,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宝马的车系有1、2、3、4、5、6、7、i、X、Z等几个系列,还有在各系基础上进行改进的M系(宝马官方的高性能改装部门)。BMW的蓝白标志象征着旋转的螺旋桨。80年来,宝马汽车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列。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是世界著名的德国汽车品牌。1886年1月,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专利(专利号:DRP 37435 ),与此同时,奔驰的另一位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从此,世界发生了改变。1926年6月,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以梅赛德斯-奔驰命名的汽车,以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产品闻名于世。除了高档豪华轿车外,奔驰公司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梅赛德斯-奔驰为戴姆勒集团(Daimler AG) 旗下公司,与宝马,奥迪并称”三驾马车“。

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命名为4MATIC。这套系统最早只在奔驰的专业越野车G级上被采用,当然,当时的G级完全时为了通过性的才去考虑配置四驱系统的,而当时的奔驰4MATIC与现在亦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多年以后,随着第二代4MATIC的推出,奔驰的四驱系统在性能上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套一直沿用至今的新一代4MATIC四驱系统实际上就是上文所介绍的,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其实这种三个差速器的设计并不稀奇,但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概念,叫“4ETS”技术,这跟保时捷在959车型上推出的PSK技术有些相似。我们前面说过,开放式差速器的好处是能够自动调节动力的分配,把动力自动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一旦有一个车轮失去抓地力,那么车辆将陷入困境。4ETS就是利用了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EBD)功能,实现了差动限制。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结论。我们知道频繁地制动会大量消耗动力而且使制动系统发热。不过实验表明,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发热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高速行驶的情况,能量损失就不容小觑了。所以4MATIC低速越野是它的强项,要提高公路性能,我们则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因此针对4MATIC公路性能的弱点,宝马的Xdrive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知道,汽车加速时特别是急加速时,由于重心会后移,后轮的负载增大,那么后轮能获得的抓地也就更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后轮获得更大的动力,这样能够在加速时获得更多的有效牵引力。Xdrive正好能实现此样的功能,而且在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时也不会有制动系统的介入,不会有过多的能量损耗。不过还有一种全时四驱做得更绝,他能主动的根据需要分配动力,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纯机械来完成的,这就是奥迪的QUATTRO。   


所以采用了托森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奥迪Quattro在四驱性能上已经可以算领先对手了。

因此相比来说,奥迪的更胜一筹。



奔驰有几种四驱技术,包括了用在纯越野车G身上的四驱越野系统和用在普通轿车身上的公路四驱系统等,通过性和舒适性都有所偏重。奥迪的壁虎四驱系统很早配在了部分性能车和Q系列公路化SUV上,在非极端路况的越野使用上都很不错,特别是湿滑公路等应用。宝马的XDrive四驱系统也是偏向公路化的四驱系统,配在部分车型高配车体上以及X系列非两驱车型上。宝马的四驱系统不是针对越野及极端路况开发的,如果在越野赛中,奔驰的G能完胜XDrive,光是车底刚性是纯ORV的设计再配合为越野而生的三把差速锁,还能人性化根据自身水平及越野能力人性化地介入控制、解决、选择最优方案等,已是G成为传奇的因素之一。但在平坦及稍微异常的路况时,宝马的XDrive却让人异常惊讶它的运算能力,它也能分配动力,也能根据车滑及入湾出湾不同轮子的重心力及角度调整不同轮子的转速,所以擅长后驱的宝马配上了四驱系统后,必须先关闭四驱系统才能实现漂移等利用重心的侧滑动作,所以不管XDrive可以前后左右四个轮子分配动力也好,可以开关介入后驱或四驱功能也好,XDrive严格来说是为了保证行驶时的安全性而诞生的,对于驾驶经验欠缺需要大量电子设备辅助的车主,确实非常有用,但对于越野的四驱又是另外一回事的对比了。所以选车时先考虑好要四驱是为了什么?不要多花无谓支出。如果以保障安全性为主,偶尔跑跑公路化的山路等,还有北方的朋友雪天怕后驱推头打滑等,宝马和奥迪的四驱足够有余。但如果是上到越野级别的四驱需求,先选车体结构再谈四驱能力,两者在受到极端扯力或撞击力甚至出现困车意外时,是相互相承的左右手。如果车体和四驱系统都能达标越野级别的ORV,可以考虑路虎揽胜运动、奔驰G以及牧马人还有陆巡、三菱系列等,小型orv可以考虑吉姆尼、特锐等,国产的可以考虑北吉等,财力和精力都比较足的可以找找有谁的悍马愿意放出来(已停产),这些都是四驱系统和车体结构从设计那天开始就是为人类想去挑战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而生的,俗称越野。

猫仙看世界:奔驰、宝马、奥迪三大品牌四驱技术的这些优劣你知道吗?



