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价是怎么计算的?

作者&投稿:危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SAP的移动平均价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移动平均价是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出的。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1、当采购主管在SAP中建立采购订单时,首先要估计(Accrual)每一种物料的价格、运费及杂费。系统根据采购数量计算出总价值。
2、收货时,根据实际收货数量录入系统,系统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出采购物料的总价值。

扩展资料:收货过程
1、在物料凭证中反映为原料库物料增加。
2、在会计凭证中一方面反映存货中该种物料的数量及金额增加,另一方面反映暂估应付账款的增加。暂估应付款(GR/IR)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可抵消科目。
3、 移动平均价格被重新计算,计算过程为:
New M.A.P=(100x2.00+100x2.40)/(100+100)=2.20
4、当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后,首先检查发票中的物料数量与系统中收货的数量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动平均价

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弟,问了不少人,可是回答都不尽相同。最好我整理得出的结论是:1、首先根据价格控制 S或 V2、价格控制为 S (标准价格)的话,移动平均价=(前期库存金额(以往收货数量×标准价格)+本期收货数量×物料标准价格)/当前库存数量3、价格控制为V (移动平均价的话),移动平均价=(前期库存金额(以往收货数量×采购价格)+本期收货数量×物料采购价格)/当前库存数量不知道上述说明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正确的应该是如何?郁闷中。。。。。。 答: 如果采用的是标准价格,移动平均价是没有意义的.移动平均价是这样的没错,但标准成本则是有些不同的,物料在入库时是以标准价格入库的,在出库或物料移动时则是采用移动平均成本,出库会采用移动平均成本是因为有时会有尾数差金额,这些尾数会在交易後被调回去该物料目前库存,如果没有库存则调整至尾数差科目,因此一段期间後,该物料的实际成本是与标准成本会有些差异的,你可以找个物料单价小,交易量大的物料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原有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的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移动平均价是SAP系统根据移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物料价格。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拓展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移动平均价格和标准价格计价的主要区别是:
移动平均价主要通过当前收货价格计算得出,基本接近于的市场价格;但建立采购订单时如果估计价格与实际价格相比过高或过低,在收到发票前会造成系统存货价格不准。
而标准价格是一种计划价格,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再分配到存货中,直接转到当期损益。如果标准价格制定合理,通过分析该差异,可以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但标准价值计算的存货不能准确反映当时市场价格。
所以存货货的计价方法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采用移动平均价格还是标准价格对存货计价,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计价方法。

有考虑退的时候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有一点不准确的地方,但是是这个方法不可避免的和许可的。退的时候,移动平均是按照当前库存价格退的,这个和采购不一样,所以我的回复里说的是每次进货单入库就更新均价而不是入库就更新。移动平均只算采购。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10发的11退,订单或者成本中心的成本、费用凭空减少1。生产的产品(和客户之间),虽然是可以用移动平均的,但是大部分是建议使用标准价的,这样退的时候,是按标准价退的,可以按上个期间的标准价退货,也就没有差异了。如果一定使用移动平均,还是按照当前库存价格退货。不按照发出的时候库存价格退货。也不影响物料价格。这个是MM的问题,怎么都跑到FI/CO来问了?难道都认为CO顾问是全能的?呵呵

采用移动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怎么算
答: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1种方法。 如下:时间 购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2008-3-1           ...

什么是移动平均线?
答:有朋友后台咨询笔者,什么是移动平均线?就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内容给大家展开。移动平均线是将一定时期内的股价进行算术平均,并随着时间累计计算连成曲线。它是分析股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例如,将最近5个交易日(包括当日)的收盘价相加后,再除以5,就会得出最近5日的移动平均价。从股票上市后的...

sap里面的移动平均单价是怎么产生的
答:将每一次的购买价格加入计算得到的。比如第一次买了100个,单价5.2元 第二次又买了100个,单价5元,那么移动平均价为5.1元 第三次再买200个,单价5元,那么移动平均价为5.05元

如何写一个 通达信MA移动平均价公式
答:MA(N)=第1日收盘价+第2日收盘价+

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答:2,缺点:不利于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在价格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当期成本相差较大。它适用于价格变化较小的情况。3,这种方法通常不能从账户中提供已发出存货的单价、金额和余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上月底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

什么是Moving_Average_Price?
答:Moving Average Price) 移动平均价是SAP系统根据 移动平均法 计算出的物料价格。 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 会计 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 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 标准价格 (Standard Price)计价。选择相应的方法后, 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 库存。

移动平均线的中间价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请大神指教。
答:MACD是计算两条不同速度(长期与中期)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EMA)的差离状况来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DIFF 1.首先分别计算出收市价SHORT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与LONG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分别记为EMA(SHORT)与EMA(LONG)。2.求这两条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的差,即:DIFF=EMA(SHORT)-EMA(LONG)DEA 3.再...

移动平均线 不计算当日收盘价
答:移动平均线计算公式:MA=(C1+C2+C3+...+Cn)/N C:某日收盘价 N:移动平均周期 移动平均线依计算周期分为短期(如5日、10日)、中期(如30日) 和长期(如60日、120日)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线依算法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线型加权移动平均线、阶梯形移动平均线、平滑移动平均线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

移动平均价的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
答:当该订单完成时通过一个“确认功能 ”(Confirmation),执行该功能后,系统增加库存中的新产品,减少所耗材料的库存。同时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从会计凭证看,这也是一个生产成本计算分配的过程。但此时的新产品的库存价格并不是真正的移动平均价格,需要通过“调整功能”(Settlement),将新产品的价格...

...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何为移动平均价格变化...
答:回答:解析  《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本报记者昨日采访多位专家对这一计算方式进行解释。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专家说,所谓“移动平均”是一种统计学概念,“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以5月22日为价格‘监测点...