奔驰把它旗下的四轮驱动技术命名为4MATIC。这套系统最早只在奔驰的专业越野车G级上被采用,当然,当时的G级完全时为了通过性的才去考虑配置四驱系统的,而当时的奔驰4MATIC与现在亦有很大的差别。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奔驰G级上并没有引入现在流行的全时四驱的概念,而是早期的分时四驱系统。但这套分时四驱并不是像吉普威利斯那样依靠驾驶员的操作进行切换的。而是采用了湿式多片离合器来控制前桥动力的通断。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实际上仅是采用后轮驱动的,因为此时中央耦合器在电脑的控制下是保持断开的,动力100%地传递给了后轮。当汽车在转弯时,电脑会通过转角传感器测得一个转向角度,然后通过这个转向角度计算出一个前后车轮的理论转速。
如果后轮的转速与前轮的转速相匹配(差别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那么视为正常转向。如果前后车轮转速差超过正常范围,那么电脑则会判断此时后轮已经开始打滑,然后自动控制中央粘性耦合器接通,将一部分动力分担出来传递给前轮。这时前轮获得的动力大概只有35%,其目的时为了让后轮摆脱打滑。如果此时后轮仍然打滑,那么电脑则会判断,35%的动力不足以让汽车摆脱打滑的局面,从而自动锁死多片离合器。
这时相当于刚性地把前后驱动桥连接起来,前/后按照50:50的固定比例传递动力。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差速器被差速锁锁死。当然这种方式最大也只能实现前后50:50的动力分配,如果50%的动力仍然不能把车从泥坑里拉出来,那只能束手无策了。
不过多年以后,随着第二代4MATIC的推出,奔驰的四驱系统在性能上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套一直沿用至今的新一代4MATIC四驱系统实际上就是上文所介绍的,采用了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的全时四驱系统。其实这种三个差速器的设计并不稀奇,但它的核心就在差动限制技术上。
奔驰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概念,叫“4ETS”技术,这跟保时捷在959车型上推出的PSK技术有些相似。我们前面说过,开放式差速器的好处是能够自动调节动力的分配,把动力自动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一旦有一个车轮失去抓地力,那么车辆将陷入困境。4ETS就是利用了ABS的制动力自动分配(EBD)功能,实现了差动限制。
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4通道4传感器ABS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制动力自动分配功能,给需要制动的车轮逐个进行制动,而不是同时给全部车轮制动。每个车轮上的制动器都由一个电磁阀来控制,电磁阀能在电脑的控制下处于三种状态:加压状态、平衡状态和减压状态。从而实现对逐个车轮的单独制动,而这一切都可以由电脑来自动控制完成。
那么当这种全时四驱的车辆有一个车轮打滑时,电脑可以通过控制ABS对这个打滑车轮制动的办法来限制它的空转。这样差速器就不会把动力传递给这个打滑的车轮了,转而传递给未打滑的其他三个车轮。如果制动系统把这个打滑的车轮锁死,那么其他三个车轮就能得到所有的动力,也就是说其他每个车轮能得到33%的动力。
如果车辆有三个车轮都在打滑,只有一个车轮能获得抓地力的话,同样的道理,4ETS也能给这三个车轮产生制动力限制其打滑,而让动力100%地传递给未打滑的这一个车轮,让车摆脱困境,不过遇到三个车轮都打滑的机会是非常小的。当然如果四个车轮都打滑的话,那么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4MATIC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高速行驶时能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我们知道高速行驶最让人抓狂的就是轮胎丧失抓地导致汽车失控,这在湿滑路面上尤为多见。在4MATIC的帮助下能够保证汽车能更好地在安全的驾驶极限内行驶。不过这跟ESP所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原理有些相似。
我们知道ESP为了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不至于失控的做法就是电脑一旦检测出某个车轮有打滑的迹象就给通过减小油门开度(降低速度)和对这个可能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让它保持在极限范围内。不过这一切都比较被动,因为减小油门开度来减慢速度是需要时间的,这相当于我们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利用发动机制动让车减速。而ESP的制动又会白白损失动力。
对于4MATIC来说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同样是对可能失去抓地的单个车轮进行制动但情况却不相同。由于采用了三个开放式的差速器,在给这个将要打滑的车轮进行制动时动力并没有被损耗掉,而是通过差速器传递给了其他三个车轮。正因为4MATIC的4ETS技术能把传递到每个车轮的扭矩从0-100%的进行动态调节,所以极大地优化了驱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车辆高速行驶的主动安全性,而且过弯的速度和极限也能更高。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结论。我们知道频繁地制动会大量消耗动力而且使制动系统发热。不过实验表明,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发热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高速行驶的情况,能量损失就不容小觑了。所以4MATIC低速越野是它的强项,要提高公路性能,我们则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因此针对4MATIC公路性能的弱点,宝马的Xdrive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宝马Xdrive来说,它比奔驰的做法显得更聪明,这也是Xdrive比4MATIC诞生得晚的原因。其实宝马早期的四驱并不叫Xdrive而是叫ADB-X,它跟奔驰的4MATIC几乎是同时代的产品。从设计和性能上也跟奔驰的4MATIC非常相似,不,可以说是完全一样。宝马早期的ADB-X四驱系统采用的也时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动力通过这三个差速器分配给每个车轮,当有车轮打滑时,也时通过ABS的制动来实现差动限制的。正因为有了ADB-X在公路高速行驶性能上的不足,在后来推出的Xdrive全时四驱系统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其解决办法就是在中央差速器上安装了一套多片离合器。
对中央差速器的差动限制比较独特,不是采用ABS制动,而是采用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来实现差动限制。这套多片离合器由一个液压阀控制,液压阀能产生很大的推力,在电脑的控制下实现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
当多片离合器分离时,中央差速器按照把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的原则分配动力,但当车轮打滑时,多片离合器结合,把动力分配到抓地力大的车轮上。这些都是在分动箱里面通过调节多片离合器的结合力度来调节动力分配的,所以不需要频繁制动就能实现前后车桥的动力的合理分配。这样正好解决了4MATIC在高速行驶下的动力分配损耗问题。有了这套多片离合器,就可以实现一个4MATIC很难实现的功能,就是在汽车加速时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后轮。
我们知道,汽车加速时特别是急加速时,由于重心会后移,后轮的负载增大,那么后轮能获得的抓地也就更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后轮获得更大的动力,这样能够在加速时获得更多的有效牵引力。Xdrive正好能实现此样的功能,而且在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时也不会有制动系统的介入,不会有过多的能量损耗。不过还有一种全时四驱做得更绝,他能主动的根据需要分配动力,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纯机械来完成的,这就是奥迪的QUATTRO。 Quattro一直以来都是奥迪宣传的重点,性能方面自然有过人之处。它最早被采用在八十年代的奥迪S1拉力赛车上。当时S1属于拉力B组的比赛,B组是当时全世界拉力赛车中改装几乎不受限制的组别,所有的赛车都配备了超大功率的发动机,平均功率都在500匹左右。
在这样大的动力的作用下,两个驱动轮显然是不能发挥性能的,因此当时B组的赛车基本上都采用了四轮驱动,而奥迪采用的Quattro四驱,让它的S1赛车所向披靡。正因为在拉力赛运动中不俗的表现,使得奥迪对它的Quattro技术更有信心。
90年代以后在奥迪的民用车上广泛采用。现在几乎6缸以上的奥迪车都把Quattro作为标配。我们熟悉的奥迪100轿车就配备过Quattro四驱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奥迪一直沿用着这一独特的四驱技术,其可靠性已经非常成熟。
其实,说奥迪的Quattro四驱独特,主要是因为它的中央差速器设计非常独特。奥迪Quattro采用的是托森中央差速器。从图上可以看出奥迪四驱系统的中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前转动轴,前差速器都是集成在变速箱的壳体里面的,这样的设计结构非常紧凑,也为乘员舱腾出了空间。
能这样紧凑主要归功于奥迪独特的发动机布置方式。我们知道大众-奥迪集团的传统就是前纵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设计,整个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之前,而变速箱刚好布置在前轴之后,前车轴刚好从变速箱底部穿过。
这给差速器的布置带来了好处,也因此才可以把四驱系统最占地方的中央差速器,前差速器和前传动轴集成为一体。所以结构紧凑是奥迪Quattro的一大优点,紧凑的结构带来的是更高的传动效率和更轻的整备质量。 不过要想了解Quattro四驱在性能上的优越性,我们不得不提托森差速器的优越性。因为Quattro的四驱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托森差速器的独特才能实现的。托森差速器与普通开放式差速器有很大的区别。它虽然也是采用的行星齿轮结构但所有的部件都跟开放式差速器不同。 托森差速器主要由蜗杆行星齿轮,差速器壳体,前输出轴和后输出轴四套大部件组成。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直接用来驱动托森差速器的壳体(途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壳体相连),壳体的转动会带动三组蜗杆行星齿轮转动,行星齿轮与壳体之间是由直齿连接的,与前后输出轴之间是由蜗杆连接的。
这样动力可以顺利的通过行星齿轮分配给前后输出轴从而能够驱动前后车桥。正是因为行星齿轮的蜗杆设计,让它具备了一个自锁死功能。注意这一全套机构都是纯机械联动的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介入。蜗杆齿轮的动力传输特性刚好跟普通开放式差速器的直齿行星齿轮相反,它能自动的把动力分配给受阻力较大一侧的输出轴(车轮)。
因为当有车轮打滑时,也就是说有车轮即将失去抓地力时,蜗杆行星齿轮会相互咬死,让动力无法传递给打滑的车轮,从而自动分配给了仍然有抓地力的车轮,而且这一切都是线性调节的,车轮打滑得越厉害,获得的驱动力越少,相反抓地力越大的车轮获得的驱动越多。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托森差速器常被称为扭矩感应式差速器,它的灵敏程度是可以通过在设计时调节蜗杆齿轮斜齿的斜度来调整锁死扭矩的。我们知道汽车在转弯时由于前后车轮的运动圆弧不等长,所以也会造成转速差。
此时动力分配并不平均,不过这时可以通过方向盘转角与四个车轮转速计算出是否在正常转向的转速差范围的。然而托森差速器的灵敏度是固定不变,那么在匹配托森差速器时,必须要考虑转向带来的转速差问题,因为此时不能让蜗杆齿轮咬死,否则会损坏传动系统,降低传动效率,甚至产生转向制动。那么蜗杆齿轮的齿形斜度必须依据转弯时的前后车轮转速差来匹配,也就是说在转弯时(前后车轮转速差较小时)不能发生锁死情况。
在直线行驶状况下托森差速器是前后50:50平均分配动力的,此时差速器壳体里面的行星齿轮自身并不转动。当汽车加速时,由于后轮附着力增大,托森会自动向后轮分配更多的动力来获得更大的有效牵引力。
同样的道理,当汽车加速出弯时,后轮附着力增大,它会自动地把稍多的扭矩分配给后轮,这相当于一种偏向后轮驱动的全时四驱,我们知道后轮驱动的汽车能有更高的弯道操控极限和更高的过弯速度,那么托森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当车轮打滑时,由于转速差很大,托森又会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未打滑的车轮让汽车摆脱困境。
所以总的来说拥有托森中央差速器的奥迪Quattro是一个既兼顾公路性能又兼顾通过性能的全时四驱。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借助任何电子设备,而是通过精妙的纯机械设计来达到这些性能上的需求,所以奥迪Quattro四驱有着极高的响应速度,这给公路行驶带来很大的好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它是主动分配动力的,不需要通过传感器和电脑的分析判断,而且纯机械结构带来的是超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这对需要通过性能的SUV是非常有好处的,Q7正是拥有这种设计的SUV。

笔者认为托森差速器几乎可以成为20世纪继转子发动机以后精妙机械设计的典范。不过正是因为这套机构的精妙,导致其需要非常高的加工精度、制造工艺和高强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其性能的发挥,所以成本非常之高。 奥迪Quattro之所以没有在前后差速器上都采用托森差速器,估计也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奥迪对左右车轮打滑的处理方式则是跟奔驰4MATIC和宝马Xdrive一样,应用了EDL电子差速制动来实现对打滑车轮的差动限制。不过对于一台全时四驱的汽车来说中央差速器是最重要的传动机构,因为它直接负责分配动力给前后桥,如果没有它,前后差动限制做得再好也意义不大。
所以采用了托森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Quattro在四驱性能上已经可以算领先对手了。

BBA的四驱技术是什么
答:首先,BBA指的是奔驰、宝马、奥迪。它们各品牌所对应的四驱技术,分别是:奔驰的4 MATIC;宝马的Xdrive;奥迪的quattro。总体来说,quattro名气最大,综合实力也强,没有什么短板。Xdrive,公路性能最好,不过越野脱困能力较差。4matic,强项越野性能较好,特别是低速越野。四轮驱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两...

BBA的四驱技术是什么
答:3、奥迪的四驱技术叫quattro,这项技术是1980年诞生的,当时,四轮驱动技术仅限于越野车,奥迪quattro的出现开启了民用轿车四驱历史的新篇章奥迪quattro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中动力分配反应最直接可靠性最高动力性能损失最少的四轮;这么说吧世界上第一个研发出四驱并使用在汽车上的是奥迪,而且奥迪的核心技术就是...

BBA的四驱技术是什么
答:首先,BBA指的是奔驰、宝马、奥迪,它们各自拥有的四驱技术分别是:奔驰的4 MATIC、宝马的Xdrive和奥迪的quattro。在这些四驱技术中,quattro的名气最大,同时其综合实力也最为强大,几乎没有明显的短板。而Xdrive则在公路性能方面表现最佳,但在越野脱困能力上相对较弱。而4matic则擅长于越野性能,特别是在...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的四驱系统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势?
答:奥迪的全时四驱系统为quattro,这是奥迪的独家技术,没有在大众车型上共享。最新一代的quattro四驱系统的c型中央差速器被冠齿差速器代替,结构更紧凑,重量更轻,转矩分配的范围变化更大。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的四驱系统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势?
答:宝马最新的全时四驱系统为xdrive,中央分动箱采用电控液压多片离合器,配合电子控制系统,能主动且更快速地进行可变动力分配。前后桥均开放式差速器,且带有电子辅助功能,能对单个车轮进行制动。当遇到复杂路况时,四驱系统通过电脑控制多片离合器的接合来进行前后轴的动力分配。虽然前后轴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的四驱系统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优势?
答:最新一代4matic四驱系统,采用前/中/后三个开放差速器,中/后两个则是具有多片式限滑差速结构,基本上实现了差速器锁止的功能。4ets四轮驱动电子牵引系统是奔驰4matic的核心,电控多片离合式差速器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差速锁,因此四轮电子刹车辅助的作用十分重要。宝马四驱系统:宝马目前最新的全时四驱系统...

什么是BBA的四轮驱动技术?
答: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的核心技术是Torsen中央差速器,它能有效地将动力从空转或不接触地面的车轮转移到有抓地力的车轮上,提升行驶稳定性。宝马的Xdrive则采用智能计算,根据车辆动态调整扭矩分配,确保在转弯时的平衡。而奔驰的4MATIC四驱系统依托于4ETS四驱电子牵引系统,通过ABS独立限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力...

30万的奔驰四驱太鸡肋?BBA四驱对决,谁更胜一筹?
答:另外,xDrive四驱系统在加速时,可以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后轮。因为车辆在加速时重心会向后移,使后轮拥有更多的抓地力,这也是奔驰的4-MATIC不具具备的。所以,宝马的xDrive对于操控更加有益,可以使车辆的极限更高。但这套四驱系统并不擅长越野,所以在越野能力上要略逊于奔驰的4-MATIC。奥迪Quattro名气...

奥迪、宝马、奔驰四驱技术哪家强?
答:奥迪、宝马、奔驰谁的四驱技术最先进?都是箱底的干货,各有所长。 如果真的要分1.2.3 .名字的话,奥迪的Quattro总分会成为第一。 毫不夸张地说,在高速上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行驶,突然出现积水,奥迪四驱系统在前轮通过水的瞬间将扭矩传递给后轮,后轮通过水,白棋子可以通过缝隙,但奔驰不行。

bba的四驱系统叫什么
答:首先,BBA指的是奔驰、宝马、奥迪。与其品牌对应的四驱技术有:奔驰的4MATICXdrive宝马的;奥迪quattro。总的来说,quattro最出名,综合实力强,没有缺点。Xdrive,公路性能最好,但越野能力差。4续航能力强,越野性能更好,尤其是低速越野。四轮驱动系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两轮驱动改为四轮驱动。与两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